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399)

    • 2024年中期血制品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采浆和研发驱动,血制品行业处上升通道

      2024年中期血制品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采浆和研发驱动,血制品行业处上升通道

      生物制品
        行业核心观点: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人口老龄化,血液制品临床刚需增加、消费结构趋于合理、血浆综合利用能力提升、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等因素影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未来仍有望持续高景气度,市场增长空间广阔,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发展仍处于上升通道。   投资要点:   血制品竞争格局好,市场增长空间广阔。国内血制品赛道政策准入壁垒高,存量企业博弈竞争,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按企业集团合并计算后户数约17户,品种市占率和采浆量市场集中度较高,参考行业发展规律和国内外差异,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增长驱动因素包括采浆量增长、老龄化、血制品临床应用普及,新产品进医保、人均使用量提升、技术工艺提升提高血浆综合利用度等。长期看,行业空间增长可期。   采浆和研发是血制品企业核心竞争要素。十四五期间,国资纷纷布局血制品赛道,目前A股7家血制品上市公司超过一半实控人为央国企,央国企背景有望赋能采浆提升,采浆规模决定未来血制品业务体量。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产品结构依赖人血白蛋白和静丙,毛利率水平和吨浆盈利能力受限,提升空间较大。血制品公司积极布局研发毛利率较高的凝血因子类产品,未来伴随学术推广有望贡献公司净利润,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可期。   估值:受益于良好的行业竞争格局,血制品行业长期享受估值溢价。2020年新冠疫情血制品需求增长提振行业估值,后因疫情影响采浆、血制品生产批签发等行业估值受挫。截至2024年6月25日,血制品行业估值接近2022年以来均值,低于2019年以来均值水平。血制品上市公司市盈率(TTM)分别为派林生物29.07、华兰生物21.04、上海莱士27.75、卫光生物28.99、博雅生物76.43、天坛生物41.26,多数公司市盈率低于2019年以来均值,低于2019年以来最高市盈率的一半,具有较好的安全边际。   投资建议:政策端,血制品赛道准入壁垒高,集中度有望提升。国家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具有较高的原料稀缺性和政策壁垒;我国目前有30家左右的血液制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较少,行业集中度不高,超过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资质。参照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血制品企业并购趋势,行业未来集中度有望通过合并进一步提升;需求端,从社会和人口层面来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已超过2.9亿,占比达21.1%,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增长,特别是经济负担能力较强的一线城市老龄人口与日俱增,在术后或免疫力低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将越来越多,带来市场扩容。另外,我国血液制品人均消耗与国际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供给端,我国过去几年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稳步增长,部分省份陆续推出浆站建设规划;上市公司角度,血制品赛道核心竞争力主要为获浆资源能力,央国企背景有助于提升获浆资源能力,助力公司采浆规模扩大,提升收入规模;长期看研发实力决定企业收益能力,工艺提升和新产品开发均有利吨浆利润提升。推荐关注天坛生物、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风险因素:采浆站审批政策变动风险、血制品成本上涨风险、学术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4-06-28
    • 医药生物: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板块有望迎来全面高增长

      医药生物: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板块有望迎来全面高增长

      化学制药
        2024年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事件:2024年6月25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4部门印发通知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支持范围: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   贴息标准: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期限条件:2024年3月7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设备购置或更新改造服务采购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并划付供应商账户的,可享受贴息政策。   贷款流程:(1)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设备更新贷款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2)贷款申请经营主体实施设备更新,凡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的,可向所在地的相关经办银行提出设备更新贷款申请。(3)贷款审核和发放。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审核审批,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贷款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及时审批放款。   贴息流程:(1)预拨贴息资金。(2)贴息资金申请。(3)贴息资金审核。(4)财政部门与经办银行贴息资金结算(5)中央与地方贴息资金结算(6)贴息资金清算。   点评:我们认为此次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2022年底贴息贷款政策的延续,且支持力度更强。复盘22年底贴息政策执行后医疗设备板块实现了全面业绩增厚,高增长延续时间达两至三个季度。此次财政贴息政策预计延续性较22年底更强,且政策明确指出期限条件为24年3月7日至24年12月31日,执行落地确定性更高从交付周期维度考量,我们认为部分中小设备生产厂家有望在24Q3兑现政策红利,大型设备生产厂家预计在24Q4至25Q1实现业绩高增长。叠加23年下半年医疗设备板块整体业绩低基数,我们认为24年下半年板块有望进入业绩高增长区间。   受益标的:   海尔生物、新华医疗、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机器人-B、天智航-U、澳华内镜、开立医疗、山外山、理邦仪器。   风险提示:   政策执行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1页
      2024-06-28
    • 生物制品行业跟踪报告:2024H1血制品批签发:整体批次同比减少,人凝血因子Ⅷ和狂免批次同比增长

      生物制品行业跟踪报告:2024H1血制品批签发:整体批次同比减少,人凝血因子Ⅷ和狂免批次同比增长

      生物制品
        行业核心观点:   本报告跟踪8个血制品核心品种2024H1批签发同比情况,并梳理上市公司各品种批签发同比变化情况。2024H1,8个核心品种批签发有6个品种同比减少,2个品种同比增长,整体批次呈下滑趋势。上市公司分化较大。(血制品批签发每批次对应的批签发量会受新厂房投产等因素影响,批签发批次趋势不完全代表批签发量趋势)   投资要点:   分上市公司看,   2024H1批签发批次同比增加品种分别为,天坛生物破免、乙免、人凝血因子Ⅷ、PCC4个品种;上海莱士狂免、人凝血因子Ⅷ、PCC3个品种;华兰生物人血白蛋白、狂免、纤原3个品种;派林生物人凝血因子Ⅷ1个品种;博晖创新人血白蛋白、静丙、破免、狂免、PCC5个品种;卫光生物人凝血因子Ⅷ1个品种。   分品种看,   人血白蛋白,7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2家同比增长,5家同比减少。天坛、华兰批次领先同行;博晖、华兰增速较高;   静丙,7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7家上市公司批签发批次均同比减少;   破免,6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2家同比增长,4家同比减少。天坛、华兰批次领先同行,只有天坛批次正增长;   乙免,3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1家同比增长,1家同比持平,1家同比减少,整体批签发批次基数较小;   狂免,7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3家同比增长,3家同比减少,1家同比持平。华兰批次领先同行,华兰、上海莱士增速较高;   人凝血因子Ⅷ,6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4家同比增长,1家同比持平,1家同比减少。上海莱士、华兰、天坛批次领先同行,上海莱士、天坛、派林增速较高;   PCC,5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3家同比增长,2家同比减少。天坛、华兰批次领先同行,天坛增速较高;   纤原,5家上市公司有批签发获批。2024H1批签发批次,1家同比增长,4家同比减少。上海莱士、博雅批次领先同行,华兰增速较高。   投资建议   政策端,血制品赛道准入壁垒高,集中度有望提升。国家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具有较高的原料稀缺性和政策壁垒;我国目前有30家左右的血液制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产品品种较少,行业集中度不高,超过半数企业不具备新开设浆站资质。参照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血制品企业并购趋势,行业未来集中度有望通过合并进一步提升;需求端,从社会和人口层面来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已超过2.9亿,占比达21.1%,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增长,特别是经济负担能力较强的一线城市老龄人口与日俱增,在术后或免疫力低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血液制品的患者将越来越多,带来市场扩容。另外,我国血液制品人均消耗与国际相比有较大提升空间。供给端,我国过去几年浆站数量和采浆量稳步增长,部分省份陆续推出浆站建设规划,血制品批签发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市公司角度,血制品赛道核心竞争力,短期看主要为获浆资源能力,其中央国企背景有助于提升获浆资源能力,助力公司采浆规模扩大,提升收入规模;长期看研发实力决定企业收益能力,研发实力包含工艺提升和新产品开发,均有利吨浆利润提升。推荐关注采浆能力和研发实力兼具的标的。   风险提示:采浆站审批政策变动风险、血制品成本上涨风险、学术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6-28
    • 中药Ⅱ行业跟踪报告:2024H1中药新药数据跟踪:1.1类IND受理和经典名方NDA受理数量较多

      中药Ⅱ行业跟踪报告:2024H1中药新药数据跟踪:1.1类IND受理和经典名方NDA受理数量较多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新版中药注册分类发布、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审评审批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对中药新药研发积极性提高。2024H1,中药新药34个品种IND受理,22个品种NDA受理,分别占2023年全年相应数据的46.58%和91.67%,中药新药研发和上市热情延续。   投资要点:   从临床试验研究申请受理数据看,2024年上半年共受理34个品种,其中,1.1类新药21个,1.2类7个,2.3类6个。1.1类中药复方制剂是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制剂。从1.1类新药受理企业看,聚焦的上市公司包括康缘药业、佐力药业、珍宝岛、奇正藏药等。   从注册上市申请受理数据看,2024年上半年共受理22个品种,其中,1.1类新药9个,3.1类13个。3.1类是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从1.1类新药受理企业看,聚焦的上市公司包括健民集团、康缘药业、悦康药业、以岭药业等;3.1类新药受理企业中,聚焦的上市公司包括康缘药业、天士力、吉林敖东、康恩贝等。   投资建议: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评审理念、3.1类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审评免临床直接申报上市,缩短研发周期和审批周期、符合中药研发特点的“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等一系列顶层政策设计,中药企业的新药研发热情得到促进。研发管线的丰富有望未来扩大中药企业收入,建议关注中药新药布局领先的上市公司。   风险因素:上市/临床研究申请审评结果不达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6-28
    • 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老龄化加剧,骨科发病率提升市场需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终端产品:老龄化加剧,骨科发病率提升市场需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疗服务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在骨科领域尤其是骨关节炎的治疗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显著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从产业链看,上游透明质酸原料制取的技术性突破有力推动了下游医药应用市场的增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预计骨科治疗类透明质酸产品市场将继续增长。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4-06-27
    • 医药行业点评:体重管理助力慢病防治,国内减肥药在研管线争先竞渡

      医药行业点评:体重管理助力慢病防治,国内减肥药在研管线争先竞渡

      化学制药
        事项:   2024年6月26日,国家卫健委联合16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逐渐形成,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平安观点:   体重异常和慢病发生密切相关,我国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Diabetes,Obesityand Metabolism》数据,2023年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具体而言,《实施方案》将通过积极宣导、广泛动员、全面覆盖、加强监测、科研转化应用等5个方面共15条主要措施做好我国居民体重管理工作。   减肥药物是实施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磅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国内新近获批。《实施方案》中强调,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和转化应用,研发体重管理相关医药及穿戴设备。减肥药物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诺和诺德公众号,2024年6月25日,诺和诺德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业化在即。该产品采用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给药频次为一周一次,其III期临床结果显示,能够实现平均17%的体重降幅,减肥效果和患者依从性较好。根据诺和诺德财报,2023年,用于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Wegovy)产品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13.43亿丹麦克朗(约合4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减肥药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在研管线争先竞渡。我国减肥药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上游的原料药、试剂耗材厂商,中游的CDMO公司,下游的减肥药物研发和制药企业众多。除新近获批的诺和诺德原研的司美格鲁肽外,华东医药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已实现商业化。此外,我国有多个减重药物在研管线,靶点主要集中于GLP-1受体,其中礼来的替尔泊肽和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处于NDA阶段,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的III期临床正在开展。丽珠集团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处于NDA阶段,先为达/凯因科技合作开发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以及复星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均已在III期临床阶段。此外,勃林格殷格翰、恒瑞医药、石药集团、鸿运华宁、通化东宝的相关产品亦处于临床阶段。   投资建议:受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政策促进,利好我国减肥药行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议关注:1)上游的原料药相关厂商,如奥锐特、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翰宇药业、昊帆生物等;2)中游的减肥药CDMO公司,如药明康德、凯莱英;3)下游的减肥药物研发和制药企业,如创新药企业信达生物、恒瑞医药、通化东宝等,生物类似药企业如华东医药、复星医药、丽珠集团等。   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风险。国内减肥药药物相关生产标准、规范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管制,相关企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2)下游产业链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若减肥药物发展过程中遇到在研产品优势减弱、药物价格高昂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下游产业链对减肥原料药需求减少。3)竞争加剧风险。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企业的减肥药产品上市,导致竞争局面恶化。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6-27
    • 基础化工6月周报:阿洛酮糖潜在产能大增为哪般?

      基础化工6月周报:阿洛酮糖潜在产能大增为哪般?

      化学原料
        阿洛酮糖的潜在产能增幅为何超八倍?   我们发现阿洛酮糖的潜在产能达到12.8万吨,而当前产能仅为1.5万吨,潜在增幅逾8倍。究其原因,主要源于阿洛酮糖较好的减糖功能、类蔗糖口感、天然无副作用、以及抗炎调节血糖等优势,是糖醇类代糖以及蔗糖的较好替代品。据国家发改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估计,2023年我国食糖的消费量约在1550万吨,而阿洛酮糖甜度仅为蔗糖的0.7倍,替代空间较大。我们认为,当下阿洛酮糖产业目前面临两大机遇,值得关注。   立足国内,中国卫健委一旦批复,或为阿洛酮糖快速打开空间   考虑到国内产能建设周期较短,国内潜在产能或具备快速建成并且投放市场的能力,一旦阿洛酮糖获得中国卫健委批复,率先布局阿洛酮糖的化工企业有望获取一波红利。2020年11月,国家卫健委首次受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报书,此后陆续收到4次申请均尚未获批,审批持续延期。近两年国家卫健委对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审批进程明显加速,2023年3月D-阿洛酮糖-3-差异化异构酶(DAE)获卫健委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的批复,2024年3月又一不同供体的DAE酶获卫健委批复。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如果能够在今明两年内获得卫健委批复,则国内市场有望较快打开。   展望海外,率先出海建厂布局或为阿洛酮糖又一战略机遇   出海建设产能虽然周期一般较长,但是阿洛酮糖或直接受益于关税优势及订单的“虹吸效应”。首先,美国FDA早在2012年就批准类阿洛酮糖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且2019年允许其不在“添加糖”、“总糖”营养标签中标注,为阿洛酮糖在无糖、少糖食品大量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当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阿洛酮糖关税为30.8%,而其他一般地区出口到美国关税仅5.8%。在海外建厂布局有望获得25%的关税优势。出海布局有望为阿洛酮糖及其他代糖行业的趋势,而率先成功实现海外布局的企业或将获得超额收益。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出海布局阿洛酮糖的企业,尤其是率先出海布局的企业。阿洛酮糖作为国内新食品原料有望较快通过卫健委审批,并将使阿洛酮糖全行业企业受益,优先关注前期认证扎实或申报受理较早的阿洛酮糖企业。   风险提示:玉米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国内审批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4-06-26
    • 医药行业周报:减肥药Pemvidutide二期数据亮眼,减重近80%为脂肪

      医药行业周报:减肥药Pemvidutide二期数据亮眼,减重近80%为脂肪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6月25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46%,跑赢沪深300指数0.0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3名。各医药子行业中,血液制品(+0.14%)、医药流通(-0.10%)、线下药店(-0.23%)表现居前,其他生物制品(-1.19%)、医院(-0.99%)、医疗研发外包(-0.77%)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花园生物(+14.64%)、民生健康(+13.06%)、浙江医药(+10.00%);跌幅榜前3位为ST吉药(-10.53%)、ST三圣(-5.26%)、ST龙津(-5.17%)。   行业要闻:   近日,Altimmune宣布,其在研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glucagon)双受体激动剂Pemvidutide用于治疗肥胖症的MOMENTUM临床2期试验数据。分析显示,Pemvidutide在减重的同时维持患者的肌肉质量,患者的体重减轻21.9%归因于肌肉质量,78.1%归因于脂肪。   (来源:Altimmune)   公司要闻:   上海医药(601607):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天津信谊津津药业有限公司的氢化可的松原料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通知书编号:2024YS00123),该药物获得批准生产。   美诺华(603538):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宁波美诺华天康药业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药品注册证书》,该药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骨关节炎。   一品红(30072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关于阿加曲班注射液的《药品注册证书》,经审查,本品符合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批准注册。   宣泰医药(688247):公司发布公告,近日全资子公司江苏宣泰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公司奥拉帕利片、依西美坦片产品已获得正式批准。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6-26
    • 2024年中期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产业政策落地,基本面筑底

      2024年中期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产业政策落地,基本面筑底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当前医药板块正处于逐步筑底的过程中。从板块行情来看,医药板块指数连续4年下跌,已经调整充分,且板块估值也已到历史低位区间;从政策角度来看,短期负面政策逐渐出清,鼓励性政策逐步落地,行业压制因素缓解;从基本面来看,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疫情的大起大落之后,各板块的业绩也逐步回归常态增长,医药业务的稳健和可持续特征明显。行业基本面稳健配合估值的吸引力,我们看好医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   投资要点:   行业回顾:2024上半年年(2024/1/1-2024/06/16)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5.54%,跑输沪深300指数20.12个百分点。从工业数据来看,医药制造业收入端仍小幅下滑,但是利润端已经逐步企稳。从估值来看,医药各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区间。   产业政策逐步落地,研发进展持续推进。2024年,多个城市出台了支持创新产业链的地方政策,真正意义上将支持创新落到实处。随着医药反腐、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稳定,短期负面影响已充分消化,长期医药行业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期。从今年获批的一类新药数量来看,国产新药占比超八成,国产创新已逐步成为国内新药市场的主力。   化学制药:集采后业绩稳定,板块估值稳健。在经历了九批次带量采购之后,仿制药市场逐步稳定。集采后的统一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降低营销费用,提升利润率。化学制药板块2024Q1在营收小幅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考虑到板块的估值相对稳健,我们看好后集采时代的仿制药企业低估值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医疗器械:把握细分增量市场机会。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高值耗材集采常态化,市场对已经纳入集采的产品反应较小,未来主要看点在细分增量市场,通过产品创新满足新的需求。体外诊断板块在经历了疫情带来的爆发式业绩增长后需要回归常规IVD业务。医疗设备板块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随着各地采购政策落地,医疗设备景气度有望回升。   医疗服务:CXO板块等待新一轮周期。CXO行业近两年的调整一方面是行业已经过了初期的高增长时期;另一方面,全球创新药在加息环境下估值压缩,向上游传导至研发外包行业。以创新周期的角度来看,企业业绩释放消化估值,同时周期底部的悲观预期也完全反应在估值之中,行业周期底部特征明显,板块整体行情只需等待新一轮的创新药周期来临。   中药:政策呵护、业绩稳健、估值合理。近年来针对中药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发布,政府对中药产业一直保持着鼓励创新发展的积极态度。中药板块整体业绩增速稳健,且从内部来看,也不乏公司产品有突破或者营销改革成功带来的业绩爆发个股。从估值来看,当前板块整体估值处于适中位置。如果考虑到未来中药产业的发展加速,估值有望进入扩张期。我们更看好中药产业中的品牌OTC公司,这类公司具备消费属性,适合长期价值投资;同时公司产品主要在院外零售市场,不受集采限制,自主定价空间大。   风险因素:集采政策力度超预期、创新药创新器械研发失败。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4-06-26
    • 医药行业周报:Vyvgart Hytrulo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CIDP

      医药行业周报:Vyvgart Hytrulo获批新适应症,用于治疗CIDP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6月24日,医药板块涨跌幅-2.24%,跑输沪深300指数1.70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4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设备(-0.85%)、医疗研发外包(-1.70%)、血液制品(-2.01%)表现居前,线下药店(-3.73%)、体外诊断(-3.35%)、其他生物制品(-3.29%)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太安退(+8.70%)、昊帆生物(+5.52%)、花园生物(+3.61%);跌幅榜前3位为艾迪药业(-14.19%)、同和药业(-9.99%)、南华生物(-9.98%)。   行业要闻:   近日,Argenx宣布,美国FDA已批准Vyvgart Hytrulo扩展适应症,用于治疗成年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患者。VyvgartHytrulo是一种皮下注射疗法,患者只需每周接受一次治疗,时间为30到90秒,该药是首个获得批准且具有明确作用机制的CIDP新疗法,也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CIDP的新生Fc受体(FcRn)阻断剂。   (来源:Argenx)   公司要闻:   翰宇药业(300199):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美国FDA的通知,由翰宇药业及Hikma联合向FDA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新药简略申请(ANDA)已获得暂定批准,对公司拓展美国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   亚虹医药(688176):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APL-1202用于治疗自由生活阿米巴(FLA)感染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福安药业(300194):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博圣制药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吲哚布芬片《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为抗血栓形成药,适应症为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静脉血栓形成。   舒泰神(300204):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Staidson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正式函件(Study May Proceed Letter),同意SBT-1901注射液针对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适应症开展临床试验。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6-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