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香精香料:香精香料应用广泛,本土香精香料企业差异化发展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香精香料:香精香料应用广泛,本土香精香料企业差异化发展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中国的大宗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具备出口优势。大宗合成香料品类中,中国的香兰素、芳樟醇、麦芽酚、出口量均占全球产量50%左右。天然香料生产方面,中国的天然香料种植资源丰富且具备许多中国特有香料品种,如中国特有香料山苍子油,富含柠檬醛,是制取紫罗兰酮及生产维生素A、E的主要原料。国际香精香料企业的业务纵向深入,从香料种植、香料生产至香精研发生产均有布局,并显著侧重于香精产品。与国际香精香料公司相比,中国香精行业竞争格局分散、缺乏研发能力和纵向布局能力,整体较为落后。中国香精香料行业在香料生产上应增加天然香料生产占比,在食品香精领域着重发展咸味香精,并在烟草香精领域需提前布局HNB香精。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4-06-13
    • 2024年中国医疗传感器行业概览:进口依赖亟待破局,智能化与MEMS传感器成为医疗新宠(摘要版)

      2024年中国医疗传感器行业概览:进口依赖亟待破局,智能化与MEMS传感器成为医疗新宠(摘要版)

      医疗器械
        观点摘要   医疗传感器是将人体的生理信息转化为电信息的装置,医疗传感器行业是传感器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分支。   中国医疗传感器行业国有化率低,进口依赖严重,国产替代潜力极大;未来智能传感器和MEMS传感器在医疗器械的应用趋势向好,将带动医疗传感器的产业发展。   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医疗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历程、产业链情况及政策规范,分析中国医疗传感器行业当下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市场发展向好   全球传感器市场增长强劲。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将高达3328亿美元,年均增长11%。中国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数据,预计到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突破3,800亿元。   国有化率低   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数据,目前中国传感器芯片市场国有化率不足10%。全球传感器厂商中,中国仅有歌尔股份、瑞声科技跻身前三十,且其产品中医疗传感器占比较低。中国传感器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较低,尤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中国医疗传感器市场极其依赖进口。   智能化和MEMS趋势明显   在智能时代的发展下,物联网、智能系统和制造等硬件软件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传感器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市场规模被带动增长,2026年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达239亿美元。而MEMS传感器由于其低成本、小尺寸和高精度等特点,逐渐成为物联网时代智能化医疗器械的宠儿。在医疗行业,例如可穿戴设备对传感器小型化的迫切需求,正在推动MEMS传感器市场的增长,预计到2027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将以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达到500亿美元。
      头豹研究院
      9页
      2024-06-07
    • 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消化道黏膜疾病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驱蚊用品:户外和母婴市场需求助推驱蚊用品行业高速发展,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驱蚊用品:户外和母婴市场需求助推驱蚊用品行业高速发展,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夏秋季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期, 意味着中国的驱蚊市场在这段时间将会迎来旺季, 各大品牌和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防蚊防虫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消费者健康观念、 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更多消费者不再依赖传统的驱蚊产品, 而是转而关注适用于户外运动和多种户外生活方式场景的新型驱蚊产品。 未来, 驱蚊用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以7.2%的增长率上升, 2028年突破160亿元。   驱蚊用品行业定义   驱蚊用品是指用于居民防治蚊虫的日常卫生杀虫用品。 传统的盘式蚊香、 电蚊香片以及电热液体蚊香的有效成分均为含有杀虫剂的化学制剂, 原材料及驱蚊原理相同, 唯一的区别在于载体不同。 目前, 植物源性成分已广泛用于制成驱蚊产品。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 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 , 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 该产品均属于农药产品。
      头豹研究院
      17页
      2024-05-29
    • 中国聚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聚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2024年中国抗流感药物行业概览:流感高发下,奥司他韦需求放量

      2024年中国抗流感药物行业概览:流感高发下,奥司他韦需求放量

      医药商业
        2023年中国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呼吸道感染人数创十年最高。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感染以流感等丙类传染病为主,近期流感监测数据已超过过去3年同期。面对呼吸道病原体的多样性,呼吸道疾病检测聚焦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监测,通过提供一系列的检测产品和服务,以帮助医疗机构和患者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疾病。   当前正处于流感高发季。作为治疗及控制流感的重要手段,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最为畅销的奥司他韦(多种剂型)和2021年获批上市的新机制流感药玛巴洛沙韦片。   本文通过对抗流感药物行业的定义、应用领域、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市场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市场方向提出研判。   流感发病人数常居高位,治疗需求稳定   中国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人数在中国常居高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以流感等丙类传染病为主。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3年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达1,567.7万人,同比增长268.0%,其中流感发病数达1,252.8万人,同比增长407.7%。2023年呼吸道感染人数创十年最高。流感疫情高发下,抗流感药物需求激增,为抗流感药物生产研发企业带来大量订单需求。   磷酸奥司他韦制剂被世卫组织推荐作为治疗流感病毒的基本药物,市场空间广阔自2017年起,奥司他韦占抗流感药物销售额的比重维持在60%以上,占销售量的比重维持在98.0%以上。其中,2023年,硫酸奥司他韦占抗流感药物的销售额的比重为97.5%,销售量占比为99.0%;在抗流感药物的热销Top10品牌,均为奥司他韦成分药品,其中宜昌东阳光厂家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和胶囊共计占据84.6%的份额。市场份额最高。   抗流感新药玛巴洛沙韦临床优势显著,或成为抗流感领域用药新星   玛巴洛沙韦属于RNA聚合酶抑制剂,对甲型和乙型流感均展现出良好的疗效,目前获批治疗流感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单剂量口服药物。2021年被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2023年3月获批将适用年龄范围扩大至5岁以上人群,被称为“超级流感药”。基于其显著疗效及全疗程只需服用一片的优势,终端销售额增速显著,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玛巴洛沙韦在中国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销售额为30万、0.53亿元和1.87亿元。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4-05-28
    • 2024年中国物理治疗设备前景发展报告:老龄化驱动,智能化家庭化趋势成市场新引擎(摘要版)

      2024年中国物理治疗设备前景发展报告:老龄化驱动,智能化家庭化趋势成市场新引擎(摘要版)

      医疗服务
        观点摘要   物理治疗设备为利用物理因子(如光、热、冷、水、机械等)进行治疗、预防和康复的医疗设备,主要分为电疗设备、温热(冷)治疗设备、光治疗设备、力疗设备、磁疗设备、超声治疗设备、高频治疗设备和其他物理治疗设备。   物理治疗设备市场发展迅速,国产化率较高,市场呈现季节性变化和整体增长趋势。下游消费群体人数广泛且持续增加,老龄化趋势明显,为市场增长提供动力。物理治疗设备行业呈现智能化、家庭化、小型化趋势,满足不同需求。   本文主要关注中国物理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产业链情况及政策规范,分析中国物理治疗设备行业当下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集中度低,国产化率高,季节性增长趋势明显   物理治疗设备中游市场集中度较低,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本土企业较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整体国产化率较高,但高端市场仍有部分海外企业占据。此外,物理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呈现季节性变化,在第四季度达到巅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市场稳步扩张。未来物理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将持续季节性的波动趋势,并且招投标数量在短期内将继续增长趋势。   消费群体人数增加,消费意识同步增强   物理治疗设备下游消费者包括老年人、术后患者、儿童、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医美人群等群体。中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下游需求人数增加。此外,中国居民健康消费意识加强,也促进物理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   智能化、家庭化、小型化趋势增强   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将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除医疗机构外,家庭场景和室外场景要求设备小体积和便携性的特性,而同时也要求相应的远程通讯、数据处理等智能化功能。在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趋势下,中国物理治疗设备行业随之变化,家用设备逐渐成为营收重心,而智能功能也逐渐成为研发重心。
      头豹研究院
      9页
      2024-05-27
    • 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认知障碍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2024年中国多发性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政策利好与患者需求双驱动,中国罕见病探索进程再向前

      2024年中国多发性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政策利好与患者需求双驱动,中国罕见病探索进程再向前

      医药商业
        多发性硬化症凭借每年10万人中新发病例不足1人,于2018年由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列入罕见病目录,加之其病灶深植神经中枢难以直观发现的患病特点,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用药当前仍存在较大需求缺口。对于各病情分型中最为多见的复发缓解型患者,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药物为当前临床治疗前沿用药,中国已上市DMT药物品类较少,亟需本土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以突破患者治疗困境。DMT药物中单克隆抗体药物因前期研发投入体量大,降价空间不足,面临集采覆盖难题,患者接受靶向治疗仍存在高成本负压。与此同时干扰素α大品类集采为多发性硬化症对症治疗用干扰素β可及性提升提供可能性。竞争格局层面,多种药品市场的主要份额仍由海外品牌占据,DMT口服药物仅有少数本土仿制药上市,单抗注射药物暂未开始国产化进程,中国多发性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发展可期。本报告将从多发性硬化症引发机制、药物治疗分型、药物治疗行业发展沿革、产业链现状总览、市场规模驱动因素和参与玩家竞争格局等角度对多发性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进行深入探索。   病灶深植神经中枢导致病情误诊概率较高,确诊时患者平均病程较长   多发性硬化症病发于中枢神经炎症导致的髓鞘脱失,大脑白质和灰质非正常代谢导致全身多器官机能受损,而此病灶因深植神经中枢而难以在初步诊疗中被发觉,因此引发的视力变化、眩晕、肌肉痉挛、共济失调等症状则易引导多发性硬化症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脑血管病、颈椎病和焦虑抑郁等。误诊引发患者对病情关注度降低,50.3%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首次就诊时未被确诊,首次就诊至最终确诊平均跨度长达2.27年。   进口依赖程度高致使患者药物治疗负担重,用药渗透率提升存在卡点   中国约有82.5%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属于复发缓解分型,此分型患者以DMT药物治疗为主,用药市场中特立氟胺、芬戈莫德、西尼莫德等口服药物仍由海外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本土仅有海纳制药、东阳光药等少数仿制药生产企业获批上市,单抗类注射剂药物暂无国产品牌供给。进口药物长期保持较高话语权导致患者用药成本负担居高不下,约30%已确诊患者因药物治疗花销过高而选择放弃治疗,本土研发创新提速成为药物治疗渗透率提升关键。   发病人群表现出明显年龄和性别特征分布,临床防治工作针对性提升   柳叶刀杂志前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平均新发病率为0.235/10万人,发病率峰值落入40-44岁和45-49岁区间,分别为0.356/10万人和0.360/10万人,其中女性居民患多发性硬化症风险显著高于男性,30-60岁中国女性居民发病率均高于0.4/10万人,同年龄区间的男性居民平均发病率仅约为0.2/10万人。由此可见罕见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中青年居民群体,同时应大力推进以女性居民为重点筛查对象的罕见病早筛工作。
      头豹研究院
      30页
      2024-05-2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