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327)

    •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研究:肿瘤液体活检迎来新纪元,伴随诊断成亮点

      医疗器械行业专题研究:肿瘤液体活检迎来新纪元,伴随诊断成亮点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CFDA批准艾德生物的ctDNA 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上市,标志着我国肿瘤液体活检进入新纪元,伴随诊断成为行业发展亮点。该事件将提振产业、医生和患者对精准治疗的信心,并利好整个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报告从市场空间、技术可靠性、政策支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终给出投资建议。 ctDNA液体活检市场巨大,伴随诊断成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随着靶向药物的快速发展和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入,肿瘤基因检测市场空间巨大。以EGFR基因检测为例,基于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和靶向药物使用率的推算,单基因市场空间或达25亿元。 而伴随诊断作为一种将基因检测结果与靶向药物治疗紧密结合的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并带来业绩和估值双升。 艾德生物获批上市的意义及行业竞争格局 艾德生物的ctDNA 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中国首个以伴随诊断试剂标准获批上市的ctDNA检测试剂盒,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我国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工具。 报告分析了艾德生物产品获批的三大原因:EGFR突变与靶向药物疗效密切相关、ARMs PCR技术可靠性高以及前期与药企合作积累了大量样本数据。 未来市场将是多技术并存(FISH、PCR、NGS等)、多样本来源(肿瘤组织、ctDNA、CTC等)的竞争格局,拥有规模化优势、完善质控流程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主要内容 行业投资逻辑及短期、中长期投资建议 报告首先阐述了行业投资逻辑:CFDA批准艾德生物产品上市,提振了产业信心,利好肿瘤基因检测行业发展。 短期投资建议关注两类标的:1. 产品有望短期内上市的公司(如艾德生物、北陆药业);2. 拥有肿瘤试点实验室的公司(如迪安诊断、华大基因、达安基因)。中长期投资建议关注积累大量样本量、具备完善质控流程的龙头企业(如艾德生物、华大基因)。 艾德生物EGFR产品获批原因深度解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艾德生物EGFR产品能够首个获批的原因,分别从EGFR突变与靶向药物疗效的相关性、ARMs PCR技术的可靠性以及前期与药企合作积累的样本量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辅以图表数据进行佐证。 其中,Super ARMS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数据对比分析,以及与其他检测技术的横向对比,有力地支撑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液体活检市场空间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对我国肿瘤液体活检市场空间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结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报告预测,单基因EGFR检测市场空间或达25亿元,未来市场将向多基因检测、多技术并存以及伴随诊断方向发展。 报告还分析了FDA在推动肿瘤基因检测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伴随诊断带来的业绩和估值提升。 海外市场发展经验借鉴 报告以FDA的监管政策和市场发展为例,说明了海外肿瘤基因检测市场的繁荣发展,以及伴随诊断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性。 报告分析了FDA批准上市的ctDNA检测产品,以及NGS技术在肿瘤基因检测中的应用,并指出多技术并存、多产品布局的市场格局有利于多方受益。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CFDA批准艾德生物ctDNA 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上市的重大意义,并从市场空间、技术优势、政策支持以及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等多个角度,对我国肿瘤液体活检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报告认为,伴随诊断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并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行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例如产品获批不及预期、学术推广进展缓慢等。 总而言之,本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对我国肿瘤液体活检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分析和投资建议。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18-01-25
    • 中国医疗互联网生态图谱2017

      中国医疗互联网生态图谱2017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2017年中国医疗互联网生态图谱数据,对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医疗资源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基石 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医疗资源提供方(传统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其合作模式直接影响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范围。 患者端和医生端服务是互联网医疗的两大核心 患者端服务以问诊、预约挂号等高频服务为主,市场潜力巨大,但变现能力有待提升;医生端服务则致力于辅助患者诊疗和提升医生自身价值,其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医生价值的转化。 医药电商和智能硬件是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 医药电商的快速发展受到网上零售市场成熟度的推动,但处方药网售和医保支付的限制仍是主要障碍;智能硬件市场潜力巨大,但缺乏标准化和监管是其发展瓶颈。 主要内容 医疗资源提供方与互联网运营方的合作模式分析 报告分析了传统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作为医疗资源提供方,与互联网运营方之间的合作模式。传统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服务空间大,但导诊效率低,地区差异明显。互联网医院则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远程疾病问诊、疾病管理和患者管理等服务。 医疗资源提供方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而互联网运营方则为医疗资源提供方提供了信息化服务和市场拓展的机会。 患者端互联网医疗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患者端互联网医疗服务种类繁多,创新空间巨大。问诊咨询和预约挂号服务用户集中度较高。2017年,患者服务付费意识逐渐建立,患者端变现能力有所提升。 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用户体验的提升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医生端互联网医疗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生端服务的两个出发点是辅助患者端诊疗服务和沉淀转化医生用户价值。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资源。将医生价值转化为行业价值是医生端服务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 药品质量和数量是医生端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药产业链上游企业参与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探索 药品生产/批发/零售商的加入,帮助互联网医疗企业构建了“医疗+药品”的业务生态闭环,加速了商业模式的探索。 这表明医药产业链上游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医药电商的市场现状及发展瓶颈 医药电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网上零售市场的成熟是医药B2C快速发展的主力因素。然而,处方药网售和医保支付的限制是医药电商市场的主要障碍。2017年,医药电商企业在线下仓储、配送等渠道的铺设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智能硬件市场现状及发展挑战 互联网医疗与智能硬件的深入结合,实现了用户自行采集身体数据,了解病情发展,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但目前大部分产品围绕慢病、母婴、健康管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作为就医参考。 亟需国家相关机构给予明确规范与监管,确保产品安全、有使用价值。 技术赋能互联网医疗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互联网医疗运行效率。基因检测助力精准医疗,推进医疗服务个性化发展。 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优化服务流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总结 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生态图谱显示,医疗资源、患者端服务、医生端服务、医药电商和智能硬件是市场发展的关键要素。 医疗资源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基石,患者端和医生端服务是两大核心业务,医药电商和智能硬件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 然而,市场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医疗资源整合难度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监管政策不完善等。 未来,互联网医疗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
      易观国际
      11页
      2018-01-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医疗行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180108-20180112) 中心思想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1.14%,跑输沪深300指数0.95个百分点,但行业整体估值小幅上升,估值溢价率小幅下降。 报告分析了行业一周的市场表现,包括各子行业的涨跌幅、资金流向、估值变化等,并对近期行业新闻和上市公司公告进行了总结。 报告对医药行业维持“增持”评级,并建议关注细分板块龙头企业、创新药及优质仿制药龙头企业以及受益于“两票制”的医药商业公司。 主要内容 一、行业表现与市场分析 1. 行业整体表现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上涨1.14%,跑输沪深300指数0.95个百分点。各子行业表现分化,化学制剂、医疗服务、生物制品等子板块涨幅居前。 2. 估值分析 本周末医药生物绝对估值37.48(历史TTM_整体法,剔除负值),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为154.62%,较上周末绝对估值小幅上升但估值溢价率小幅下降。 3. 个股表现 本周医药生物板块有113只股票上涨,148只股票下跌。涨幅较大的有浙江医药、智飞生物、片仔癀等,跌幅较大的有山河药辅、健帆生物、白云山等。 二、一周新闻回顾及上市公司重要公告摘要 1. 上市公司公告 业绩预告: 健康元、海辰药业、博腾股份等发布2017年年度业绩预告,部分公司业绩增长显著。 丽珠集团: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获批上市,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 恒瑞医药: BTK抑制剂授权美国TG Therapeutics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葵花药业: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被卫计委列为2018年流感防治推荐用药。 沃森生物: 13价肺炎结合疫苗完成III期临床实验,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2. 行业要闻 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 强调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相关中成药。 CFDA发布《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 旨在加快医疗器械上市进程。 卫计委发布《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及2018年重点任务》: 强调深化医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防控等。 三、行业观点与投资建议 1. 行业评级与展望 报告对医药行业维持“增持”评级,认为行业在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下将稳步前行。 2. 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 业绩确定性较高、细分行业基本面正在好转的细分板块龙头企业,如乐普医疗(300003)、爱尔眼科(300015)。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持续推进,关注创新药及优质仿制药龙头企业,如恒瑞医药(600276)、华东医药(000963)、亿帆医药(002019)。 受益于“两票制”,享受政策红利有望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估值合理、有望在中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优质医药商业公司,如上海医药(601607)。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2018年1月8日至12日期间医药生物行业的市场表现,指出行业整体表现跑输大盘,但部分子行业表现较好。报告总结了行业新闻和上市公司公告,并对行业维持“增持”评级,建议关注细分板块龙头、创新药及优质仿制药龙头以及受益于“两票制”的医药商业公司。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1页
      2018-01-16
    • 医疗健康行业:早有蜻蜓立上头:免疫治疗更大市场等待开拓

      医疗健康行业:早有蜻蜓立上头:免疫治疗更大市场等待开拓

      医疗行业
      # 中心思想 ## 免疫治疗的优势与市场潜力 本报告分析了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的优势和市场潜力,指出免疫治疗相比传统药物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包括疗效持久、减少过敏原种类和改变疾病进程。 ## 免疫治疗的市场机遇 报告强调,全球范围内免疫治疗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在中国市场,免疫治疗药物和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存在巨大需求。我武生物等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值得关注。 # 主要内容 ## 免疫治疗的优势与用法 ### 免疫治疗的三大优势 免疫治疗相比药物治疗,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1. **疗效持久**:免疫治疗的疗效维持时间长,停药后仍能维持较好的临床疗效。 2. **减少过敏原**:免疫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未来新发过敏原的数量,更推荐儿童患者进行免疫治疗。 3. **改变疾病进程**:免疫治疗可改变疾病进程,避免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等更严重的疾病。 ### 皮下免疫治疗与舌下免疫治疗的比较 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各有优劣。舌下免疫治疗安全性更高,副反应轻微;皮下免疫治疗需要到医院注射,有利于规范治疗,而舌下免疫治疗方便快捷。 ## 免疫治疗全球市场 ### 免疫治疗市场份额偏低但潜力巨大 全球过敏性鼻炎市场中,免疫治疗的市场份额不足10%,但正在逐渐提升。欧洲是免疫治疗的主要市场。 ### 免疫治疗逐渐被纳入一线疗法 免疫治疗历史悠久,但近年来才逐渐被纳入一线疗法。中国和日本已将免疫治疗纳入一线推荐,而美国和英国仍将其作为二线疗法。 ### 丹麦Abello公司已进入中国市场 全球免疫治疗市场的领头公司是丹麦的ALK Abello公司,其产品包括皮下注射、舌下滴剂、舌下含片等多种剂型。屋尘螨皮下注射剂已在中国上市销售。 ### 我武生物的学术推广 我武生物的临床推广重学术研究、轻销售激励,通过学术推广让临床医生从科学上接受新药物、新疗法,从而开拓市场。 ## 更多过敏原市场亟待开发 ### 免疫治疗药物种类不足 目前中国市场可及的免疫治疗药物仅有针对粉尘螨和屋尘螨两种过敏原的制剂,而常见的过敏原种类有一二十种,市场需求远未被满足。 ### 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皮肤点刺试验试剂盒的缺乏,中国目前更多使用血液检测进行过敏原检测。能够覆盖大部分患者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剂盒是市场所迫切需求的。 #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免疫治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尤其在中国市场,免疫治疗药物和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存在巨大的市场缺口,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武生物等企业通过学术推广和产品研发,有望在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莫尼塔投资
      6页
      2018-01-15
    • 中国医保之路:敢问路在何方?以海虹控股为例探究中国PBM之路

      中国医保之路:敢问路在何方?以海虹控股为例探究中国PBM之路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保体系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未来改革方向可能借鉴德国模式,即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PBM(药品福利管理)行业将在医保控费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海虹控股作为国内PBM行业的先驱,正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PBM模式,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中国医保体系改革方向:借鉴德国模式 中国现行医保制度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但财政压力日益增大,难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报告分析了英美德三国医保体系,认为中国未来医保改革可能借鉴德国模式,即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实现“开源节流”。 “节流”方面,基本医保将进入精细化控费时代;“开源”方面,商业健康保险将快速发展。 PBM行业在中国医保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报告指出,PBM行业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医保资金利用效率。PBM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临床数据,对医生处方进行审核,避免过度医疗和药品滥用,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在“开源节流”的医保改革背景下,PBM行业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协助医保基金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快速发展。 主要内容 海外PBM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ESI、UNH(OptumRx)和CVS三大PBM公司的盈利模式,分别代表“纯PBM”、“保险+PBM”和“药房+PBM+保险”三种模式。 ESI模式通过药品供应链管理和向保险公司收取服务费盈利;UNH模式将PBM业务与保险业务整合,PBM业务主要为保险业务创造价值;CVS模式则通过药房、PBM和保险业务的整合,实现多元化盈利。报告认为,未来PBM行业将强化产业链纵向整合,而非横向整合。 中国PBM之路:挑战与机遇 报告探讨了中国PBM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挑战在于中国医保体系与美国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模式;机遇在于中国医保控费和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迫切需求。报告分析了中国PBM行业盈利模式,认为可行的模式包括向政府收取医保管理服务费、与医药流通企业合作推进GPO模式、为商业健康险公司提供TPA服务等。 海虹控股:中国PBM之路的探索者 报告以海虹控股为例,分析了国内PBM行业的实践探索。海虹控股多年来潜心研发医保基金智能管理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数据和经验,在医保控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风投基金入主海虹控股,标志着国家层面对PBM行业的重视,未来海虹控股有望在PBM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报告还分析了海虹控股的业务模式转型,从医药电商转向PBM和“新健康”业务,并探讨了其未来的盈利模式。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报告阐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按项目支付方式导致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大。 报告介绍了按病种付费(DRGs和点数法)等新型支付方式,并指出这些方式需要PBM行业的技术和数据支持。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医保体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PBM行业在中国医保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报告认为,中国医保体系未来改革方向可能借鉴德国模式,PBM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海虹控股作为国内PBM行业的先驱,在探索中国PBM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中国PBM行业的盈利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相关政策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18-01-11
    • 他山之石·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第71期: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趋势加速,前景可期

      他山之石·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第71期: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趋势加速,前景可期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国产医疗器械正在加速替代进口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这一趋势主要受益于国内利好政策、国产厂商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完善。虽然国内三甲医院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仍然较高,但国产医疗器械在中低端市场已取得显著进展,并在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心脏支架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以及国产医疗器械性价比优势的凸显,国产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趋势加速 报告指出,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国内三甲医院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产品,但国产厂商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并且在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心脏支架等高端领域也取得了突破。以乐普、万东、迈瑞等为代表的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其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市场认可,与进口品牌的差距正在缩小。 利好政策驱动行业发展 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是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大幅提升了对创新医疗器械的政策支持力度,这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强创新和研发能力,引领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集中度。此外,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也推动了医疗器械行业变革,释放了市场需求。 主要内容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特点分析 报告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其四大特点: 细分市场众多,产品品种繁多: 大部分细分品类的市场规模在几十亿元左右,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发风险大: 涉及精密加工、微量控制、新材料等技术,高端器械研发周期长,至少需要3年。 终端议价能力强,大型设备粘性强: 公立医院市场占比较高,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大型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也较高,导致设备粘性强。 受政策影响大: 政府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两票制、营改增、提高配送集中度和组件采购联合等政策都对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新医改则进一步释放了市场需求。 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发展现状及机遇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年增速约为15%。国内医疗器械四大板块按市场容量规模依次为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和IVD产品。由于大型三甲医院准入门槛较高,基层医疗机构逐渐成为国产厂商的主要下游客户。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高端设备的需求,为国产医疗器械提供了发展机遇。国产医疗器械凭借较高的性价比和政策导向优势,有望取得显著发展。 行业发展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提示了行业发展风险:行业专家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川财研究观点;系统性或时效性会因市场环境而变化,不代表投资建议。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深入分析,指出国产医疗器械替代进口的趋势正在加速,市场前景广阔。这一趋势主要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国产厂商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完善。虽然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壁垒高、政策影响大等挑战,但国产医疗器械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政策扶持,有望在中低端市场继续扩大份额,并在高端领域取得突破。 报告也提醒投资者注意行业风险,投资决策应谨慎。 未来,持续关注政策变化、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将对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18-01-11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国家发改委发布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建议关注对应细分领域龙头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国家发改委发布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建议关注对应细分领域龙头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及其配套的《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该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内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目标和支持措施,将推动行业升级换代,并利好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政策驱动下的行业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为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和《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高度重视,并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 这将加速高端医疗器械的产业化进程,促进国产医疗器械的升级换代,最终提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龙头企业将受益于政策红利 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资源集中,龙头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将成为政策红利的最大受益者。 报告中推荐的迈克生物、安图生物、开立医疗、万东医疗、乐普医疗和万孚生物等企业,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获得快速发展。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围绕国家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对相关龙头企业进行了投资建议。 国家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 报告详细阐述了自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包括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中国制造2025、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鼓励创新、支持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 政策重点: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 2017年11月和12月发布的两个重要文件,明确了未来三年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升级换代、培育龙头企业。 具体目标包括:10个以上创新医疗器械填补国内空白;10个以上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品牌实现升级换代,市场份额进入前三;培育1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 政策支持措施:五大保障措施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提出了五大保障措施,从研发推广、政策衔接和资金支持三个方向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保驾护航。 这些措施旨在引导企业、高校、产业资金和政府机关等各方资源向先进制造业倾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分析了当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资源集中趋势日益明显,龙头企业将发挥引领作用。 国家政策的扶持将加速行业整合,促进骨干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瓶颈。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基于对政策和行业趋势的分析,推荐了六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并提供了相应的投资评级和预期EPS。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政策落实不到位和公司研发不达预期等潜在风险。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国家政策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发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报告认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并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标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潜在的风险。 未来三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并逐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17-12-27
    • 医疗器械与用品行业行业研究:发改委《三年计划》印证前期判断,重点看好IVD新兴工业和服务

      医疗器械与用品行业行业研究:发改委《三年计划》印证前期判断,重点看好IVD新兴工业和服务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体外诊断(IVD)行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特别是对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等创新领域。报告建议增持医疗器械与用品行业,并重点关注IVD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集约化服务平台的价值延伸。 政策利好与行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方向高度一致,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及应用,重点关注PET-MRI、超声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器械,以及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型分子诊断仪器等体外诊断产品。这与报告前期研究结论相符,进一步印证了报告对IVD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 IVD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潜力差异显著 IVD行业内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和行业前景差异巨大。国内IVD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源有限,其发展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细分领域的市场变化。因此,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至关重要,不同领域企业发展走势将持续分化。 主要内容 本报告对医疗器械与用品行业,特别是体外诊断(IVD)行业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增持评级。 体外诊断(IVD)行业工业分析:聚焦创新领域龙头企业 报告指出,IVD工业内部存在较强异质性,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内生增长潜力和行业前景差异巨大。报告看好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等具有增长优势且代表IVD工业创新方向的领域,并认为国家政策进一步确认了这些领域的产业价值和发展潜力。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在这些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 体外诊断(IVD)行业流通服务分析:看好集约化服务平台的价值延伸 报告认为,IVD流通服务与药品流通服务存在显著区别,具有很强的服务行业属性。龙头企业通过内生扩张和外延并购,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并凭借技术、资源、地域布局等优势,构建了检验集约化流通服务平台。这些龙头企业不仅在存量经营上具有效率和质量优势,还在积极拓展新项目、提供精准医学服务等方式创造增量价值。 重点公司推荐 报告推荐了多个重点公司,包括: 工业端: 安图生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流水线(TLA))、艾德生物(分子诊断+基因测序)、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基蛋生物(高精度即时检验系统(POCT))。 流通端: 润达医疗(检验集约化服务+自产化学发光、POCT和分子诊断产品)、迪安诊断(检验集约化服务+第三方检验平台)。 风险提示 报告也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包括:政策落地不达预期、工业端企业数量增加导致行业竞争加剧、检验集约化服务平台面临资金成本压力。 总结 本报告基于国家政策利好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医疗器械与用品行业,特别是体外诊断(IVD)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认为,IVD行业内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建议投资者关注创新领域龙头企业以及集约化服务平台的价值延伸。报告同时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并最终给出了增持的投资评级。 报告重点关注化学发光、分子诊断和POCT等细分领域,并推荐了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公司。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17-12-21
    • 他山之石·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第48期: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潜力巨大

      他山之石·产业研究系列报告第48期: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潜力巨大

      医疗行业
      # 中心思想 ## 医疗器械售后市场潜力与竞争格局 本报告指出,随着医疗器械产品同质化加剧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医疗器械售后维修服务正成为新的市场焦点。国内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容量巨大,但主要由生产厂家占据,第三方维修公司市场份额较小。 ## 第三方托管服务的发展趋势 报告强调,借鉴欧美经验,第三方整体托管将是未来发展趋势,能有效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并带来价格优惠。同时,技术革新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行业升级,为第三方售后服务带来更大发展潜力。 # 主要内容 ## 医疗器械售后市场竞争激烈 医疗器械产品同质化日益明显,市场竞争激烈,厂商开始重视售后维修服务。国内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容量近1000亿,但大部分市场份额被生产厂家占据,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公司仅占剩余部分。政策层面,"18号令"明确了第三方售后服务公司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原装厂商的垄断。 ## 第三方整体托管或将成为趋势 欧美国家已普遍采用第三方公司整体托管医疗器械售后服务,以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三方整体托管的优势包括降低医院设备管理成本,以及在新设备采购和维修方面享受规模化运营带来的价格优惠。目前国内第三方整体托管服务仍有待发展,代表性公司包括上海昆亚、上药桑尼克、健康力医疗、上海柯渡等。 ## 技术革新加速行业升级 医疗器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第三方维修公司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启“云售后服务”模式,通过远程指导与操作提供技术保障。专家认为,随着医疗产业链节点企业关系简化,第三方医疗器械售后服务领域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的巨大潜力与竞争格局,指出第三方整体托管是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了技术革新对行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报告认为,第三方医疗器械售后服务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17-12-19
    • 医疗健康行业:小荷才露尖尖角-变应原免疫治疗迎来发展契机

      医疗健康行业:小荷才露尖尖角-变应原免疫治疗迎来发展契机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市场规模远未达到其潜力上限。虽然存在价格较高、医保覆盖不足以及变应原检测手段有限等限制因素,但随着临床指南的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检测技术的进步,这些限制因素正在逐渐消除,免疫治疗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 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17.6%,其中尘螨阳性患者比例很高,估计可使用尘螨免疫治疗的存量患者高达6000万人。仅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药物的市场空间就超过百亿元。目前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主要内容 过敏性鼻炎治疗现状及免疫治疗的优势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而免疫治疗则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从根本上解决过敏问题。2015年后的临床指南已将免疫治疗列为一线推荐治疗方法,其临床地位显著提升。 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分析 根据2011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合尘螨阳性率及可治疗比例,推算出我国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的潜在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款尘螨免疫治疗药物,其中我武生物的“畅迪”市场份额较高,但2016年实际使用患者仅32万人,与巨大的潜在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限制免疫治疗放量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目前限制免疫治疗放量的因素主要包括:①临床接受度不高(已通过指南更新解决);②价格较高且无医保覆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医保政策调整,影响逐渐减弱);③变应原检测手段有限且价格较高(皮肤检测技术的推广将解决此问题)。这些因素正在逐渐消除,为免疫治疗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药物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 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并非相互排斥,两者可以协同使用,药物治疗快速缓解症状,免疫治疗长期预防复发。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市场的现状、潜力及限制因素。结论是: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市场潜力巨大,超过百亿元;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主要受价格、医保和检测手段限制;但这些限制因素正在逐渐消除,免疫治疗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未来,随着临床指南的不断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变应原检测技术的进步,免疫治疗将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报告中提供的市场规模数据和预测,基于现有数据和市场趋势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6页
      2017-12-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