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86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儿童用药激励、规范政策频出,关注扩量进入基药目录的潜在布局机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儿童用药激励、规范政策频出,关注扩量进入基药目录的潜在布局机会

      医药商业
        儿童用药激励、规范政策频出,关注扩量进入基药目录的潜在布局机会。   2023年5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已上市药品说明书增加儿童用药信息工作程序(试行)》,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儿科相关医疗机构、学会、行业协会对已上市化学药品及治疗用生物制品(细胞基因治疗产品和血液制品除外)的药品说明书提出增加儿童用药信息。近年,我国鼓励儿童用药研发的政策频出,临床、监管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加速儿童用药研发、上市节奏。2019-2022年共有158个儿童用药获批上市;2023年前5个月,已有34个儿童用药获批上市。   国家卫健委《第1094号建议的答复》的内容显示,新版基药目录将考虑儿童药物的纳入。且2023年5月10日,国家卫健委药政工作电视会议提及基药、短缺药、儿童药等为2023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我们认为2023H2基药目录调整或将迎来政策端加速,届时头部儿童用药药企将受益。建议关注:康缘药业、一品红等公司。   行业观点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1)辉瑞First-in-classTFPI抗体Marstacimab三期临床获得积极结果;2)全球CDMO巨头Lonza以至高1.6亿欧元收购ADC领域明星biotechSynaffix;3)三明联盟19类耗材集采结果公布;4)Gilead/Arcus公布PD-1+TIGIT抗体联合治疗NSCLC患者的II期临床中期积极结果。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2.07%,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0.28%,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8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下跌0.75%,同期恒生综指上涨1.01%,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8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6-0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年全国“爱眼日”即将到来,眼科行业短期或将快速放量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年全国“爱眼日”即将到来,眼科行业短期或将快速放量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的宣传海报,眼科行业需求将快速释放。今年6月6日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卫健委定于6月3日-10日开展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周活动。在教育周期间,着重宣传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大力宣传全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   2021年,我国眼科医疗市场规模约1571亿元行业增速约为40%,实现快速增长。但我国眼科治疗率仍然较低,2022年,根据草根调研推测,角膜塑形镜在大陆地区的销量约为300万副。考虑约8-20岁中超3亿的近视人群,渗透率仅为1%;我国屈光手术的数量约为200万例/年,渗透率仅为0.4%,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家重视居民的眼科卫生,多次发文强调要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并把部分白内障换晶收入纳入医保。我们认为,这次“爱眼日”的宣传,会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眼科医疗的认知度。配合此次“爱眼日”,眼科医疗服务机构推出相应的宣传促销活动,将进一部推动眼科服务需求的释放,建议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行业要闻荟萃   1)FDA受理和黄医药呋喹替尼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成人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2)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最新临床数据进展优异;3)拜耳的非奈利酮在中国获批治疗慢性肾病;4)SUL-DUR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再鼎医药拥有中国区权益。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上涨0.02%,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2.37%,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5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下跌1.30%,同期恒生综指下跌3.58%,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5-2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国中成药集采文件颁布,整体进度和规则符合预期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全国中成药集采文件颁布,整体进度和规则符合预期

      化学制药
        行业观点   全国中成药集采文件颁布,整体进度和规则符合预期。   2023年5月19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第2号)》。从覆盖地区上看:本轮中成药集采覆盖30个省级单位,大陆地区仅福建和湖南两省未覆盖;从覆盖药品范围上看:本轮集采覆盖16个采购组42个产品,涉及心可舒、脑安、复方血栓通等;从综合评价标准上看:本轮集采新增了药材品质的加分项和供应能力的扣分项,考量维度更加全面。针对征求意见稿中报价代表品报价降幅大于40%,正式稿中调整为“入围企业报价代表品基准价格计算的日均费用不高于同采购组日均费用均值的,其报价代表品报价降幅大于35%;入围企业报价代表品基准价格计算的日均费用高于同采购组日均费用均值的,其报价代表品报价降幅大于45%。”。我们认为,这一调整下,价格高、用量大的药品降价压力小幅增加。但总体本轮集采进度和规则符合市场预期。   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行业要闻荟萃   1)Oramed口服胰岛素胶囊ORMD-0801治疗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失败;2)百济神州未来三年将为29个中低收入国家免费提供泽布替尼;3)FDA已批准FIC干眼症新药MIEBO上市,恒瑞拥有中国区权益;4)全球首款外用基因疗法Vyjuvek获FDA批准上市。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上涨2.26%,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0.17%,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5位;上周H股医药板块下跌4.35%,同期恒生综指下跌1.10%,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0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5-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2及23Q1业绩受疫情扰动,2023静候复苏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2及23Q1业绩受疫情扰动,2023静候复苏

      医药商业
        2022年年报及2023一季报总结——2022及23Q1业绩受疫情扰动,2023静候复苏。2022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剔除新股,总和,下同)收入端增速9.59%,归母净利润增速-6.5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12.03%。2023Q1,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收入端增速为1.51%,归母净利润增速-24.91%,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9.71%。分版块来看:   1)中药2022年收入端增速4.24%,归母净利润增速-37.97%。2023Q1,收入端增速为14.59%,归母净利润增速56.09%。2022年疫情反复导致短期经营波动,23Q1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叠加补库存需求,Q1行业经营延续良好增长。近年来中医药板块的政策频出,国家政策支持推动行业的增长。品牌OTC中药具有自主定价权,其它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高。   2)化学制药2022年全年收入端增速3.39%,归母净利润增速-1.21%。2023Q1,收入端增速为5.78%,归母净利润增速3.10%。化学制药板块2022年收入增速放缓,归母净利润负增长,主要由于2022年疫情影响下医院诊疗量下降。2023Q1随着医院诊疗量逐渐恢复,板块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得到修复。   3)生物制品2022年收入端增速7.85%,归母净利润增速-52.34%。2023Q1,收入端增速为-2.98%,归母净利润增速28.78%。生物制品板块包括疫苗、血液制品、生物药等。22年全年疫苗板块收入及利润端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一方面新冠疫苗需求趋于饱和,相关企业业绩受损,另一方面非新冠疫苗产品的销售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影响。随着23年疫情因素的消退,非新冠疫苗产品预计将恢复销售,推动疫苗板块业绩恢复性提升。血制品2022年全年业绩增速减慢,主要由疫情影响医院诊疗量导致。23Q1血制品实现同比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有疫情管控措施调整、各地医院诊疗恢复、去年同期业绩低基数。预计23年血制品行业将迎来疫后复苏。   行业观点   2022年年报及2023一季报总结——2022及23Q1业绩受疫情扰动,2023静候复苏。2022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剔除新股,总和,下同)收入端增速9.59%,归母净利润增速-6.5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12.03%。2023Q1,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收入端增速为1.51%,归母净利润增速-24.91%,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29.71%。   分版块来看:   4)医疗服务2022年收入端增速34.66%,归母净利润增速43.98%。2023Q1,收入端增速为-0.80%,归母净利润增速-2.36%。医疗服务板块在23Q1受疫情影响,整体增速放缓。考虑医疗服务的刚需性,疫情得到控制后,需求集中爆发,或将带来下半年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医疗服务在我国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需求端快速提升,行业将持续快速增长。   5)医疗器械2022年收入端增速21.52%,归母净利润增速14.23%。2023Q1,收入端增速为-45.24%,归母净利润增速-71.86%。22年板块整体业绩在21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由于全球omicron毒株爆发,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需求同比大幅度增加导致IVD板块全年收入和利润增长明显。23Q1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业绩在高基数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业绩出现大幅调整。长期看,我国医疗机构对于器械的整体配置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且高端器械国产替代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器械板块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6)医药商业2022年收入端增速8.52%,归母净利润增速-9.24%。2023Q1,收入端增速为14.86%,归母净利润增速13.67%。22年,新冠管控逐步放开,非新冠疾病存在推迟就诊现象,院内诊疗量下降,医药商业板块短暂承压,但收入端仍实现稳健增长。23Q1,板块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明显增长,主要源自新冠管控政策优化,居民非新冠疾病的就诊需求释放,院内诊疗逐步恢复。投资策略: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锦欣生殖。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建议关注: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建议关注:心脉医疗、新产业;3)高壁垒制剂及原料企业,建议关注九典制药、东诚药业、苑东生物、一品红等。   投资策略   1)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局牵头组织止血材料、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压力泵的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2)美国FDA批准葛兰素史克的全球首款针对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3)礼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Donanemab3期临床成功;4)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行业要闻荟萃   过去两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0.24%,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0.39%,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4位。过去两周H股医药板块下跌0.84%,同期恒生综指下跌0.03%%,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8位。   行情回顾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风险提示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5-09
    • 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引领中长期健康发展

      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引领中长期健康发展

    • 防疫政策调整改变收入结构,CGM与AED有望迎来放量

      防疫政策调整改变收入结构,CGM与AED有望迎来放量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事项:   (1)公司公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71.02亿元(+3.01%),实现归母净利润15.95亿元(+7.6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51亿元(-5.19%)。公司同时公布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6元(含税)。   (2)公司公布2023年一季报,Q1实现营收27.03亿元(+48.41%),实现归母净利润7.14亿元(+53.79%,调整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79.18%,调整后)。   平安观点:   防疫政策调整,冬季疫情相关产品需求增加   2022年末国内防疫政策出现调整,公司疫情相关产品(制氧机、电子体温计、呼吸机等)在2022年末及2023年初实现密集的销售,而常规产品需求则受到短期抑制。2022Q4公司实现营收19.85亿元(+25.34%),2023Q1实现收入27.03亿元(+48.41%),单季度销售金额再创历史新高。疫情相关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销售产品结构的变化也提高了公司当期综合毛利率,2022Q4公司毛利率为51.39%(+8.22pct),2023Q1毛利率为52.71%(+2.03pct)。   从2022年全年看,公司收入则呈现出疫情相关耗材增长较快、疫情相关设备有所回落、常规产品小幅回暖的特点。其中规模较大的几个板块中,呼吸类实现收入22.39亿元(-14.62%),糖尿病类实现收入5.30亿元(+16.04%),感染控制类实现收入11.84亿元(+32.57%),家用检测类实现收入15.21亿元(+5.06%),康复和临床类实现收入14.08亿元(+14.70%)。随着疫情影响消退,预期2023年全年常规产品收入增长将逐季加快。   新款CGM与AED产品陆续上市,放量可期2023年公司将有两款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上市。其中新一代CGM产品CT3系列已于3月获批上市,   该产品具有14天免校准的特性,可用于家庭等消费市场场景。公司CGM产品在过去2年中已初步实现医疗场景的推广,CT3系列上市后则具备了由医院向家庭传导的基础,后续放量潜力巨大。   另一款产品则是国产化的AED设备。公司过去通过海外收购获得了优质AED产品,并将其引入国内市场。但由于国内疫情、招标政策以及产品成本等多种原因,产品推广并不十分顺利。据此,公司着手将AED产品国产化,强化其市场竞争力。这款产品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注册申请,叠加疫情消退后各地医疗建设的重心逐渐回到常规疾病领域,我们预期它能够实现较快放量。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维持2023-2024年EPS预测,并新增2025年EPS预测为1.72、2.02、2.38元。期待重要新品放量及常规产品销售恢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业务整合风险:外延扩张后若整合不顺可能影响并购效果;2)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若公司新品销售不能及时上量,可能影响产品迭代节奏;3)产品降价风险:公司部分产品销售对象为医院,存在一定降价压力。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4
    • 2022年核药暂时承压,2023年管线进入落地期

      2022年核药暂时承压,2023年管线进入落地期

      个股研报
        东诚药业(002675)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报,实现收入35.83亿元(-8.41%),归母净利润3.07亿元(+102.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8亿元(+121.33%),EPS为0.38元/股。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同时公布2023一季报,实现收入8.51亿元(-3.32%),归母净利润0.50亿元(-8.7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2亿元(-21.01%)。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1.5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2年核药承压,肝素原料药业务亮眼。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35.82亿元(-8%),主要受核药临床需求承压影响。全年核药收入9.15亿元(-16%),其中18F-FDG收入3.75亿元(-6%)、云克注射液收入2.04亿元(-37%)、锝标系列收入1.03亿元(+4%)、碘131口服液收入4991万元(-23%)、碘125密封籽源收入1.34亿元(-12%)。原料药系列产品收入20.61亿元(-9%),毛利率提升至24.08%(+7.25pp),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肝素原料药API和肝素粗品价差扩大致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肝素原料药收入14.72亿元(-14%),销量2.73万亿单位(-6%)。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提升明显,毛利率42.94%(+1.99pp),净利率9.85%(+3.18pp)。2022年公司计提云克药业商誉减值8010万元,若加回则公司实际净利润约3.9亿元,基本符合预期。   23Q1核药产品增速恢复明显,支付股权收购款影响净利润。2023Q1收入8.51亿元(-3%),净利润0.50亿元(-9%)。核药产品增速恢复良好,其中18F-FDG收入1.06亿元(+26%),锝标药物2364万元(+9%),云克注射液收入5501万元(+18%)。原料药收入4.13亿元(-22%),主要是需求量下降。23Q1公司管理费用7757万元(+44%),主要受收购股权相关费用支付影响,若剔除该因素,则23Q1净利润仍有望实现可观增长。   核药发展前景广阔,公司管线2023年开始逐步进入落地期。在核医药领域,公司以蓝纳成为完全创新核药研发平台,以安迪科为仿创核药平台。目前99mTc标记替曲膦已完成中检院的现场检查,正在等待后续审批,有望23年内获批;氟化钠注射液骨扫描显像剂正在进行临床总结等工作,有望于23上半年报NDA;Tau蛋白正电子摄影示踪剂正在进行3期临床,预计23年内报NDA;1类创新药氟[18F]思睿肽注射液完成1期临床,氟[18F]纤抑素注射液正在进行1期临床,177Lu-LNC1004注射液即将进行1期临床。我们认为公司核药管线有望于2023年进入收获期,创新价值有望持续体现。   看好公司在研管线落地,和现有产品放量,维持“强烈推荐”评级。我们认为公司2023年现有核药产品具有表观高增长潜力,同时在研管线逐步进入兑现期,国内核药龙头地位持续稳固。但考虑到2023年原料药业务或将承压,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4.02亿、5.05亿元(原预测为5.30亿、6.80亿元),新增2025年净利润预测,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6.4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仅31倍,考虑到公司核药巨大成长价值,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原料药毛利率波动风险:公司2022年原料药业务盈利能力提升明显,若终端价格明显下降或对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2)核药放量不及预期风险:2023年存量核药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放量不及预期风险。3)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在研管线较多,研发进度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4
    • 开喉剑快速放量,看好公司持续推进外延并购

      开喉剑快速放量,看好公司持续推进外延并购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度报告,实现收入12.01亿元(+27.94%),归母净利润2.01亿元(+32.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5亿元(+43.17%),EPS为0.49元。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公布2023一季报,实现收入3.49亿元(+119.92%),归母净利润0.55亿元(+131.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4亿元(+154.00%)。2022年度业绩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1.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2年12月以来咽喉疾病治疗需求大增,带动开喉剑快速放量。分季度来看,2022年Q1-2023Q1收入分别为1.59亿、2.71亿、2.80亿、4.91亿、3.49亿元,其中22Q4、23Q1同比增长分别为51%、120%,核心原因是22年12月以来咽喉类疾病发病率大增,带动相关药品放量。22Q4和23Q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8亿、0.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2%、131%。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略有提升,毛利率为71.74%(+1.24pp),净利率为15.98%(+0.15pp)。   开喉剑为公司核心产品,成人剂型快速放量。2022年开喉剑儿童型和成人型合计收入10.7亿元,占收入比重89%。其中儿童剂型收入7.87亿元(+13%),成人剂型2.82亿元(+52%),成人剂型2018年进医保后快速放量。开喉剑取自经典苗医验方,是口腔咽喉用药中少有的儿童专用药,其核心药材八爪金龙是贵州黔东南道地药材。我们认为开喉剑具备成为20亿元以上大品种的潜力,如果能进入新版基药目录,放量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年5月德昌祥并表,公司产品管线扩充。2022年2月公司成为德昌祥破产重组投资人,5月正式将德昌祥纳入合并范围。“德昌祥”品牌是贵州百年老字号,拥有69个批准文号,9个独家品种,其“龙凤至宝丹传统中药制作技艺”妇科再造丸和杜仲补天素丸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德昌祥收入8455万元,净利润841万元,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2022年12月公司又以对价1.05亿元收购贵州好司特60.98%的股权,控股云南无敌制药,涉足骨科中成药领域。无敌制药为中华老字号,拥有无敌丹胶囊、外用无敌膏、无敌止痛搽剂等特色产品。看好公司持续通过外延并购扩产产品管线,带来表观业绩快速提升。   核心品种快速增长,外延并购扩充产品管线,维持“推荐”评级。我们看好公司核心产品开喉剑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外延并购持续扩充产品管线,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考虑到23Q1业绩表现亮眼,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2.55亿、3.15亿元(原预测为2.44亿、3.13亿元),新增2025年净利润预测,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3.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3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降价风险:随着体量上升,核心品种存在降价风险。2)产品集中风险:当前公司收入仍集中于开喉剑喷雾剂,存在单品依赖风险。3)整合不及预期:公司外延并购企业存在整合不及预期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4
    • 2022年利润受成本和商誉减值拖累,看好2023年业绩拐点

      2022年利润受成本和商誉减值拖累,看好2023年业绩拐点

      个股研报
        司太立(603520)   事项:   公司公布2022年报,实现收入21.31亿元(+6.57%),归母净利润-0.76亿元(-123.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8亿元(-131.81%),EPS为-0.22元。公司业绩低于此前预期。   公司公布2023一季报,实现收入5.66亿元(+9.40%),归母净利润0.10亿元(-88.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7亿元(-89.80%)。业绩符合预期。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2.00元(含税)。   平安观点:   2022年利润受成本上涨和商誉减值拖累。2022年收入21.31亿元(+6.57%),归母净利润-0.76亿元(-123.43%),利润端表现低于之前预期。一方面是受碘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毛利率降幅明显,2022年公司毛利率24.04%(-13.36pp);另一方面公司计提海神制药商誉减值1.15亿元,若扣除商誉减值因素,则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正值。2023Q1公司归母净利润0.1亿元(-88.08%),转为正值。根据wind数据,2023年2月碘平均进口单价达到本轮涨价周期最高的71.45美元/千克(同比+96%),3月下降到64.77美元/千克。我们认为一旦着碘价下降趋势成立,公司盈利能力改善空间大。   2022年制剂端快速放量,API出货量略有下降。2022年公司上海制剂工厂收入3.49亿元(+59%),主要得益于第五批集采品种碘海醇和碘克沙醇放量,和碘帕醇等新品种的上市推广。我们认为随着碘帕醇第七批集采顺利中标,和碘美普尔等新产品放量,2023年制剂板块仍有望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碘造影剂原料药及中间体系列收入约14亿元,据我们测算API出货量约1200吨,低于年初计划出货量,核心还是受成本大幅提升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在成本端尚未显著改善的阶段,公司API出货量仍会受到影响,一旦碘价快速下降,则出货量和盈利能力有望双双大幅提升。   公司造影剂龙头地位仍然稳固,产品管线持续丰富。公司目前已有碘海醇、碘克沙醇、碘帕醇、碘美普尔等多个制剂品种上市,且碘佛醇、碘普罗胺、钆贝葡胺及钆布醇等制剂正在积极研发注册。按照注册进度,2023年碘佛醇、钆贝葡胺等有望获批上市。公司2023年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0.5亿元,用于年产1550吨非离子型CT造影剂系列原料药项目和年产7710吨碘相关化合物及CMO/CDMO产品项目。上述发行项目包括碘海醇、碘帕醇及碘克沙醇等已有原料药产品扩产;补全了碘美普尔、碘普罗胺等重要产品产能;也进一步拓展相关关键中间体产能,强化“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纵向一体化的布局优势。   看好公司造影剂产业链龙头地位,静待成本端改善带来业绩弹性,维持“推荐”评级。2022年公司业绩低点主要受上游碘原料涨价影响,但公司产业链龙头优势地位并未改变,一旦碘价开始下降,则公司盈利弹性巨大。考虑到23Q1公司成本端压力仍大,我们预计成本端23下半年开始明显改善,因此将公司2023-2024年净利润预测调整至1.61亿、4.22亿元(原预测为5.35亿、7.53亿元),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6.1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为3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碘价回落速度不及预期:若成本端改善节奏慢于预期,则公司业绩短期弹性有限。2)市场竞争风险:若新的进入者集中出现,则影响产品价格。3)公司销售不及预期:若成本维持高位,则API和制剂出货量可能不及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4
    • 鱼跃医疗(002223):防疫政策调整改变收入结构,CGM与AED有望迎来放量

      鱼跃医疗(002223):防疫政策调整改变收入结构,CGM与AED有望迎来放量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