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华创医疗器械求索系列8:从IDEXX看动物诊断板块投资机会

      华创医疗器械求索系列8:从IDEXX看动物诊断板块投资机会

    • 化工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深挖“增量”个股,布局“反转”行业

      化工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深挖“增量”个股,布局“反转”行业

      化学制品
        一、寻找有显著增量需求的行业和个股   展望未来两年,受益于行业升级和国产替代,高端电子材料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机遇。AI服务器放量以及Eagle Stream服务器升级,带动覆铜板从M4向M6升级,PPO材料是M6覆铜板的主流材料,同时高速通信也将带动其他高端电子树脂需求快速放量。建议关注圣泉集团、东材科技、沃特股份。   自下而上挖掘个股,我们建议关注2024年有新产能投放、新客户开拓、新渠道拓展的标的,包括润丰股份、宝丰能源、安利股份、通用股份、百龙创园、华恒生物。   二、布局行业景气度触底反转的周期子行业   从供需平衡表修复的角度看,我们认为粘胶短纤、制冷剂、聚碳酸酯三个子行业在经过一轮产能出清后,已经迎来供需反转的拐点,行业开工率大幅提升,景气度有望持续改善。   从政策催化和落地的角度看,我们认为碳中和相关的行业板块或将迎来基本面和估值的双重修复。其中生物柴油行业受欧盟反规避调查将迎来洗牌,寒冬将过;再生材料行业随着产业成熟度提升和欧盟碳关税政策执行临近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三、顺周期行业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大炼化行业成本端原油的压力有所缓解,而得益于出行、消费等需求的恢复,下游的成品油、涤纶长丝等材料有望保持景气度。而传统周期龙头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在2023-2024年将迎来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新项目的陆续投产将推动公司收入利润体量站上新的台阶。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下游消费需求不达预期,测算误差。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6页
      2023-12-22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万亿市场空间广阔,国产轮胎出海开启“全球替代”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万亿市场空间广阔,国产轮胎出海开启“全球替代”

      化学制品
        投资逻辑   全球轮胎消费市场规模在万亿以上, 欧美地区仍为核心消费市场。 近两年随着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复苏叠加出行活动恢复推动轮胎需求回暖, 2022 年全球轮胎总销售量维持在 17.5 亿条, 销售额同比提升 5.3%至 1868 亿美元。 长期来看受益于全球汽车保有量规模的稳定扩大和出行带来的刚性替换消费,轮胎行业需求仍将得到较强支撑。 从全球轮胎的消费结构来看, 替换市场的需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022 年半钢胎整体销量为 15.4 亿条, 替换市场销量占比达到 75%;全钢胎销量为 2.1 亿条,替换市场销量占比高达 80%。 从全球轮胎消费市场来看, 欧美市场仍为核心消费区域, 2022年欧洲和北美地区轮胎消费占比分别为 28%和 24%,合计占比超过 50%,半钢胎方面欧洲和北美的消费占比达到 55%,考虑到欧美市场需求在轮胎市场中的重要性,因而轮胎出口也是国产胎企的必经之路。   全球贸易政策变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出海布局可较好规避风险。 我国作为轮胎生产大国,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度相对较高, 2022 年我国轮胎产量为 7.3 亿条, 出口量维持在 5.5 亿条,占我国轮胎总产量的比例高达 75%。 从我国轮胎的出口结构来看, 自 2015 年开始美国对部分中国轮胎征收高额“双反”税后我国出口美国轮胎数量下滑明显, 出口美国的轮胎数量占比从 2014 年的 20%降低至 2022 年 7.6%。 从美国轮胎的主要进口国变化来看,可以发现随着我国胎企纷纷出海建厂后东南亚地区逐渐接替我国成为美国轮胎市场的核心供应来源。 从后续贸易政策变化来看, 2021年开始美国“双反”政策延伸到东南亚、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区, 因而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头部胎企率先出海实现全球市占率的提升, 为了更好保障经营的稳定性部分胎企的全球化布局进一步优化。 针对“双反”等贸易政策的变化, 过去国内轮胎企业通过在东南亚地区设立海外工厂的来进行风险规避, 率先出海的企业能够及时把握机遇快速抢占欧美等竞争格局较好的市场, 以赛轮轮胎、玲珑轮胎和森麒麟为典型代表的最早出海的胎企均实现了全球市占率的显著提升和业绩的快速增长,赛轮轮胎、玲珑轮胎和森麒麟的全球市占率分别 0.8%、 0.8%、 0.2%提升至 2022 年的 1.8%、 1.3%、 0.5%; 对比国内轮胎企业的收入和盈利可以看出,我国上市胎企中多数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都在 50%以上,并且海外市场的毛利率相比国内更高,因而具备海外产能的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业绩表现也相对更好。 随着美国“双反”政策范围的扩大, 头部胎企也开始进行对自身的全球化的布局继续完善,例如:玲珑轮胎的塞尔维亚基地、赛轮轮胎的墨西哥基地、森麒麟的摩洛哥和西班牙基地。 在当前国产轮胎出海的大趋势下,率先实现全球化布局的胎企未来有望实现业绩和市占率的同步向好。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 国内胎企需要通过出海来把握欧美等重要消费市场,同时规避贸易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 实现海外多基地布局的企业经营更具稳定性。 建议关注:①赛轮轮胎:作为国内龙头胎企拥有越南和柬埔寨两大海外基地,并且规划未来新增墨西哥基地继续推进全球化布局; ②森麒麟: 拥有泰国基地,同时摩洛哥和西班牙基地产能建设稳步推进; ③通用股份: 实现了泰国和柬埔寨双基地布局,随着未来两年产能放量业绩步入高速增长期; ④玲珑轮胎:作为国内龙头胎企业绩实现底部反转, 拥有泰国和塞尔维亚两大海外基地。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国际贸易摩擦、海运费大幅波动、汇率波动、国内企业海外建厂导致竞争加剧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12-22
    • 生物医药行业:行业具备资源属性,免疫球蛋白成长空间广阔

      生物医药行业:行业具备资源属性,免疫球蛋白成长空间广阔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血液制品具备资源属性,采浆量决定行业增速。血制品是一种用于治疗及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其为源自人类血液或血浆的治疗产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等,一般通过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的血浆分离、提纯制成。血浆是血制品生产最核心的原材料,采浆量决定了血液制品的产量,也决定了行业增速。受到政策监管、民众观念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我国采浆量及血制品的增长并非易事,血制品依然具有资源属性。国内总采浆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震荡状态,2014年后出现一波持续的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采浆出现下滑。2021年各地新建浆站审批放开,推动行业供给增加。   全球血液制品寡头垄断,免疫球蛋白为核心品种。2021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为417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美元,实现持续增长。根据2021年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数据显示,CSLBehring、Baxalta(Shire)、Grifols、Octapharma、武田五大巨头占据了全球血制品市场78.84%,前三大市占率达到63%,市场高度垄断。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得以稳步增长,我们认为主要由静丙推动。静丙自2007年开始快速增长,与采浆量快速增长的时间点重合,静丙需求的释放为血液制品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趋于集中,目前行业仍以白蛋白为主。制品依然具有明显的资源属性,采浆量决定了血液制品的产量。制造商要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须满足注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6个品种,因此目前拥有新增浆站资质的血制品企业有10家。同时,由于血浆的获取能力与利用度等原因,与常规制造业相比,血制品制造商的规模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行业马太效应明显。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实现稳定增长。我国血液制品中,人血白蛋白仍然占据了主要位置。2023年根据前三季度的批签发批次测算,我国血液制品由人血白蛋白(65%)、静丙(15%)、各类凝血因子(16%)和特免类(4%)构成。我国血液制品的结构与国际市场有较大的不同,国际上占比最多的静丙,在我国占比仅为14.80%。我国静丙占比较低,主要原因有二:1)获批适应症仍然较少;2)市场教育需要时间。未来静丙需求若能实现释放,有望为行业带来额外增量。   投资建议:1)血液制品行业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明显。由于行业具备资源属性,采浆量大的企业将实现强者恒强;2)我国静丙的使用量和海外相比有很大差距,静丙有望进一步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目前国内静丙获批适应症较少,静丙的治疗覆盖面有提升空间,静丙市占率高的企业,未来或有更强的潜力;3)我国仍有部分血液制品空缺,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有望为行业贡献新的增长动力,持续成长能力强。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博雅生物、派林生物等企业。   风险提示:1)行业负面事件风险-血制品的生产供应受到严格管制,若有行业负面事件、产品质量问题等情况发生,可能导致政府管制收紧,影响行业发展;2)原料供应受限风险-血浆的资源属性较强,供应量有限,若因献浆者年龄、观念或是新浆站审批等因素导致原料供应不足,可能影响行业发展;3)产品推广能力不足风险-除白蛋白外,其他血制品存在临床认知不足、需要厂商推广的情况,若相关公司产品推广能力不足可能影响其产品的放量。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2页
      2023-12-22
    • 国信化工周观点:国际油价持续反弹,LNG、制冷剂价格上涨

      国信化工周观点:国际油价持续反弹,LNG、制冷剂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近期在OPEC+深化减产协议达成,以及前期国际油价大幅超跌的背景下,近期国际油价开始反弹,同时红海区域海运突发事件也助推了原油价格的上涨,WIT原油价格盘中突破75美元/吨,布伦特原油价格盘中突破80美元/吨,扭转了11月份以来连续下跌的趋势,美国能源部也在12月和1月加大了战略原油储备的补库。我们看到IEA、EIA、OPEC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对于明年原油价格预测区间仍任在75-95美元的高价格区间,我们认为在OPEC+长期深度减产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存在底部支撑,同时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保持1.5%-2%的增长,且美联储如果明年进入降息周期将推升原油价格的顶部区间。由于全球进入需求旺季,以及海外供应受限的事件频发,海外天然气价格近期持续上行,对于国内而言,未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中长期仍然将保持较高的表观消费量增速整体而言,整体而言未来海外油气价格有望保持较高价格水平。因此我们一方面推荐油气、钾肥、煤炭化学品等为代表的上游资源品方向,另一方面近期重点推荐以含氟新材料化学品、电子大宗气体、新型食品添加剂及甜味剂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成长方向。   OPEC+深度减产达成及红海航运突发事件支撑了国际油价反弹,同时2024年美联储的降息有望推升原油价格,我们认为国际油价近期有望进入反弹通道,进入需求旺季,海外天然气价格近期持续上行,未来全球能源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重点推荐【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广汇能源】。海外钾肥补库周期启动叠加国际钾肥寡头的价格诉求,全球钾肥价格触底反弹,中期价格拐点显现,重点推荐未来产能大幅扩张的【亚钾国际】。需求拉动功能健康甜味剂产能大幅提升,阿洛酮糖全球需求有望快速增长,重点推荐膳食纤维及阿洛酮糖龙头【百龙创园】。三代制冷剂HFCs即将进入配额制元年,行业供给长期收缩且行业集中度愈发提高,未来四代制冷剂进入商业化进程讲打开国内新的市场,含氟精细化学品及高分子材料也将进入需求快速增长期,重点推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和【永和股份】等。半导体需求提升叠加国产化替代进程,为国内电子气体企业带来发展契机,重点推荐同时深度布局电子大宗及电子特气的【金宏气体】等。我们也长期继续推荐国内综合化工行业龙头及全球异氰酸酯行业龙头【万华化学】,国内精细煤化工行业领先者【华鲁恒升】,煤制烯烃龙头【宝丰能源】,国内轻质化烯烃代表企业【卫星化学】等。   推荐标的:【中国海油】、【亚钾国际】、【百龙创园】、【广汇能源】、【中国石油】、【巨化股份】等   重点数据跟踪: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液氯(11.64%)、维生素VC(10.26%)、维生素K3(8.80%)、MIBK(8.20%)、布伦特(8.18%);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氯化苄(-8.58%)、单晶硅片(-8.33%)、四氯乙烯(-8.28%)、工业级氢氧化锂(-7.89%)、镍矿(-7.83%)。   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12-22
    • 助消化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助消化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药商业
        助消化药物从药物治疗机制角度可分为胃动力促进药物、消化酶制剂、胃酸抑制药物和消食剂4个种类。中国助消化药物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史,进入20世纪前,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以胃动力促进药物为主,且药品多来源于海外品牌。2000年开始,中国用药市场开始引进促胃动力和抑酸领域的全球性新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治疗体验。近年中国助消化药物市场已有多种原研新药上市,初步打破海外品牌垄断,本土药品优势逐渐显现。中国助消化药物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提升趋势,由124.04亿元增至2022年的140.88亿元,预计至2027年将持续增至156.72亿元,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速为2.11%。本报告将从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的特点、历史发展进程、产业链、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   助消化药物行业定义   从生活方式角度,过量摄取油脂、辛辣食物、咖啡因等对胃肠道有较大刺激性的食物可导致消化不良,病理角度来看,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另外,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异常等胃肠疾病均可引发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   助消化药物主要分为促胃动力药物、消化酶抑制剂、胃酸抑制药物和消食剂4种类型。促胃动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胃肠道平滑肌动力促进胃酸分泌,从而达到助消化的目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消化酶制剂可以通过提高胃肠道内消化酶水平增强机体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常见消化酶制剂包括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胃酸抑制药物通常是通过将胃酸分泌量控制在正常水平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破坏,使消化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常见胃酸抑制药物有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消食剂属于中成药范畴,利用山楂、太子参、陈皮等中药材达到增强胃动力和促进胃酸分泌的药效,常用于食物过量摄入导致的消化不良,包括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3-12-22
    • 稀土功能材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稀土功能材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稀土功能材料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有资源特色的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已经是全球竞争焦点之一,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现代武器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领域的核心材料。受益于丰富的稀土资源与政策引导,中国已建立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国和出口国,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该词条由头豹数字行研共创作者谢俊于2023年9月撰写完成)   稀土功能材料行业定义   稀土功能材料是指依托稀土元素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在功能材料中加入相应稀土元素从而提升其原有材料性质所形成的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是消费量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是当今稀土材料“点石成金”的主要路径。目前,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产值占稀土功能材料产业产值的60%以上,随着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稀土功能材料行业会持续升温。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3-12-22
    • 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萤石资源为王,磷矿提氟潜在补充

      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萤石资源为王,磷矿提氟潜在补充

      化学原料
        氟化工传统新兴并重,前景广阔。氟化工从上游资源到中间品氢氟酸再到下游无机氟化物、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众多应用领域广阔,传统和新兴并重,中国氟化工发展正朝着深加工高附加值演进。   萤石资源为王,价值中枢上移。萤石作为氟化工源头和不可或缺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的战略性稀缺资源,国内储量尚可但开采过度,以占世界19%储量贡献了69%产量,9年不到储采比存资源安全风险。政策管控趋严,安全环保管制常态化,推动行业有序发展和格局改善。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氟化工发展带动需求增长,长期价值中枢提升。   氢氟酸基础原料中间体,向电子级升级。氢氟酸作为连接上游资源和下游氟化工产品基础原料中间体,国内企业多而不大,集中度分散,盈利一般。电子级氢氟酸门槛较高,需求增长快,政策引导支持,企业纷纷布局升级。   磷矿提氟潜在补充,多方布局。磷矿伴生氟资源总量可观,氟硅酸制氢氟酸作为潜在补充,缓解萤石资源隐忧同时给磷化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工艺技术日渐成熟,具有较好竞争力,磷化工企业积极规划布局。   投资建议:氟资源作为氟化工产业源头受下游发展带动,资源具有稀缺性,萤石作为主要氟来源管控趋严长期受益中枢上行,氢氟酸作为原料中间体正逐步向电子级升级,磷矿提氟作为氟资源补充亦是磷化工企业潜在发展方向。建议关注国内萤石资源龙头金石资源,同时建议关注氟化工企业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中化蓝天重组中)、三美股份以及磷矿氟硅酸提氟企业中毅达(瓮福集团重组中)、川恒股份、云天化、新洋丰、多氟多等。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需求不及预期,竞争超预期,项目进度不确定性,工艺技术不确定性,安全环保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页
      2023-12-22
    •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骨科植入器械是医疗器械重要细分赛道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骨科适应症对应的骨科手术中。骨科植入器械指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可以起到替代、支撑人体骨骼,或可定位修复骨骼、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器材材料。因其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且价值通常较高,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医疗器械。根据使用部位不同,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主要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运动医学类等,广泛应用于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多项适应症种类。   国内骨科器械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庞大。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9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7亿元,CAGR达19.0%。《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接近7000万,各种关节炎重症患者超过8000万人。2021年我国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手术量约为296万、98万、78万,渗透率分别为7.9%、1.8%、1.2%,总体市场渗透率不足10%,而有手术需求的存量患者基数高企。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骨科手术市场渗透率已达到40%-70%之间。另外,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性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发生骨折、脊柱侧弯、脊椎病、关节炎、关节肿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剧,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2022年65岁以上人口数已达2.2亿人左右。终端需求量的提升将从根本上促进骨科器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关节国采后的催化效果显著,极大程度加速助力了关节赛道的国产替代进程。国产企业中标份额相较于集采前的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以采购量份额估算,经过本轮集采,国产企业膝关节的份额由2018年的16.44%跃升至47.75%;而髋关节分组下的陶瓷-陶瓷类髋关节、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和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国产化率也分别提升至53.57%、59.22%和78.73%,远超2018年的30.71%的总体国产占有率水平。本轮关节集采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加速演化,尤其利好国产龙头加速实现进口替代进程。爱康、春立等关节龙头力压一众进口厂商,一跃成为国内供货量最大的髋关节供应商。另一方面,终端价格的大幅下降势必利于关节行业手术量和渗透率的提升。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测算,短期内中国关节手术置换量增速将维持CAGR20%+的水平,预计在2025年达到330万例,叠加集采后国产品牌份额提升带来的产品入院量大幅提升,长期看关节国产头部企业业务增量空间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配置建议】   骨科高值耗材赛道里看好后集采时代国产龙头厂商的二次成长空间。在生产、渠道具备先发优势,技术端具备深厚积淀,研发端具备持续创新迭代能力的企业将在国采的洗礼后脱颖而出,建议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落实国产替代,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爱康医疗(01789.HK)和春立医疗(688236)。   【风险提示】   集采政策变化风险   手术量需求和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品价格下调高于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的风险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12-22
    •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钨粉行业规模测算逻辑模型》报告,对中国钨粉行业的市场规模、价格、产量、进出口等关键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波动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波动式增长,2021年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但总体趋势仍向上。未来几年,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趋于平缓。 价格相对稳定,产量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 钨粉平均价格在波动后趋于稳定,而产量增长则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稳定的增长态势。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基于头豹研究院提供的中国钨粉行业数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报告通过“市场规模 = 平均价格 × 内销产量”的公式,对2017年至2027年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21年达到峰值191.49亿元,随后有所回落。预测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7%。 市场规模波动原因分析 市场规模的波动可能与下游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具体影响因素的权重和相互作用机制。 中国钨粉行业平均价格分析 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中国钨粉行业平均价格的数据。数据显示,平均价格在2017年至2020年呈下降趋势,2021年开始回升,并在2022年达到0.27万元/吨后保持稳定。这可能与供需关系、市场竞争以及原材料成本等因素有关。 价格稳定性分析及影响因素 价格的稳定性表明市场已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但仍需关注潜在的供需变化和成本波动对未来价格的影响。 中国钨粉行业产量、进出口及内销分析 报告分别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中国钨粉年产量、年进口量、年出口量以及内销产量的预测数据。 产量分析 钨粉年产量在2017年至2022年间波动较大,2021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预测未来五年,产量将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 进出口分析 钨粉年进口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内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对进口依赖度降低。年出口量则呈现增长趋势,显示中国钨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 内销产量分析 内销产量与总产量、进出口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增长趋势与总产量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产量、进出口及内销数据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产量、进出口和内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钨粉行业的供需状况和市场竞争格局。 总结 本报告利用头豹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对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价格、产量、进出口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报告指出,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波动;平均价格在波动后趋于稳定;产量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波动式增长;进口量持续下降,出口量持续增长。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市场规模和产量波动的具体因素,例如下游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国际贸易环境等,并建立更精细化的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关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钨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变化。 本报告的数据和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3-12-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