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4)

    • 全年收入平稳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全年收入平稳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信立泰(002294)   2022年年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201.14万元,同比增长1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694.36万元,同比增长19.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181.52万元,同比增长94.77%;基本每股收益0.58元,同比增长16.00%   全年收入平稳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制剂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93.260.22万元,同比增长13.44%;原料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6,770.35万元,同比减少2.10%;医疗器械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0.043.55万元,同比增长70.56%;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127.02万元,同比增长109.85%。随着国家集采工作逐步推进和疫情解封,集采降价和疫情对于公司制剂等业务带来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小。公司信立坦等产品中标集采,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撑。整体来看公司集采产品中标,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绩支撑,叠加公司信立坦等产品销售渠道持续拓展下沉渠道,特立帕肽注射液等新品积极开拓市场,器械产品持续放量,驱动了公司全年业绩的稳健增长。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提供长期发展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9.17亿元,同比增长32.69%,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26.35%;目前公司的重点研发项目合计20个(含上市申请阶段项目),其中进入临床Ⅱ期阶段的项有5个,覆盖降压、心衰、抗凝、肾病、骨科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S086(高血压)、S086(慢性心衰)、SAL0108和苯甲酸复格列汀片为进入临床Ⅱ期研究的化学药项目,SAL056为已进入临床Ⅱ期研究的生物药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26.70亿元,为多个研发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整体来看,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在研管线顺利推进,多个创新研发项目实现阶段性突破,且多个项目也已步入临床Ⅱ期阶段。随着公司研发项目的持续推进,未来或将逐渐步入收获期,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子公司筹备分拆上市,助推公司发展   3月份,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信立泰生物医疗工程有限公司以增资打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信达鲲鹏基金,增资金额为30,000万元,子公司整本投后估值约为人民币47.185亿元。公司通过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为未来进一步发展莫定基础,子公司未来若成功分拆上市,有望提升公司整体估值水平,助推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75元、0.95元和1.19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5.46倍、34.96倍和28.56倍。考虑到新品上市和研发兑现的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页
      2023-03-31
    • 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四):脱敏治疗,兼具空间与格局的优质赛道

      创新药系列深度报告(四):脱敏治疗,兼具空间与格局的优质赛道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结膜炎等,虽然一般很少危及生命,但妨碍患者的注意力、导致患者睡眠障碍,情绪烦躁、抑郁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被WHO列为二十一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从分子机制上来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可以分为5个步骤:当患者首次接触变应原时,患者的树突状细胞摄取变应原蛋白,并诱导产生变应原特异性的Th2细胞,Th2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诱导其产生变应原特异性的IgE,IgE结合在肥大细胞上,完成致敏;当变应原再次进入黏膜时,抗原可以直接肥大细胞上的IgE,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多个效应器官,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根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的估计,全球有10%-30%的成人以及40%的儿童受到过敏性鼻炎的困扰;根据ALK公司年报数据,全球受到过敏性鼻炎影响的人群超过5亿人。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成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有显著增长趋势。以北京为例,2005年,北京自我报告的成人过敏性鼻炎发生率为8.7%,而2011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0.2%。研究中过敏性鼻炎发生率最高的上海,2011年成人自我报告过敏性鼻炎发生率达到23.9%;而相对较低的长春,这一数字也达到16.8%,高于2005年的水平。我国儿童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总体高于成人,并有显著增长趋势。2008-2009年对北京、重庆、广州的24,290例儿童患者调查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分别为3.15%、7.45%和2.09%,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14.46%、20.42%和7.22%。另外一项针对我国儿童哮喘发生率的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11年,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增长趋势。   从患者自身的易感性来看,过敏性疾病的易感性同时受到基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各占50%。在控制遗传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超过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地区。另外,空气污染可以加重过敏性疾病的症状。研究表明,对于遗传易感的个体,当同时接触变应原和空气污染物—柴油机排气颗粒时,IgE的产生与单独接触变应原相比增加20-50倍。从过敏原来看,尘螨是世界性分布最为广泛、致敏性最强、患者过敏数量最多的过敏原之一。在中国17个城市6304个单纯哮喘、单纯鼻炎、哮喘合并鼻炎的患者调查发现,59.0%的患者对粉尘瞒过敏,57.6%的患者对户尘瞒过敏,分别居过敏原阳性率的第一、第二位。除了尘螨类过敏原外,花粉也是世界性分布广泛、致敏性强的一类过敏原。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中国南方区域的气候特征更容易促使粉尘大量繁殖,因此南方区域粉尘鳞过敏性疾病患者人数较多:而蒿属花粉的过敏率则呈现北方高南方低的区域特征。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30页
      2023-03-1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家医保局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统计快报发布,关注国产替代和创新主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家医保局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统计快报发布,关注国产替代和创新主线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3.4–3.11)上证综指收于3230.08,下跌2.95%;沪深300指数收于3967.14,下跌3.96%;中小100收于7442.76,下跌3.76%;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325.39,下跌1.57%,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4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板块均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2023政府工作报告“药重点”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及过去五年,国家持续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将更多急需药品纳入医保,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   今年,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3健康中国任务发布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多处与医疗器械领域息息相关。《通知》指出,由国家卫健委牵头负责,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通知》强调“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医防融合”,属于分级诊疗的一种表现形式。慢性病管理的过程较为漫长,出于对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考虑,推行社区化和家庭化管理是大势所趋,这也将带动血糖仪、血压仪等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快速扩容。   除了慢性病领域,《通知》还指出,要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心血管、脑病、肿瘤、神志病、肺病、内分泌、康复等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专科临床疗效。   国家医保局:2022年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快报显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收载西药和中成药共2967种,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另含中药饮片892种。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5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累计618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范围,其中2022年新增111种。2022年,协议期内275种谈判药报销1.8亿人次,当年累计为患者减负2100余亿元。   核心观点: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2022年,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收入30697.72亿元,增速为6.86%,较为平稳;同期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支出为24431.72亿元,增速为1.62%,收入增速大于支出增速。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下滑明显的原因主要是:2021年年同期有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今年来相关支出大幅减少,以及防疫政策下医疗需求压制;此外,国家医保局开展了价格谈判、集采等控制药价的措施,有效缓解了医保基金的压力。医保基金盈余方面,2022年我国医保基金盈余为6266亿元,增速为33.76%,与前两年相比,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随着国家实力的整体提升,我国医保基金的结余金额增速较高。我国医保基金统筹账户结余2022年为21470.04亿元,增速为21.40%,较2020年水平相似。医保基金个人账户结余方面,2022年为13353.8亿元,增速为15.14%,较2021年水平略有下降。   2022年,我国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   整体来看,集采、创新药价格谈判、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体现医保控费目标。行业国产替代逻辑继续,未来生产管线丰富,研发能力突出,竞争格局较好的药品、器械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国产利用率提升的趋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和健之佳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1页
      2023-03-12
    • 2022年年报点评:高温合金产能提升

      2022年年报点评:高温合金产能提升

      个股研报
        万泽股份(000534)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94亿元(+20.97%),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6.7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81亿元(+73.55%),毛利率为76.85%(-2.5lpcts),净利率为13.30%(-0.24pcts)。   投资要点:   业绩持续高增长,高温合金收入大幅提升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微生态活菌产品、高温台金产品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内袋双奇药业是国内唯一专注于消化和妇科两大微生态系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双鼓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商品名称“金双技”)和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商品名称“定君生”报告期内,公司拓展微生态活菌产品新赛道,推出益生菌大健康产品,补强了公司的益生菌产品系列。2022年公司医药板块营收5.94亿元(+7.84%)、毛利率89.57%(+0.28pcts)。   公司专注高温合金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具备从高温合金材料研发到其构件生产全流程能力,现已形成完整的研发检测体系,拥有从母合金熔炼、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定、铸造成型的全套设备;已掌握高温母合金及其构件生产的先进技术,建立了超高纯度高温合金熔炼、涡轮叶片无余量精密铸造技术体系,所生产的高温合金叶片和粉末涡轮盘等产品,已先后在我国多型涡轮动力装备中获得应用,并具备了批量生产的工程能力。2022年公司高温合金板块1.80亿元(+92.61%),毛利率38.79%(+12.74pcts)。高温合金业绩增长主要原因系高温合金材料、叶片等多种型号产品产量提升,稳定交付,基于产品的规模效应增长,毛利率也相应提高。   子公司层面,万泽中南研究院基于双性能涡轮盘研制需求,自主研发了第三代粉末合金WZ-A3,主要应用于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涡轮盘等关键热端部件,未来可以直接转化应用并支撑在研/预研型号发动机研制。2022年实现营收0.80亿元,同比增长236%,净利润0.14亿元,去年同期为-0.17亿元。   上海万泽加大了生产设备、生产线及研发等投入,参与的上海电气主导的78MW燃机高温合金叶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承接的高成品率高温合金定向凝固叶片工艺流程、基于饮合金精密铸造技术的涡轮类产品研发、上海市先进涡轮发动机热端关键部件精密铸造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等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研新品共计28个,已完成研发转入批产8个。2022年实现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63万元,去年同期为-525万元。   深汕万泽完成扩产计划,目前已具备粉末盘100件/年、粉末150吨/年、母合金150吨/年的生产能力,和高温合金叶片年产万片的生产能力。某型新产品盘件研发项目等按计划推进中,并完成某型盘件用母合金多批次生产。2022年实现营收0.87亿元,同比增长1586%,净利润-0.32亿元,去年同期为-0.41亿元。   签订某型涡轮叶片框架采购协议,产品销售有可靠保障   2023年3月4日,公司发布《关于子公司签订某型涡轮叶片框架采协议的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深汕万泽近日与有关客户就某型涡轮叶片签订《框架采购协议》、首批采购产品数量为5台套,采购金额约为1.906.43万元,后续各批次采购产品价格按首批采购清单进行,本次框架采购协议的有效期为五年。我们认为市场对高温合金和叶片的需求正在逐步转化为订单落地,公司高温合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未米将会获得更多订单,助力公司成长。   投资建议:   高温合金作为航天航空的主要材料,应用广泛,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国内进口依赖产重,国产自给率提升的需求追切。随着公司的高温合金产量提升,技术水平领先,先发优势明显,公司的业绩将稳步提高。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61亿/2.10亿/2.64亿、EPS分别为0.32/0.42/0.53元,PE分别为62/47/3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盈利水平风险,军品订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5页
      2023-03-0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第八批国采如期推进,肝素首次纳入集采范围,国产替代逻辑延续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第八批国采如期推进,肝素首次纳入集采范围,国产替代逻辑延续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2.25–3.4)上证综指收于3328.39,上涨1.87%;沪深300指数收于4130.55,上涨1.71%;中小100收于7733.87,上涨0.21%;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473.96,下跌0.37%,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5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板块跑赢中小100。   重要资讯: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印发,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增强能力,服务群众;遵循规律,发挥优势;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   http://www.ce.cn/cysc/yy/hydt/202303/01/t20230301_38420025.shtml   国家医保局明确今年集采重点:继续扩大覆盖面,省级与国家集采互补   3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高集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药品价格综合治理、着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管理等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通知要求,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在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面,通知指出,一是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二是扎实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方面,通知提及开展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并落地实施,适时推进新批次药品集采。规范国家组织集采药品协议期满接续工作,指导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牵头开展联盟接续采购,鼓励同一品种由多家企业中选,促进价差公允合理,并统一采购周期;上一轮集采中选价格偏高的品种要持续挤压价格水分,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上一轮集采中选价格偏低的品种,经充分竞争后形成新的中选价格。   对于各省的重点工作,通知作出指导。其中,湖北牵头扩大中成药省际联盟采购品种和区域范围,江西牵头开展干扰素省际联盟采购,广东牵头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联盟采购。省级药品集采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和未过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开展带量价格联动。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25649   第八批药品国采文件正式发布   3月2日晚间,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3-1)》(以下简称《文件》),第八批国采官宣,共涉及40个大品种。此次集采共涉及40个大品种,包括阿加曲班注射剂、阿托西班注射剂、丙戊酸钠注射剂、呋塞米注射剂、依诺肝素注射剂、托拉塞米注射剂、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剂等,覆盖了抗感染、肝素类、抗血栓、高血压等用药范围,其中,肝素类产品首次被纳入国采。   从企业角度看,倍特药业、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华北制药、华润医药、鲁南制药等涉及的品种较多。   https://mp.weixin.qq.com/s/XxskyvAvh4E_sEx1G4eL1Q   核心观点:   国家药品集采自2018年第一批启动以来,已经发展到目前的第八批,相关政策经过逐步完善细化已经趋于完善。随着集采中选品种越来越多,价格降幅预期、中选比例或将逐步趋于成熟稳定。随着药品集采逐渐步入常态化,未来行业持续分化,龙头效应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生产管线丰富,研发能力突出,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从中获益,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此次全国集采首次将肝素类产品纳入进集采范围。从需求角度来看,肝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凝血作用最有效的抗凝血和抗血栓药物之一,其在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普通外科、肿瘤科、妇科、呼吸科以及儿科治疗中均可发挥作用,市场需求旺盛,且逐年增长。以心内疾病为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各类慢性病发病率随之增加,全球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递增,肝素类产品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在我国药品集采“应采尽采“的背景下,延续了对集采药品普惠性的重视程度。而依诺肝素和那屈肝素注射液是目前我国低分子肝素制剂产品中市场最为成熟、使用最为广泛的低分子肝素制剂产品,同时大部分市场份额长期由海外企业占据,再次验证了在药品、耗材集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集采多针对发展成熟、同类产品丰富度较高的行业,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仍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考量,国产替代仍将是行业主要投资逻辑,市占率较小的企业有望通过集采实现以价换量,实现业绩增长,建议关注华润双鹤等。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和健之佳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4页
      2023-03-05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政策加持催化发展,关注连锁药店黄金赛道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政策加持催化发展,关注连锁药店黄金赛道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2.11-2.24)上证综指收于3267.16,上涨0.20%;沪深300指数收于4061.05,下跌1.10%;中小100收于7717.96,下跌2.45%;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509.41,下跌0.99%,在申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0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原料药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第八批国采以国产仿制药为主导,超百家药企取得入场券   自2月20日起,我国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正式展开。根据公布的药品填报范围,共有41个品种、181个规格的药品进入集采,预计参与竞价企业超过200家。治疗领域涵盖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八大类。   本次入围的大多数品种中,市场基本以国产仿制药为主,也涉及20多家原研药企,辉瑞、赛诺菲、阿斯利康、罗氏、卫材、默沙东等外资药企均有品种在列   本次集采首次纳入肝素类药物,包括那屈肝素(那曲肝素)注射剂依诺肝素注射剂。资料显示,肝素是一种抗凝血、抗血栓药物,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硬死、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等一系列疾病的临床用药。   https://www.zyzhan.com/news/detail/87597.html   这款乳腺癌新药,或使受益人群从20%提高至50%   2月24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抗体偶联药物TrastuzumabDeruxtecan(德曲妥珠)在过往治疗耐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073789   地方罕见病保障机制探索进入新时期:着力保障目录外的罕见病高值药   2月25日,弗若斯特沙利文联合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发布《2022中国罕见病行业超势观察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日前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全球军见病惠者已超过3亿,我国有近2000万患者与罕见病作斗争。随着国家制度安排对地方罕见病保障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地方罕见病保障机制的探索也进入一个新时期。   《报告》指出,为解决罕见病患者群体追切的用药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罕见病药物研发上市的政策举措,在丰富罕见病药物品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5年,我国罕见疾病药物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但相较于美国数量仍然较少。   《报告》认为,越来越多罕见病药物上市并纳入医保,我国空见病患者用药环境持续改善,但可用药物品种与全球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我国先后打造博整模式和大湾区模式,可以直接引进境外已上市的罕见病药物,提高一部分惠者的用药可及性   https://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125148.html   核心观点:   连锁药店行业处于医药产业链中游里医药零售的细分行业。近年来,我国零售药店在市场规模和结构占比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成为引领医药零售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市场规模上看,2021年,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为17875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零售药店市场规模为4696亿元,同比增长8.75%。从结构上来看,2016年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占比为22.76%;2020年,零售药店市场规模实现逆势上涨,市场占比上涨至27.68%。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零售药店向连锁方向发展。从零售药店的个体药店数量和连锁药店数量情况来看,2021年零售连锁药店和零售个体药店的数量分别为33.53万家和25.12万家,同比增速分别为:7.16%和4.23%,连锁药店均更胜一筹。从连锁化率情况来看,2006年以来,连锁药店连锁化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连锁化率为38.03%,2021年达到57.17%。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培育形成5-10家超500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政策方面,2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自愿申请开通门诊统筹服务。随着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政策的落地,医药分家、处方外流超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医院的处方外流有望大幅增加。从资格准入的角度来看,此次政策对药店的专业性资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医药商业板块PE为22.02,处于21.13%分位,低于板块历史中位数,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板块市净率为1.86处于23.27%分位,同样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说明板块仍然具备一定上升空间。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医药分家、处方药外流等多重政策影响下,医药零售的市场规模结构将逐渐发生变化,预计公立医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规模将逐步向零售药店转化。在此背景下,具备品牌优势、连锁经营的成熟管理模式和产业链上下游更强议价能力的连锁药店企业相较于个体药店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有望在行业市场规模逐步增长和行业内部市场结构改变的环境下持续受益。同时,随着我国疫情解封,各个连锁药店企业在药店数量拓展上或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或将持续加速扩张。整体来看,零售连锁药店行业将继续向规范化、连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分化趋势加剧。建议重点关注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和健之佳等相关上市公司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和健之佳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8页
      2023-02-26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基金持仓数据显示医药配置比例上升,创新药、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器械为短期投资热点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基金持仓数据显示医药配置比例上升,创新药、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器械为短期投资热点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2.4-2.11)上证综指收于3260.67,下跌0.08%;沪深300指数收于4106.31,下跌0.85%;中小100收于7911.73,下跌1.00%;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604.07,下跌0.6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3位。其中,化学制剂、医疗器械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辅助生殖有望进医保基本规则还需明确   近日,国家医保局集中答复了关于建议将辅助生殖相关技术费用纳入医保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六部门: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   2月9日,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有序整合资源。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作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服务供给。妇幼保健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提供康复、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跨网格提供服务   国家药监局:《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公布7月1日起施行   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以下简称《专门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专门规定》在总则中强调中药新药研制应当注重体现中医药原创思维及整体观,鼓励运用传统中药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药。支持研制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等具有丰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中药新药:支持研制对人体具有系统性调节干预功能等的中药新药,鼓励应用新兴科学和技术研究闻释中药的作用机理。此外,《专门规定》还根据中药特点对上市后变更、药品注册标准、药品名称和说明书等具体要求予以明确,推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完善药品说明书。   核心观点:   我们对2022Q4医药生物行业及各个子板块基金持仓情况进行了梳理。横向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医药生物行业基金持仓比例为11.01%,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前三。纵向来看,202204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和行业超配比例均呈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分季度来看,2022四个季度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为11.67%、10.22%、9.92%和11.01%;行业全年超配比例为分别为2.98%、2.26%、2.08%和2.52%。   海外资金方面,相较于2021年,外资在2022年前期持股占比经历震荡回调,但自11月底以来,海外资金信心明显回升。整体来看、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比重相对较低,截至2023年2月10日,占比约为3.04%,自2022年12月22日起一直维持在3%以上,较为稳定。从流动市值方面来看,截至2022年2月10日,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流通市值比重为6.65%。短期来看,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回升,外资持股流通市值的占比近期整体呈现上行的态势。随着经济复苏超势确立,海外资金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入超势。分行业来看,外资持股在医药生物行业投资公司的数量上以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中药公司为主;外资持股在医药生物行业投资公司的金额上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化学制药为主。截至2月10日,外资在医药生物行业中持股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合计持有1549.35亿元占外资持医药生物行业股票的70.16%。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行业中国内、海外资金流动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短期内行业的热门板块。资金配置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短期配置的热门板块。此外,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创新能力强、竞争格局相对缓和领域的创新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在资金价格下行和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下,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U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4页
      2023-02-1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景气度上行,创新药迎来春天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景气度上行,创新药迎来春天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1.28-2.4)上证综指收于3263.41,下跌0.04%;沪深300指数收于4141.63,下跌0.95%;中小100收于7992.03,上涨1.70%;本期中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667.04,下跌1.15%,在申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7位。其中,化学制剂、原料药板块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   重要资讯:   医保谈判持续推进,91个独家产品突围   1月18日晚,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落下唯幕,新目录正式对外发布。最终,121个药品谈判/竞价成功,总成功率达到82.3%平均降幅为60.1%,与2021年基本持平,最大降幅超过90%。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3个国家药监部门注销文号的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2022版医保目录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谈判/竞价成功121个药品中,有111个为目录外药品,其中,3个非独家药品直接调入,17个非独家药品通过竞价准入方式调入91个独家药品通过谈判准入方式调入。111个新增药品包括慢病药56个、抗肿瘤药23个、抗感染药17个、军见病药7个、新冠治疗药2个。通过本轮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2016年至今,国家医保谈判已经进行了七轮,与往年相比,2022年国谈新增品种数量、谈判成功率等均有质的飞越。   此次国家医保谈判继续支持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进入目录,并全力支持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20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2个新冠治疗药新增进入医保   第八批国家集采进入准备期,倍特、复星领跑   近日,第八批集采工作将要开启。1月10日召开集采座谈会后,相应品种目录已经流出。根据网传文件,第八批集采拟纳入41个品种(181个品规),米内网数据显示,这41个品种2021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其中有20多个为超10亿大品种;7个品种竞争激烈,满足条件企业数达10家及以上。从企业情况看,国内企业中,倍特药业、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华北制药、华润医药、鲁南制药等均有品种在列。其中,倍特药业、复星医药、扬子江药业是“提名”最多的国产企   6月底奥地利将取消所有疫情防控措施   民航资源网2023年2月3日消息:据TheLocalAustria消息,奥地利政府于2月1号表示,从4月30日起,医院和疗养院将不再要求佩戴口罩,从6月30日起,所有疫情防控措施都将取消,新冠病毒不再是法定传染病。   奥地利卫生部长JohannesRauch表示,疫苗接种、新冠检测和药物治疗将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常规结构。除了有症状的人群和有风险的患者外,将不再提供免费新冠检测,且只能由家庭医生或在医院进行。“新冠病毒会持续存在,我们准备长期与之共存”   JohannesRauch认为奥地利已做好充分准备,并指出奥地利四分之三的人口都已接种了疫苗。Rauch认为,疫苗接种、新冠检测和药物治疗应继续保持免费   核心观点:   正如我们此前的预测,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医药行业投资在复苏环境下回归均衡发展,而近年来创新一直是我国医药生物行业发展的一条主旋律,在“十四五”规划中,医药创新的战略位置更加突出对医药原始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医药行业发展的创新逻辑得到持续强化。   自2022年12月疫情放开以来,我国创新药市场表现走强。创新药指数和创新药优势成长50指数表现均优于医药生物指数。从基金持仓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创新属性强的化学制药和医疗服务子板块基金持仓占比较第三季度显著提升。从美国2022年3月进入疫情全面放松阶段以来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走势上看,美国疫情全面放开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结束之后至今,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明显强于纳斯达克指数。参照美股情况,医疗需求刺激下的创新药仍然具备上升空间。宏观数据显示,我国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DR007)处于历史低位,利好创新和成长板块估值提升。另一方面资金价格下行和充裕的流动性利好创新型成长企业和新兴产业投资扩张。   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日稳健,短期内低估值的板块及其前期跌幅较大的优质个股有望迎来结构性的估值修复行情。同时,业绩确定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相关板块及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得到市场关注。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1页
      2023-02-05
    • 2023年医药生物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春去春又来

      2023年医药生物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春去春又来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复盘2022年医药行业全年走势,整体处于调整态势,目前行业处于底部位置,修复在路上。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主要经历了两波明显的上涨行情,包括5-6月份以及10月初启动的新冠产业链驱动的上涨。从医药生物各子板块的月度涨跌幅来看,医药商业,尤其是线下连锁药店板块,受益于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在行业中表现强势。横向比较其他行业和全部A股,截至12月31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下跌10.32%,跑输全部A股(-3.64%),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居于中游水平。对比子板块2021年及2022年涨跌情况,2021年显著上涨的部分子板块2022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估值回归的逻辑。根据市值分类,2022年医药生物企业剔除次新股后,以小市值药企表现最佳,但整体表现弱于2021年。次新股2022年平均表现优于2021年,较行业内其他市值类型的公司相比,整体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在行业整体调整的状态下呈现出较高的活跃度。   2022年前三季度,在常规医疗和新冠疫情构成医疗总需求的背景下,医药行业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凸显了行业长坡厚雪的特征。2022前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303.61亿元,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10,收入规模处在行业中上游位置;营收增速为10.05%,较上年有所下降,但行业排名较上年明显提升。2022前三季度医药生物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1848.34元,行业排名第6,排名较为靠前;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52%,较上年有所下滑;行业排名第12,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整体来看,医药生物板块的归母净利润规模和增速仍处于中上游水平。   政策方面,2022年2月发布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把创新作为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明确了“到2025年,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创新驱动力增强,国际化全面向高端迈进“等目标。在前沿技术领域,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市场,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标志着我国医药行业向更高水平原始创新的转变。同时,规划提出,“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对我国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创新逻辑持续强化。药品集采方面,第七轮国家药品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与此前五批国家药品集采相比,降价幅度略显温和。随着药品集采常态化,未来行业将持续分化,龙头效应进一步凸显。生产管线丰富,研发能力突出,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从中获益。高值耗材全国集采方面,第三批国家组织高值耗材集采,即脊柱类耗材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高值耗材器械集采常态化趋势得到验证,高值耗材价格下降预期逐步兑现。省级高值耗材集采在国家集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围,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省级集采产品种类包括:心脏介入电生理类耗材、体外检测类耗材肝功类生化检测试剂、口腔科种植牙以及正畸耗材等。随着集采的全面铺开,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应用成熟、竞争充分、同质化水平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品种以量换价已是不可逆的趋势。2022年医保谈判延迟,预计价格降幅相对温和。综合来看,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创新能力强、竞争格局相对缓和领域的创新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国内医疗新基建蓬勃发展,医院建设项目随之快速增长,医疗新基建不仅包括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容,也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提质改造,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2021年11月,《“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方案(2021-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配套融资等政策陆续出台,医疗新基建需求释放将有效驱动医疗器械市场扩容,是“十四五”期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一条值得关注的主线。国产医疗器械产品迭代升级将有望迎来加速,具备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的头部医疗器械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医药重仓持股和超配比例位居前列。从2022前三季度重仓持股情况来看,医药生物行业基金重仓持股金额为4499.59亿元,占比为10%,位列基金重仓持股行业排名第三;超配情况来看,31个行业中共有11个行业基金重仓持股实现超配,医药生物行业超配比例为2.08%,位列基金重仓持股超配比例行业排名第四。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震荡幅度较大,医药行业在基金重仓持股中持续位居前列,成长能力和防御属性仍然受到投资者青睐。纵向来看,医药行业重仓持股2022年前三季度整体表现较为平稳,三季度医药行业重仓持股环比略有下滑。从医药生物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基金重仓持有A股医药生物行业的市值占持有A股市值的比例分别为11.67%、10.22%和9.92%。对比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和标准行业配置比例来看,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依旧保持在超配状态。2021年末至2022Q3期间,行业超配比例有所下滑。医药行业各子板块基金持仓呈现分化态势,2022Q3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和中药子板块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上升。在我国药品、耗材集采提速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加速,创新能力强和具备自主可控逻辑的相关板块和企业的关注度得到提升,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成为2022Q3基金重仓持股增幅较大的重点子板块,行业内重仓持股比例分别由2022H的8.92%和19.11%提升至2022Q3的14.08%和23.99%。医药商业重仓持股比例由2022H的1.42%提升至2022Q3的2.96%,中药重仓持股比例由2022H的7.64%提升至2022Q3的8.2%。基金重仓持股集中度高,各子板块基金重仓持股前三名公司占比超过50%。其中,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前三名重仓持股公司占比合计分别为57%、73%、82%、56%、70%和67%。   我国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进程,外资参与度日渐提升。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大,近十年来对外开放的趋势尤为明显。随着QFII多次扩容,沪股通、深股通全面开通等稳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外资持续流入。整体来看,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比重相对较低,截至2023年1月6日,占比约为3.04%。2014年至2021年中,医药生物行业的外资持股总市值占比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2022年期间医药行业外资持股经历近几年来较大幅度震荡,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放开,经济复苏趋势确立,海外资金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入趋势。医药生物行业流通市值结构显示,2021年2月5日为外资持股流通市值的占比的高点,为8.38%。短期来看,随着市场信心稳步回升,外资持股流通市值的占比近期整体呈现上行的态势。目前从医药行业的持股情况来看,陆股通是外资行业的主要投资渠道,占外资持有医药生物行业比重的93.62%,整体较为稳定。从趋势上来看,陆股通占外资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融资规模反弹,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融资规模大幅增长。医药生物行业整体融资1371.60亿元,同比增长0.39%。其中,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融资总额750.11亿元,同比下滑33.16%;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融资总额621.49亿元,同比增长154.70%。从融资方式上看,医药生物行业首发上市融资规模占比仍然最大,但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的增发规模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从上市公司数量上看,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与2021年相比略有下降。总体来看,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均为医药生物公司集中上市的年份。2022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5904.50亿元,利润总额为3882.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73%和-28.15%。在前期高基数的影响下,2022年医药制造业表现相对稳定,剔除2021年疫情催化的影响,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较2020年稳定增长,同时分化加剧。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数量为462家,医药生物行业营业收入占医药生物制造业营业收入的87.28%,利润总额占73.69%。从趋势上来看,自2013年开始,医药生物行业证券化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22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医药商业、化学制剂与中药,分别为6,971.27亿元、3,039.25亿元和2,558.14亿元;从营业收入成长性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增速分别为38.45%、26.12%和11.98%。2022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行业归母净利润最高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与中药,分别为725.87亿元、254.38亿元和239.39亿元;从归母净利润成长性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原料药,增速分别为73.23%、29.38%和5.02%。2022年前三季度,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最高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化学制剂,分别为59.12%、56.98%和51.32%;净利率最高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原料药,分别为28.10%、17.57%和10.85%%;ROE最高的三个子板块分别为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中药,分别为22.95%、15.11%和9.90%。   多项支付端数据显示医疗消费依然存在较大空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从2010年的1490.1元增加到2021年的5440.0元,尽管2021年人均卫生费用增速和前几年相比有所下滑,但仍有6.41%。从结构上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21年的27.60%,为医疗消费的进一步释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医保基金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收入26576.42亿元,增速为7.70%;同期我国基本医保基金支出为21301.74亿元,增速为2.30%,收入增速大于支出增速。医保基金盈余方面,2020年我国医保基金盈余为5274.68亿元,增速为36.31%,与前两年相比,增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显著超预期。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下滑明显的原因主要是2021年年同期有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今年来相关支出大幅减少,同时疫情影响下常规医疗需求受到持续压制。此外,国家医保局开展了价格谈判、集采等控制药价的措施,有效缓解了医保基金的压力。健康险方面,2022年1-11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为8154.50亿元,增速为3.28%,与2021年基本持平。整体来看,我国健康险近年来发展较为快速,保费收入维持增长态势,成为个人支付、医保基金支付以外的另一支撑。健康险保费赔付方面,2022年1-11月为3238.17亿元,增速为-11.52%,赔付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受到疫情管控等影响入院治疗同比下滑。从结构上看,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75%,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37%,医疗消费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   医药生物行业估值阶段性处于低位。统计2000年以来的数据,截至2023年1月6日,采用申万医药指数,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估值处于历史洼地,行业PE处于4.39%分位,子板块方面,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PE分别为处于11.09%、29.98%、4.90%、9.80%、19.60%、0.17%和1.52%分位;医药生物行业PB处于20.29%分位,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PB分别处于22.87%、19.52%、22.44%、17.71%、22.10%、29.41%和28.41%分位。按照2022年12月31日的收盘数据,采用整体法计算,医药行业(TTM)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最新报告期MRQ)分别为24.78和3.35。整体来看,医药行业的PE及PB估值均处在历史底部的位置。2021年医药行业相对A股整体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溢价比率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72页
      2023-01-17
    • 创新药KC1036多样化临床突破,进入Ⅱ期试验阶段

      创新药KC1036多样化临床突破,进入Ⅱ期试验阶段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件   1月11日,公司发布《关于KC1036进入胸腺肿瘤Ⅱ期临床研究的公告》,公司1类创新药KC1036在临床Ⅰ期中抗肿瘤活性表现优异,同时,由于KC1036在胸腺肿瘤患者中的初步有效性结果,公司计划开展KC1036治疗晚期胸腺肿瘤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上海市胸科医院共同作为临床试验主导单位。1月13日,公司发布《关于KC1036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肺腺癌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的公告》表示,公司KC1036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PD-1/PD-L1抗体治疗失败的晚期无驱动基因肺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研究方案KC1036开展Ⅱ期临床研究方案,已获得NMPA批准开展。   KC1036为全球首创1类新药,临床Ⅰ期数据表现良好。   KC1036是公司大力主导的肿瘤领域研发产品,属于全新结构的靶向抗肿瘤药物,符合公司“全球新”的研发标准,其治疗范围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胆囊癌、胆管癌、胃癌及白血病等,该药品属于世界首例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AXL/VEGFR2/FLT3新型小分子抗肿瘤药。截至公告发布时间,公司已在多个临床试验研究中,合计纳入超过100余例不同类型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参与KC1036的临床研究。在此前开展的临床Ⅰ期试验中,KC1036在抗肿瘤效果、临床特异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结果中,均取得了优异的表现。若KC1036研发进展顺利推进,未来有望在恶性肿瘤治疗等领域丰富公司产品管线,增厚公司业绩。   金草片研发进展顺利   公司目前在研项目金草片,属于我国在研中药1.2类新药(原中药第5类新药),其主要成分是总环烯醚萜苷,由筋骨草全草提取获得。金草片物质基础和作用更为明确,主要的应用场景为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11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金草片整体研发进展较为顺利,从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来看,金草片临床安全性与安慰剂临床数据相当,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安全性。预计金草片或将于2024年获批上市,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研发投入驱动创新提速   研发方面,公司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905.76万元,同比增长54.20%,主要系公司KC1036等核心项目研发支出增加导致。公司目前在手资金充足,截至2022Q3拥有货币资金5.26亿元,为后期研发管线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85元、1.00元和1.25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0.71倍、26.18倍和20.88倍。康辰药业作为我国血凝酶制剂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受益于医疗机构手术人次恢复增长,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产品引入丰富产品管线,目前各项研发项目顺利推进,KC1036进入临床Ⅱ期阶段,创新中药金草片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未来公司有望迎来创新成果的多样化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3-01-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