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028)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发布,行业将加速高质量发展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工业十四五规划发布,行业将加速高质量发展

      生物制品
        市场回顾及行业估值   节前一周医药生物下跌5.93%,跑输沪深300指数1.27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子行中排名第25。医药子板块全线下跌,线下药店跌幅最大,下跌8.93%。截至2022年1月28日,申万一级医药行业PE(TTM)为29.80倍,相对沪深300最新溢价率为128%。子板块中医院估值最高,为71.97倍,医疗耗材估值最低,为11.91倍。   行业要闻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出台   CDE发布CAR-T疗法指导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展情况   截止2022年2月6日,全国(不含港澳台)累计确诊病例106,419人,现有确诊病例1,495人,累计死亡病例4,636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0,288人,境外输入累计确诊病例12,748人。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截止2022年2月5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05亿剂次。   截止2022年2月6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3.95亿人,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共7,802万人,其次为印度与巴西,分别确诊4,219万人、2,654万人。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截止2022年2月4日,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01.78亿剂次,接种比例(完全接种人数/总人口数)为52.12%。   核心观点   节前一周医药板块持续调整,各子板块均下跌。行业整体估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产业发展趋势向好,建议把握回调机会。长期来看,带量采购常态化持续加速行业分化,倒逼企业向创新转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持续加速创新药放量。政策、人才、资本等推动下,我国创新药已进入成果收获期,并开启国际化之路,建议关注创新及产业链相关细分领域:(1)目前国内创新药研发同质化较为严重,靶点、适应症较为集中,行业已逐步从me-too/me-worse向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me-better、first-in-class转型升级,研发实力雄厚,管线丰富,梯度合理,产品差异化优势突出的国产创新龙头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2)国内疫苗行业持续处于高景气状态,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重磅产品陆续上市,国产创新疫苗已成为推动行业市场持续增长的支撑点。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我们建议关注具有上市(包括代理)、在研重磅或独家产品,生产及研发实力兼具的优质疫苗龙头企业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等;(3)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新发现、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生物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建议关注各产业发展动态、优质企业及上游产业链如生命科学服务等;(4)全球及国内创新药研发火热,国内CXO行业高速发展,预计随着政策推进、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行业龙头及细分龙头,如药明康德、博腾股份等。另业绩预告密集发布,建议关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或边际改善的优质上市公司。   节前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行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的目标,同时对创新、产业化、制造、国际化等提出了全面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将加速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创新继续向高质量及国际化发展,产业化与制造水平持续加强,研发、生产及制造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将受益,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药品安全风险、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02-07
    • 流动性周报(1月第4周):内外资减仓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

      流动性周报(1月第4周):内外资减仓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20206):医药工业“十四五”发布,重磅顶层规划引领行业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20206):医药工业“十四五”发布,重磅顶层规划引领行业发展

    • 创新升级专题系列-中上游之药玻行业:医药产业升级,中硼硅药玻国产替代进行时

      创新升级专题系列-中上游之药玻行业:医药产业升级,中硼硅药玻国产替代进行时

    • 医药生物:医药进入中期布局阶段

      医药生物:医药进入中期布局阶段

      天风证券
      3页
      2022-02-07
    • 医药生物行业2月月报:十四五规划发布,聚焦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发展

      医药生物行业2月月报:十四五规划发布,聚焦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发展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近期持续调整有分歧,中长期依旧看好医药行业赛道长青,建议持续配置医药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近期持续调整有分歧,中长期依旧看好医药行业赛道长青,建议持续配置医药标的

    • 医药行业2022年2月投资月报:大幅回调后,迎来逐步布局时机

      医药行业2022年2月投资月报:大幅回调后,迎来逐步布局时机

    • 医美行业《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点评:行业协会视角看医美合规:“强监管”时代来临

      医美行业《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点评:行业协会视角看医美合规:“强监管”时代来临

      医疗服务
        事件   2022年1月18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的《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三正规医美平台”正式上线。   《2022年医疗美容机构规范运营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发布背景和意义、医美机构不良事件汇总分析、医美机构规范运营管理建议等。   “三正规医美平台”(http://www.caparz.cn/)集中展示了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正规产品、项目价格等医美行业信息,致力于推动医美行业信息透明化,服务于医美消费者和业内企业。   点评   为什么这件事情值得关注?1)疫情与政策是医美板块终端消费与二级市场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指南》首次从行业协会视角,对疫情影响、竞争格局、监管政策、医美机构不良事件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2)参考成熟医美市场经验,行业自律组织与卫生健康管理部门、食药监管部门等共同构成医美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一环;例如美国医美行业协会众多,行业协会承担历年医美消费数据搜集分析、终端机构医生培训认证、市场教育等职责。   疫情延续时间拉长,医美从“报复性消费”走向“平稳”。1)2020年9月-2021年5/6月:医美机构业务量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受疫情压制的医美潜在需求得以强劲释放,以及疫情防控所产生的海外旅行和海外消费限制导致海外消费客群回流,加快医美市场规模提升。2)2021年下半年:医美消费走向平稳。局部散发疫情导致社群封闭、限制消费者社交消费场景,美容外科手术量呈断崖式下滑;同时疫情对经济各方面形成冲击后反作用于消费,消费意愿降低、医美等服务性消费减少,随着疫情延续时间拉长这一因素对消费影响愈加凸显。总体而言,2021年医美消费基本摆脱2020年疫情负面冲击、进入逐步回暖阶段,同时因疫情所引发的国际供应链紧张也一定程度造成医美材料和设备成本小范围上升。   后疫情时代,透明度提升合规经营成必然选择,抵制无序价格竞争有望成共识。1)合规经营:疫情后消费者分享意识得到强化,医疗美容服务体验分享成为医美行业主要信息传播方式,消费者的信息差越来越小、更易获得医美机构的口碑信息,机构的违规和不良事件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也意味着医美机构不规范成本越来越高,合规经营、规范运营将成为医美机构的必然选择。2)有序竞争:医疗机构间竞争仍然比较激烈,直播和电商销售的引入也引发部分地区的价格竞争,这种情况下行业内“回归医疗”、“差异化经营”、“塑造技术竞争力”等呼声变强,部分医美机构已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尝试。   医美进入“强监管”时代,2022为“规范医美”关键一年。1)行业乱象动因:经济增长、消费能力提升驱动医美需求快速发展,这种发展速度远高于行业管理政策更新的速度,也远高于医美企业自觉规范经营的速度。超额利润诱惑下出现大量“黑医美”、“水货假货”,医美维权事件或负面新闻经常见诸公众媒体。2)行业乱象影响:医美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行业不规范”的阴影,这一方面加大了消费者选择医美服务的顾虑,进而限制医美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低廉违规成本、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环境,也在行业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3)政策陆续补位:2017年开始医疗美容乱象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各项政策法规密集出台、非法医美整治行动多次开展,2021年监管节奏明显加快(具体政策见下表);系统性监管和整治工作已展开,既说明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的决心、行业已进入“强监管”时代,也给予医疗美容行业一个规范、持续、繁荣发展的契机,规范运营将成为医美企业基本要求。   违规运营案例分析:集中于虚假项目宣传、违法医美贷还款、效果夸大、医生技术、医护工作态度等环节。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舆情信息中心利用网络大数据平台对2021年全网公开的医疗美容负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共汇总出787例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涉及680家医美机构,覆盖三个经营管理方面的10个常见规范经营薄弱环节,以及存在一定共性的46项典型违规行为和常见不当行为,针对每一类问题《指南》针对性提出建议(详细见下文图表,此处不再赘述)。   投资建议。消费疲软与政策变化是医美板块市场表现核心矛盾,2021年以来政策侧重于引导“供给安全有序需求合理适度”。从行业协会视角看,医美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既说明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的决心,也给予医美行业一个规范、持续、繁荣发展的契机。预计在监管政策规范、协会组织引导、行业透明度持续提升下,医美机构与医美市场有望迎来规范化、健康化发展。   对于医美板块,行业长期投资逻辑不变,监管补位、疫情冲击、消费者理性、协会“三正规医美平台”上线等多重力量将共同加速合规市场对非法市场的替代,合法合规机构、上游龙头厂商将有望受益于合规化进程,维持行业“推荐”评级。个股方面,核心推荐爱美客(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标的具备稀缺性、估值底部)、雍禾医疗(毛发一体化医疗服务龙头,门店扩张与毛发生态落地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医美相关企业华东医药、昊海生科、四环医药、朗姿股份等。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超预期变化;疫情进一步恶化冲击终端消费;医疗风险事故;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国际经验不完全具有可复制性,相关数据及资料仅供参考;医美技术、消费习惯等不确定性影响。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2-07
    • 2021年假发:三坑文化刺激假发需求,假发赛道或迎新机遇

      2021年假发:三坑文化刺激假发需求,假发赛道或迎新机遇

      化学制品
        假发行业为何迟迟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自假发行业龙头瑞贝卡上市以来,假发行业始终没有出现巨大变革。但随着近两年新兴假发品牌的诞生,更多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相继推出,假发行业或将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本篇报告将通过分析中国假发市场的驱动因素、中国假发行业的痛点、中国假发行业的驱动与发展趋势及对比新老品牌,得出最终结论:中国假发行业面临供应链难题,但新品牌和新品类或将促进行业发展,拓宽假发消费群体。   1.中国假发行业概况:受脱发市场、三坑市场和烫染发市场三重驱动   脱发为假发行业带来刚需性消费需求,三坑市场为假发行业带来装饰性假发消费需求,烫染发消费者是新兴假发品牌的精准客群。随着这三个市场的发展,中国假发行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广阔   2.中国假发行业痛点:上游成本高、行业人才和品牌缺失、假发产业链受疫情影响大   假发行业的上游包括真人发和化纤材料,其中真人发材料较为紧缺且价格不断抬升。同时假发生产步骤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稀缺。   品牌方面,中国假发市场集中度仍较低,中小品牌占比较高。   假发的生产需要跨国协作,疫情影响下,不仅假发的上游生产端受控,下游需求端也极易受到货币政策影响,波动较大   3.未来假发行业的驱动与发展趋势:通过发展装饰性假发拓展客群、增加产品复购率和降低购买门槛   中国假发产品呈现快消化、时尚化趋势,主要客群也从刚需脱发用户向年轻消费者进行拓展。通过打造独特的假发单品,新兴品牌与传统品牌差异化较大,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头豹研究院
      29页
      2022-02-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