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中国抗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抗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2024年中国康复专科医院行业概览:老龄化浪潮下,康复专科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2024年中国康复专科医院行业概览:老龄化浪潮下,康复专科医院发展路在何方?

      医疗服务
        康复医疗需求上涨   由于中国老龄化趋势和慢性病致死率上升,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2-2022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4亿人增加到2.8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7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因非传染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将达到每年7,700万,占死亡人数的86%。根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官方披露的最新数据,2017-2021年,康复医院诊疗人次数从937.19万增长到1,441.87万,年复合增长率为11.37%。。   社会办医趋势加快   康复医疗的重心从综合医院逐渐分散到专科医院,也逐渐从公立医院转向民营医院。康复医疗服务逐渐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社会资本逐渐在康复专科医院占据主导地位,是目前的主要趋势。根据卫健委2022年官方披露的最新数据,2010-2021年,中国康复医院从268家增加到810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0.58%;其中公立康复医院从150家增加到182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77%;民营康复医院从118家增加到628家,年复合增长率为16.41%。   康复医疗体系化趋势   康复专科医院集团逐渐形成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共享建设经验和医疗服务资源,也可打造医院品牌,提高医院声誉,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大量企业布局康复医疗体系,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也逐渐形成趋势,即疾病急性期在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疾病稳定期在康复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疾病恢复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4-07-11
    • 2024年中国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患病负担全球占比36.5%,治疗方案由多巴胺替代转向精准诊疗前景如何?

      2024年中国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患病负担全球占比36.5%,治疗方案由多巴胺替代转向精准诊疗前景如何?

      化学制药
        中国帕金森患病负担居全球之首,患者治疗需求带动药品创新研发加速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医疗资源的优化促使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增加,老年人多发的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因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中帕金森患者人数在近40年间增长约719.12人。同时中国占全球患者人数比重也在2023年升至约36.5%,中国由此成为全球帕金森病负担最重的国家,这一现状使得中国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医药科研和制药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患者症状存在多样性,本土诊疗方案从多巴胺替代转向个体化的精准诊疗   对帕金森病的深入研究表明,患者除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外,还经常伴有睡眠障碍、共济失调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进行了第四次改版,强调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方案的应用,建议在多巴胺替代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不同非运动症状类型设计综合用药方案,带动帕金森治疗药物治疗市场逐步满足精准化诊疗的发展趋势。   中国逐步摆脱进口药品依赖,国产品牌在本土市场竞争实力逐步增强   1970年前后,全球科研机构对于帕金森引发机制和药物对症治疗的研究相对成熟,国际市场中治疗药物百花齐放,而中国由于科研人员稀缺和科研经费紧张的原因,自研进度较缓且上市药品较为单一,因此用药主要依赖海外品牌进口。进入21世纪,国家药监局提出应进一步强化落实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带动本土制药企业创新研发加速和获批上市的时间缩短,本土原研药品丰富度提升因此对于海外进口药物的需求有下降趋势,可预见国产药品竞争实力提升和市场份额抢占的新趋势。
      头豹研究院
      26页
      2024-07-09
    • 2024年中国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近6万人患病,国产药品发展空间如何?

      2024年中国获得性血友病药物治疗行业概览:近6万人患病,国产药品发展空间如何?

      化学制药
        半数患者受基础疾病影响,生理特殊性导致孕期女性和老龄人口成高发人群   根据诊疗指南数据,中国AHA患者中约50%在确诊前存在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或病原体感染等基础疾病。孕期女性易受胎儿相关的自身免疫抗体攻击,因此成为高发群体。围产期女性中约19.0%在产前检测出自身免疫抗体抑制物,产后确诊中位时间为89天。老龄人口也是高发群体之一,欧洲血友病登记处数据显示,患者中位年龄为73.9岁,11.8%和11.6%的发病情况与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中国用药市场已有自研重组血液制品上市,用药端进口依赖情况得到逐步缓解   21世纪前,血液传输存在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风险一度成为凝血障碍疾病临床治疗中难以避免的阻碍。而后随着基因重组技术在全球范围的逐步成熟,其应用领域拓展至凝血因子产品的研发生产中,海外多种重组凝血因子产品相继上市并引进本土市场。近年来,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安全性的需求显现,催生本土企业制药工艺与重组技术加速融合,2021年神州细胞自研的首个国产重组凝血因子Ⅷ获批上市,中国药企独立研发生产的实力稳步提升,加之晟斯生物在研全球首个超长效凝血因子产品,中国制药已做足出海准备。   已上市免疫抑制药物多需经肾脏代谢,本土厂商研发新剂型以覆盖儿童患者   截至2022年底,环磷酰胺片剂和注射剂是上市的唯二剂型,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和脑部神经发育不完全,用药产生不良反应风险较高。2023年恒瑞医药推出首个环磷酰胺胶囊仿制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可减少对儿童代谢系统的损伤,国家药监局批准其适用范围扩展至6岁及以上儿童。环磷酰胺胶囊的上市促使市场竞争加剧,片剂和注射剂型销量在2021年首次下滑至0.1亿元以下,而胶囊剂型在公立医院的销量则在2023年突破2亿元。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4-07-08
    • 抗体药物:新技术新靶点新工艺引领治疗新纪元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抗体药物:新技术新靶点新工艺引领治疗新纪元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摘要   抗体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得益于其在肿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新一代抗体药物的涌现。单抗是最大类别,生物类似药发展迅速。ADC药物兼具小分子与抗体优点,双抗药物疗效显著,均受关注。AI技术助力抗体药物研发创新,推动市场增长。政策鼓励生物医药发展,抗体药物作为最大类别受益明显。未来,新一代抗体药物和AI技术的结合将推动抗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4-07-02
    • 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概览:“医疗”+“消费”千亿市场加速渗透

      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概览:“医疗”+“消费”千亿市场加速渗透

      医疗服务
        中国口腔疾病患者基数较大,治疗渗透率低,下游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中国口腔疾病患者就诊数量稳步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数据,2018-2021年,中国医院口腔科门诊数量由112.1百万例增长至127.0百万例,年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22年口腔患者诊疗例数达132.5百万例   中国居民缺牙率为36.4%,错颌畸形率超70%,种植牙及正畸渗透率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口腔高值耗材集采是大势所趋,种植牙已被纳入集采,未来将有更多的耗材被纳入集采范围,同时倒逼口腔医疗服务质效提升   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推进“技耗分离”、完善牙冠价格形成机制等措施,降低口腔种植费用。在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下,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形成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采购联盟,集采结果显示,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   鉴于当前牙医资源缺少、临床培训有限、精准治疗要求高等临床现状,数字化升级已成为业内发展的必然趋势   口腔医院医师数量紧缺,且口腔医疗行业缺乏教材和资源,使牙医难以在职业生涯中持续获得新知识及技能,系统及标准化的培训仍有较大需求。在此背景下数字化对于均衡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行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数字化,可缓解人才等资源的短缺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4-06-28
    • 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老龄化加剧,骨科发病率提升市场需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老龄化加剧,骨科发病率提升市场需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在骨科领域尤其是骨关节炎的治疗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显著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从产业链看,上游透明质酸原料制取的技术性突破有力推动了下游医药应用市场的增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预计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产品市场将继续增长。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4-06-27
    • 2024年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ALS患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挑战(摘要版)

      2024年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ALS患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挑战(摘要版)

      化学制药
        发病年龄较发达国家提前,提示早期筛查与药物治疗必要性   早期确诊和及时药物治疗对延缓ALS病情恶化至关重要。中国应关注ALS患者特点,提高早期筛查和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痛苦。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AL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因此,中国应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技术水平,加强对中年男性的早期筛查,以尽早干预治疗,减少误诊漏诊,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并推动ALS临床管理水平提升。   注射剂型监管政策收紧,加之患者退行性症状导致固体剂型吞咽困难,国产品牌药物专注于黏膜吸收剂型创新   静脉注射药品生物利用度高,但易受制造工艺变化影响,质量难统一控制,安全性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19至2022年间由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均超50%,国家发布相关文件以加强对静脉用药管理的关注。2022年南京百鑫愉推出舌下片,成为首个舌下给药产品,提高患者用药积极性,海思科与AquestiveTherapeutics,Inc.合作推出利鲁唑口溶膜剂型,通过粘膜粘附特性实现快速分解,适用于舌部功能障碍患者,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   中国仍以症状缓解作为药物治疗重点,海外已有靶向治疗药物上市推动本土ALS精准诊疗加速发展   截至2023年,中国ALS治疗市场仅有利鲁唑与依达拉奉2种药物已实现全面商业化,暂无以突变基因为治疗靶点的药物面世。渤健公司自主研发的托夫生注射液海外上市申请获批,预计通过特许引进后可加速投入临床使用,助力靶向治疗新药在中国患者中推广。同时全球科研机构从新药研发和已有药物适应证扩增角度出发,已布局多款精准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本土诊疗机构端药物方案选择范围有望实现拓展。
      头豹研究院
      28页
      2024-06-21
    • 消化道黏膜疾病治疗药物的精准化迭代路径解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消化道黏膜疾病治疗药物的精准化迭代路径解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持续扩张,主要受到肠道黏膜疾病和胃黏膜疾病患者群体增加的影响。肠道黏膜疾病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患病率逐年增加,胃黏膜疾病则与高强度生活压力及不良生活习惯相关,中青年群体患病风险居高。幽门螺杆菌感染难治性为消化道疾病埋下长期风险,政府多维度防控工作发力,从治疗方案推荐及居民防治意识提升等方面推进早筛早治,为药物治疗营造充足空间。长期来看,伴随疾病防控部门对消化道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加之居民自诊率和养胃意识提升,药物治疗市场将实现进一步放量,新药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实现也将为市场扩张提供新动力。
      头豹研究院
      27页
      2024-06-21
    • 2024年中国合同研究组织(CRO)行业概览:降本增效核心驱动,一站式发展成大势所趋(摘要版)

      2024年中国合同研究组织(CRO)行业概览:降本增效核心驱动,一站式发展成大势所趋(摘要版)

      化学制药
        CRO行业具有高度确定性   药物研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长周期和精细化的系统性工程,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研发成功率之低有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新药研发专业度及效率要求催生CRO需求,在专业人才、质量控制、规模效应、成本控制等方面,CRO具备天然优势   政策利好及研发投入加大,为CRO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   国家对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稳步增长,降本增效需求迫使药企寻求研发委托,促使研发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发展。根据国家药监局披露数据,中国新药IND申请数量由2018年的1,011件增长至2,300件,年复合增长率达22.8%,中国新药NDA申请数量由2018年的200件增长至337件,年复合增长率达13.9%。总的来看,中国鼓励新药的研发创新,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具备成熟创新的药物上市路径将更加畅通   全球化经营与政策变动风险加剧,CRO企业面临技术革新与竞争双重挑战   CRO企业经营涉及市场准入、关税、生物技术设备与服务领域范畴、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监管,存在全球化经营及国际政策变动风险,且随着药物技术革新,市场竞争加剧,如热门靶点PD-1、EGFR等药物竞争,ADC、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基因疗法等前沿技术竞争,CRO赛道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突显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4-06-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