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52)

    • 医药:国产创新药颇具全球竞争力,出海为大方向

      医药:国产创新药颇具全球竞争力,出海为大方向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国产新药进入收获期。自2017年以来,国产新药各阶段临床试验数量稳步增长,国产新药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的参与度也稳步增长,2020年至2023年从207起上升至286起,在这一趋势中,高技术力疗法和FIC产品比例上升明显,例如ADC的临床数量占比从2018-2020年的1.8%增长至2021-2023年的4.9%;目前国产创新药在国内外市场均获得认可,国内上市药品中国产比例从2017年的20%增至2023年的51%;而国际上,截至2024年上半年共有7款中国创新药获得FDA批准上市,其中,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在2023年分别实现了13亿美元和5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BD方面亦成果斐然,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金额逐年上升,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就多款ADC产品达成超过118亿美元年度合作、23年百利天恒与BMS就BL-B01D1达成8亿美元首付、84亿美元总金额,均创下记录。   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国产新药出海正当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到了1472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694亿美元;相比于中国市场,部分海外发达国家展现出更高的创新药物市场支付能力。据OECD统计,2022年我国人均卫生支出为979美元,相比之下,排名第一的美国的人均卫生支出高达12555美元,是中国的13倍之多。而且发达国家能为国产创新药提供更广阔的定价空间,例如呋喹替尼美国定价为中国24倍、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美国定价为中国33倍;目前国内创新药支出占药品比例为个位数,与日本等国相比也有较大增长空间。   中国创新药多种出海模式并驾齐驱,充分彰显全球竞争力。目前国产创新药出海模式可细分为自建团队、NewCo、License-out以及兼并收购,每种模式均赋予了企业不同程度的海外市场研发、商业化及整体战略的话语权。自主出海的典型代表是百济神州,其出海产品泽布替尼在2023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十亿美金分子;NewCo模式为国内创新药企提供了一种新的国际化路径,如恒瑞医药用三个GLP-1产品组合换取了1亿首付和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等;license-out是目前中国药企出海探索中的最为主流的选择。近几年来中国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license-out交易披露总金额达4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首付款总额也呈上涨趋势,2023年跨境License-out首付款总和为4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同时中国创新药企被外国公司并购的总金额逐年上升,仅2024年上半年收购总金额相较于2023年全年已经实现29.15%的增长。   国产新药进入商业化,创新药企逐步盈利。在当前资本市场紧缩的背景下,创新药公司是否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已成为投资者选择股票的重要考量标准。艾力斯、百济神州等企业凭借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成功上市和销售,逐步实现扭亏。自身产品商业化的典型代表是艾力斯,其核心产品伏美替尼2021年获批上市以来仅用3年时间,实现了2023年全年19.72亿元的销售额。除了自身产品商业化,科伦博泰、亚盛医药、百利天恒等公司通过将产品License-out的策略,也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报表端盈利。多元化盈利模式大大提高了创新药企扭亏为盈的可能性,同时加强了创新药资产的确定性。   国内创新药政策逐步回暖,多维度支持创新。从政策端看,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逐步落地,进院、支付端对估值束缚有望解除。7月4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各地政府也迅速跟进实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政策对创新药进院端的支持:北京市取消了医疗机构药品数量的限制,并且要求国谈药品目录公布后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全年药事会召开不少于4次;上海市也明确对各级医院的用药目录品种数不设数量限制,推动目录药品落地;广东省提出放宽医疗机构配备药品限制,删除了药品总品种数量方面的限制要求,进一步畅通国谈药品进医院的渠道。   建议关注产品有海外销售预期及产品有强出海预期标的,推荐组合配置龙头及催化强的标的:A股推荐恒瑞医药、百济神州、海思科,关注迪哲医药、三生国健、泽璟制药等;H股推荐信达生物、和黄医药、科伦博泰、亚盛医药,关注康方生物、康诺亚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疗效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研发及审批进展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医保谈判价格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销售不及预期、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业务相关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2页
      2024-09-14
    • 医药行业周报:强生Tremfya获FDA批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医药行业周报:强生Tremfya获FDA批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9月12日,医药板块涨跌幅-1.05%,跑输沪深300指数0.62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8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1.01%)、其他生物制品(+0.30%)、医院(+0.04%)表现居前,血液制品(-4.70%)、线下药店(-3.22%)、医疗设备(-2.16%)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康芝药业(+20.05%)、阳普医疗(+20.00%)、海南海药(+10.02%);跌幅榜前3位为百济神州(-10.61%)、老百姓(-10.02%)、智翔金泰(-7.11%)。   行业要闻:   9月11日,强生宣布,Tremfya(古塞奇尤单抗)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成人患者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获FDA批准。Tremfya是一款白介素-23(IL-23)抑制剂,可选择性结合IL-23的p19亚基,并抑制其与IL-23受体的相互作用,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来源:强生,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华海药业(600521):公司发布公告,收到美国FDA通知,公司向美国FDA申报的白消安注射液的新药简略申请(ANDA)已获得批准且获得孤儿药认定。   人福医药(600079):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武汉人福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酒石酸匹莫范色林胶囊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精神病相关的幻觉和妄想的临床试验。   新华医疗(600587):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产品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获得批准上市。   圣湘生物(68828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产品人CYP2C9基因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得批准上市。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9-13
    •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中报业绩综述:业绩风险释放,企稳回暖可期

      医药生物行业2024年中报业绩综述:业绩风险释放,企稳回暖可期

      化学制药
        受多因素扰动上半年业绩承压,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向好。统计432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2024H1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2287.04亿元,同比下降0.98%;归母净利润1024.87亿元,同比下降8.97%。2023Q1-2024Q2,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10%、5.33%、-3.32%、-1.87%、-0.40%、-1.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0.16%、-1.25%、-4.61%、4.02%、1.66%、-2.42%。受疫情基数、药品降价、医疗反腐等多因素影响,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整体承压;下半年随着前期负面因素影响的逐步弱化,行业常态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全年业绩有望呈前低后高态势。   子板块表现分化,重点关注创新药等细分板块。2024H1营收同比增速前5的子板块依次为创新药(+59.55%)、医疗耗材(+8.37%)、连锁药店(+7.48%)、原料药(+5.32%)、血制品(+3.7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前5的子板块依次为化学制剂(+15.08%)、血制品(+14.47%)、医疗耗材(+11.72%)、原料药(+8.23%)、医院(-7.14%)。其中,创新药、院内制剂相关板块等受益于新品种的快速放量、常规医疗服务复苏等整体表现良好,值得重点关注。   投资建议:上半年医药生物板块受宏观环境、行业政策、疫情高基数等多因素影响,板块整体业绩承压、市场表现不佳;下半年随着前期各种负面因素的持续弱化出清,板块整体有望企稳向好。当前医药生物板块处于多重底部区间,投资价值显著,建议关注发展势头良好有超预期和业绩风险释放充分有反转预期的细分板块及个股。建议关注创新药链、设备耗材、医疗服务、二类疫苗、血制品、连锁药店、原料药等板块及个股。   个股组合:贝达药业、特宝生物、诺泰生物、开立医疗、国际医学、康泰生物、博雅生物、益丰药房、千红制药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突发事件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4-09-1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子板块2024H业绩分化,期待后续恢复表现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子板块2024H业绩分化,期待后续恢复表现

      生物制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甘肃兰州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推动全系统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走深走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研讨班并讲话。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发挥综合医改联系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医院等作用,进一步推广以三明为代表的医改经验。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财政投入上突出健康目标,以完善的治理制度、法规体系护航健康优先发展。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加强编制动态优化调整,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落实“两个允许”,缩小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专业薪酬差距,优化绩效工资分配结构。   国内创新药企更加重视自主创新研发   《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显示,由于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基于商业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在早期的成长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快速跟进(fast follow)海外优质创新药或通过License-in模式引进国外创新药的中国权益。   9月6日,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射用SKB571的IND申请获得CDE受理。这是一款双抗ADC,主要针对肺癌、消化道肿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AVIC   瘤等多种实体瘤,通过优化靶点组合与双抗设计,增强肿瘤靶向性,旨在应对肿瘤异质性,提升治疗效果。结合OptiDC平台的高亲水性毒素-连接子技术,SKB571实现了DAR值的均一化,并展现出了优异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临床前研究中已经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核心观点:2024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2582.14亿元,同比减少0.45%;实现归母净利润1024.42亿元,同比减少2.8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46.31亿元,同比上升1.82%。   支付端方面,2023年人均卫生费用持续提升。2010年-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19980.3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0575.8亿元。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之比从2010年的4.85%上升至2023年的7.2%,卫生支出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2023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也保持着较高增速,从2010年的1490.1元增加到2023年的6425.3元。2023年,人均卫生费用增速为6.46%,较2022年的增速水平有所下降。   整体来看,医药行业2024H业绩表现同比相对较为稳定,但行业内各个子板块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化学制剂板块表现较为亮眼,生物制品、医疗服务板块业绩承压。化学制剂板块一枝独秀,走出独立于其他子板块的业绩走势,主要或系以下因素:1.国家集采进入常态化,国采、医药反腐等政策影响逐渐出清;2.各药企创新产品/项目逐步落地,部分创新型药企/创新项目由融资现金流顺利过渡为并经营现金流,业绩大幅提升;3.我国医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逐渐获得海外等发达国家认可,创新出海趋势加速,叠加海外创新药品存在高附加值效益,企业毛利取得大幅提升。生物制品、医疗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大,从生物制品板块来看,虽然血液制品表现相对较好,但疫苗类产品整体销售承压,放量趋势有所下降,生物制品板块业绩承压;从医疗服务板块来看,医疗研发外包服务订单增长趋势放缓,增速有所下滑,叠加宏观消费走势偏平,院端消费医疗受到抑制,民营消费医疗受到影响,医疗服务板块业绩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短期来看,估值层面,医药板块处于短、中、长期的估值底部位置,从历史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析,具备一定估值提升空间;基金持仓层面,行业重仓持股比例持续下降,整体仍为超配态势,但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已达到较低位置,行业内部子板块持仓持续轮动,能够发现业绩兑现和政策引导仍旧是市场关注的主要方向。随着板块支付端能力持续   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AVIC   提升,院端诊疗人次有望持续恢复,带动相关产业持续受益,建议关注血液制品、大输液、精麻类等相关领域,如恒瑞医药、华兰生物、科伦药业和恩华药业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8页
      2024-09-13
    • 开放中医药领域外资准入,有望加速国际化进程

      开放中医药领域外资准入,有望加速国际化进程

    • 医药生物:GLP-1制剂篇:GLP-1有望成就新一代药王,国内市场开启减重时代

      医药生物:GLP-1制剂篇:GLP-1有望成就新一代药王,国内市场开启减重时代

      生物制品
        GLP-1海外市场爆发,助力诺和诺德&礼来市值腾飞,国内市场开启减重时代。1)海外市场爆发:司美格鲁肽2023年销售额约218.7亿美元,同比增长88.8%,替尔泊肽(Mounjaro,降糖)销售额51.6亿美元+970%,替尔泊肽(Zepbound,减重)上市不到两个月收入1.8亿美元,随着诺和诺德、礼来加速布局产能,GLP-1有望成就新一代药王;2)国内市场开启减重时代: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均已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国内企业创新药紧随其后,信达生物GLP-1/GCGR双靶点玛氏度肽减重适应症于24年2月申报上市,恒瑞医药GLP-1/GIP双靶点HRS9531注射剂处于III期临床,博瑞医药&众生药业GLP-1/GIP双靶点创新药处于II期临床,国内企业奋起直追,国内市场减重时代拉开帷幕。   GLP-1类药物不断迭代,不断拓展适应症,具备“神药”潜质。GLP-1在人体内天然存在,可通过血糖依赖机制增加胰岛β细胞释放的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控制血糖,可通过延缓胃排空及作用域中枢神经控制食欲,从而达到减肥的作用。GLP-1类药物的研发有以下几大趋势:   1)长效化:从一天2次的艾赛那肽、到一天一次的利拉鲁肽、到一周一次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大大提高了依从性,且例如众生药业RAY1225在探索2周给药一次,安进AMG133分子的血浆半衰期为14-25天,可以支持一月一次给药。   2)单靶点到多靶点:GIP参与脂肪代谢、GCGR可增加能量消耗,通过多靶点协同效应达到更优的减重效果,目前GLP-1/GIP双靶点替尔泊肽已获批减重适应症,信达生物玛氏度肽(GLP-1/GCGR)已申报上市,礼来三靶点创新药Retatrutide(GLP-1/GIP/GCGR)刷新药物减肥记录。   3)单药到组合:诺和诺德CagriSema注射液主要组分是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和一种长效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减重效果优于单药。   4)降糖&减重到其他适应症:作为目前销售排名第一的GLP-1产品,司美格鲁肽在积极拓展除降糖&减重之外的适应症:慢性肾病(已提交上市申请)、处于III期的有:MASH(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AD(阿尔兹海默症)、PAD(外周动脉疾病)等。   5)注射到口服:糖尿病及肥胖为慢性病,需长期用药,口服安全性高、依从性更好,按照分子类型可分为口服小分子+口服多肽。其中口服多肽:因其生物利用度低,需要结合吸收促进剂SNAC;口服小分子:研发进度最快的小分子GLP-1产品为礼来的Orforglipron,覆盖三个适应症(肥胖,II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在美国、中国、欧洲及日本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国内多个产品处于研发后期,国内市场即将爆发:国内企业布局丰富,涵盖生物类似物、双靶点创新药、口服小分子等,分类如下:1)司美26年国内到期,关注仿制进度靠前的企业:华东医药、丽珠集团、石药集团(新诺威)、中国生物制药、四环医药、联邦制药、智飞生物等;2)减重新药,进展靠前: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博瑞医药、众生药业、翰森制药等;3)口服小分子:华东医药、信立、恒瑞医药、一品红、海思科、通化东宝等.   风险提示:临床失败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6页
      2024-09-1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内新冠疫情数据上升,猴痘疫情再次升级为PHEIC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国内新冠疫情数据上升,猴痘疫情再次升级为PHEIC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一、周报摘要   上周医药板块市场关注度主要聚焦在新冠、猴痘疫情等事件热点催化,相关概念个股表现亮眼,但持续性有待验证。目前时点处于中报密集披露期,业绩表现是核心催化,上周部分披露中报的公司业绩表现低于预期,股价承压。Q2以来医药板块已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市场对业绩预期已基本pricein。考虑2023年Q3受反腐等事件影响,业绩基数较低,部分公司2024Q3业绩有望同比改善明显,中报后或是良好布局时点。此外,近期安徽省发布全国首个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采购意向,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有望陆续落地,相关设备公司有望受益。   二、行业观点更新   国内新冠疫情数据上升,猴痘疫情再次升级为PHEIC。根据8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7月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国内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的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至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至7月28日)的18.7%,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国内疫情数据有所上升,但低于年内高点(3月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达21.1%)。受疫情数据催化,上周疫情概念个股获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考虑目前处于暑假人员出行高峰时段,预计国内疫情数据或持续上升。此外,上周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关于2024年猴痘激增的紧急委员会首次会议,宣布猴痘疫情当前形势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也是2023年5月WHO取消猴痘疫情PHEIC状态后,再次将猴痘疫情升级为PHEIC。考虑猴痘病毒特性,同时国内海关总署等已加大对疫情地区人员入境的检测力度,预计猴痘疫情对国内影响较小。   美版医保谈判结果出炉。8月15日,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完成与企业的谈判,并公布首批参与的10种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63%,新价格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此次参与谈判降价的10款药品分别为勃林格殷格翰的糖尿病药Jardiance(-66%)、默沙东的糖尿病药Januvia(-79%)、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药Farxiga(-68%)、诺和诺德的胰岛素(包括Fiasp和NovoLog,-76%)、BMS的血液稀释剂Eliquis(-56%)、强生的血液稀释剂Xarelto(-62%)、诺华的心力衰竭治疗药Entresto(-53)、安进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药Enbrel(-67%)、强生和艾伯维的血癌治疗药Imbruvica(-38%)、强生的抗炎药物Stelara(-66%)。首批10种类药品进入谈判清单的主要标准是费用支出,患者支付定价往往远高于药物净价,同时属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凝血疾病等常见药物,在美国国内竞争激烈。随着谈判第一轮落地,未来药品覆盖范围继续拓宽。
      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9-13
    • 化工行业专题报告:国内盈利企稳回升,产能扩张放缓,欧美多数企业盈利仍在底部——2024H1半年报总结

      化工行业专题报告:国内盈利企稳回升,产能扩张放缓,欧美多数企业盈利仍在底部——2024H1半年报总结

      化学制品
        核心提要:基础化工底部质量更高,石油化工维持高盈利   从2024年半年报ROE看,基础化工行业ROE见底回升,自2022年Q4以来,扣除Q4季节性影响,基化单季度ROE基本维持在2%左右,相较于2012-2015年的周期底部更高,在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周转率持续下行的基础上,依靠净利率水平提升,基础化工ROE整体底部提升。我们判断,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头部企业周期底部超额利润更加丰厚,另一方面,中国化工行业相对于国际化工巨头优势更加明显。在欧美主要化工企业ROE持续恶化和国内落后企业亏损的背景下,我们预测,如果盈利继续恶化,欧美部分化工企业和国内亏损企业的开工率将下降,基础化工行业主要头部企业盈利底部有望得到支撑。国内2022Q4-2024Q2净利率基本维持在5%以上,高于2012-2015年的4%左右;行业资产负债率从2012-2015年的55%以上回落到2022Q4-2024Q2的47%左右;资产周转率从2012-2015年的18%左右回落至2022Q4-2024Q2的15%左右。   截止6月底,基础化工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放缓。   石油化工行业盈利维持高景气,石油化工产能扩张速度持续下行。   从产能扩张角度看,粘胶、氮肥、氨纶、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钛白粉、印染化学品、民爆用品等行业产能扩张少,盈利位置低,值得关注。   行业盈利方面,1)基础化工:2024Q2ROE低位,但有回升趋势的为氯碱、锦纶、改性塑料、粘胶、印染化学品;2024Q2ROE高位,且仍在向上的分别为磷肥及磷化工、合成树脂、民爆用品、钾肥、轮胎、复合肥;景气度提升速度最快的行业分别为民爆用品、涂料油墨颜料、橡胶制品、无机盐、合成树脂、钾肥、氟化工;景气度下降速度最快的行业分别为农药、橡胶助剂、有机硅、聚氨酯、碳纤维。2)石油化工:2024Q2ROE低位,但有回升趋势的为:油品销售及仓储;2024Q2ROE高位,且仍在向上的分别为:油田服务、工程服务;景气度提升速度最快的行业分别为:工程服务、油田服务;景气度下降速度最快的行业分别为:其他石化、炼油。   产能建设方面,1)基础化工行业:2021年,国内化工景气大幅向上,带动行业投资回暖。2021Q1起,基础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比例持续攀升,2023Q2国内基础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提高至38%,此后出现拐点,2024Q2基础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的比值为31%,同比下降7个pct,说明基础化工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已放缓。2)石油化工:2024Q2石油化工行业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的比值为30%,同比下滑2.3个pct,环比略提升1.4个pct,石油化工行业资本开支持续维持较低水平。从细分行业看,油田服务、纯碱、工程服务、氮肥、磷肥及磷化工、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钛白粉、印染化学品、民爆用品等细分行业扩张较少。   海外化工巨头盈利方面,2024Q2巴斯夫、拜耳、杜邦、陶氏、赢创、亨斯曼、科思创等多家企业ROE处于历史低位。其中,巴斯夫、拜耳、科思创2024Q2的ROE环比仍下滑,杜邦、陶氏2024Q2的ROE环比基本持平,赢创、亨斯曼2024Q2的ROE环比有所改善。   行业评级及投资建议:基础化工行业盈利见底回升,产能扩张速度放缓;石油化工行业维持高盈利,资本开支持续维持较低水平,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和石油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政策不及预期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出口贸易政策风险、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风险。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2页
      2024-09-13
    • 医药行业周报:Viridian在研疗法三期临床成功,用于治疗TED

      医药行业周报:Viridian在研疗法三期临床成功,用于治疗TED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9月11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38%,跑赢沪深300指数0.6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6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2.39%)、其他生物制品(+1.24%)、医疗耗材备(+0.44%)表现居前,线下药店(-3.37%)、医药流通(-1.18%)、血液制品(-0.52%)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海南海药(+10.05%)、荣丰控股(+10.04%)、双成药业(+9.96%);跌幅榜前3位为赛隆药业(-10.02%)、老百姓(-9.98%)、阳普医疗(-9.95%)。   行业要闻:   9月11日,Viridian宣布,在研疗法Veligrotug(VRDN-001)在3期临床试验THRIVE中获得积极顶线数据,达到了所有主要和次要终点。VRDN-001是一种静脉输注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用于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ED)。TE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为眼睛周围及后方组织的炎症、增生和损伤。   (来源:Viridian,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华润双鹤(60006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丙戊酸、丙戊酸钠上市申请。   九州通(600998):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北京京丰制药(山东)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批准呋塞米上市申请。   海特生物(300683):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的《药品注册证书》,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注册。   基蛋生物(603387):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批准公司产品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联合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上市申请。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9-13
    • 原料药板块中报总结:边际改善持续,GLP-1原料药进入快速放量期

      原料药板块中报总结:边际改善持续,GLP-1原料药进入快速放量期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   原料药:板块二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延续回升趋势,收入端表现好于利润端。预计原料药行业目前整体量上恢复良好增长趋势,上游制药企业去库影响逐步减弱,但目前产品价格仍有一定上行压力,板块盈利能力暂未观察到明确提升趋势。(维生素板块个股在量价齐升下业绩增长亮眼,盈利能力提升)   GLP-1原料药:慢病药物拉动肽类药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多肽原料药市场规模增长势头强劲,预计2030年达到653亿元   人民币。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等销售额持续攀升,产能需求旺盛。从诺泰生物、圣诺生物和翰宇药业三家公司24H1原料药业务营收和毛利上看,诺泰生物和翰宇药业受益于GLP1订单收入大幅增长,3家公司毛利率均有较大幅度上升。GLP1原料药订单逐步兑现到业绩端,相关上游原料药企业有望持续获益。   核心观点:   原料药板块整体在上游制剂企业去库影响减弱下呈现边际好转趋势,国内原料药企均逐步将业务范围从原料药向制剂/CDMO领域拓展,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在司美格鲁肽等大单品的持续快速放量下,GLP-1原料药订单和产能需求旺盛,相关企业已经逐步兑现到业绩端,收入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建议关注产品种类丰富、产业链拓展见效、产能和订单趋势向好的原料药企。   推荐标的:圣诺生物。受益标的:诺泰生物、翰宇药业、华海药业、川宁生物、仙琚制药、奥锐特等。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4-09-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