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生物医药:医药板块覆盖标的2023中报业绩前瞻

      生物医药:医药板块覆盖标的2023中报业绩前瞻

      化学制药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6-30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出台,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板块有望显著受益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出台,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板块有望显著受益

      医药商业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政策宽松化,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有望受益事件:2023年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下称《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此前,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将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MR设备调出配置许可管理目录。   点评:《规划》有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促进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及聚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区域之间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差异,科学规划配置数量,优化完善配置标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区域均衡布局。上述举措有望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高水平医疗服务供给差异大等问题,将进一步促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的建设发展,同时支持市县级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让患者就近能够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减少跨区域就医,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十四五新增配置设备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新增41台、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新增76台、PET/MR新增141台、PET/CT新增860台、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新增559套,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新增1968台,将带动大型医用设备产业链升级,促进高端医疗设备创新发展。各类大型医用设备十四五新增台数较当前存量百分比较大,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达215%。年均配置数量来看,较十三五,十四五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增幅达53.8%,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增幅达49.1%。随着国产设备厂家近年在高端市场的快速崛起,我们认为国产品牌有望在增量市场抢占较大市场份额,实现高端医用设备进口替代。   推荐及受益标的   (1)大型医学影像类及放疗类设备厂家:此次《“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中PET/CT、PET/MR、放射治疗类设备均有较大增量,相关国产设备及上游厂家有望受益。受益标的:联影医疗、新华医疗、东诚药业、奕瑞科技。   (2)手术机器人厂家:当前存量装机台数为260台,十四五新增559台,十四五新增较当前存量比例高达215%,随着国产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性能快速追赶并接近进口品牌,有望抢占较大市场份额。受益标的:微创机器人。   (3)民营医院:民营医院不受高端CT、MR配置限制,有望快速扩大规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的:盈康生命、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   风险提示: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政策开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6-30
    •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25周):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湖北开标,配方颗粒头部各企业国标备案数增长迅速

      医药生物周报(23年第25周):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湖北开标,配方颗粒头部各企业国标备案数增长迅速

      医药商业
        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医疗服务板块回调明显。本周全部A股下跌1.42%(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2.51%,中小板指下跌1.97%,创业板指下跌2.57%,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3.16%,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2.43%,生物制品下跌2.33%,医疗服务下跌7.57%,医疗器械下跌2.07%,医药商业下跌1.39%,中药下跌2.13%。医药板块当前市盈率(TTM)为26.67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10.35%分位数。   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湖北开标,预计每年节约药品费用超45亿元。6月21日,在湖北召开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现场报价信息公开大会,共有86家企业、95个报价代表品参与现场竞争。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9.36%。中选产品剂型规格齐全,当前临床使用的主流产品大多中选,可有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根据30省(区、市)联盟地区年度采购金额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45亿元,患者药费负担有望进一步减轻。推荐关注集采相对免疫相关标的:1)华润三九(OTC占比高);2)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创新能力优秀,持续出新能力强);3)太极集团/昆药集团/达仁堂(存量品种丰富,改革带来发展新动力)。   配方颗粒头部各企业备案更新:国标备案数增长迅速。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颁布实施第四批48个国标备案。天江、一方、华润三九、红日药业2023年4-5月平均每省新增备案数(国标+省标)为27、29、2、20个,平均每省新增国标备案数为21、21、2、15个,平均每省新增省标备案数为6、9、0、4个,新增备案数中国标占比分别为78%、69%、100%、80%,相较Q1新增备案中的省标占比(0%、11%、19%、73%)大幅提高。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及专科/民营医院:当前备案数已能满足基本需求;对于等级医院:有望迎来快速切换期。推荐关注配方颗粒龙头:华润三九、中国中药、红日药业。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药耗集采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6-30
    • 医疗设备政策点评:配置证放开力度超预期,医疗设备采购有望加速

      医疗设备政策点评:配置证放开力度超预期,医疗设备采购有望加速

      医疗器械
        事件:2023年6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相比“十三五”文件,“十四五”传递出配置证数量提升、免证设备增加、金额标准提高等多维利好因素。   配置证数量变化:甲类:重离子放疗系统(新增41台,规划总数为60台);高端放疗设备(新增76台,规划总数为125台)。乙类:PET/CT:(新增860台,规划总数为1667台)(“十三五”规划新增377台,新增483台);腹腔镜手术系统:559台,规划总数为819台,(“十三五”规划新增154台,新增405台);PET/MR:141台,规划总数为210台,(“十三五”规划28台,新增113台)。   免证设备增加:与“十三五”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缩减为6个;CT/MRI不再需要配置证,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MRI),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   点评:1)从不同产品配置证的规划数量上来看,本次“十四五”PET/MR及PET/CT的设备规划数量超预期,且免证项目增加,如1.5T及以上的MR和64排及以上的CT,或将大幅降低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难度。   2)从价格限额上来看,“十四五”规划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将进一步院端释放常规医疗设备采购需求。   3)从配置证的区域分布来看,不同省份间分布相对更为均衡,有利于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   综上,我们认为医院设备采购有望提速,基层检测需求进一步释放,国内相关设备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扩容及政策驱动,经营面得以持续向好。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国内设备厂家,如联影医疗、微创机器人、万东医疗等。   风险提示:招投标进展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政策推行不及预期、集采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6-30
    • 国产替代新材料系列之一:电子特气乘风起,高端突破正当时

      国产替代新材料系列之一:电子特气乘风起,高端突破正当时

      化学原料
        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   电子特气是指运用在特定领域中,对产品种类、纯度、配方、性质等有特殊要求的气体(纯度一般大于5N),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电子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原材料。电子特气核心技术指标为超纯化和混配工艺,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对气体纯度的要求高达6N及以上,同时,气体的杂质含量也要低于1×10-7,技术壁垒极高。电子特气凭借多品类和多纯度的特性,几乎贯穿于微电子加工从前端晶圆生长到后端封装测试环节的全流程,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未来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升级与迭代,高端电子特气需求的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子特气行业呈现高端产能不足,进口依赖严重的状态,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高端电子特气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新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在未来产业链的爆发中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需求端: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   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全球规模超60亿美元。电子特气下游应用广泛,其中半导体、平板显示和光伏为三大主要需求来源。其中,半导体产业对电子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电子特气量价齐升;平板显示对电子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电子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对电子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电子特气量的增长。市场空间方面,根据TECHCET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8.43%,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2022-2025年均复合增速为6.39%,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空间广阔。   集成电路:大晶圆和先进制程芯片将显著提升电子特气用量,预计2026年我国电子特气需求将达到4.78万吨。从整体需求端来看,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依旧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ICInsights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5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7-2022年均增速为8.68%。从投资周期角度来看,SEMI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将逐步回暖至920亿美元,同比增长21%。随着全球半导体设备的投资额回升,有望带动包括电子特气在内的相关材料需求。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持续加大半导体设备投资,连续三年蝉联榜首。设备投资落地拉动晶圆产能扩张,根据SEMI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新建84座大规模芯片制造工厂,其中中国大陆三年内计划新建20座晶圆厂,排名世界第一。电子特气作为晶圆制造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占原材料成本的比例高达15%,将充分受益于全球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测算,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特气在2026年需求将达到4.78万吨,其中12英寸晶圆所需的高端特气需求将达到4.05万吨,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且高端化趋势明显。   面板:2024年全球需求回暖,技术迭代带动特气需求持续增长。从需求端来看,2024年全球面板行业将呈现回暖趋势,进而带动相关电子特气的需求。根据Omdia发布的市场统计数,预计从2024年开始全球电视显示面板出货量将逐步回暖,结束长达五年的行业下滑期。而且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2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OLED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在部分领域如智能穿戴设备逐渐取代LCD,渗透率稳步提升。根据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渗透率达到48%,2023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1%的水平。而生产OLED所需要的电子特气种类为24种,远超生产LCD所需的15种,因此,未来随着OLED渗透率的提升,将对电子特气品类有着更高的需求。   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电子特气新需求。光伏发电将凭借政策驱动及装机成本降低迎来市场高速增长,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191.45GW,同比增长35.55%;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62.37GW,同比增长62.37%。太阳能电池市场旺盛将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上升,未来光伏用电子特气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供给端:行业注入壁垒高,保障供应链安全+产业降本趋势下国产特气大有可为   电子特气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电子特气行业主要有三大壁垒,分别为制造壁垒、品类壁垒和客户壁垒。高壁垒增加了行业的准入难度,而国外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技术积累抢占了全球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根据亿渡数据,2020我国电子特气85%的市场份额均被以美国空气化工、美国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太阳日酸及德国林德为代表的外国企业所占据,我国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5%,国产化率亟需提升。   保障供应链安全+产业降本+政策扶植+企业技术突破,电子特气国产化进程加速。一方面,受制于国际贸易争端,从我国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电子特气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从半导体产业降本的趋势来看,由于国产电子特气的价格一般远低于进口产品,而且国内电子特气生产企业还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和运输模式为下游客户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在产业链降本的趋势下国产电子特气有望加速替代进口产品。此外,电子特气作为一种“卡脖子”材料,我国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而且,在国内政策不断支持下,我国电子特气企业如华特气体、昊华科技、中船特气、凯美特气、金宏气体、和远气体等在部分产品上已经逐渐实现技术突破,产能开始释放并逐步进入下游企业供应链中。随着我国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电子特气有望加快国产化进程。   投资建议   电子特气作为微电子行业核心原材料,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其核心技术指标主要为高纯和混配。同时,由于电子特气品类丰富且贯穿于晶圆加工全过程,因此下游晶圆加工厂会要求电子特气企业具备多品类工艺的能力,因此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从当前时点来看,相比于国外的龙头公司,我国电子特气生产企业依旧仍然存在差距,大多数企业只有少数几种核心产品,产品配套能力有待提升。但是,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部分企业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建议关注具备平台化潜力的优质公司:华特气体、昊华科技、中船特气、凯美特气、金宏气体、和远气体。   风险提示   (1)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2)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3)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4)产品配套能力不及预期;   (5)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06-30
    • 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聚焦“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中特估”三条主线

      医药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聚焦“创新+出海、复苏后半程、中特估”三条主线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展望下半年,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2023年初以来(截止20230616),申万医药指数下跌3.49%,跑输沪深300指数5.86%,年初以来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2。从行情来看,上半年创新药行情波澜起伏,2023年年初港股创新药迎来反弹,A股创新药估值也跟随同步修复,后受海外宏观等多个因素,创新药板块随之回调,3月底4月上旬,AACR驱动A股创新药行情。此外,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等板块,上半年表现较为突出。从持仓来看,23Q1全部公募基金占比11.66%,环比+0.03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8.24%,环比+0.13pp;再剔除指数基金占比7.42%,环比-0.04pp。目前医药整体配置不高,细分板块配置进一步分化。展望下半年,医药仍有结构性机会。   创新+出海——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上半年创新药出海包括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新适应症在欧美获批、恒瑞医药EZH2抑制剂7亿美元授权、康诺亚CLDN18.2ADC以11.88亿美元授权等重磅进展;国内器械出海已经初见成果,出海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具体来看,1)依靠OEM模式,低值耗材已成世界工厂;2)设备出海核心在零部件自主化;3)借疫情契机,IVD国际化水到渠成;4)高值耗材出海难度大,注重临床价值提升。随着FDA来华现场检查恢复,创新药械国际化仍大有可为。   复苏进入后半场——随着医疗需求恢复,化药制剂、医疗设备及耗材、中药、血制品、疫苗、药店等多个细分领域值得关注,但仍需结合业绩和估值寻找个股机会。C端消费性医疗包括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领域需求恢复较快,上游相关产业链等待需求回暖。   两个主题——中特估主题,随着国企改革、激励措施落地等,医药领域“中特估”企业价值有望重塑,包括医药商业、中药、血制品、化药和器械等多个细分领域相关标的;AI医疗相关应用在辅助影响诊断、药物前期筛选等方向。   2023年中期组合推荐:   弹性组合:京新药业(002020)、重药控股(000950)、海创药业-U(688302)、贝达药业(300558)、贵州三力(603439)、祥生医疗(688358)、普门科技(688389)、三诺生物(300298)、福瑞股份(300049)、卫光生物(002880)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泽璟制药-U(688266)、荣昌生物(688331)、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迈得医疗(688310)、盟科药业-U(688373)、欧林生物(688319)、百克生物(688276)、诺唯赞(688105)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太极集团(600129)、华润三九(000999)、上海医药(601607)、大参林(603233)、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   港股组合:微创机器人-B(2252)、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基石药业-B(2616)、诺辉健康(6606)、亚盛医药-B(6855)、瑞尔集团(6639)、先声药业(2096)、科济药业-B(2171)、启明医疗-B(2500)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6页
      2023-06-30
    •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海外CXO板块2022年&2023年Q1回顾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海外CXO板块2022年&2023年Q1回顾

      医药商业
        医药创新研发需求稳定,海外龙头核心业绩整体维持。对比海外龙头CXO公司在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中对2023全年业绩指引,可以看出多家公司维持或收窄核心经营指标。(1)药物发现及临床前CRO龙头CharlesRiver下调并收窄全年业绩指引,主要系食蟹猴供应限制将对下半年安评业务造成较大影响。(2)临床CRO板块,MEDPACE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公司订单保持强劲增长,体现出海外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的强劲需求;IQVIA、ICON维持全年指引;Labcorp收窄全年收入指引,并且上调了全年基础业务收入指引、下调新冠检测业务收入指引,体现出公司对非新冠业务的增长信心。   海外头部CXO在手订单稳健增长。各个细分板块的订单趋势有所不同:(1)药物发现及临床前CRO板块,在手订单相比2022年底小幅下降。由于生物制药终端市场不如去年强劲,客户会评估开支时点和水平,短期内订单增长有所放缓,需求趋势正在正常化(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平)。(2)临床CRO板块,除Syneos以外各公司在手订单高速增长,其中MEDPACE在手订单增速最快,2023年Q1在手订单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Syneos在手订单延续2022年下降趋势,同比减少16.7%,主要系公司临床业务转型、项目推进速度减缓等因素影响。从订单交付比指标来看,2023年Q1MEDPACE、Labcorp的Book-to-Bill分别为1.28和1.27,ICON的订单Burnrate为9.6%,均处于稳定、优秀水平。(3)生物药CDMO板块,SamsungBiologics的CMO合同金额保持强劲增长,2023年Q1合同金额达到99亿美元,同比增长33%。截至2022年底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总额增长至206亿美元,持续推动未来收入上升。   全球生物药CDMO产能加速扩张。根据全球生物药CDMO龙头的产能规划,2023年Lonza产能约45万升、三星生物60.4万升、药明生物32万升、勃林格殷格翰38.7万升、Fujifilm为33.7万升、Celltrion为25万升。未来几年龙头公司将在全球保持大规模产能扩张,生物药CDMO的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逐步复苏,下游创新需求有望持续改善。2023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出现改善趋势,5月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有所上升,达到24.75亿美元,同比下降9.90%,环比上升21.32%。而国内资本市场仍保持谨慎,5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大幅下降,融资金额为29.6亿元,同比下降14.94%,环比下降40.20%。   多肽产业链具有新成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提升。伴随着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多肽类药物的快速放量,多肽产业链迎来新成长机遇,相关原料药、CDMO和上游供应链(合成试剂、载体、纯化填料等耗材和仪器设备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平台型龙头和细分领域龙头,重点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诺泰生物、阳光诺和、普蕊斯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风险,技术更新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3-06-30
    • 医疗健康行业:RNAI疗法终见曙光,成药潜力加速兑现

      医疗健康行业:RNAI疗法终见曙光,成药潜力加速兑现

    • 博雅生物(300294)华润入局,血制品板块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加码

      博雅生物(300294)华润入局,血制品板块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加码

    • 医疗健康行业:配置证规划数量出台,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医疗健康行业:配置证规划数量出台,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