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探索重症肌无力药物(MG):创新治疗的新征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探索重症肌无力药物(MG):创新治疗的新征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是最常见的致病性抗体,90%的患者该抗体阳性;针对突触后膜其他组分,包括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及兰尼碱受体等抗体陆续被发现参与MG发病。重症肌无力药物主要涉及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及靶向药物,2018年—2023年,重症肌无力药物(MG)行业市场规模由11.25亿人民币元增长至12.33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84%。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4-08-23
    • “钙DK”同补理念盛行,引导老年骨骼健康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布局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钙DK”同补理念盛行,引导老年骨骼健康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布局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骨骼健康保健食品的主要成分根据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需求可分为提升骨骼强度和增加骨骼韧性的钙、氨糖和软骨素等及引导该成分正确沉积和吸收的维生素和矿物质。19世纪至20世纪末期,海外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凭借先行发现氨糖和软骨素等骨骼健康有效成分并进行产品创新,而在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中国从本土老龄人口骨骼保健复合需求出发,全面推广“钙DK同补”等健康理念,同期头部企业积极覆盖复合成分添加的骨骼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全面满足消费端多元化发展的骨骼保健需求,从而逐步摆脱进口依赖。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稳步向前,中国诊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度逐步提升,老龄人口骨骼问题的检出率上升,与此同时,多项政策推动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发展,老年人可支配收入较世纪初显著提升,双因素共同驱动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市场扩大化发展。厂商竞争来看,本土市场形成以汤臣倍健为主导,多家领先企业充分竞争的态势,同时科研领域的剂型研发和益生菌健骨效果新进展为本土市场提供创新发展出口。   行业定义[1]   根据WHO定义,老年人指60岁以上的人群,在本研究对象中泛指60岁以上的中国居民。保健食品指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类产品,其生产、运输和上市销售均受食品安全法的监管,保健食品不以疾病治疗为目的,仅用作健康维稳和身体机能调节。人类伴随年龄增长,通常伴随骨密度下降、缺乏运动导致的骨骼强度不足以及慢性疾病引起的骨骼健康受损等问题,因此老年人多存在以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为代表的肌肉骨骼相关症状。中国市场中常见的骨骼健康保健食品多添加矿物质、维生素及其他功能性成分,用以改善老年人骨骼功能。   矿物质成分中,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可通过结合磷酸盐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从而增强骨骼的硬度和强度;镁则可通过参与维生素D的活化,促进钙的吸收,提升骨骼矿化能力。维生素成分中,维生素D可通过调节肠道上皮细胞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来增加钙的主动转运,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达到成骨的目的;维生素K是骨钙素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酶,骨钙素在骨基质中与钙相结合,以达到促进骨矿化的目的。其他功能性成分通常包含氨基葡萄糖(又称氨糖)、软骨素和胶原蛋白,氨糖是糖胺聚糖和透明质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具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提高软骨细胞修复能力;软骨素是关节软骨的重要构成部分,可起到保护软骨和辅助新骨生成的作用;胶原蛋白同样在软骨和骨骼中多量存在,可通过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增强软骨弹性和韧性,从而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和耐受能力。   老年人骨骼健康保健食品行业的代表性产品包含汤臣倍健的健力多氨糖软骨素钙片、康恩贝的液体钙维生素D软胶囊、同仁堂的威士雅壮骨粉和钙尔奇的钙镁咀嚼片等。
      头豹研究院
      27页
      2024-08-22
    • 西地那非:传统“伟哥”治疗潜力仍值得期待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西地那非:传统“伟哥”治疗潜力仍值得期待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西地那非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 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由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生产。 目前中国西地那非市场上原研药与仿制药并存。 原研药厂商实力雄厚, 面对激烈的仿制药竞争仍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近年随着本土仿制药企业持续的技术追赶、 成本优化和市场适应性调整, 占有份额逐渐扩大, 对原研药了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 国民健康意识增强, 男性性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预计未来西地那非市场仍有增长的空间。 但以他达拉非为代表的新型抗ED药物在服用条件与药效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西地那非的市场增速趋于减弱。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4-08-21
    • 中国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西地那非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开发行业概览:从“制药”走向“智药”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开发行业概览:从“制药”走向“智药”

      化学制药
        生物医药行业长期以来面临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的挑战。人工智能可对大量现有的药物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以此分析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更快地设计新药物,预测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毒性等复杂过程,从而缩短药物研发时间。   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开发可借助机器的强大计算能力,突破传统药物研发困境,有效地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的时间缩短近40%,临床新药研发成功率可从12%提高到约14%。随着中国创新药研发热潮涌动,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开发产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全球各大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和中国各大企业纷纷抢滩,虽然中国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开发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在国家政策利好、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有望实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本报告将对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与开发的定义、应用领域、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研判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4-08-09
    • 中国重症肌无力药物(MG)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重症肌无力药物(MG)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1. 重症肌无力药物市场规模(结论图)   2. 重症肌无力药物市场规模   3. 重症肌无力患病人数   4. 重症肌无力儿童患者数量   5. 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比例   6. 重症肌无力儿童患者治疗数量   7. 儿童治疗药物使用成本   8. 儿童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规模   9. 重症肌无力成人患者数量   10. 重症肌无力成人患者治疗数量   11. 采用激素治疗患者比例   12. 采用激素治疗人数   13. 激素年使用成本   14. 成人激素治疗规模   15. 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患者比例   16. 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人数   17. 胆碱酯酶抑制剂年花费   18. 成人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市场规   19. 采用免疫制剂患者比例   20. 采用免疫制剂治疗人数   21. 免疫制剂年花费   22. 成人免疫制剂治疗规模   23. 采用靶向生物制剂患者比例   24. 采用靶向生物制剂治疗人数   25. 靶向生物制剂年花费   26. 成人靶向生物制剂治疗规模   27. 溯源信息链接引用   28. 溯源信息链接引用
      头豹研究院
      35页
      2024-08-09
    • 医疗器械CRO:成本优势驱动下的创新力量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CRO:成本优势驱动下的创新力量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CRO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 通过合同形式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研发、 检测、 临床试验等全周期服务, 助力企业缩短上市周期、 降低成本与风险。 政策支持、 标准化推进及国产替代趋势共同驱动CRO行业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未来, CRO服务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实现一体化发展, 并通过收并购推动行业进一步扩张与转型升级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4-08-06
    • 2024年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概览:老年人口增长,如何满足市场对认知障碍康复设备不断上升的需求?

      2024年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概览:老年人口增长,如何满足市场对认知障碍康复设备不断上升的需求?

      医疗器械
        认知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障碍康复设备是针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设备。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规模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7-2022年,市场规模由3.63亿人民币增长至4.7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5.32%。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下游需求因老龄化趋势而稳步上涨;多维度训练在认知障碍康复设备中的应用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效能提升,拓宽应用场景,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未来的竞争方向,虚拟现实技术未来也将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新兴增长点   下游需求上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而痴呆症和轻度认知障碍多发于老年人,老龄化趋势将提高对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需求。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12-2022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4亿人增加到2.8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3.74%。   多维度训练结合趋势   认知功能与视觉、听觉、言语、运动等多功能相互关联。在认知训练中增加运动、言语等其他功能训练,可增强多感官刺激,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认知治疗效果。多维度训练将推动技术创新和效能提升,拓宽应用场景,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未来的竞争方向。   新兴技术趋势   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调动患者记忆与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疲劳,有利于调动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使训练效果更佳。虚拟现实技术将驱动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研发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未来将成为认知障碍康复设备的新兴增长点。根据《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中的一篇研究,对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虚拟现实技术与认知康复训练结合的效果比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更好。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4-08-05
    • 2024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概览:中国患病负担居全球前列,集采带动国产药品话语权提升

      2024年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概览:中国患病负担居全球前列,集采带动国产药品话语权提升

      化学制药
        中国老龄人口和男性居民肺癌高发,烟草依赖加重驱动患病群体年轻化发展   根据全球癌症负担数据,受吸烟人数增加、人口基数扩大和环境污染治理不力等因素影响,中国肺癌新发病率居于首位且近年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患病的主要亚型,因此发病情况同频变动。中国诊疗机构患者样本分析数据来看,老龄人口和男性居民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高发群体,而近年居民对烟草依赖的加重和年轻化趋势促使45岁以下年轻群体中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增加。   中国用药市场长期存在进口依赖,近年研发提速加之降价竞标集采,国产药品市场话语权提升   在20世纪末期,由于本土制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药物供给单一,传统放化疗方案成为诊疗机构的首选,中国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依赖海外引进。随着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本土仿制药逐渐崭露头角。仿制药的上市满足了用药端市场对于靶向治疗的需求,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   EGFR和KRAS为多数患者的驱动基因,靶向治疗药物经多次迭代优化耐药问题,疗效优势带动整体市场扩增   近年随着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科研人员已确认KRAS和EGFR基因突变为早期NSCLC的主要驱动基因,而EGFR则在晚期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主导作用。吉非替尼的上市开启了本土市场对于EGFR-TKI药物的使用历程,而患者对于第一代药物耐药问题的逐步显现推动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靶向药物的研发。第三代EGFR抑制剂通过与信号通路形成共价键结合,避开耐药性问题实现用药的长期有效性。数据显示,第三代EGFR抑制剂在市场中的销量占比呈上升趋势,预计将成为EGFR突变病例的主流治疗方案,推动靶向治疗整体市场的发展和扩容。
      头豹研究院
      25页
      2024-08-01
    •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药的国际化征途:全球医药市场将达两万亿美元,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药如何分得一杯羹?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药的国际化征途:全球医药市场将达两万亿美元,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药如何分得一杯羹?

      化学制药
        全球医药市场扩大推动药物出海新趋势   海外医药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主要经济体市场的成熟。创新药物和高效治疗方法的旺盛需求,推动了海外药物研发的个性化与精准化趋势。全球BD许可交易的频繁进行,为药企提供了资源优化和市场拓展的机遇。然而,药企领导人在交易中的态度和方向差异,增加了市场分析的复杂性。尽管如此,海外医药市场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仍为药企带来了丰富的商业机会。   中国生物医药BD交易活跃但挑战重重   全球BD许可交易在应对挑战中孕育新机遇,各大药企积极参与BD交易。中国作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其BD交易活跃但挑战犹存。资金与项目方在交易中表现多样,但里程碑兑现情况受多重因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代谢疾病以及小核酸药物和基因编辑药物等领域,为中国提供丰富的BD交易机遇。这些领域的药物研发与创新,将有力推动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创新药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中国创新药出海已成为行业趋势。中国药企正积极提升创新水平,通过自主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License-out模式等,努力将创新药推向国际市场。同时,联手出海及自主出海模式逐渐兴起,为中国药企提供了更多出海路径。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中国药企在面临海外市场空缺和实力增强的同时,也需应对国谈带来的压力,并补齐出海合规短板。此外,随着药企出海进程加快,制药上游供应链产业也需不断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4-07-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