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工业雷管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工业雷管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摘要   工业雷管是一种用于引爆爆炸物的起爆装置,广泛应用于矿山开采、隧道掘进、建筑拆除、水利工程等领域的爆破作业。工业雷管行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伴随电子信息技术和工程爆破技术的发展,工业雷管经历了从最初结构简单的火雷管向电子雷管的转变,爆破作业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持续提升。预计未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影响下,电子雷管的应用领域将逐步从矿山开采等传统大规模爆破作业拓展至城市楼宇拆除、地铁隧道施工和桥梁爆破等城市控制爆破领域,行业规模趋于提升;同时伴随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技术创新将不断提升电子雷管的功能和性能,龙头厂商凭借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趋于提升,电子雷管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5-03-05
    •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海外拓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政策与需求共同通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国产品牌海外市场深度渗透带动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海外拓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政策与需求共同通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国产品牌海外市场深度渗透带动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医疗器械
        中国医疗器械分类及产业布局   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Ⅲ类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政策利好和地理优势促使东南沿海城市成为生产厂商聚集地,推动医疗器械市场的国际拓展   (接上)而后于2023年,国家卫健委颁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版管理目录相比,本次目录管理品类由10个降至6个,基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迭代与高速发展,政府层面和临床层面对于成像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认知,因此本次管理目录更新将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设备由甲类调整至乙类,而技术更为成熟的基于X射线成像的影像设备则在此次更新中被调出管理品目。另外卫健委对各品类医疗器械首次采购金额进行更新,甲类目录设备由单台限额3,000万元调增至5,000万元,乙类目录则由1,000-3,000万元调增至3,000-5,000万元。部分医疗器械品类监管逻辑的放宽可直接利好基层诊疗机构增配,在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创造缺口引导生产企业加速覆盖。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5-02-26
    • 2024年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药物行业概览:创新肺纤维化靶向药物进入医保,患者端受益显著

      2024年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治疗药物行业概览:创新肺纤维化靶向药物进入医保,患者端受益显著

      生物制品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IP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别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IPF患者基本无法治愈,治疗目的主要为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抗纤维化的药物来治疗IPF。中国已上市2种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尼达尼布(Nintedanib)。这两款药物对轻、中度纤维化有效,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而不能完全控制或者逆转已受损的肺功能。治疗需求亟需完善,用药市场仍待新药获批上市。   本文通过对IPF治疗药物行业的定义、应用领域、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市场方向提出研判。   IPF治疗药物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药研发转向针对特定靶点,如抗纤维化药物和抗炎药;2008年后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的上市,改变IPF治疗药物用药格局,推动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特发性肺纤维化被收录其中;随着IPF被列入罕见病目录及医保目录对罕见病治疗药物的纳入,为患者治疗带来便利,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IPF已上市治疗药物仅2种   IPF尚无显著肯定有效的治疗药物,抗纤维化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美国及中国目前仅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获批上市,未来随着对纤维化机制的认识,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加快,未来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美国FDA和中国国家药监局已获批用于IPF治疗的药物仅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这2款药物对轻、中度纤维化有效,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但不能完全控制或逆转已受损的肺功能;且这2种药物耐受性较差,其副作用可能导致治疗中断。   IPF在研药物管线丰富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简称”CDE”)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共有73款适应症的IPF治疗药品被纳入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中百时美施贵宝申报的1类新药BMS-986278-01片进度领先,其上市申请于2023年7月获CDE受理。另外,还有10余款药物处于Ⅱ期临床,包括泽璟生物的jaktinib di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天方药业的YPS-345、元熙医药的BS-1801、恒瑞医药的SHR-1906、云轩医药的GT-1708、众生药业的ZSP-1603、东阳光药业的HEC-00000585等药物。
      头豹研究院
      37页
      2025-02-19
    • 2024年补体药物方案概览

      2024年补体药物方案概览

      化学制药
        补体系统激活路径通过不同机制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分别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经典激活途径、甘露糖凝集素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是补体系统的三条主要激活途径,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启动并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经典激活途径主要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甘露糖凝集素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则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感染早期。三条途径相互交叉促进,共同保障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有效防御。   补体因子引发的疾病主要影响人体肾脏和血管系统,靶向药物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新选择,而价格成为影响药物可及性的主要因素   由补体因子引发的疾病多影响人体肾脏和血管系统,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等症状。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通常涉及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微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等。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产生呼吸困难、心肌病和癫痫等并发症。治疗方案主要涉及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控制和临床中的药物使用,近年来,靶向药物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其高昂的价格和暂未纳入集采目录的局限性导致临床可及性较低。为大规模惠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价”“效”双优的药品仍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创新。   罕见的血液病PNH治疗费用高昂且C5抑制剂治疗效果有限,C3抑制剂的研发及上市有望提供更佳疗效并增强患者可及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罕见的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作性溶血、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医疗支出和间接费用为PNH患者家庭带来重大负担。当前PNH主要治疗药物为C5补体抑制剂依库珠单抗,但其高昂价格和治疗局限性促使科研领域转向对于C3补体抑制剂的研究。新型C3抑制剂如佩格塞塔科普兰在改善血红蛋白水平和减少输血依赖方面表现优异,且副作用较轻,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和更大的便利性。长期来看,如何降低治疗成本并提升药物可及性将成为临床科研的关键课题。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5-02-12
    • 棕榈油产业链透视:全球供需格局与健康消费趋势的交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棕榈油产业链透视:全球供需格局与健康消费趋势的交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品
        棕榈油是产量最大的植物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和化工等领域。行业供应链成熟,但面临严格的环保和可持续性监管。近年来,棕榈油行业因环保问题备受关注,成为全球第三大毁林驱动因素之一。同时,健康饮食意识提升也导致中国棕榈油消费量震荡下行。未来,中国棕榈油市场规模或仍将受制于食品健康考量,但ESG因素和可持续发展将推动行业长期发展趋势。通过可持续棕榈油认证,行业全球供应链正逐步规范。   行业定义   棕榈油是一种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肉部分通过压榨、精炼、分提产出的植物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植物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制造和化工等领域。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棕榈油产品,分别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棕榈油在餐饮业和食品工业中用作烹饪油、人造黄油和食品添加剂等,在化妆品中用作乳化剂和润肤剂,在化工领域中用作柴油的替代品。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5-02-11
    • 中国杀虫剂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杀虫剂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品
        因子说明   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杀虫剂行业的市场销售价格整体上呈现波动态势。具体来看,2017年至2019年,市场销售价格逐渐上升,这可能是由于环保政策的加强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的。然而,在2020年和2021年,受全球市场大环境影响,市场销售价格有所下降。综合考虑到环保政策的持续加强以及生产成本的上升,并结合中国GDP增长率为5%,因此假设杀虫剂价格维持稳定价格6.6万元/吨。
      头豹研究院
      12页
      2025-02-10
    • 2024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概览

      2024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行业概览

      化学制药
        尊敬的各位领导,沙利文联合福布斯中国诚挚邀请您参与“2025福布斯中国行业发展领创者”评选。   “2025福布斯中国行业发展领创者”评选旨在发掘和表彰在各行业中具有强烈创新精神和卓越领导力的企业家,通过这一评选,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企业家投身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评选结果将于2025年Q1在“2025沙利文中国企业家年会暨“福布斯中国行业发展领创者评选”荣耀盛典中隆重揭晓。   诚邀您参与评选申报并拨冗出席!
      头豹研究院
      29页
      2025-02-10
    • 2024年制药产业全球化的路径与机遇(上):以市场需求为研发创新基本指引,国产品牌海外认可度提升,出海航道实现“百舸争流”

      2024年制药产业全球化的路径与机遇(上):以市场需求为研发创新基本指引,国产品牌海外认可度提升,出海航道实现“百舸争流”

      化学制药
        由全球先进市场的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可见,欧洲、北美和南美等地区凭借高度成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实现了医疗服务的广泛覆盖和高效的疾病防控,各国居民的健康福祉得以实现长期保障。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南非等国家,医疗产业起步相对较为迟缓,近年各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带动居民医疗可支配收入水平上浮,从而助推医疗服务和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近年,中国制药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可见显著进展,政府资金支持结合政策建管利好背景下,中国制药产业的创制模式由“仿制为主”逐渐转向“仿创结合“。另外,抗体药物的治疗机制优势带动生物制药占比逐年增加,以单抗药物治疗逻辑为基础进行的新药设计成为近年创新药板块的热门领域。中药研发也在政策支持下加速推进,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   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商业化方面,通过“借船出海”、“联手出海”和“自主出海”等多种模式,逐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多数出海经验或资金储备较为薄弱的制药企业通常选择“借船出海”模式,从而灵活开展其海外商业化道路,近年本土市场不乏头部制药企业综合实力跃升,自主掌控旗下药品的研发创新及商业化权利成为出海过程中的关注重心,“自主出海”模式的占比逐年提升。   整体来看,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和拓展不断深入,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
      头豹研究院
      24页
      2025-02-08
    • 2024年中国睡眠医学中心行业概览:精准医疗,引领健康睡眠未来趋势

      2024年中国睡眠医学中心行业概览:精准医疗,引领健康睡眠未来趋势

      医疗服务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睡眠问题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且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对国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科技创新正为睡眠健康和慢病管理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随着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睡眠经济正步入快速发展期   国内的现状是具有睡眠障碍诊疗的某项技术并开展了临床工作就称为“睡眠科”,缺少了必要的专业人才、临床路径和技术支持,同时医疗支付体系的支持也严重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的睡眠医学中心都是在精神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耳鼻喉科下的亚科室,形成了以传统学科背景为推动力量的零散化、碎片式发展,系统性发展睡眠学科形成了不小的障碍。睡眠医学临床学科的发展需要从就医模式和诊疗行为的优化与变革来保证医疗安全、医疗质量,而面对超大规模的患者群体,还需要通过重构临床路径和就医流程来提升运营效率   本报告将对睡眠医学中心的定义、产业链、竞争格局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研判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5-02-07
    • 中国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