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视神经脊髓炎药物(NMOSD):传统药物应用充分,靶向药物市场潜力待释放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视神经脊髓炎药物(NMOSD):传统药物应用充分,靶向药物市场潜力待释放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上以严重的视神经炎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为主,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和大脑综合征等少见。NMOSD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方式主要为急性期治疗、序贯治疗(预防复发治疗),涉及药物包括:甲泼尼龙、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伊奈利珠单抗等。2018年—2023年,视神经脊髓炎药物(NMOSD)行业市场规模由6.72亿人民币元增长至9.17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6.41%.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4-07-29
    •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出海之路:带量采购风暴后中国医疗器械价格狂降66.1%,出海能否为医疗器械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出海之路:带量采购风暴后中国医疗器械价格狂降66.1%,出海能否为医疗器械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医疗器械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蓬勃发展,潜力巨大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且分布广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出海方面经历了多年发展,海外出口情况积极,但海外注册仍面临挑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发展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但仍需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低值耗材与体外诊断领先,高值耗材与医疗设备待突破   不同细分赛道在出海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低值耗材和体外诊断产品因其较低的技术门槛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出海情况相对较好。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则因技术要求和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出海面临更多挑战。但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出海机遇。   中国医疗器械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国内外盈利空间差距大为企业提供了出海的动力,但海外发达国家严格的产品注册制度和企业自身销售模式的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迈瑞医疗、新产业、南微医学和英科医疗等企业在出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其他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4-07-29
    •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药物(NMOSD)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药物(NMOSD)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中国聚酯纤维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聚酯纤维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2024年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4年中国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白皮书

      化学制药
        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   当前全球环境瞬息万变,本土医疗健康产业边界拓展与结构优化路径存在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健康意识提升为医疗产业带来持续扩张的市场需求,同时监管政策直指慢病管理与医疗保障体系优化,为产业加速发展转型提供稳健支撑。全球多议题的发起将中国医疗健康的坚韧表现广泛传播,助力中国在世界舞台以多维优势大放异彩。   热门赛道一: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产业正在经历由仿创结合和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发展黄金期。政策引导、科研发力及国际合作的加强为行业质量提升和全球竞争力增强奠定基础。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中国生物制药正向着国际化市场加速迈进。   热门赛道二:细胞与基因治疗   细胞与基因治疗作为医疗医药板块的新兴赛道,已形成对传统治疗模式的颠覆性革新。中国市场在技术研发发力和利好政策支持的推动下,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长期来看,治疗需求引导结合前沿技术攻破,细胞与基因治疗方案将成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热门赛道三:AI医疗   AI医疗赛道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中国医疗服务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随着本土计算机算法和算力的持续迭代,以及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搭载AI的医疗产品获批提速并有望在日常诊疗场景中形成深度渗透,由此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新一轮变革。   热门赛道四:中医药   伴随全球市场健康管理理念的转变和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国中医药产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医药文化底蕴的长期积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逐步完善,为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头豹研究院
      73页
      2024-07-22
    • 新质生产力系列: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报告:模式动物行业

      新质生产力系列:中国专精特新系列研究报告:模式动物行业

      生物制品
        全球及中国模式动物市场增量显著,主要受医药市场和国家政策助力影响   模式动物普遍应用于科学研究场景,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的生物物种,被称作“活的试剂”。近年来伴随医药市场的发展以及国家层面的鼓励与指导性政策的不断助力。全球及中国的模式动物销售市场稳步增长。   模式动物在科研端和工业端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已成为必要的工具之一   生命科学工具主要由试验设备、实验试剂、实验动物和生物信息等构成。实验动物通过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将基因修饰模式动物和模式动物技术服务等产品化。模式动物主要应用于临床前各阶段,在药物开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解析疾病发病机理、发现潜在治疗靶点或者炎症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模式动物企业受限于供应半径的影响形成了显著的地域格局   中国模式动物行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地域格局化,及其原因无疑是供应端受限于运输半径的影响。中国模式动物产业基地整体地域格局见上图,现阶段一定程度上成型的产业基地有三个主要辐射地区,包括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江浙沪为代表的华东地区、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国模式动物市场当中,生产基地常需要与基础科研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相互联结。
      头豹研究院
      33页
      2024-07-18
    • 体外辅助生殖用液:刚性需求加速国产替代步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体外辅助生殖用液:刚性需求加速国产替代步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体外辅助生殖用液行业涉及研发、生产和销售与人类配子和胚胎接触的医疗器械产品,贯穿整个辅助生殖产业链。该行业产品多样,旨在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和受孕率。然而,进口品牌主导市场,技术壁垒高,对专业人才需求大,且伦理和监管要求严格。近年来,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受限于技术积累薄弱和国产化程度低。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增加,体外辅助生殖用液行业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4-07-17
    • 新质生产力系列:中国合成生物行业研究报告:从『格物致知』走向『造物致知』

      新质生产力系列:中国合成生物行业研究报告:从『格物致知』走向『造物致知』

      生物制品
        摘要   基于工程设计原则利用工程可预测性控制复杂系统构建的“设计-构建-测试-学习”循环(DBTL)成为合成生物学的核心策略   “设计-构建-测试-学习”循环(DBTL)是合成生物学核心研发模式,可有效地筛选和优化所需的生物合成装置和系统功能。在生物制造领域,DBTL循环四个环节循环反复,不断测试、修改直到获得所需要功能的DNA构建体。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主要应用到DNA合成技术、组装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体内定向进化技术。其中,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研究、基因治疗和遗传改良等方面展示出巨大潜力。   随应用场景增多、成本降低及技术的进步,合成生物行业快速扩容。食品和饮料及农业等细分领域增速亮眼   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为139.8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87.3亿美元。其中,医疗健康是最大的细分市场,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103.0亿美元,占比达26.6%。着眼细分赛道增速,由于现有市场渗透率较低,许多细分领域正以高CAGR水平增长,上升空间广大。食品和饮料及农业预计是未来增速最快的赛道,到2027年市场规模分别为52.8美元和45.8亿美元。   合成生物学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广泛,包括创新治疗疗法、体外检测、医疗耗材、药物成分生产和制药用酶等诸多方向   在医疗健康领域,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涉及创新疗法、体外检测、医疗耗材、药物成分生产和制药用酶等诸多方向,合成生物学在分子层面、细胞层面、生态层面以及器官异种移植层面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通过设计全新的细胞内代谢途径,使医药产品能通过微生物细胞利用廉价糖类等原料合成。且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带来的深度融合,将给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机会。
      头豹研究院
      35页
      2024-07-17
    • 新质生产力系列:中国仿制药与创新药拓展海外市场研究分析

      新质生产力系列:中国仿制药与创新药拓展海外市场研究分析

      化学制药
        摘要   现代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领域之一   在此背景下,通过梳理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分析全球主要国家,例如美国、欧洲五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医药发展特点和现状,从而对全球医药发展形成基本视野   再聚焦中国,中国作为全球医药重要的参与者,融入全球医药的步伐越来越快,药企出海已成趋势。以中国仿制药和创新药为主线,对其发展阶段、出海模式、出海临床试验、病种分布和出海数量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当前背景下,中国药企出海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   此外,随着出海药企产业链延伸,制药上游供应链产业作为医药工业的重要一环,也对中国供应链出海价值进行初步探索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展望未来,2023-202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以5.8%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约2.0万亿美元   医药出海不断发展,中国正努力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转变   医药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出海征途经历了从原料药到仿制药,再到现在创新药出海的演变   现阶段,随着本土医药企业的创新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在中国申报临床试验和上市注册的同时,也在努力采用自主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License-out模式等走出国门,其中联手出海及自主出海模式受到重视并逐渐兴起,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国内外医药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出海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前背景下,全球和中国国内医药工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面临着深刻变化,中国药企面临,海外市场空缺亟待填补、中国药企实力增强,接轨国际逐渐积累商业化经验、集采令药企承压,中国药企寻求第二发展曲线和中国药企出海合规短板凸显等出海机遇和挑战
      头豹研究院
      38页
      2024-07-16
    • 2024年中国生物信息测序行业概览:中国制造引领第4代测序技术面世,业务模式变革成当下热门趋势

      2024年中国生物信息测序行业概览:中国制造引领第4代测序技术面世,业务模式变革成当下热门趋势

      医疗服务
        基因是承载人类遗传物质的主要生物信息,生物信息测序技术是利用唾液或血液对基因片段或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的一种前沿技术类型,多用于科学研发场景中的基因组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场景中的复杂疾病诊断。长期以来,本土测序设备依靠海外技术引入实现测序服务提供,近年多项利好政策伴随本土企业自主研发提速,应用场景需求导向的国产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中国测序服务市场逐步摆脱对于进口品牌的依赖。应用层面,生育健康和癌症管理是中国居民当前在大健康诊疗领域的关注重点,本土企业从诊疗与科研需求入手进行测序产品和平台优化,实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协同合作。本报告将从中国生物信息测序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产业链各环节特点、市场规模研判和竞争格局展望等角度进行深度分析   应用场景需求引导测序业务模式转变,“设备+服务+诊断”一体化成热门趋势   当前测序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多为向上游供应商采购测序仪器,而后对诊疗机构送检的基因样本进行测序。在此经营流程中,诊疗机构端的测序需求无法直接向技术端传达,因此测序技术迭代多滞后于需求发展。同时在此模式中,患者的基因样本流经环节过多,导致患者等待时间延长,诊疗方案时效性不足。部分本土厂商初步探索“设备+服务+诊断”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以促进测序技术在需求导向下加速迭代,并寻求价格优化空间。   技术迭代驱动测序服务价格下降,基于测序结果的诊疗方案受患者接受程度提升   测序服务价格的迅速下降主要得益于测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本土产品的涌现。生物信息测序历经技术迭代,耗时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余年缩短至21世纪初期的1周时间,成本也由百万余元降至居民可及的千元水平,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使测序服务的面向群体由大型科研机构逐步拓展至诊疗机构普通居民。另外政府发文提倡慢病的早期筛查,进一步带动生物信息测序服务市场扩张。   生育缺陷与肿瘤患病成居民健康管理重点,利好政策驱动测序服务实践落地   21世纪初,“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引发孕龄居民对新生儿健康的重视,染色体异常疾病成为孕前检查的关注重点,同时肿瘤新发患者数量日趋走高,对相应基因测序服务需求逐步提升。NGS测序技术理论日渐成熟,并具备落地实践的充分条件,为生育健康领域应用做足准备,政策利好和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为测序服务市场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头豹研究院
      24页
      2024-07-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