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257)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小幅下跌,工铵、涤纶长丝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小幅下跌,工铵、涤纶长丝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6月份建议关注:1、关注MDI、涤纶长丝、制冷剂、化肥等产品库存及价格变化;2、大基金三期、下游扩产等多因素催化,关注部分半导体、OLED等电子材料公司;3、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关注大型能源央企及相关油服公司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改善与经营业绩提升;4、地产及节能降碳政策影响下,相关产业链产品的预期变化及后续景气度改善。   行业动态   本周(5.27-6.02)均价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43个品种价格上涨,36个品种价格下跌,22个品种价格稳定。周均价涨幅居前的品种分别是轻质纯碱(华东)、硫酸(浙江巨化98%)、纯苯(FOB韩国)、丁苯橡胶(华东1502)、顺丁橡胶(华东);而周均价跌幅   居前的品种分别是R125(浙江高端)、液氨(河北新化)、丙烯腈、磷矿石(摩洛哥)、醋酐(华东)。   本周(5.27-6.02)国际油价小幅下跌,WTI原油收于76.99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0.94%;布伦特原油收于81.62美元/桶,收盘价周跌幅0.61%。宏观方面,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同比上涨2.7%,和前值持平,与市场预期相符;环比增幅为0.3%,也与前值和预期一致;此外美联储最关心的通胀指标——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后的核心PCE指数在4月同比增长2.8%,与前值持平,略高于市场预期;环比增幅从3月的   0.3%回落至0.2%,符合市场预期。供应端,根据卓创资讯,截至5月24日当周,美国原油日均产量万桶,与前周日均产量持平,比去年同期日均产量增加万桶。需求端,   1,31090   EIA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美国石油需求总量比前一周低64.7万桶,其中汽油日需求量比前一周低16.6万桶,馏分油日均需求量比前一周日均低8.8万桶。库存方面,EIA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总量比前一周下降367.1万桶,商业原油库存量比前一周下降415.6万桶,汽油库存量比前一周增长202.2万桶,馏分油库存量比前一周增长254.4万桶。展望后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或抑制原油需求增长,然而原油供应存在收窄可能,我们预计国际油价在中高位水平震荡。本周NYMEX天然气期货收报2.59美元/mmbtu,收盘价周涨幅2.78%;TTF天然气期货收报34.22欧元/兆瓦时,收盘价周涨幅0.29%。EIA天然气报告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美国天然气库存总量为27,950亿立方英尺,较此前一周增加840亿立方英尺,较去年同期增加3,800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幅15.7%,同时较5年均值高5,860亿立方英尺,增幅26.5%。展望后市,短期来看,海外天然气库存充裕,价格或维持低位,中期来看,欧洲能源供应结构依然脆弱,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季节性需求波动都可能导致天然气价格剧烈宽幅震荡。   本周(5.27-6.02)工业级磷铵价格上涨。根据百川盈孚,6月2日国内73%工业级磷酸一铵市场均价为6,373元/吨,较5月26日上涨235元/吨(+3.82%)。供应方面,百川盈孚数据显示,5月30日工铵开工率为58.76%,较5月23日开工率提升4.78%;5.24-5.30期间周度   产量约为4.49万吨,较上周增长4.78%,增量区域主要为湖北、四川地区。由于市场货源紧缺,部分生产磷酸二氢钾的厂家转产工铵,另部分停产企业逐步恢复生产,场内供应量上升   但由于需求端利好,供应端仍趋紧。需求方面,本周下游新疆水溶肥市场正处旺季;近期磷酸铁工厂开工维持高位,对工铵需求有所增长;叠加出口政策放宽,出口量有所增加。成本方面,本周工铵理论成本略增。库存方面,5.25-5.31期间工铵库存量为2,000吨,较上周下   降37.50%,较去年同期下降97.27%,库存处于低位。展望后市,供应端工铵货源紧缺,需求端新疆农需市场旺季仍在、新能源方面开工维持高位,预计近期工铵价格继续上涨。   本周(5.27-6.02)涤纶长丝价格上涨。根据百川盈孚,6月2日涤纶长丝POY市场均价为7,850元/吨,较5月26日均价上涨2.28%;FDY市场均价为8,250元/吨,较5月26日均价上涨1.23%;DTY市场均价为9,075元/吨,较5月26日均价上涨0.83%。供应方面,本周涤纶长丝行业开工率约为86.10%,周内嘉兴一套前期故障停车有光长丝装置重启,涉及产能12.5万吨/年,市场供应量小幅提升。需求方面,截至5月30日,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综合开   机率为75.56%。由于夏季订单多已接近尾声,多数织企以生产前期订单为主,且终端服装纺织品需求偏低,织企坯布库存有所增长,下游厂商对后市信心不足,叠加长丝价格不断上涨   织企采购意愿不高,开机率存下滑趋向。成本方面,截至5月30日,本周涤纶长丝平均聚合成本为6,619.15元/吨,较上周平均成本上涨72.43元/吨。库存方面,周内长丝市场整体产销偏低,库存量较上周变化不大。截至5月30日,POY库存在20-25天附近,FDY库存在18-23天附近,DTY库存在25-30天附近。展望后市,供应端在长丝价格拉涨下存一定累库预期,需求面下游织机开机率或小幅下滑,综合来看长丝市场缺乏明显利好提振,但厂商挺价态度明显,预计短期内涤纶长丝市场均价小有上涨,后续仍需关注原料及装置变动情况。   投资建议   截至6月2日,SW基础化工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21.28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55.55%分位数;市净率(MRQ)为1.77倍,处在历史水平的7.57%分位数。SW石油石化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12.27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25.53%分位数;市净率(MRQ)为1.31倍,处在历史水平的8.80%分位数。6月份建议关注:1、关注MDI、涤纶长丝、制冷剂、化肥等产品库存及价格变化;2、大基金三期、下游扩产等多因素催化关注部分半导体、OLED等电子材料公司;3、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关注大型能源央企及相关油服公司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改善与经营业绩提升;4、地产及节能降碳政策影响下,相   关产业链产品的预期变化及后续景气度改善。中长期推荐投资主线:1、中高油价背景下,特大型能源央企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以及提质增效,有望受益行业高景气度并迎   来价值重估。2、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有望复苏,关注先进封装、HBM等引起的行业变化以及OLED渗透率的提升,关注上游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外,吸附分离材料多领域需求持   续高增长。3、周期磨底,关注景气度有望向上的子行业。一是供需结构预期改善,氟化工涤纶长丝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二是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化工品需求有望复苏,关注新   能源新材料领域持续延伸;三是民营石化公司盈利触底向好,并看好民营炼化公司进入新能源、高性能树脂、可降解塑料等具成长性的新材料领域。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新和成、卫星化学、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力石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鼎龙股份、安集科技、雅克科技、万润股份、飞凯材料、沪硅产业、江丰电子、德邦科技、巨化股份、桐昆股份;建议关注:中国海油、华特气体、联瑞新材、莱特光电、奥来德、瑞联新材、圣泉集团新凤鸣。   6月金股:万华化学、雅克科技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全球经济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6-02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IVD出海正当时,重点推荐新产业、迈瑞医疗等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IVD出海正当时,重点推荐新产业、迈瑞医疗等

      中药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0.94%、-13.6%,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34%、-17.94%;本周化药、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等股跌幅较小,中药、商业及医疗服务等股价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欧林生物(+19.48%)、天益医疗(+16.78%)、东诚药业(+13.30%),跌幅居前圣达生物(-13.67%)、欧康药业(-13.02%)、共同药业(-12.31%)。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连续下跌三周、大小市值个股普跌,其中中药跌幅领先。   IVD是医药板块中出海潜力领先的板块。目前我国已有大量高出海比例的IVD企业,其中安旭、九安等海外收入占比超过90%,出海比例高的企业主要出口胶体金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品种。以新产业、迈瑞为首的化学发光企业在加速出海,其中新产业海外业务比例已占30%以上,随着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检测方法学升级,且头部企业逐渐进入欧美市场,我们认为国产IVD出海将维持高增速。推荐新产业、迈瑞医疗等,关注亚辉龙、迪瑞医疗、万孚生物等。   具体配置思路:1)IVD领域: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等;2)药店领域:老百姓、益丰药房等;3)CGM领域: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4)中药领域:太极集团、东阿阿胶、佐力药业、方盛制药、达仁堂、康缘药业等;5)原料药领域:千红制药、同和药业、华海药业、天宇股份等;6)临床及仿制药CRO:诺思格、泰格医药、百诚医药、阳光诺和等;7)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迈威生物、泽璟制药-U、迪哲医药-U;赛生药业、和黄医药、康诺亚等;8)医药商业:九州通、国药股份、柳药集团等;9)医疗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大博医疗、三友医疗等;10)仿创药领域:吉贝尔、恩华药业、仙琚制药、立方制药、信立泰等;11)医疗服务领域:爱尔眼科、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12)科研服务领域:药康生物、奥浦迈、百普赛斯、金斯瑞生物等;13)血制品领域: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医保政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4-06-02
    • 医药生物周跟踪20240602:如何看惠民保意义及未来发展?

      医药生物周跟踪20240602:如何看惠民保意义及未来发展?

    •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79期:前车之鉴,从Amyris破产重整看合成生物企业的发展路径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79期:前车之鉴,从Amyris破产重整看合成生物企业的发展路径

    • 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和模型,对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趋缓 报告预测,2018-2028年,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这主要是因为肠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而胃黏膜疾病药物治疗市场规模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不同疾病类型及并发症的市场规模差异显著 不同消化道黏膜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肠易激综合征IBS、消化性溃疡PUD、慢性胃炎)的市场规模差异巨大,且其并发症(如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市场也构成显著的细分市场。慢性胃炎市场规模最大,但增长乏力;IBD(包括UC和CD)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较大。 主要内容 本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并对不同疾病类型及并发症进行了细致的市场规模测算。主要内容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并发症的市场分析 报告首先对UC患者人数进行了预测,并根据轻中度和中重度患者的用药成本差异,分别计算了这两个群体的药物治疗市场规模。此外,报告还分析了UC并发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占比,并分别测算了其药物治疗市场规模。 UC患者人数及市场规模预测 报告基于IBD患者总数及UC在IBD中的占比,预测了2018-2028年UC患者人数的逐年变化,并根据轻中度和中重度患者的比例,进一步细分患者群体。结合轻中度和中重度UC患者的用药年成本,最终计算出UC药物治疗的整体市场规模。 UC并发焦虑和抑郁的市场规模分析 报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估算了UC患者中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基于此比例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年成本,分别计算了UC并发焦虑和抑郁患者的药物治疗市场规模。 克罗恩病(CD)及其并发症的市场分析 类似于UC的分析方法,报告也对CD患者人数进行了预测,并根据CD药物治疗年成本计算了其药物治疗市场规模。同时,报告也分析了CD并发焦虑和抑郁患者的占比,并分别测算了其药物治疗市场规模。 CD患者人数及市场规模预测 报告通过IBD患者总数减去UC患者总数得到CD患者人数,并结合CD药物治疗年成本,计算出CD药物治疗的市场规模。 CD并发焦虑和抑郁的市场规模分析 与UC类似,报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估算CD患者中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并结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年成本,计算出CD并发焦虑和抑郁患者的药物治疗市场规模。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市场分析 报告基于中国人口总数和IBS患病率的预测,计算了IBS患者人数,并结合IBS患者药物治疗成本,计算了IBS药物治疗的市场规模。 IBS患病率及患者人数预测 报告假设IBS患病率每年稳定增长,并结合中国人口总数数据,预测了2018-2028年IBS患者人数。 IBS药物治疗成本及市场规模计算 报告基于对多种IBS常用药物的成本分析和患者用药比例,计算出IBS患者的平均药物治疗成本,并结合患者人数预测,计算出IBS药物治疗的市场规模。 消化性溃疡(PUD)和慢性胃炎的市场分析 报告分析了PUD和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及患者人数,并结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年成本,分别计算了PUD和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市场规模。慢性胃炎市场进一步细分为HP阳性和HP阴性两类,分别进行市场规模测算。 PUD和慢性胃炎患病率及患者人数预测 报告基于公开文献数据,并假设PUD患病率持续下降,慢性胃炎患病率持续上升,预测了2018-2028年PUD和慢性胃炎患者人数。 PUD和慢性胃炎药物治疗成本及市场规模计算 报告根据临床指南推荐的用药方案,计算了PUD和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年成本。结合患者人数预测,分别计算了PUD和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市场规模。慢性胃炎的市场规模计算中,还根据HP阳性率的预测,分别计算了HP阳性和HP阴性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市场规模。 消化道出血的市场分析 报告分析了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包括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并结合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年成本,计算了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的市场规模。 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及比例预测 报告基于上消化道出血患病率和下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比例,预测了2018-2028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 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成本及市场规模计算 报告根据临床指南,确定了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计算了药物治疗年成本。结合患者数量预测,计算出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的市场规模。 总结 本报告利用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和模型,对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十年,该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不同疾病类型和并发症的市场规模差异显著,其中慢性胃炎市场规模最大,但增长乏力;IBD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较大。 报告结果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参考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本报告的预测结果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数据来源,实际市场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头豹研究院
      66页
      2024-05-31
    • 全球粉末涂料行业市场持续增长,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行业迎契机(三)

      全球粉末涂料行业市场持续增长,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行业迎契机(三)

      化学制品
        三、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发展前景   聚酯树脂是粉末涂料的关键材料,而粉末涂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家具、家电、汽车等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配套的辅助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及消费潜力将较大程度影响粉末涂料的需求量进而影响上游原材料产业。   ①家电领域:粉末涂料主要应用于家电外壳的涂装,包括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市场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等多重因素推动实现快速发展后,进入平缓阶段。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总额为8,352亿元,同比下降5.2%,但略高于2020年的水平。其中,彩电市场零售额为1,218亿元,空调市场为1,638亿元,冰箱市场为1,024亿元,洗衣机市场为701亿元,厨房电器市场为1,492亿元,生活家电市场为2,279亿元。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呈现两大发展特点,一是县乡市场逆势增长,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乡村振兴力度,努力促进县乡消费,下沉市场成为家电消费的生力军,2022年,我国下沉市场家电销售逆势增长,零售额达2,850亿元,占整体家电市场的比例从2021年的31.5%提升至34.1%;二是家电消费升级,“新家电”蓬勃生长,扫地机器人、加热净水器、家用洗地机等品质化、高端化、健康化的“新家电”产品不仅有助于挖掘家电市场潜能,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动家电市场进一步发展。   ②汽车领域:汽车较大的发展空间将持续带动粉末涂料的需求。粉末涂料主要应用于汽车轮毂、刹车片、底盘、雨刮器等部件的涂装。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9%,延续了2021年的增长态势。其中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商用车处于叠加因素的运行低位。   此外,在“双碳”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   根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达到约220辆左右,仍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熟以及立足于引导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刺激居民汽车消费的政策出台,在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背景下,我国汽车消费结构有望持续走好,未来我国汽车仍有一定的消费潜力。   ③建筑领域:粉末涂料主要用于铝型材、铝合金门窗、铝合金天花及幕墙、防盗门等产品的涂装。根据WIND统计数据,我国建筑企业铝材消耗量从2011年的3,827.3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7,252.9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6%。铝型材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中一种重要材料,为了提高其性能,需要对表面进行处理。目前,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无铬化表面处理技术有三种,分别是阳极氧化技术、电泳喷涂技术和粉末技术,其中粉末喷涂技术具有简单化、性能优良等特点,在建筑市场占有率较高。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提出,环境保护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提倡环境保护,并对一些高排放、高污染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限制,而粉末喷涂技术凭借其环保性,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在建筑幕墙领域,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我国幕墙行业快速增长,我国已发展成为幕墙行业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建筑幕墙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建筑物采光顶、异型建筑等建筑物,可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体与门窗的融合。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分会数据,2016-2020年,我国建筑幕墙行业产值规模从3,400亿元增长至4,9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9.57%。   ④家具领域:在家具制造中,粉末涂料可以用于框架、脚架、扶手等领域,可以使家具更加美观、耐用、易于清洁。根据中国家具协会数据,2021年全年,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6,647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004.60亿元,同比增长13.5%;累计利润总额433.70亿元,同比增长0.9%;累计产量11.2亿件,同比增长14.01%;全国家具类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商品零售额1,666.8亿元,同比增长14.5%。   ⑤工程机械领域:   工程机械由众多零部件组成,粉末涂料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的薄板件、小件以及结构件等领域,从而起到防腐、耐高温等作用。   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程机械产品需求旺盛,国内的工程机械领域龙头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国内工程机械产量有所上升。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2021年发布的《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得益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出规模、效益、品牌价值、国际化、创新研发和智能制造等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行业整体实现了高质量稳健发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从2015年的4,57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751亿元,复合增长年均率达11.14%,预计到202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实现9,000亿元;外销收入将达280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行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销量来看,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16-2021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行业产品销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受房地产、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机械整体销量下滑,2022年12类工程机械产品销量合计约为170.98万台,同比下滑8.13%,但海外市场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以挖掘机和装载机为例,2022年1-12月,共销售挖掘机261,346台,同比下降23.8%;其中国内151,889台,同比下降44.6%;出口109,457台,同比增长59.8%。2022年1-12月,共销售各类装载机123,355台,同比下降12.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80,894台,同比下降24%;出口销量42,461台,同比增长24.9%。   ⑥3C领域:   粉末涂料可以提高表面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美观度,同时可以增加表面的硬度和抗划伤性,在3C领域,粉末涂料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等表面涂装。   受数字化浪潮、消费主义及IT技术发展的影响,消费电子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业越来越多,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日新月异,行业体量巨大,2022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低迷、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消费电子行业出货量有所下滑但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IDC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06亿台,同比下滑11.3%;202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为1.628亿台,同比小幅下滑3.3%;2022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为2.92亿台,同比下滑16.5%。   与此同时,消费电子的技术升级,也促进了上游行业的技术发展。近年来,平板电脑、智能音箱等新兴消费性电子产品向便携化、轻薄化、高性能、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消费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多,产品尺寸越来越小,为了满足产品对于产品性能与超薄厚度的双重需求,消费电子用粉末涂料也日益向高透明度、高金属基材附着力、耐高温等高性能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下游应用领域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保障上游原材料产业的稳定发展。
      深圳汉鼎智库咨询服务
      7页
      2024-05-31
    • 基础化工:纯碱:供需两端均面临结构性变化

      基础化工:纯碱:供需两端均面临结构性变化

      化学制品
        摘要   全球供给:全球纯碱产能规模持续扩张,中国贡献主要增量   近年来,全球纯碱产能和产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据Bloomberg,纯碱产能从2000年的4472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8295万吨;其中2023年从结构上看,中国(50%)、北美(18%)和西欧(11%)为主要纯碱产能分布地区。据Bloomberg统计,2000年,全球纯碱产能4472.1万吨,到2014年增长至6675.8万吨,中国为产能增量主要来源,我国纯碱产能占全球产能比例由19.3%提升至45.9%,达到历史峰值。2015-2021年,全球纯碱产能增量较多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2023年,随着我国天然碱产能的投放,全球新增产能集中在我国。   我国供给:2023年我国天然碱法产能扩张,2024年供给或宽松   受限于行业准入门槛及环保要求,2016-2022年,我国纯碱产能增长趋缓,2023年新增产能主要为天然碱产能。据百川盈孚统计,2016-2022年,我国纯碱产能由3079万吨扩张至为3485吨(包括长期停产企业产能375万吨)。未来纯碱产能规模扩张预计有限,且主要以天然碱为主。2023年,伴随远兴能源阿拉善天然碱项目一期500万吨产能投产(23年释放400万吨,24年初释放100万吨)、河南金山化工新增200万产能以及其他部分碱厂产能小幅增加,国内纯碱产能合计达到4165万吨,同比增长11%。   需求:平板玻璃托底纯碱需求,新能源应用快速提升   2023年我国纯碱表观消费量为3182万吨(22年表观消费量为2726万吨),73%主要应用在玻璃领域。在我国,玻璃为纯碱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平板玻璃、光伏玻璃、日用玻璃,三者消费占比分别为43%、17%、13%;其次为小苏打(7%)、硅酸盐(5%)(2023)。其中,2019年至今,伴随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玻璃占纯碱下游应用比例明显提升,2023年已超过日用玻璃成为纯碱下游第二大应用领域。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建议关注:远兴能源。公司深耕天然碱行业多年,纯碱、小苏打产能位居国内前列。截至2023年,公司拥有纯碱产能580万吨,小苏打产能150万吨,尿素产能154万吨。公司天然碱具备竞争优势,产能持续扩张。公司阿拉善天然碱项目规划建设纯碱产能780万吨、小苏打产能80万吨,其中一期规划建设纯碱500万吨、小苏打40万吨,二期规划建设纯碱280万吨、小苏打40万吨。伴随公司后续天然碱产能持续投产,有望获得行业超额利润,为公司业绩长期增长提供动力。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安全环保风险;本文纯碱行业供需平衡表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具体数字以实际发生为主。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4-05-31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家用呼吸机:海外去库存有望迎来拐点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家用呼吸机:海外去库存有望迎来拐点

      医疗器械
        需求驱动家用呼吸机行业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范围内呼吸慢病患者人数持续增加,相关医疗设备及耗材市场快速增长,核心产品包括家用无创呼吸机和通气面罩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全球家用呼吸机市场规模为27.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增长至55.8亿美元,2020-2025年CAGR为15.5%;国内由于相关疾病确诊率和控制率较低,预计行业增速更快,将以22.0%的CAGR从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3.3亿元。   竞争对手退出部分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全球家用呼吸机第二大品牌飞利浦产品召回给予其他竞争对手发展机会,国产厂家市场份额得以快速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怡和嘉业2022年呼吸机设备全球销售台数达85.8万台,全球销量市占率从2020年的4.5%提升至2022年的17.7%,行业排名第二。同时,随着飞利浦呼吸机设备类产品退出美国市场,以及EUA产品的失效使国内部分产品出口美国受限,已经获得FDA认证的企业有望进一步打开美国市场。   海外逐步去库存,产业链有望迎来恢复   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3-4月国内无创呼吸机出口呈现环比改善趋势,我们预计其中耗材需求更为持续。海外龙头瑞思迈存货水平从2023Q1以来逐季度下降,有望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海外厂家库存的减少、出口数据的恢复,我们认为海外需求有望恢复正常增长;加上前期投入市场的设备逐步带动耗材的销售放量,国内厂家出口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恢复。   投资建议:关注海外获证和代工企业   飞利浦召回事件之后,FDA加强了对于呼吸制氧类产品的审批力度,海外获证难度加大;同时无创呼吸机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云服务支持,以及DME等渠道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已经获得海外注册证并建立销售渠道公司和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企业有望获益。建议重点关注与大客户绑定紧密的家用呼吸机核心组件提供商美好医疗、全球化布局完善的国产家用呼吸机龙头怡和嘉业、以及家用医疗器械平台型龙头鱼跃医疗。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获批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4-05-31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分析:行业景气低位运行,一季度经营形势有所改善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分析:行业景气低位运行,一季度经营形势有所改善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2023基础化工行业景气低位运行,一季度经营有所改善。2023年,中信基础化工行业实现收入25427.83亿元,同比下滑2.78%,实现净利润1356.75亿元,同比下滑44.60%。2023年基础化工行业的收入、利润同比呈下滑态势,与三季报业绩相比,下滑幅度有所趋缓。2024年第一季度,基础化工行业的经营有所改善,实现营业收入5783.81亿元,同比下滑3.24%,环比下滑7.36%;实现净利润352.05亿元,同比下滑10.07%,环比增长119.41%。   2023年,基础化工33个子行业营收利润总体下滑,仅7个子行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日用化学品、轮胎、民爆用品、粘胶和其他塑料制品行业业绩表现相对较好。2024年一季度,各子行业收入、利润同比出现分化,环比多数实现利润增长。其他化学制品、复合肥、氮肥、改性塑料和印染化学品等行业改善态势较为显著。   行业盈利能力企稳,毛利率环比连续改善。受产品价格下跌以及行业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基础化工行业的毛利率、净利率自2022年以来持续下滑。2023年三季度以来,盈利能力下降幅度趋缓,其中毛利率环比连续三季度改善。2023年子行业盈利能力总体下行,一季度多数改善。纤维、农药、膜材料、橡胶制品和氮肥等子行业盈利能力环比出现改善。   基础化工行业财务指标整体稳健,在建工程增速放缓。2024年第一季度,基础化工行业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经营现金流有所回落。行业投资力度整体保持高位,在建工程规模同比增速出现放缓。行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小幅提升。   行业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以及煤化工、轻烃化工和磷化工等子行业。   未来具有产业链一体化、低排放、清洁发展的龙头企业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长期的成长。建议优选各行业龙头。   未来国际油价预计总体呈现中高位运行的态势,部分替代路线如煤化工、轻烃化工等,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实现较好的盈利水平。   我国磷矿石供应保持紧张态势,下游需求则有望在磷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的推动下较快增长。未来磷矿石价格有望保持上升态势,推动磷化工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扩张、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5-31
    •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制冷剂:配额落地,景气高启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制冷剂:配额落地,景气高启

      化学制品
        摘要   含氟制冷剂为制冷剂主要品种,可分为四类主要产品,我国对二三代制冷剂生产与消费进行管控:含氟制冷剂作为主要制冷品类,化学稳定性强、热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领域。含氟制冷剂自20世纪30年代初始,发展到现在共有四代产品,一代已经淘汰,二代进入淘汰期、三代在我国进入生产和消费冻结期(在生产配额内生产)、四代处于成长期。中国于1991年签署加入《议定书》以管控二代制冷剂HCFCs生产和消费;2021年6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于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中国政府接受《<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的接受书,以管控三代制冷剂HFCs生产和消费。   我国二代制冷剂2015年开始削减,2024年将全面淘汰: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于2013年正式实施HCFCs的生产和消费冻结,HCFCs自2015年开始实施削减,至2025年削减基线值的67.5%,至2023年削减基线值的97.5%,并于2040年以后完全淘汰。二代制冷剂代表品种为HCFC-22(简称R22),国内家用空调制冷剂的更新迭代使得R22家用空调产线占比缩减明显,目前R22作为制冷剂主要应用在空调售后维修领域,同时也是生产聚四氟乙烯(PTFE)等的重要原料。随着配额的削减,R22价格中枢不断抬升,2024年R22均价已达2.2万元/吨,较23年均价1.9万元/吨同比上行13.5%。   三代制冷剂基准年为2020-2022年,企业为抢占配额大幅扩张产能:三代制冷剂,即氢氟烃类(HFCs),相对于第二代制冷剂氢氯氟烃(HCFCs),氢氟烃(HFCs)ODP值为零,不会对臭氧层产生影响,但仍会产生温室效应。《基加利修正案》于2016年达成,旨在限制第三代制冷剂的使用,将基准年设定为2020-2022年,为获得较大配额,2018-2022年国内三代制冷剂产能显著增长,2022年R32产能为51万吨,较2018年的31万吨增长了62.4%,但市场容量不足以消化供给端的快速扩张,2022年R32产量为25.5万吨,开工率仅为50%。   三代制冷剂配额正式下发,供给格局得到显著改善,经测算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供需偏紧:2023年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根据公示计算,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43a行业CR3在70%以上。根据测算,2024-2025年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需求为33.4/34.5万吨,供给均为28.5万吨(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品种配额转换),供需关系紧张。   第四代氟制冷剂氢氟烯烃(HFOs)被认为是理想的HFCs替代品,但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海外已开始使用R1234yf替代R134a,但国内R1234yf仅少量运用于最新款的汽车型号中,主要原因为四代制冷剂生产成本较高,以R1234yf为例,其生产工艺之一加成消去法所采用的原材料为六氟丙烯,六氟丙烯至R1234yf的转化率为95.2%,即R1234yf所需六氟丙烯一项原材料的理论成本为3.8万元/吨。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供给端非法产能释放风险、替代品进展超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4-05-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