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行业深度访谈、桌面研究以及艾媒咨询自有数据监测系统,分析了2016-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现状、细分领域、主要参与者以及未来趋势。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市场增长稳中放缓: 2016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用户规模接近3亿,同比增长16%,但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行业同质化严重以及慢病管理等细分领域发展滞后。
竞争日益激烈: BAT、三大运营商、手机厂商等跨领域巨头纷纷布局移动医疗,加剧了市场竞争。综合类和垂直类移动医疗平台竞争激烈,盈利模式仍待探索。
慢病管理成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高发为慢病管理市场带来巨大机遇,但应用同质化、数据共享不足以及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制约着其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跨领域合作加剧、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可穿戴设备应用扩大以及多渠道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2016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现状
本部分分析了2016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参与者、宏观环境、收费模式以及竞争格局。
市场参与者: 涵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药企业、保险企业、患者及普通消费者等多个方面,以患者体验为中心。
中美市场对比: 美国移动医疗发展更为成熟,已进入数据驱动决策阶段,而中国仍处于医患互动和医疗改革的前端。
宏观环境分析: 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共同影响市场发展,其中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的结束对医药配送服务行业造成冲击。
收费模式: 国外移动医疗市场盈利模式多样化,包括向药企、医生、医院收费等,为国内市场提供借鉴。
竞争分析: 综合类和垂直类移动医疗平台竞争激烈,手机厂商也积极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三大运营商则在搭建“医疗云”平台。
2016年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细分领域分析
本部分深入分析了2016年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关键词、主要融资情况以及患者端和医生端细分市场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因素。
市场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线下布局、商业变现、医疗重资产、医药电商等成为2016年市场关注的焦点。
主要融资情况: 报告列举了2016年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主要融资事件,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
患者端细分市场: 分析了春雨医生、糖医生、医护到家等典型案例,并探讨了患者端市场面临的盈利困境、人口结构变化、政策规范以及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
医生端细分市场: 分析了医联、杏仁医生等典型案例,并探讨了医生端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医疗资讯、医患交流、医生服务等细分领域。
医院信息系统: 介绍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概念、服务流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标准化、移动化和区域化。
医联云和芯联达案例分析: 分析了医联云和芯联达在医院信息化系统集成和服务方面的策略和优势。
2016年中国移动医疗慢病管理专题研究
本部分对移动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概念、市场动态、应用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
慢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了慢病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指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慢病管理市场的发展重点。
市场动态: 总结了2016年移动互联网慢病管理领域的重要事件,例如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等。
可穿戴设备与慢病管理: 分析了可穿戴设备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和优势。
应用商业模式: 分析了B2B+B2C和C2C+B2C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用户行为分析: 基于艾媒咨询的数据,分析了用户对慢病管理应用的使用情况、知名度、功能使用情况、使用预期以及对健康计划的遵从性等。
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发展趋势
本部分展望了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趋势。
跨领域合作加剧市场竞争: BAT、三大运营商、手机厂商等巨头的参与加剧了市场竞争。
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深化: 移动医疗企业将进一步拓展线下业务,搭建分级诊疗平台。
可穿戴设备受到关注: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持续扩大。
多渠道盈利模式: 移动医疗企业将探索药品制造、临床治疗、保险产品制定、广告精准投入等多种盈利模式。
总结
本报告对2016-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市场现状、细分领域、主要参与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市场增长稳中放缓,但慢病管理等细分领域蕴藏着巨大潜力。未来,跨领域合作加剧、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可穿戴设备应用扩大以及多渠道盈利模式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行业同质化、数据共享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以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仍需解决。 移动医疗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报告中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