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7123)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集采影响逐步消化,市场拓展能力稳步提高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集采影响逐步消化,市场拓展能力稳步提高

    个股研报
      春立医疗(688236)   事件   春立医疗发布2023年半年度公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下降5.37%;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19.69%;扣非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29.58%。   集采影响逐步出清,手术需求恢复有望拉升业绩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下降5.37%,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下降19.69%,主要受“带量采购”下关节、脊柱产品售价的下降影响。报告期内,集采执行带来的的退换货影响集中释放。公司产品质量优势突出,集采政策常态化下,公司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同时,下半年择期手术需求有望逐步恢复,订单有望实现环比改善。   骨科耗材布局深化,新品陆续落地贡献增长动力   公司深度布局骨科耗材,积极推进产品研发,产线持续丰富。其中:关节领域,维他命E高交联聚乙烯髋、膝产品为国内首批上市,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骨小梁髋臼垫块、3D打印“髋关节假体”先后获证,实现我国3D打印人工假体的突破;脊柱领域,公司取得自稳型颈椎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固定系统和椎板固定板系统的产品注册证;创伤领域,接骨板、髓内钉、外固定支架、金属骨针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运动医学领域,公司获得了PEEK材料带线锚钉、一次性刨削刀头、界面螺钉等七个注册证。口腔领域,公司已获正畸丝、正畸托槽、正畸颊面管、隐形矫治器四个正畸产品注册证和颌面接骨板系统、3D打印颌面截骨导板两个颌面外科注册证。   医疗器械布局有序推进,市场拓展能力稳步提高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医疗领域布局稳步扩充。其中研发投入共计7457万元,同比增长3.16%,重点布局了多孔钽、镁合金、PEEK等新材料研发。PRP产品研发方面,公司先后获批上市了全国首家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套装、医用离心机以及电动脉冲冲洗器、膝关节骨水泥定型模具等产品。截至中报发布日,公司国内供持有10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与备案凭证、19个国际注册证,同时髋、膝、脊柱三个系列产品均顺利通过了CE年度体系审核和监督审核,后续国际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3.28、17.27、21.76亿元,EPS分别为0.82、1.03、1.30元,当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4、24.1、19.1倍。公司为骨科领域龙头之一,产品质量突出、创新力强,看好集采政策常态化执行下公司市占率的同步提升与新品放量。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推广不达预期、集采影响超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行业政策及监管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10-04
  • 合成生物学周报:上海发布《行动方案》发展高端生物制造,南工大改造铜绿假单胞菌提产鼠李糖脂

    合成生物学周报:上海发布《行动方案》发展高端生物制造,南工大改造铜绿假单胞菌提产鼠李糖脂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4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3/09/25-2023/09/2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2.09个百分点至975.460。上证综指下跌0.70%,创业板指下跌0.47%,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2.79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56个百分点。   上海发布《浦东新区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9月25日,2023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重磅发布《浦东新区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结合浦东新区的产业基础与禀赋条件,以及生物制造的产业特征与发展阶段,浦东新区计划到2025年底,招引培育行业领军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3-5家、初创企业50家、区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浦东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引领优势、生物材料领域的先发优势、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优势、大设施大平台的集聚优势,以及自贸区引领区的综合改革优势,为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了丰沃土壤。   北京9部门发布《关于支持美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美丽健康产业是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特色板块,涵盖化妆品、医疗美容等。发展美丽健康产业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链延伸、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手段,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措施鼓励开展基因编辑和新型细胞培养等底层技术攻关;鼓励企业挖掘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宝库,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作用机理等进行研究,开发植物新原料;鼓励企业基于生物工程学、皮肤科学等科技成果,开发高品质生物技术、化学新原料。   普洛药业:3000万投资合生科技,进一步拓展合成生物布局   9月27日,普洛药业发布公告,通过自有产业投资基金入股合成生物学公司合生科技,进一步拓展合成生物学布局。根据公司战略布局,公司积极探索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机会。本次普洛产投对外投资的标的公司合生科技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且与公司可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业务布局,促进公司业务长远发展,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凯赛生物:基聚酰胺助力绿色亚运“薪火”相传   9月23日晚,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值得骄傲的是,本次亚运会火炬的设计,其中握把的材料采用了凯赛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绿色低碳,环保轻盈,便于手持。生物基聚酰胺来自可持续再生的植物性原料,可有效减少石油、煤炭等化石基原料的使用,从根本上降低了碳排放,每吨产品比传统产品减少50%以上碳排放。生物基聚酰胺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原料来源的可再生,亦体现在其整个供应链各环节均可达到可循环再生利用的闭环操作,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10-04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3.09.25-2023.10.01)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3.09.25-2023.10.01)

    仿制药
    投融资
    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摩熵咨询
    21页
    2023-10-02
  • 2023年9月全球在研新药与靶点月报

    2023年9月全球在研新药与靶点月报

    投融资
    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特殊审批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摩熵医药数据,对2023年9月全球在研新药与靶点市场进行了统计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国内新药研发进展迅速 9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多款创新药上市,涵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国内新药研发实力的提升和市场对创新疗法的巨大需求。同时,大量新药获批临床,进一步丰富了在研管线,为未来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 全球创新药研发竞争激烈 全球范围内,多个创新药项目取得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其中包括多个“first-in-class”药物,这些药物在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罕见病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预示着未来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同时,多款药物获得孤儿药、突破性疗法等资格认定,加速了其研发进程。 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进程加快 多家中国企业的新药在海外获得临床试验批准或上市许可,标志着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体现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主要内容 国内新药注册申报分析 国内新药获批临床/上市情况 2023年9月,共有154个化药1类新药受理号、85个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号和6个1类中药受理号获CDE承办。本月共有131款新药获批临床(共计203个受理号),其中包括60款化药、65款生物制品和6款中药;共有4款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为再鼎医药的马吉妥昔单抗注射液、石药集团的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杰谛医药的米托坦片和诺华的依瑞奈尤单抗注射液。 本月获批新药简介 报告详细介绍了9月份获批上市的四款新药,包括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市场前景等。例如,马吉妥昔单抗注射液是作用于HER2的Fc优化型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是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米托坦片是一种肾上腺细胞毒性活性物质,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癌;依瑞奈尤单抗注射液是针对CGRP受体的抗体药物,用于预防成人偏头痛。 全球获孤儿药/突破性/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品种盘点 本部分列出了9月份全球范围内获得孤儿药、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等特殊审批的品种,并对这些品种的靶点、适应症、研发阶段以及参与研发的企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表格中特别标注了本月新增的审批动态。 全球在研创新药积极/失败临床结果最新动态速递 本部分对9月份全球范围内多个在研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包括积极结果和失败结果。积极结果主要集中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罕见病领域,多个“first-in-class”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展现出显著的疗效。例如,Genmab和Seagen联合公布的Tivdak在治疗宫颈癌的3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杨森的Rybrevant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3期试验达到双重主要终点;腾盛博药/VBI的BRII-179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2期试验结果积极;CymaBay Therapeutics的seladelpar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3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Alnylam Pharmaceuticals的zilebesiran在治疗高血压的2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等等。 报告详细描述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 国产创新药国际化动态 本部分总结了9月份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进展,包括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智利和厄瓜多尔获批、易慕峰和森朗生物的CAR-T产品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纽福斯眼科基因治疗新药在澳大利亚获批临床、康华生物的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在美国获批临床等。这些进展表明,中国创新药正在积极走向国际市场。 跨国企业创新药在华动态 本部分介绍了9月份跨国企业创新药在中国的动态,包括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获批新适应症、礼来的阿贝西利获批新适应症、Aurealis Therapeutics的基因工程菌新药在中国申报临床、诺和诺德的长效疗法上市申请拟纳入优先审评等。这些动态反映了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 国内创新药投融资事件盘点 总体投融资概况 本部分对9月份国内创新药投融资事件进行了总体概述,包括投融资事件数量、融资热度TOP3细分领域、融资轮次以及融资金额等。 创新药大额融资事件详细说明 本部分对9月份国内创新药领域的大额融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融资企业、产业领域、细分类别、当前轮次、融资金额以及投资机构等。 总结 2023年9月,全球在研新药与靶点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新药研发进展迅速,多款创新药获批上市或临床,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全球创新药研发竞争激烈,多个创新药项目取得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 本报告通过对摩熵医药数据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对该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全面了解。 未来,创新药研发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摩熵咨询
    56页
    2023-10-01
  • 氟化工行业快报:配额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三代制冷剂供给约束有望迎来景气改善

    氟化工行业快报:配额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三代制冷剂供给约束有望迎来景气改善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事件:9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HCFCs基线值65%暂不全部发放,HCFs按品种发放调整弹性控制10%。1)总量控制:以基线年(2020—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确定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2亿tCO2、使用基线值为9.04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2)配额分配:分配的配额量为HFCs生产单位、进口单位在基线年实际生产量和进口量,以及针对有进口需求但基线年无海关进口贸易记录的进口单位所设定的进口配额等,按HCFs品种发放。对于配额总量中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65%的部分,2024年暂不全部分配到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生态环境部将根据履约工作进展和相关行业需求,及时商有关部门研究分配方案。3)配额调整:HFCs生产单位可申请调整HFCs生产配额和内用生产配额,包括申请2024年配额时的调整和获得2024年配额后的年中调整。同一品种HFCs配额可在生产单位间进行等量调整。不同品种HFCs调整不得增加总二氧化碳当量,同时任一品种HFCs的配额调增量不得超过该品种配额量的10%。   短期成本支撑,制冷剂价格稳中有升。短期成本端上涨制冷剂攀升,根据百川数据,本周制冷剂价格稳中上涨,R22均价19750元/吨,较上周持平,较上月上涨2.6%,较年初上涨9.72%;R134a均价26083元/吨,较上周上涨1.29%,较上月上涨20.69%,较年初上涨11.7%;R125均价24666元/吨,较上周上涨1.72%,较上月上涨16.28%,较年初下跌13.79%;R32均价在15166元/吨,较上周上涨1.96%,较上月上涨10.71%,较年初上涨16.98%;R410a均价19833元/吨,较上周上涨1.06%,较上月上涨9.59%,较年初下跌6.98%。   投资建议:三代制冷剂配额初步方案出台,对总量和分配以及调整等细则作出了规定,2024年开始三代制冷剂开始冻结并将逐步削减,供给端的约束有利于行业供需格局改善,有利于行业景气回升和企业盈利修复,建议关注制冷剂一体化和弹性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和上游原料萤石标的金石资源。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下游空调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四代制冷剂替代进度超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29
  • 磷化工系列深度:磷肥供给去化抬高价值中枢,磷矿自给企业成本优势显著

    磷化工系列深度:磷肥供给去化抬高价值中枢,磷矿自给企业成本优势显著

    化学制品
      核心要点   磷肥供给端持续去化,且新增产能受限,价格中枢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中国磷肥产能过剩,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磷石膏等环境问题,国内针对磷铵的政策趋严,落后产能开工受限、逐渐淘汰,供给端持续去化。2022年中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能分别为1945、2112万吨,产量分别为928万吨、1298万吨,较2018年变化-12.46%、+1.76%,磷肥产量总体下降。自2016年以来,随着“三磷”整治的开展、环保以及能耗政策的趋严,磷铵成为限制类产能,国家出台相关文件严格控制磷铵新增产能,并加快低效落后产能出清。而磷肥需求端关系粮食安全,需求较为刚性。随着供给端持续去化,磷肥价格中枢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2023年1-8月磷肥出口量有所回升,有望缓解国内供应压力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其中提到对进出口化肥实施法定检验。化肥出口改为法检后检测时间有一定延长,2022年中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口量下降46.9%、降42.8%。国内企业主动减少产量缓解供应压力,22H2中国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量分别环比22H1下降22.51%、20.82%。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3年1-8月,中国磷酸一铵出口量同比增长15.2%。中国磷酸二铵出口量同比增长51.0%。今年以来磷肥出口量有所回升,有助于缓解国内供应压力。   磷矿石是磷肥原材料中最大成本项,磷矿自给企业成本优势显著   根据云天化2022年年报,磷酸一铵成本中原材料占82.09%,磷酸二铵成本中原材料占82.25%,原材料成本是磷肥主要成本来源。磷肥主要原材料包括磷矿石、硫磺、合成氨,根据卓创资讯,磷酸一铵原材料中磷矿成本占比67.12%,磷酸二铵原材料中磷矿成本占比69.86%,磷矿石是影响磷肥原材料成本的核心因素。根据我们测算,自给磷矿大约能带来1281元成本优势。拥有较多磷矿资源的磷肥企业将获取显著的成本优势,打开盈利空间。   相关标的:云天化、川恒股份、芭田股份。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能投产速度不及预期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9-29
  • 骨科行业深度系列一:核心细分赛道政策落地,制度设计不断优化,国产龙头开启发展新篇章

    骨科行业深度系列一:核心细分赛道政策落地,制度设计不断优化,国产龙头开启发展新篇章

    医疗器械
      行业政策端:核心细分领域集采均已落地,规则设计日益优化。   目前,关节类国采、脊柱类国采和创伤大范围联盟集采(覆盖全国大范围地区)均已开展,运动医学市场规模小且主要以国外厂商为主,目前暂时不在集采范围中,核心三大领域集采基本落地,骨科集采政策底已现。   从集采的具体规则设计来看,2021年的关节国采、2022年的脊柱国采和2023年的创伤联盟集采续约,趋势上表现为规则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对恶性价格竞争的抑制,以及降价幅度和淘汰机制的更加温和。关节集采通过不同分组、低淘汰率、复活机制等规则防止企业低价冲标,降价幅度相对温和,中选率较高;脊柱集采与创伤的集采续约均增加了保底机制,前者规定以最高有效价为基准降价超60%即可中选,后者更是明确只要企业的申报价格低于最高有效价,即大概率可获得拟中选资格。   在未来集采价格走势的判断上,我们认为骨科已走出政策底,后续出现政策进一步收紧或是价格再下降的概率较低,价格基本企稳。   建议关注骨科重点细分赛道的优质国产龙头。   (1)大博医疗,创伤行业龙头,不断丰富业务布局;(2)威高骨科,中国骨科器械领域龙头,产品线布局全面;(3)三友医疗,疗法创新奠定公司高端产品优势地位;(4)春立医疗,深耕关节领域,积极创新拓展业务领域;(5)爱康医疗,骨科关节领域龙头,业务发展稳中有进,3D打印国内领先;(6)凯利泰,椎体成形微创介入国内领先,产品特色性强。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3-09-29
  • 产业基金备案完成,优质体外医院加强扩张信心

    产业基金备案完成,优质体外医院加强扩张信心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9月27日,华厦眼科发布公告,公司与中电数字、西海创投、中信信托、跃慷投资共同参与投资华厦壹号产业基金,并签署相关合伙协议。   投资基金情况:根据今年8月25日公告,华厦壹号基金总认缴出资额为4.41亿元,其中公司出资8599.5万元(占比19.5%),中电数字出资1万元,西海创投出资2.2亿元,中信信托出资1.11亿元,跃慷投资出资2450.5万元。   基金内四家优质医院,华中、华东、西南深化布局。华厦壹号将主要对眼科医院及眼科相关产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为公司的高速发展提供优质项目储备,加速完善公司全国的眼科医疗服务网络。根据合伙协议约定,华厦壹号已收购四川源聚爱迪眼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51%股权,该公司控股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成都三甲眼专科,120床,数据来源官网)、恩施慧宜眼科医院(湖北三级眼专科,3200平,126床,125职工,数据来源官网)、微山医大眼科医院(山东二级眼专科)及睢宁复兴眼科医院(江苏二甲眼专科,3000平,80床,60余职工,数据来源官网)。   产业基金助力连锁扩张,长期发展驱动力充足。公司未来五年将按照已经圈定的24省、120左右城市作为重点投资区域,通过新建及并购新增120-150家医院,并在医院的本地化发展中,坚持“1+N”发展战略,其中产业基金将为公司扩张提供坚实基础,2023H1除天津华厦外,新设医院均通过并购基金开设。我们认为公司扩张步伐稳健,医院扭亏明显,未来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四家医院目前均在体外培养,我们将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由6.66/8.66亿上调至7.03/9.06亿元,2025年为11.1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估值分别为54/42/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医院盈利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29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省级联盟骨科创伤集采扩围,最高有效申报价提升较大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省级联盟骨科创伤集采扩围,最高有效申报价提升较大

    医疗器械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0.33%,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3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0.23%,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3位,分别跑输医药生物(申万)、沪深300指数0.10、0.48百分点。截止2023年9月22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6.40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1.83%,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53.54%、98.04%   28省骨科创伤联盟集采规则温和,国产厂家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9月18日28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集中带量采购开始,涉及天津、河北、山西等28省市,仅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未参与。本次集采延续脊柱集采风格,设置多重保底复活机制,产品报价如果不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则可保证中选,在保证竞争强度的前提下可促进更多企业中选,降低中选难度,稳定中选预期;采购量分配仍倾向于中选排名靠前(即报价较低)的企业,按复活规则中选的企业仅能分配到采购需求量的50%,且低价企业分配量占医疗机构协议采购量比例更高;系统最高申报价较21年中标价明显提升,国产厂家报量份额略有提升,本次报量份额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大博医疗、威高骨科、正天医疗,分别报量27.4万套、15.1万套、12.8万套。整体来看,此次创伤续标规则较为温和,预计企业中选价格相比前一轮会有所提高。产品线和技术平台比较完整的企业而言,有望在原有市场份额得以保留的同时,凭借较灵活的报价策略、全面的产品供给及服务抢占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建议关注国产骨科耗材企业大博医疗、威高骨科、迈瑞医疗等。   投资建议:9月以来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受到卫健委会议影响,上周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我们认为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9-28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产品升级&自产+听力扩店卡位驱动公司健康成长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产品升级&自产+听力扩店卡位驱动公司健康成长

    个股研报
      可孚医疗(301087)   家用医疗器械领军企业, 正处快速成长期,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可孚医疗专注家用医疗器械 14 载,经过多年渠道深耕和研发扩品,已形成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中医理疗五大核心家用医疗器械板块,以满足客户一站式购物需求。 考虑公司目前处于精益管理优化费用支出、横向扩品类别纵向升级迭代、新产能推升自产比例、健耳听力门店扩店卡位阶段,收入利润有望快速增速,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7/5.69/7.15亿元, EPS 分别为 2.19/2.73/3.43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7.5/14.0/11.2 倍,与可比公司比较具备估值性价比且成长性较强,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家用医疗器械为医疗器械第二大赛道,国内龙头在后疫情时代将大有可为   据医械汇测算,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750 亿元增长到 2022 年2086 亿元, CAGR 为 23%,目前是第二大医疗器械赛道,此赛道正处于器械生命周期的前期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自身健康管理更加重视,及国内老龄化进一步加深,即时家庭健康监控、智能诊断和快速治疗尤显必要,家用检测和康复保健器械需求中长期将持续释放,其中品牌形象好、客户粘性高、全渠道布局早、品类丰单品突出的头部企业有望在β机会中大有可为。   可孚医疗通过产品升级和提升自产有效提高毛利率,立体式渠道为产品赋能   公司具有清晰的产品研发上市规划,通过拓展中高端产品类别,升级迭代老产品,以及长沙和湘阴基地募投项目产能爬坡,自产比例有望不断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公司拥有 102 家线上自营门店、 20 多万家药店合作和 11家仓储大卖场立体式渠道,可为公司新产品快速导入市场打开销售赋能,同时线上快速一站式购物和线下体验式购物相结合助力品牌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年 8 月“可孚”正式亮相央视频道,围绕制氧机、血糖仪、血压计等核心产品开展为期半年的立体化投放,知名度提升也正式进入加速阶段。   健耳听力验配中心正加速扩店卡位,潜在第二成长曲线已露锋芒   健耳听力业务处于助听器赛道,此赛道国产替代空间大(外资五大听力集团占90%市场份额)、国内渗透率低(不足 5%,远低于欧洲 20%、日本 14%)、老龄化加剧助听器需求较大和验配中心集中度不高。公司通过内延并购快速扩店卡位,截止 2022 年底,公司共有助听器验配中心 432 家和 1000 余名专业验配师,正逐步提高区域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且公司正积极研发真耳分析仪、高端数字助听器和定制机等产品,打造测听设备—助听器产品—助听器验配服务的产业链闭环,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未来门店扩张量变有望带来利润释放质变。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宏观经济下行致居民消费力大幅下降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9-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