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253)

    • 化工行业周报: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发布

      化工行业周报: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发布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 NPCPI 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 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 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 12%左右,受 3060 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 40 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 40 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 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 3060 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 3 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发改委发布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 》11 月 15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 >的通知》,科学界定了 5 大类 9 中类 20 小类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五大行业相关重点领域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标杆水平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基准水平参考国家现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确定的准入值和限定值,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发展预期、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统筹考虑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保持生产供给平稳、便于企业操作实施等因素确定。   分类推动项目提效达标。对于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对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对于落后项目,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   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对需开展技术改造的项目,各地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一般不超过3 年)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计划,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力争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不合理用能,对于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限制用能。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50.84 万吨,比上周减少了 21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07.7 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438 万吨,比上周增加 55 万吨。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69 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 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5 万吨,比上周减少 15 万吨。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61.5 万吨,比上周增加 157 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737 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 25.5 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 34 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51 万吨,与上周持平。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679 万吨,比上周增加 70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511 万吨,与上周持平。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5 万吨,比上周减少 10 吨。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7.5 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 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44 万吨,比上周增加 95 万吨。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217 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0 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265 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170 万吨,比上周增加 4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 753.82 万吨,与上周减少60 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 2 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 51 家,比上周增加 3 家。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5页
      2021-11-22
    • 合成生物学双周报:秸秆高值利用是未来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合成生物学双周报:秸秆高值利用是未来生物制造的发展方向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相关公司持续补充中……   发改委&工信部: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   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合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原料和有效成分,是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原料药技术革新趋势,加快合成生物技术、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等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生产过程。重点发展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生物催化剂(酶)筛选与制备、连续流微反应、连续结晶和晶型控制、手性合成、固相合成、高效分离纯化、药物微量杂质控制、过程分析等先进技术。   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项目即将建成,是全球首个秸秆制千吨级乙二醇项目。   11月4日,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项目五台主要塔器到货,相继进行安装。中原大化秸秆糖制乙二醇中试装置以生物质秸秆糖水溶液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釜式反应器中催化转化获得粗乙二醇,然后通过精馏得到优等乙二醇产品,同时副产工业级丙二醇等。产品规模为乙二醇746.8吨/年,丙二醇194.4吨/年。项目建设地点为濮阳市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总投资2098万元。截至目前,项目钢结构主体框架基本完成,设备全部到场,设备安装完成率95%,所有机泵安装就位,五台塔器下段安装就位。接下来管道预制、配管及电仪安装将全面有序铺开。   蓝晶微生物与泰国泰华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PHA的东南亚市场。   近日,蓝晶微生物Bluepha宣布与泰国上市企业泰华公共有限公司(Thai Wah Public Company Limited)达成战略合作。期望借助双方企业的优势;即通过将蓝晶微生物的先进技术平台和泰华独特的淀粉资源二者相结合,来共同拓展PHA的东南亚市场。   我国实现22秒从一氧化碳一步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宣布,我国在一碳生物合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与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首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6年多的联合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达成反应速度22秒、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纪录,并合作开展乙醇梭菌蛋白效价评定,共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框架内推广该产品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华人初创团队用合成生物技术打造口感更“真实”的植物肉,人造脂肪可助力碳中和。   Yali Bio总部位于旧金山,今年3月成立于硅谷,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人造脂肪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人造脂肪来替代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碳转化效率远高于动物细胞培养的人造肉,生产上更具可持续性,目前的产品已经通过GRAS认证,并得到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产品安全可食用的认可。YaliBio正在构建一个合成生物学平台,以利用可再生原料定制食品成分,试图通过生产一种合成的植物性脂肪产品来解决动物产品和植物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华盛顿大学团队用工程细菌仅利用二氧化碳、电和光,合成生物燃料。   最近,来自美国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微生物来制造生物燃料的新方法。该研究成果于11月3日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研究指出,他们改造了一种称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palustris)TIE-1的微生物,使其仅用二氧化碳、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力和光这三种可再生,且天然丰富的成分生产生物燃料正丁醇。这项研究代表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的微生物电合成生物燃料的首次尝试,其中二氧化碳可以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   Codexis Q3产品收入增长242%,扩大与药厂合作,并投资孵化酶促合成DNA项目。   Codexis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Codexis2021年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3680万美元,比2020年第三季度的1840万美元增长了100%。其中,Codexis的产品收入在2021年第三季度增长了242%,达到2870万美元,产品收入的激增主要源于Codexis酶的销售。第三季度,Codexis也更新了其各个领域新的项目计划:与药厂合作不断;孵化投资酶促DNA合成项目。   瑞士运动品牌On牵手碳回收明星公司LanzaTech,将碳废物转化为跑鞋零件。   瑞士运动品牌On牵手碳回收明星公司LanzaTech,将碳废物转化为跑鞋零件。生产的具体过程是在来自钢铁厂等工业基地或垃圾填埋场的一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之前,LanzaTech将其捕获,使其进入获得专利的发酵过程,经过细菌自然转化为液体乙醇,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的酒精生产。   人造奶领域半月融资超5000万美元,雀巢入局,乳腺生物技术或成为核心竞争力。   今年5月,瑞士食品行业巨头雀巢发布了一则招聘乳腺发育和泌乳生物学专家的启事,招聘启事中,雀巢表示,该职位位于洛桑研究中心,需要该领域的生物医学背景和实验室研究经验。Biomilq是一家由女性创立的在实验室培育母乳的生物技术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将乳腺上皮细胞(又称泌乳细胞)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待细胞扩增后转移到生物反应器中,经牛奶诱导细胞产出母乳。   Ginkgo联手Synlogic研发高胱氨酸尿症药物,预计2022年进入临床。   近日,Synlogic和Ginkgo合作开发的第一个产品SYNB1353,是Ginkgo通过高通量筛选在一年内从临床前概念验证推进到候选产品的菌株。可用于治疗包括高胱氨酸尿症(又称同型胱氨酸尿症,HCU)在内的甲硫氨酸代谢疾病。Synlogic将于2021年11月21-2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2021年国际先天性代谢缺陷大会上公布SYNB1353的临床前数据,该公司预计将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SYNB1353的研究性新药(IND)申请,并于2022年开始临床试验。   DNAScript再获220万美元,新平台一次可生成数百万个寡核苷酸。   Syntax平台是DNA Script于2020年6月定向发布的一款台式仪器,包括软件和试剂盒,也是世界上第一台采用酶促技术的台式DNA打印机,该平台为各种规模的实验室提供内部DNA打印,无需使用有毒有机化学品。该自动化仪器可在15分钟内完成设置,并在几小时内生成多达96个可立即用于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寡核苷酸。在Syntax平台成功的基础上打造的新平台,绕过了基因组研究和开发中的寡核苷酸瓶颈,实现在一天之内“高速、多路”同步内部合成高质量的长寡核苷酸。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正序生物、未名拾光、Ginkgo、Biomilq、DNAScript陆续完成多轮融资。   2021年10月至今,国内外多家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   (1)国内企业:2021年10月,专注肠道细菌载体基因治疗企业和度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 Carlyle 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近日,正序(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的最新一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博裕投资共同领投,公司天使轮投资方联新资本、万物资本、红杉中国、泰福资本均参与本轮投资,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利用本轮融资,公司将着重引进拥有技术转化、药物开发生产、临床研究和临床实验申报、质控经验的产业界资深专家和技术人才,完善公司管理团队;同时,公司将加速推进新型碱基编辑器tBE的产品管线研发和临床转化,并持续聚焦和积极推进研发管线的IND申报与临床研究。近日,合成生物学企业未名拾光已于近期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5000万元,天使轮由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联合领投;Pre-A轮融资由弘毅创投领投、老股东嘉程资本和真格基金跟投,全速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推进医美产品线开展临床试验,GMP厂房建设以及人才招募。   (2)国外企业:2021年10月,香肠制造商New Age Meats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韩国能源和房地产集团韩华领投,IndieBio、TechU Ventures和Siddhi Capital跟投。细胞工厂Cellibre今天宣布了完成1150万美元超额A系列融资。本轮由梅里达资本控股公司领投,其余投资者还包括公司创始人、投资仅限工业大麻的私募股权公司Entourage Effect Capital、Scott·Gordon、Flatiron Venture Partners、L2V以及Delta Emerald Ventures。Molecular Assemblies宣布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颁发的共计25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第一阶段赠款。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Locus Biosciences宣布获得来自大力神资本(NYSE:HTGC)的2500万美元融资。用于开发更精确的工程噬菌体疗法来对抗各种耐药细菌感染并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Arcaea(Ar-kay-uh)宣布其完成了7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Cascade Investment LLC、Viking Global、CHANEL、Givaudan和Wittington Ventures在内的战略和金融投资者财团。近日,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初创公司Biomilq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比尔盖茨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和丹麦投资者Novo Holdings共同牵头,其它投资方包括Blue Horizon、Spero Ventures、Digitalis Ventures、Alexandria和Gaingels。11月9日,台式酶促DNA合成领域的领导者DNA Script宣布,公司已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资助金220万美元,NIH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高水平的生物医学研究与资助机构,这是继其10月26日宣布完成1.65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的又一笔资金,该资金将用于持续开发下一代打印机——以酶促打印合成DNA和RNA,作为他们最近推出的Syntax平台的后续产品。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6页
      2021-11-15
    • 化工行业周报: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

      化工行业周报: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

      化学制品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   11月7日,据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分阶段提出量化的主要目标,并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六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除了碳达峰行动以外,《方案》的“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还提出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具体来看,以下内容与化工行业发展关系较大:“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重点区域的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推动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氧化铝、煤化工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   此外,在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中还提出:以石化、化工、涂装、医药、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安全高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1.84万吨,与上周持平。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7.7万吨,比上周减少8万吨。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3万吨,比上周减少25万吨。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9万吨,比上周增加16.5吨。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0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04.5万吨,与上周持平。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37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25.5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34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1万吨,比上周增加44万吨。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09万吨,比上周增加40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11万吨,与上周持平。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万吨,比上周减少10吨。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7.5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万吨,比上周增加3万吨。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4万吨,比上周减少13万吨。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9万吨,与上周持平。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17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5万吨,比上周减少25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66万吨,比上周增加10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13.82万吨,与上周增加25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48家,比上周增加7家。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万华化学】   公司信息:   11月12日,发布万华化学宁波工厂MDI装置例行停产检修公告。根据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的要求,为确保生产装置安全有效运行,按照年度计划,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MDI一期装置(40万吨/年)将于2021年11月27日开始停产检修,预计检修45天左右;MDI二期装置(80万吨/年)将于2021年12月11日开始停产检修,预计检修45天左右。   行业信息:   据百川盈孚消息,延续上周,万化宝德路此前在8月17日开始的停车检修,已于9.20日恢复正常,产能达到35万吨/年。此外,延续上周,宁波万华一套120万吨/年MDI装置后期预计扩产至180万吨,11月中旬左右存年检,预计50天左右;烟台万华(八角工业园)一套110万吨/年MDI装置运行正常。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9万吨,与上周持平。据百川盈孚,本周各厂家均无新的检修计划。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76项。一种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的制备方法;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有机半导体引发剂及其在聚乳酸合成中应用;一种3D打印用尼龙弹性体粉末的制备方法;一种新型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清洗液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牛磺酸结晶及母液除菌的方法;一种N,N-二甲基一乙醇胺的制备方法;一种蒸汽系统运行方案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蒸汽系统运行成本;一种1,3-环己二甲胺粗产品的精馏提纯方法;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共聚碳酸脂的制备方法、共聚碳酸脂及其应用;一种含有联芳环结构的砜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一种气味吸附剂和制法及粘合剂体系和用途及无醛刨花板和制法;一种双粒径分布聚丁二烯胶乳的制备方法;一种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聚丁二烯胶乳附聚方法及其用途;一种低成本长碳链阳离子季铵盐的合成方法;一种一步法连续生产N,N-二乙基-1,3丙二胺的方法;一种利用浓缩菌液发酵生产乳酸的工艺;一种无溶剂低粘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一种催化剂及其在柠檬醛生产香茅醛和/或香茅醇中的应用;一种压敏胶水及其制备方法、不干胶标签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三维空心管微点阵骨架催化剂及以该催化剂制备β-苯乙醇的方法;一种PDMS-PP复合膜制备方法及其在MDI废盐水处理中的应用;一种二硒醚及其制备方法、含硒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用途;一种用于炔丙基醇部分加氢制备烯丙基醇所用催化剂及其制法;一种PBS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氮掺杂碳包覆双纳米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制备维生素A乙酸酯的方法;一种可用于附聚的生产聚丁二烯胶乳的乳化剂、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难燃聚合物多元醇及其制法和应用;一种等化合价比例、高稳定性、长循环的五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用其制成的锂电池;一种带有高效自清洗装置的反应釜;一种环氧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一种生物滴流床,内设有填料,其所述填料包括聚氨酯负载麦饭石的复合填料;一种制备高纯度L-薄荷酮的方法;一种亲水性抗菌滤膜的制备方法;一种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的制备方法;一种防雾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实木复合人造板的粘合剂组合物;一种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的制备方法;一种防雾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实木复合人造板的粘合剂组合物;一种耐酸碱清洗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粗产品的连续精馏分离方法及装置;一种超高纯硅溶胶的两相制备方法;一种直/交流高压电缆绝缘料电压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水性紫外光固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氯耐污染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规则晶体形状的四甲酸的方法;一种水性双组分环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高透光率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端酚基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一种用于制备聚酯的催化剂组合物以及聚酯的制备方法;一种用于制备聚氨酯仿木材料的组合物;提供一种硅树脂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及硅树脂纳米粒子分散体;一种用于生成丙烯酸丁酯的反应系统;一种塔外反应精馏打破气相反应平衡限制的气相反应装置和二环己胺的制备方法;一种超吸水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2-2-甲基丙基)-4-羟基-4-甲基四氢吡喃的方法;一种一锅法反应制备阿朴酯重要中间体-4-(二乙氧基磷酰基)-2-甲基-2-丁烯酸乙酯的方法;一种高官能度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苯基双醚芴的制备方法;一种透明增韧尼龙12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PBAT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制备环十二酮肟的方法;一种高品质假性紫罗兰酮的制备方法;一种适用于硅片粗抛光的化学机械抛光组合物及其应用;一种固定化双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磁性光稳定剂及制备方法、聚氨酯组合物及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提高抛光液循环利用率的方法及硅片抛光方法;一种香茅醛环氧化物制备羟基香茅醛的催化剂体系和方法;一种减少假性紫罗兰酮生产废水的方法;一种柠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6页
      2021-11-15
    • 化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化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化学制品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提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其中,关于化工行业的内容主要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被提到:(1)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2)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对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深入挖潜存量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改造升级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强化常态化监管,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38.84万吨,比上周增加24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94.7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88万吨,与上周持平。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2.5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0.5万吨,比上周减少15万吨。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04.5万吨,比上周增加53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17万吨,比上周增加35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25.5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34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7万吨,比上周增加29万吨。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69万吨,比上周减少46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11万吨,比上周增加110万吨。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万吨,比上周减少10万吨。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7.5万吨,比上周增加39.5万吨。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4万吨,比上周减少13万吨。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9万吨,与上周持平。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17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90万吨,比上周增加25万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6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08.82万吨,与上周持平。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41家,比上周增加1家。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7页
      2021-11-02
    • 化工:合成生物学双周报:新一代生物乙醇助力“碳中和”

      化工:合成生物学双周报:新一代生物乙醇助力“碳中和”

      化学制品
        Coordinationof 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carbon dioxidefixation to produce malic acid directly from plant biomass inMycelioph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和度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以合成生物学加速微生物载体基因治疗药物研发。   近日,和度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ommBio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和度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改造,以此引入治疗疾病的外源基因,并通过构建基因工程微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和代谢等功能,从而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Ginkgo推出美容公司获7800万美元融资,合成生物学或将提供60%以上功能性原料。   10月27日,在Ginkgo Bioworks平台上推出的Arcaea(Ar-kay-uh)宣布其完成了7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Arcaea将借助生物学作为自我表达的工具,通过利用DNA测序、生物工程和发酵等技术来为美容开发新的成分和产品体验,为建立一个新的、可再生的未来美容行业助力。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Cascade Investment LLC、Viking Global、CHANEL、Givaudan和Wittington Ventures在内的战略和金融投资者财团。   奥本大学王义研究团队利用编程梭菌高产短链脂肪酸酯,产量高出2400倍,合作公司即将进行中试。   近日,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生物系统工程系王义副教授带领团队通过科学设计和系统优化,开发了一株高产乙酸丁酯的菌株,实现了生产高价值且便于分离的脂肪酸酯,其产量是以前报道过生产同样产品工程菌产量的2400多倍。这篇研究以题为“Renewable fatty acidester production in Clostridium”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杂志主编确定为近期发表在Biotechnology and methods领域的重点推介文章之一。   基因组编写计划将推出一款用于基因组编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GPWCAD。   近日,全球权威组织——基因组编写计划(GP-write)宣布,将推出一款用于基因组编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GPWCAD,使大规模的基因组编辑和设计变得更加容易。据悉,以GPWCAD的基因组编写技术作为起点,GP-write已联合多家企业,打造包括了全基因组设计、组装和测试的“一站式服务”。研究人员将能够利用该平台自行设计基因组,继而直接从GPW工业合作伙伴处订购合成好的DNA,并选择代工厂进行组装和测试。   生物技术助力啤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风味更香,运输成本更低。   近日,SBT(一个可持续饮料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BrewVo的工艺,该工艺可以生产出高度浓缩的啤酒,其运输重量和体积仅为传统啤酒的六分之一。SBT表示较小的浓缩物降低了与包装、运输和冷藏相关的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根据SBT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PatrickTatera的说法,因此浓缩物的运输效率是小桶的八倍,SBT还声称其啤酒浓缩物可以冷冻以延长其保质期,减少浪费。BrewVo从根本上改变了啤酒在世界各地的运输方式,BrewVo的啤酒产品在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几家酒吧有售;公司正在努力在南美开设一家酒吧,很快将与科罗拉多州的酿酒商SleepingGiant合作,扩大生产规模。   基于小鼠神经元的气味机器人可通过4096种气味分析疾病。   近日,近日,Koniku公司宣布公司研发的KonikuKore使用基于小鼠神经元的生物技术来检测疾病、化学物质甚至爆炸物,可同时检测和解释4096种不同的气味,目前获得了硅谷科技巨头的资助。Agabi和他的团队就在老鼠身上分离出类似的细胞,对它们进行基因改造以携带让它们能够闻到空气中成分的蛋白质,将它们插入Koniku芯片中,然后将芯片放置在KonikuKore内,KonikuKore通过机械泵收集空气并将其传递给细胞,细胞检测气味并发出由设备的车载计算机解释的信号。   微生物固氮创新公司PivotBio推出了一个新的零食品牌Connect。   近日,微生物固氮创新公司PivotBio推出了一个新的零食品牌Connect,产品线中的第一个小吃是“黄蝴蝶爆米花”。该产品全生育期均使用微生物氮作为氮源,相较于化学合成氮,这种清洁氮对空气和水环境更加友好。近年来,与生物固氮产业相关的巨头公司面对机遇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美国固氮菌生产厂家BeckerUnderwood被顶级跨国公司巴斯夫收购,加拿大固氮菌生产厂家PhilomBios公司被拜耳公司收购。英国农业技术公司AzoticTechnologies采用生物工程和种衣剂技术,研发固氮技术产品Envita并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国际固氮微生物产业出现新一轮的技术升级与产业革命。不过,生物固氮存在天然固氮体系宿主范围窄和固氮活性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还有固氮生产菌株竞争力弱和田间应用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些仍然是全世界需要继续攻克的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团队研发治疗性工程益生菌,或将显着提高结肠炎治疗效果。通过口服肠道益生菌药物抑制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大肠杆菌E.coli Nissle 1917(EcN)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了提高EcN的治疗功效,陈国强团队通过在EcN中过表达3HB的方式,获得了一株重组菌EcNL4,其可以在肠道定植,以食物为原料合成药物,药物直接在原位缓释,降低了药物的脱靶作用,使药物递送更加有效,其药效远比EcN和3HB单独作用时更强,在治疗肠炎时展现了“1+1>2”的效果。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本免疫学英文杂志《自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标题为“Construction of a sustainable3-hydroxybutyrate-producing probiotic Escherichia coli for treatment of colitis”。论文的通讯作者为陈国强,第一作者为其博士生闫煦。此项研究作既开发出了更加有效的益生菌,也为工程益生菌治疗疾病提供了概念证明。   远大医药加强合成生物学布局,拟收购氨基酸企业华晨生物80%股权。   10月19日,远大医药发布公告:集团拟收购一间氨基酸生产公司80%股权。据公告文,由集团附属公司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北华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订立股权收购协议,约定待相关条件满足后将以1.072亿元收购沧州华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的股权。远大医药表示,此次收购华晨生物将有望为远大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及健康产品板块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是远大医药在精品氨基酸的基础上,向多元化氨基酸战略迈进的重要一步,在丰富产品集群的同时,将氨基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在上游氨基酸原料及下游终端健康食品及医药制剂领域建立深度的产业化及规模化布局。   细胞培养肉公司周子未来完成7000余万元A轮融资。   近日,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通过本轮融资,公司将继续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完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建设细胞培养肉产品的中试生产线。2019年,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作为周子未来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创制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目前已经在种子细胞提取与干性维持、细胞悬浮放大生产、无血清培养基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NHGRI授予DNA合成企业MolecularAssemblies一阶段SBIR最高赠款。   近日,MolecularAssemblies是一家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私营生命科学   公司,致力于开发酶促DNA合成技术,旨在为下一代基于DNA的产品提供动力。MolecularAssemblies宣布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颁发的共计25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第一阶段赠款。该赠款用以支持MolecularAssemblies完成酶促DNA合成开发、促进其商业化。并希望通过该酶促DNA合成技术以推动整个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噬菌体疗法公司LocusBiosciences完成新一轮2500万美元融资,总融资超10亿美元。   噬菌体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病毒,也是合成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体,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开发使用噬菌体治疗的创新疗法。近日,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LocusBiosciences宣布获得来自大力神资本(NYSE:HTGC)的2500万美元融资。用于开发更精确的工程噬菌体疗法来对抗各种耐药细菌感染并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该公司的研发管线为针对四种常见细菌的产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它还具有针对微生物组相关疾病的产品,例如炎症性肠病,对免疫肿瘤疗法的药物反应,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感染以及结直肠癌。   DNA&RNA合成企业百力格生物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近日,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继续深耕体外诊断和核酸药物核心原料领域,强化相关关键原料细分领域领先优势。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Carlyle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融资所取的资金将用于DNA&RNA工业原料合成类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蛋白质的研发生产和核酸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和度生物、南京周子未来食品,上海百力格生物,LocusBiosciences、Arcaea陆续完成多轮融资。   2021年9月至今,国内外多家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   (1)国内企业:2021年9月,单细胞测序领军企业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宣布获得1.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源码资本和老股东比邻星创投跟投。基因编辑疗法公司瑞风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合成生物学公司百葵锐生物于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上海火山石资本领投。合成生物学公司欣贝莱生物宣布完成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凯泰资本领投,华大松禾天使基金跟投。中国植物肉品牌米特加宣布首次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番茄资本与山东赫达。由番茄资本领投,占股5.04%,山东赫达跟投,持股增加至32.01%;此轮米特加投后估值大约为4.2亿元。2021年10月,专注肠道细菌载体基因治疗企业和度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Carlyle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5页
      2021-11-02
    • 化工行业周报:石化化工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

      化工行业周报:石化化工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

      化学制品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2021-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公布   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   主要目标: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标杆水平企业比例大幅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石化化工重点行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具体提出,要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具体方案如下: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规定,推动200万吨/年及以下炼油装置、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淘汰退出。严禁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80万吨/年以下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制合成氨装置。新建炼油项目实施产能减量置换,新建电石、尿素(合成氨下游产业链之一)项目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推动30万吨/年及以下乙烯、10万吨/年及以下电石装置加快退出,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置力度。   中国化学:订单/营收保增长,布局碳中和未来可期   10月15日,公司发布第三季度经营合同数据和经营情况简报的公告。根据公告,公司第三季度新签合同额404.69亿元,同比下降27.7%,环比下降47.6%;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1723.3亿元,同比增加17.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02.86亿元,同比增长35.8%。前三季度订单、收入同比增长,订单/收入比值高保障收入可持续性。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2.86亿元,同比增加35.8%。其中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7%,同比增速环比下滑,主要原因是2020年上半年基数低叠加疫情复苏导致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同比增速高。化工新材料布局顺利推进,碳中和时代公司有望大放异彩。据公告,公司近期完成非公开股票发行,募集资金100亿元,其中30亿元用于尼龙新材料项目、3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40亿元用于其他重点项目。定增落地将加速公司项目建设及转型进程。   万华化学:Q3高景气延续,碳中和投资保障新项目   10月19日,万华化学发布2021年三季报。据公告,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3.18亿元,同比增长118.0%;归母净利润195.42亿元,同比增长265.3%;加权平均ROE为34.8%,同比提高22.5个百分点。公司2021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受到原料价格上涨影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毛利润316.91亿元,毛利率29.5%。2021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31.68亿元,同比增加50.8%;管理费用13.20亿元,同比增长50.1%;财务费用10.28亿元,同比增加75.9%;研发费用21.50亿元,同比增长50.6%,研发费用占比达到2.0%,主要是因为公司在新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增加。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74.83亿元,同比上升119.3%;净现比为0.88,同比减少0.54,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的增加;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45.6天,同比减少14.9天,经营效率略有提升。聚氨酯板块销量稳定增长,出口需求依旧旺盛;石化板块营收趋于稳定,销量略有下滑;新材料板块产品市场推广加速,销量单季环比继续保持增长   国瓷材料:Q3经营情况复合预期,持续构筑“技术一体化”   10月21日,公司公告2021年三季报。据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73亿元,同比增长24.37%;归母净利润6.01亿元,同比增长44.69%。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22.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7%,实现营业利润7.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69%。业务未来规划方面,催化材料板块,公司9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催化材料板块涵盖了蜂窝陶瓷载体、铈锆固溶体等产品,可用于汽油车、柴油车、天然汽车、非道路汽车、船机以及固定源VOCs等领域的废气处理。   西部超导:Q3经营情况大幅改善,定增项目支撑未来   10月21日,公司公告2021年三季报。据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91亿元,同比增长37.70%;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97.86%。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0.91亿,同比37.70%,增长原因在于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温合金材料等主要产品销售订单增加,当期产销量增加所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97.86%,增长原因在于收入增长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所致。定增项目有望三年后开始贡献利润,2021年9月29日,公司发布《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披露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税前的内部收益率22.07%,税后的内部收益率为19.26%;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税前的内部收益率14.72%,税后的内部收益率为12.41%。   卫星石化:Q3业绩优异,多项目在建保障未来成长性   10月22日,公司公告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据公告,2021Q3公司实现营收92.49亿元,同比增加232.76%;归母净利润21.30亿元,同比增加398.0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63亿元,同比增加396.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8%,同比增加8.41个百分点。2021Q3,公司实现毛利30.83亿元,同比增加292%,环比增加44%;毛利率33%,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公司主要产品受供需影响产品价格持续向好,二是公司C2项目于5月20日投产贡献业绩。从费用来看,公司研发费用增长最多,截止Q3末研发费用累计投入7.74亿元,单第三季度投入4亿元,同比增加288.35%,说明公司积极备战下游新材料研发。行业检修情况: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页
      2021-10-25
    •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双周报:可自然降解塑料PHA

      化工行业合成生物学双周报:可自然降解塑料PHA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深圳发布《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10月15日,深圳市光明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据光明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措施共分支持合成生物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链建设、产业链建设、生态链建设以及合成生物界定等5章25条,其中对承接国家省市重点科技专项、新建改造GMP厂房、用房租金、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台等四个方面的合成生物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科院团队改造食气梭菌,可同步生产3种大宗化学品,总产量45g/L。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姜卫红、顾阳研究团队改造了食气梭菌,使其可同时高效生产三种大宗化学品——异丙醇、乙醇、3-羟基丁酸(以下称为3-HB)。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敲除fadKM1基因加过表达aor1或aor2基因的工程策略,能得到813mg/L和743mg/L的异丙醇,同时观察到醋酸盐转化为乙醇的结果,相当于间接提升了乙醇的产量。研究人员还对气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工程菌株在连续供气的发酵条件下,异丙醇、3-羟基丁酸和乙醇三种产物的总产量达到45g/L,其中异丙醇产量超过13g/L,显著高于目前已报道的食气梭菌合成水平。   天工所张学礼等改造大肠杆菌转化葡萄糖高产乙醇酸。   乙醇酸是一种大宗化学品,在纺织、食品加工和制药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预计到2024年其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到4.15亿美元。可通过葡萄糖的糖酵解和乙醛酸支路途径生成乙醇酸。然而,当使用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时,有两个瓶颈问题限制了乙醇酸的生产率和产量。第一个是通过糖酵解途径从葡萄糖生成乙醇酸的辅因子失衡,因为乙醇酸的生成需要NADPH,而糖酵解生成NADH。第二个问题是部分碳流流入三羧酸循环,而非完全进入乙醛酸支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来自南开大学的蔡峻老师和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张学礼、朱欣娜老师合作报道了代谢改造大肠杆菌高效生产乙醇酸的策略,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杂志上。   新芽基因宣布与希诺谷达成合作,共同攻坚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近日,新芽基因与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昌平举行了共同攻坚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签约仪式,双方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准则,致力于帮助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基于公司在研项目情况,新芽基因将结合希诺谷的犬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或TALEN技术等),制备与DMD患者基因型一致的系列DMD家犬模型,用于新药的早期研究开发。未来,双方将会聚焦其他神经肌肉类罕见疾病进行长期、深度、全面合作,汇集更多力量,携手并肩,创新发展,力争取得实效性进展,为患者带来福音。   《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农业合成生物技术。   近日,江苏省政府发布《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凝练提出14个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其中包括合成生物学关键问题。此外还将重点发展农业合成生物技术。规划指出,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超前部署生物表型、农业合成生物、智慧农业等农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欣贝莱生物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用以完善、迭代合成生物绿色制造平台。   近日,合成生物学公司欣贝莱生物宣布完成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凯泰资本领投,华大松禾天使基金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迭代建设公司的高通量自动化的细胞工厂构建平台、基于数据驱动的酶智能设计平台、以及规模化的药用化合物绿色制造平台。欣贝莱生物将通过升级高通量、自动化构建平台,增强细胞工厂生物“智”造能力;然后建设基于数据驱动的酶智能设计平台,提升关键酶的功能挖掘和理性设计能力,进一步加强在酶理性设计与深度学习方面的布局;最后通过迭代规模化发酵平台的核心设备,加速推进高附加值原料药、功能食品及其他领域产品的生物合成中试及产业化落地。   植物肉品牌米特加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中国植物肉品牌米特加宣布首次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番茄资本与山东赫达。由番茄资本领投,占股5.04%,山东赫达跟投,持股增加至32.01%;此轮米特加投后估值大约为4.2亿元。米特加植物肉的核心原材料主要包含大豆拉丝或挤压蛋白(TVP)、椰子油等油脂类、核心食品添加剂“赫姆西”以及一些天然提取香精等。能够在质构、多汁感、滋气味、颜色和纹理、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等多方面进行组织重构,可以模拟肉的颗粒感及咀嚼中的肉沫感,来使得植物肉可以无限接近真肉。值得一提的是,米特加在研发方面的核心人物正是被誉为“国内植物肉第一人”的科学家张晓敏。目前,米特加淄博中试车间已经正式开工生产,设计产能为700吨左右,日均产能在2-2.5吨,此次融资资金也将用于建设米特加二期工厂,预计在2022年逐步落成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到3万吨。同时公司将组建植物肉主要原材料大豆植物蛋白TVP生产线、核心配料“赫姆西”生产线以及核心产品“米特加”三种类型的生产线。   Synlogic 发布其合成益生菌新成果,增加L-精氨酸浓度,提高肿瘤免疫疗效。   近日,合成生物学公司Synlogic(Nasdaq:SYBX)在《Nature of preclinica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该公司基于其合成生物平台设计开发的工程益生菌Nisle 1917菌株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微生物疗法能够对肿瘤微环境进行代谢调节,并协同抗PD-L1免疫疗法提高疗效。据报道,人类肿瘤内L-精氨酸水平的增加能够大大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L1阻断疗法的抗肿瘤反应。由于直接注射增加精氨酸浓度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新的活性微生物疗法有可能改善治疗效果。   美国一大学将建立一个高效的塑料废物生物降解战略,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和创新新兴前沿项目拨款支持。   9月26日,近日,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和俄克拉何马大学的研究小组称,将建立一个高效的塑料废物生物降解战略,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和创新新兴前沿项目提供的200万美元拨款。PlasticsEurope网站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塑料生产规模在过去六年中增长了21%,2019年达到3.68亿吨。当前对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有3种:填埋、焚烧或回收处理。以我国2019年中国废塑料处理情况为例,填埋、的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其过程对环境友好,但是十分缓慢。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加速了通过微生物或生物酶降解塑料的研究,而利用工程微生物生产可降解塑料也是一大流行趋势。   Renaissance BioScience宣布,基于酵母的 RNAi 生物农药靶向害虫特定基因,杀虫率高达98.3%。10月1日,美国一家生物工程公司 Renaissance BioScience 宣布:基于RNAi的生物农药技术在一项独立测试中对马铃薯甲虫(CPB)的幼虫具有98.3%的杀虫效率,大大降低了马铃薯甲虫对作物造成的损害。   Renaissance 专属的以酵母为载体的RNA干扰技术一个关键特征和工业优势是:它可以让每个酵母细胞都包含多个不同的基因靶向,从而大大降低和消除马铃薯甲虫对该新型生物农药产生抗性的可能性。这项最新技术在使用天然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合成农药治疗虫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有效避免化学合成农药对其他生物、土壤、水或空气的广谱损害和破坏,在农业、水产养殖和医疗保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   细胞肉香肠公司New Age Meats获2500万A轮融资,将于2022年推出其基于细胞的香肠产品。   10月5日,香肠制造商New Age Meats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韩国能源和房地产集团韩华领投,IndieBio、TechU Ventures和Siddhi Capital跟投。最近,New Age Meats首次推出了含有植物成分的混合细胞猪肉香肠。该公司计划扩大其技术规模,到2022年开始生产,并在同年向美国市场提供“各种香肠产品”,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增速最快。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加州食品科技公司MeliBio推出第一款人工酿造蜂蜜。   近日,加州食品科技公司MeliBio刚刚推出了其旗舰产品,世界上第一种不是来自蜜蜂的真正蜂蜜。蜂蜜生产的主要的过程是将花粉转化为蜂蜜的组成部分。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会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MeliBi由AaronSchaller和Darko Mandich创立于2020年。成立至今,MeliBio已经成功吸引了BigIdea Ventures、Joyance和可持续食品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MeliBio现在可以接受B2B订单,预计将于2021年底开始交付。未来MeliBio将开发其他品种的蜂蜜,如固体、奶油蜂蜜,甚至是麦卢卡等特种蜂蜜。根据预测,无蜂蜂蜜可能会在快速增长的纯素食品市场取得成功,预计到2026年该市场将增长到310亿美元。   明尼苏达州Calyxt公司利用机器学习,加速生产植物衍生物。   近日,总部位于明尼苏达州的Calyxt公司宣布了新的战略方向,主要是为扩大的终端市场群和多样化的客户群提供可持续的、基于植物的合成生物学解决方案。Calyxt是一家主要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生产高豆油大豆,耐白粉病小麦,冷藏土豆,高纤维小麦,还原褐变土豆和除草剂耐受性小麦的公司,该公司于2018年就已经生产出了基因编辑大豆。Calyxt在PlantSpring中开发了早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功能,可以从过去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中进行学习和适应,并且可以与预测分析相结合以快速制作原型并提供反馈,从而加快从设计到试点和取消的时间。BioFactory是Calyxt研究人员工作的结晶,将公司的生产方法从单纯的户外农业系统扩展到环境可控、基于生物反应器的生产系统。初步结果表明Calyxt的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是其他基于植物的系统的五倍以上。Calyxt预计将继续在PlantSpring平台和BioFactory中端到端地开发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功能,并预计这种增强将继续缩短开发时间。它将能够在36个月内通过Calyxt的设计、工程、验证和中试级生产过程获取客户的分子需求,并开始商业规模生产。   工业生物技术公司CemvitaFactory利用工程微生物开发生物乙烯合成新路径,中试工厂将于2022年上线。   10月8日,总部位于休斯敦的工业生物技术初创公司Cemvita Factory利用其专有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在重工业制造领域中提供服务,包括开发生物采矿技术,并致力于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能够替代塑料的生物聚合物等。今年四月,OLCV和Cemvita共同宣布,将建造并运营一座使用二氧化碳生产乙烯的生物中试工厂。该工厂将放大当前的实验室测试生产工艺,以便实现月产量一吨乙烯的目标。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6页
      2021-10-18
    • 化工行业周报:对美国进口尼龙66继续征收反倾销税,万华与海康威视合作

      化工行业周报:对美国进口尼龙66继续征收反倾销税,万华与海康威视合作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商务部官网10月12日消息,应中国大陆聚酰胺-6,6切片产业申请,商务部发布2020年第42号公告,决定自2020年10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商务部裁定,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对中国大陆的倾销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对中国大陆聚酰胺-6,6切片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商务部根据调查结果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2021年10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聚酰胺-6,6切片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奥升德、英威达和其他美国公司适用反倾销税税率分别为31.4%、25.2%、37.5%。   万华化学:与安防龙头海康威视达成战略合作,同高瓴联合投资绿色供应链公司   10月13日,万华化学与海康威视在万华化学集团烟台全球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分别基于各自在工业和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达成以下两个方面的战略合作:(1)化工新型高端材料研发方面,万华化学将与海康威视在硬件产品的结构材料升级上持续合作;(2)化工安全生产管控方面,海康威视为化工企业提供基于AI的生产辅助、安全管控感知解决方案,以科技的融合创新,助力万华化学数智化转型。10月12日,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B轮超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万华化学与高瓴创投联合投资。乐橘成立于2018年,定位为基于智能包装及智能物流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在2021“碳中和元年”的大背景下,乐橘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从智能化、再生原材料、减碳三个方面,帮助客户实现碳中和目标,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万华此番投资乐橘,也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提前布局。   中国化学:订单/营收保增长,布局碳中和未来可期   10月15日,公司发布第三季度经营合同数据和经营情况简报的公告。公司第三季度新签合同额404.69亿元,同比下降27.7%,环比下降47.6%;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1723.3亿元,同比增加17.3%,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02.86亿元,同比增长35.8%。三季度新签合同额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2020年上半年基数低叠加疫情复苏导致202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同比增速高。从订单、收入比来看,2020年末公司新签订单金额/收入为2.3,2021年截止三季度新签订单金额/收入为1.9,去年同期为2.2,虽有下降,但公司订单依然充足,可以保障后续收入的可持续性。   在“碳达峰、碳中和”时代,清洁环保的LNG(液化天然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化学多年来积极布局LNG领域,在山西、江苏、阳江等地建设大型LNG工程,通过深度参与LNG建设,保障各地区能源供应,助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此外,公司对存量化工石化项目进行减碳、降碳的绿色升级改造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对增量项目采用碳循环工艺,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PPC)承建的国内最大规模燃煤电厂碳捕集示范工程国华锦能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不断完善碳减排、碳中和在研技术。在碳中和时代,公司致力于成为最优化、低碳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成长可期。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4.84万吨,比上周减少16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94.7万吨,比上周增加3万吨。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25万吨,比上周增加45万吨。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5.5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5.5万吨,比上周增加45万吨。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51.5万吨,比上周增加40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002万吨,比上周减少1010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25.5万吨,比上周减少78万吨。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34万吨,比上周减少27万吨。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8万吨,与上周持平。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27万吨,比上周减少22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1万吨,比上周减少216万吨。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5万吨,与上周持平。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7万吨,比上周减少23万吨。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9万吨,与上周持平。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17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5万吨,比上周减少20万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6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90.82万吨,比上周增加254.22万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36家,比上周增加8家。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8页
      2021-10-18
    • 化工行业周报:电价浮动范围调整,高耗能行业不受20%上浮限制

      化工行业周报:电价浮动范围调整,高耗能行业不受20%上浮限制

      化工行业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电价浮动范围调整,高耗能行业不受20%上浮限制   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会议强调,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会议明确提出,要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针对煤电企业困难,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保障煤电企业购煤等合理融资需求。   山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9月30日,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整合已有政策基础上制定六方面措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若干措施》明确了“两高”项目范围界限,将“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的煤电、炼化、焦化、钢铁、水泥等16个行业上游初加工、高耗能高排放环节投资项目作为“两高”项目。“两高”项目范围根据国家规定和山东省实际动态调整。同时,明确了“两高”项目四类处置方式。(1)合规项目类:对符合产业政策,手续齐全、批建相符的项目,纳入“两高”项目清单。(2)完善手续类:对符合产业政策,按照目前标准符合手续办理要求的项目,依法依规完善手续;对符合产业政策,满足当前安全、环保、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要求,对地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安全稳定有重要影响确有必要保留,但因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补办手续的项目,列入清单,予以保留实施,视同完善手续。(3):改造提升类:对符合产业政策,按目前标准暂时不符合手续办理要求,但具备改造提升潜力,且2021年年底前能够完成改造提升的项目,待完成改造提升、达到标准条件后,再依法依规完善手续。(4)关停退出类: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或无法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改造提升补办手续的项目,依法依规关停退出。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20.84万吨,与上周持平。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91.7万吨,比上周增加25万吨。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0万吨,比上周增加25万吨。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5.5万吨,比上周减少34万吨。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0.5万吨,比上周增加40.5万吨。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11.5万吨,比上周增加137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012万吨,比上周增加875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103.5万吨,比上周增加53万吨。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61万吨,比上周增加13万吨。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8万吨,与上周持平。【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49万吨,比上周减少31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77万吨,比上周增加100万吨。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5万吨,与上周持平。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0万吨,比上周增加33万吨。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9万吨,比上周增加7万吨。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17万吨,比上周增加12万吨。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85万吨,比上周增加15万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6万吨,比上周增加5万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36.6万吨,比上周增加114万吨。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8家,比上周增加3家。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万华化学】   公司信息: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13项。一种全新的制备2-甲基戊二胺的方法;一种无氧化剂电化学催化制备角黄素的方法;一种存储稳定的硅片抛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抛光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一种改善工艺污水可生化性的ABS接枝胶乳的凝聚方法;一种色度稳定的4-氧代异佛尔酮的制备方法;一种酮加氢制备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快速固化制备具有低残单含量的双层结构泡沫的方法、泡沫材料及其应用;一种维生素A异构化的方法;一种环糊精改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环氧丙烷分离过程中杂质的脱除方法;一种降低假性紫罗兰酮生产成本的方法;一种低粘度、窄分子量分布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制备方法;一种癸二酸二甲酯电化学合成方法。   9月29日,发布2021年10月份中国地区MDI价格公告,自2021年10月份开始,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聚合MDI分销市场挂牌价2.3万/吨(比9月份价格上调2400元/吨),直销市场挂牌价2.3万/吨(比9月份价格上调2400元/吨);纯MDI挂牌价2.38万/吨(同9月份相比没有变动)。海外竞对   【巴斯夫】   9月27日,巴斯夫与三洋化成签署谅解备忘录,就PUD开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旨在共同开发并生产创新产品,为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新开发的技术及产品将通过双方的全球化生产网络进入全球市场。   9月29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市场领先的舒适鞋履品牌Hotter携手巴斯夫,赋予旗下鞋履产品更高回弹力。Infinergy赢飞力是全球首款发泡热塑性聚氨酯(E-TPU),作为巴斯夫的一款高回弹性材料,可提供卓越的缓冲性能。采用该材料的鞋底能在每次触地时产生优秀的回弹力,从而减少疲劳,缓解关节冲击,对整日奔波的职场人士尤其有益。   10月8日,据生物及能源于材料公众号讯,作为其生物聚合物业务增长战略的一部分,巴斯夫正与WPOPolymers合作,进一步推进快速发展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生物塑料市场。为此,巴斯夫已指定WPOPolymers作为其ecovio产品系列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经销商。   【陶氏】   9月29日,据天天化工网公众号讯,陶氏、利安德巴塞尔的领导人于9月1日呼吁各国达成一项全球协议,以消除环境中的塑料垃圾,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在即将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推动达成一项条约决议。   【埃克森美孚】   9月30日,据聚烯烃人公众号讯,埃克森美孚开发出全新系列埃奇得XP高性能聚乙烯(PE)牌号,它兼具了低密度和低熔融指数(MI),使其拥有非凡的机械性能。埃奇得XP7021和埃奇得XP7052可为价值链带来当前单一树脂无法提供的多种特性。其中包括弹性和夹持力、抗穿刺性(最高可达2.3J/mil)和抗落镖冲击性能(25.4微米薄膜高于900克)。   行业信息:   据百川盈孚消息,宁波万华一套120万吨/年MDI装置后期预计扩产至180万吨,11月中旬左右存年检,预计50天左右。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9万吨,比上周增加7万吨。据百川盈孚,日本科思创7万吨/年MDI装置于10月份有检修计划,预计1个月时间;日本东曹于9月2日开始检修的20万吨/年MDI装置预计在10月下旬复产;韩国巴斯夫25万吨/年MDI装置在11月份有检修计划。   根据眉山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9月9日,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5万吨/年磷酸铁、5万吨/年磷酸铁锂,配套的废水处理、冷冻水站、循环水站、空压站、管廊等;生产装置操作时间为8000小时/年,四班两运转;建设地点位于四川省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不详。   据福清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2021年9月16日,万华化学(福建)有限公司年产108万吨苯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第二次公示,该项目计划建设3×36万吨/年硝酸装置、3×48万吨/年硝基苯装置、3×36万吨/年苯胺装置,以及相应的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   价格信息:   聚合MDI(华东)本周均价24200元/吨,环比上升1.93%,所处历史分位48%;纯MDI(华东)本周均价22542元/吨,环比上升2.77%,所处历史分位40%;软泡聚醚(华东)本周均价17267元/吨,环比下降2.29%,所处历史分位73%;硬泡聚醚(华东)本周均价15100元/吨,环比上升0.00%,所处历史分位90%;环氧丙烷(华东)本周均价17400元/吨,环比下降1.69%,所处历史分位82%;丙烯酸丁酯(华东)本周均价18300元/吨,环比下降0.33%,所处历史分位91%;MTBE(98%,国内)本周均价5745元/吨,环比下降1.63%,所处历史分位40%;PC(通用,国内)本周均价27500元/吨,环比下降1.01%,所处历史分位59%。   华东聚合MDI本周价差13123元/吨,环比下降8.23%,所处历史分位27%;华东纯MDI本周价差19566元/吨,环比下降5.38%,所处历史分位48%;环氧丙烷本周价差8000元/吨,环比下降17.56%,所处历史分位64%;丙烯酸丁酯本周价差15567元/吨,环比上升0.69%,所处历史分位89%;MTBE本周价差1974元/吨,环比下降3.80%,所处历史分位35%;PC本周价差7160元/吨,环比下降4.82%,所处历史分位33%;硬泡聚醚本周价差1180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6页
      2021-10-11
    • 化工行业周报:停电限产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化工行业周报:停电限产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化工行业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最严限电潮席卷十余省份,长期来看避免了产能无序扩张   近期,国家对能耗双控政策层层加码,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双控”制度,即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因此,各地针对能耗管控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陆续出台限电、有序用电政策。云南、江苏、青海、宁夏、广西、广东、四川、河南、重庆、内蒙古、河南等多地开始对能耗双控目标开展限电控能耗举措。限电限产已经从中西部地区,逐渐向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蔓延。限产目前成了各地管控能耗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目前,利民股份、锦鸡股份、南京化纤、迎丰股份、晨化股份、红宝丽、西大门、天原股份、*ST澄星等数10家上市公司受到“能耗双控”停产、限产的影响。   从长期来看,现阶段停产、限产不仅仅是“双碳”的要求,也是为了避免因疫情需求回流导致的产能无序扩张。由于国外受疫情影响,海外需求回流,我国的生产任务加重,2020年全年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几乎以一己之力保证了全球商品供应,这也导致了我国外贸情况和出口额比2019年更好。但是海外疫情的增量订单带来的高需求,是不可持续的。国内因为解决增量订单而增加的产能,会在未来成为压垮大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有从源头限制了产能,让部分下游企业无法盲目扩张,才能在未来订单危机到来的时候,真正的保护到企业,让整个化工行业以稳定的增速保持健康发展。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20.84万吨,比上周减少25.5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6.7万吨,比上周增加17.5万吨。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55万吨,与上周持平。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9.5万吨,比上周增加10万吨。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0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74.5万吨,比上周增加25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137万吨,比上周增加220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50.5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48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8万吨,与上周持平。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80万吨,比上周减少136.5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77万吨,比上周增加81万吨。   酸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5万吨,比上周增加10万吨。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万吨,比上周增加10万吨。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2万吨,比上周减少34万吨。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05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70万吨,比上周增加45万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1万吨,比上周减少10万吨。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22.6万吨,比上周增加20.2万吨。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5家,比上周减少1家。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3页
      2021-09-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