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7)

    • 2023年北交所个股系列报告:仿制药企业研究

      2023年北交所个股系列报告:仿制药企业研究

      个股研报
        星昊医药(430017)   一、公司主营仿制药,以经销模式为主   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7年在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星昊医药业务包括仿制药品销售、CMC/CMO两大板块。其中,仿制药品销售是星昊医药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公司仿制药品销售占比高达92.81%。   从销售模式上看,星昊医药以经销模式为主,即向具有药品经营许可的医药流通公司实行买断式销售,再由医药流通公司销售至医疗机构及零售终端。2022年,公司经销收入占比高达92.80%。因此,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均为医药流通企业,主要有国药控股(01099.HK)、九州通(600998.SH)、华润医药(03320.HK)、上海医药(601607.SH)等客户。   三、仿制药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成长性一般   从收入上看,2020-2022年间公司的成长性一般。主要原因是公司目前销售的药品为仿制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吡拉西坦注射剂的销量持续下滑。此外,公司核心产品复方消化酶胶囊、吡拉西坦注射剂单价持续下降。   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五年平均毛利率为76.64%。但,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也同样处于较高水平,五年平均期间费用率为64.93%,导致公司的净利率较低,五年平均净利率仅为12.32%。公司每年都有大额的销售费用支出,五年平均销售费用率高达49.65%。公司的销售费用基本上是业务推广费支出,2020-2022年,公司业务推广费在销售费用中的占比一直在93%以上。   二、公司流通股较多,发行市盈率较高   公司实控人为殷岚、于继忠夫妇二人。殷岚为公司董事长,于继忠为公司总经理。公开发行前,康瑞华泰星昊医药46.41%股权,为星昊医药得到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殷岚、于继忠夫妇共持有康瑞华泰94.29%的股权。   公开发行前,公司流通股数为49,292,874股,占比53.59%;限售股数为42,684,326股,占比46.41%。公司该次公开发行30,600,000股,其中战略配售限售股数为6,120,000股,其余流通股数为24,480,000股(未考虑超额配售)。公开发行后,公司流通股数为73,772,874,占比60.18%;限售股数为48,804,326股,占比39.82%,公司的流通股占比较高。按照发行价格每股12.30元计算,公开发行后公司总市值为15.08亿元,而流通市值高达9.07亿元,发行后市盈率也高达30.71倍。   四、仿制药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市场规模较大   仿制药是指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的药品,具有降低医疗支出、提高药品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等重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学仿制药是我国药品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化学仿制药在整体药品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但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基本药物及医保目录扩容,推动药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学仿制药市场规模为9,069亿元。预计到了2022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9,613亿元。
      亿渡数据
      16页
      2023-05-31
    • 国产MRI部件龙头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国产MRI部件龙头企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个股研报
        辰光医疗(430300)   一、公司是MRI设备独立第三方供应商   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3日,2013年7月19日在新三板挂牌,2022年12月7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医学影像超导MRI设备核心硬件、科研领域特种磁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体系覆盖了超导MRI设备90%以上的硬件,超导磁体和射频探测器系列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占比高达90.93%。   2019年至2021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下降4.25%至18,780.8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3.14%至2,348.23万元。公司毛利润主要由射频探测器和超导磁体产品贡献,综合毛利率维持在35%-41%区间。   二、公司具备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   公司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备MRI设备中超过90%核心硬件的自主研发、生产及商业化销售能力,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1.5T、3.0T、7.0T超导磁体生产技术的独立第三方供应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具有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与前三大客户Philips、万东医疗及朗润医疗分别形成了约16年、约6年和约7年的合作关系。   公司产品种类齐全,设计了可覆盖人体各个部位的线圈,开发了与GE首创的AIR线圈形成对标的“云线圈”、还开发了老鼠线圈等用于配备动物MRI系统的零部件。   三、中国MRI设备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高端MRI设备硬件为国外企业所垄断   公司具体的细分行业为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行业,处于产业链上游零部件供应环节。   随着应用终端数量的增加,MRI设备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MRI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03.88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45.79亿美元。从人均保有量来看,中国每百万人MRI设备人均保有量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将推动中国MRI设备市场规模增长。2022年中国市场MRI设备市场规模达到32.1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9.89亿美元。磁体是核磁共振设备最关键核心元器件,其中超导磁体最具性能优势,中高端超导磁体由国际厂商所垄断,大多数国产磁共振设备企业仍需通过进口采购高性能超导磁体。   四、公司面临研发费用资本化、境外维修降低公司毛利率   2019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10%至17%之间,且存在研发费用资本化行为,未来如果出现宏观环境重大变化、产品市场格局改变或者产品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等情况,将可能导致研发项目无法为企业带来预计的经济效益,相关开发支出形成减值损失,从而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MRI射频产品具备“半耗材”性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耗需返厂修理,随着公司射频产品对全球特别是欧美MRI产业链接近20年的输出,公司迎来更多的维修和保养需求。但受政策影响公司无法将旧产品运回国内进行维修,只能降价出口新产品替代旧产品,对公司毛利率造成了较大压力。
      深圳市亿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42页
      2023-05-17
    • 专注于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专注于特色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个股研报
        森萱医药(830946)   公司成立于2003年04月22日,于2020-07-27成功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及含氧杂环类化工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原料药主要涵盖抗肿瘤类原料药、解热镇痛抗炎类原料药、抗癫痫类原料药等;医药中间体产品主要涵盖抗艾滋病类医药中间体、抗癫痫类医药中间体、抗肿瘤类医药中间体等;含氧杂环类化工中间体主要包括二氧五环、二氧六环。根据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359.31万元,同比增长10.66%;实现归母净利润16,054.49万元,同比增长22.29%。   科研方面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工作,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86项)。   公司已获省级“专精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公司氟尿嘧啶、苯巴比妥、二氧五环、二氧六环均系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产品结构方面   公司产品抗肿瘤原料药氟尿嘧啶、抗癫痫原料药扑米酮、治疗帕金森类原料药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以及治疗肝炎类原料药联苯双酯对于疾病治疗具有独特功效,且下游疾病高发需要长期服药。   近几年这些产品的下游制剂全球销售情况较好,下游制剂的全球原料消耗量呈现整体增长趋势。   产品质量方面   公司多款产品是市场上少数几家获得GMP的产品,公司是市场上少数几家具有该品类生产能力与销售资格的企业。   公司主要产品苯巴比妥(国内通过GMP认证的3家企业之一)、保泰松(国内通过GMP认证的5家企业之一)、扑米酮(国内通过GMP认证的2家企业之一)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客户生态方面   庞大的客户群体为公司的盈利提供了有效保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更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关联评审制度将使公司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客户一旦选定原料药供应商将不会轻易更换,有利于公司业绩长期稳定增长。   公司客户包括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上海合全药业、山东鲁抗医药等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子公司。
      亿渡数据
      48页
      2023-03-26
    • 2022年中国制氢行业短报告

      2022年中国制氢行业短报告

      化学制品
        制氢概述   制氢是指氢气制备的工艺过程。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消耗其他一次或二次能源并通过工艺技术获得。   企业加大投入及市场空间大   在氢能利用途径中,制氢是前提,众多企业逐渐进入氢能,产业布局制氢,加大对制氢产业的建设与投入,制氢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提升,2021年我国制氢产值规模达到4346亿元。   我国制氢情况   在氢气制备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2021年我国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我国主要由化石原料(煤制氢、天然气重整等)和工业副产氢制氢,占比合计达到97%;电解水制氢仅占比3%,制氢规模小。
      亿渡数据
      18页
      2022-11-28
    • 2022年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器械
        行业概述   冲击波医疗器械产品可以按照冲击波产生方式、能量传递形式、能量等级大小、作用功效以及监管备案进行划分,但总体上分为碎石机和治疗仪两大类产品。   预计2026年,中国冲击波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5.60亿元。   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形成成熟稳定的产业链,重要制造技术国内厂商已经掌握,且主要原材料已经实现国产品牌替代化,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小。   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为技术驱动发展型行业,国外厂商最早发现并投入使用,目前全球整个行业处于成熟稳定发展期。   冲击波在医疗领域的发现及应用最初来源于国外,并迅速推广至全球   1971-1980年期间,伴随德国多尼尔公司的技术突破,体外冲击波开始应用于结石治疗。1983-1990年期间,体外冲击波在碎石机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并迅速推广,碎石机产品型号及种类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1990年之后国外企业把冲击波产品延伸到骨科疼痛、勃起障碍、外科矫形整容、心脏病治疗等领域,并带动全球冲击波医疗行业发展。   我国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起步发展晚于国外,但成长速度快   我国于1983年开始研制冲击波碎石机工作,于1990年研制出双定位系统,目前中国冲击波医疗器械产品线已经从早期的冲击波碎石机延伸延发展到各种治疗仪产品。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及医院设备新旧更替周期来临等综合影响,进一步推动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增长。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根据2021年5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口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对康复理疗医疗设备需求增加,推动冲击治疗仪市场扩容。   目前中国国内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年限较高,正处于新一轮的采购周期节点,进一步带动冲击波碎石机及治疗仪产品的采购需求。根据2015年《基层装备功能需求及评价研究》课题对重庆市与苏州市59家基层非盈利医疗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区县医院的设备平均使用时间为4.66年,超期使用达30%。按照财政部、原卫生部在《医院财务制度》中对医疗设备折旧规定为5-8年。我们按医疗器械使用10年之后报废推断,2020年之后我国国内大型医疗设备即将陆续开始新一轮的医疗设备采购,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预计2026年,中国冲击波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6亿元。
      亿渡数据
      36页
      2022-09-13
    • 2021年中国康复行业短报告

      2021年中国康复行业短报告

      医疗服务
        名词解释   康复医学:一门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和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升人的各方面身体机能,帮助人体将身体力量、认知能力以及机动性能恢复到最佳水平的学科。   康复医疗器械:在康复医疗中用于评测、训练与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评估并提高身体机能、恢复身体力量、弥补功能缺陷的医疗器具。   精神康复: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减缓患者的精神衰退,恢复其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神经康复:针对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减轻疾病或损伤所致的残损、残疾和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盘底康复:对妇女产后出现的尿失禁、盆底痛、泌乳不足、子宫脱垂、妊娠纹、产后疲劳、产后抑郁等症状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使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快速、全面的恢复。   脑卒中: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后遗症:指脑卒中发病后所致的偏瘫、肌萎缩、肌力低下、站立障碍、步行障碍、手功能障碍等症状 。   作业治疗: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   行业概况   中国康复行业起步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前景好。   产业链上游国产康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仿制国外为主,中游公立与私立康复服务机构互相协作形成互补模式,下游消费者康复需求大。   预计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50 亿元,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将增至2110亿元
      亿渡数据
      21页
      2022-01-04
    • 2021年医美器械行业白皮书

      2021年医美器械行业白皮书

      医疗器械
        预计2021年,中国医美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95.4亿元。   医美器械属于医疗器械、需要经过NMPA批准上市、通过物理方式治疗。   中国医美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产品呈现国产替代趋势,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医美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大量医美器械采购要求,注射类器械是最大的医美器械子行业。   医美器械的定义   医美器械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的医疗器械。
      亿渡数据
      47页
      2021-11-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