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基础化工周报:强烈推荐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中期投资方向

      基础化工周报:强烈推荐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中期投资方向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后波动, 波动区间达到 30 美元/桶, 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在于: 一是基本面的 OPEC+实际的增产幅度小于计划增产幅度且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 二是东欧局势紧张, 美国将俄罗斯排除 SWIFT 结算体系之外, 加之美英两国暂停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供应中断和产量缺口较大。 但周后期, 随着俄乌局势的缓和, 以及阿联酋表示将呼吁 OPEC 提高产量, 原油价格出现了很大的下滑。 去年年底以来, 随着多套多晶硅装置的投产, 大幅拉动了三氯氢硅的需求,三氯氢硅价格上涨至 22000 元/吨以上, 多晶硅新装置投产和存量产能的日常补氯将大幅拉升三氯氢硅的需求, 而今年光伏级三氯氢硅的供给几乎没有增长, 我们看好未来多晶硅产能持续投放下三氯氢硅的行业高景气度。 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背景下, 生物柴油是最受益的产品, 由于欧洲及全球其他国家的减碳要去, 因此产品近几年需求旺盛, 同时国内以废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在欧洲更受到相关政策的支持, 且未来有望替代欧洲市场的棕榈油、 豆油为原材料的生物柴油, 市场空间巨大, 我们看好未来国内生物柴油企业的产能持续扩张及产品的利润扩大趋势。 近期钾肥大合同签订, 尽管签约价格为近年最高的 590 美元/吨, 但钾肥谈判价格仍然处于全球历史洼地, 考虑到全球钾肥的供需紧张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因素, 我们仍然看好钾肥价格的上行。 同时, 我们看到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大幅上行背景下, 我们看好煤化工企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竞争力。此外,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我们强烈推荐【华鲁恒升】 、 【宝丰能源】 ,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确定性较强的高成长公司, 如三孚股份(光伏级三氯氢硅、 电子级三氯氢硅、 二氯二氢硅等)、 兴发集团(精细磷化工)、 卓越新能(生物柴油)、 亚钾国际(钾肥) 、 赞宇科技(生物基化学品及日化产品) 和泰和新材(芳纶)等个股。 。   重点数据跟踪   价格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甲醇(6.86%) 、 PTA(6.82%)、醋酸乙烯(6.13%) 、 丙烯(MTO) 法(5.87%) 、 丙烯(PDH 法)(5.87%) ;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醋酸乙酯(-21.93%) 、 醋酸丁酯(-20.84%)、醋酸(-13.74%) 、 双酚 A(-7.36%) 、 环氧树脂(-5.26%) 。   价差涨跌幅: 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苯乙烯(632.59%) 、 甲醇(114.81%) 、 BDO(顺酐法) (61.26%) 、 磷酸一铵(50.22%) 、 醋酸乙烯(31.25%) ; 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丙烯(石脑油法)(-187.65%)、醋酸乙酯(-70.32%) 、 丙烯酸丁酯(-67.32%) 、 R125(-56.48%) 、 醋酸丁酯(-51.91%) 。   风险提示: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 海外疫情控制不力导致复苏低于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2-03-13
    • 医药生物行业:药明康德发布月度经营数据,行业基本面稳健

      医药生物行业:药明康德发布月度经营数据,行业基本面稳健

    • 中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报告:政策为帆,赛道作桨,中医药新远航

      中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报告:政策为帆,赛道作桨,中医药新远航

      中药
        核心观点   中医药政策全面梳理:发展脉络清晰,2021年是政策面迎来边际向好元年   复盘自建国以来的中医药政策,毋庸置疑的是顶层设计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鼓励是一以贯之的。在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后,中医药政策的传导机制逐渐通畅、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也逐步明确。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意味着中医药发展进入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2020年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作用又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终于到了2021年中医药政策真正迎来爆发期,无论是医保层面还是人事层面相关的重磅政策纷纷落地。未来3-5年沿着传承与创新两条线索,可以期待多方面政策持续出台。   中医药行业全景观:中药+中医服务赛道发展正当时   中医大健康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是医疗健康服务行业的重要子赛道。预计到2030年中医产业规模将达到22420亿元人民币,2019年-2030年CAGR11.3%。其中中药和中医诊断、治疗服务是中医大健康服务市场占比最高环节。   中药一直是中国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医保目录和纪要目录中中药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规模上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中药材在经历了多年的出清和改革后,正向着规范和创新的方向发展,景气度逐渐提升。   中医服务2019年市场规模为2920亿元,预期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18390亿元,CAGR为18.2%,增速可期。中医诊断治疗与中药细分赛道的蓬勃发展将有效带动整个中医健康行业扬帆起航。最大驱动力来自患者端的需求拉动,中医就诊人数自2010年以来持续上升,2019年诊疗人次共计5.86亿。   中药板块行情复盘:历经起伏迎来上行期,当前仍是医药板块高性价比赛道   回顾从2010年以来的中药板块收益率,2014年是重要的转折点。2014年医保控费的开始逐步强化导致此前最为受益的中药注射剂受到重创,而资本市场上也是快速做出反应,先杀估值后杀业绩的经典戴维斯双杀造就了中药板块此后的市盈率均低于整体医药板块的情况。而在政策向好下2021年中药板块表现亮眼,估值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从未来3年的预测PE来看,中药板块估值仍具性价比。   中医药赛道精选:政策驱动下行业发生变革,重点关注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中医服务和中药配方颗粒   2021年是政策端爆发的元年,行业端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而其中政策支持下确定性最强的方向是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中医服务和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创新药:2021年中药创新药迎来爆发。2021年就有12个中药新药获批,数量超过过去4年总和。不仅是在申报端中药注册分类化繁为简,创新中药单列,并且在支付端的医保谈判中中药也是优势明显、降价温和,拥有中药创新药布局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品牌中药:受益消费升级,医疗保健需求较快增长,品牌中药需求具备持续增长趋势,并且品牌中药拥有较高价格维护能力,核心原材料涨价+需求旺盛双轮驱动的价格提升,相关品牌中药将直接受益。   中医服务: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行业规模大、增速高、尚未看到天花板;行业散乱小,竞争格局尚不明晰;需求膨胀,日常健康管理和“治未病”受到青睐;政策支持下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药配方颗粒:2021年2月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宣告结束并且2021年11月份开始执行新标准,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容,另一方面则是标准化后的门槛增加带来成本和壁垒的提升,综合来看先前的试点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将充分受益。   推荐标的(已覆盖)及建议关注标的:   中药创新药:新天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贵州三力(已覆盖,买入评级)、以岭药业(已覆盖,买入评级)、天士力、康缘药业、方盛制药等;   品牌中药:同仁堂(已覆盖,买入评级)、广誉远(已覆盖,增持评级)、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健民集团(已覆盖,买入评级)、片仔癀(已覆盖,买入评级)、云南白药(已覆盖,增持评级)、济川药业、羚锐制药、寿仙谷、江中药业、佐力药业、东阿阿胶、太极集团、九芝堂、马应龙、千金药业、特一药业等;   中医服务:固生堂(已覆盖,买入评级);   中药配方颗粒:华润三九(已覆盖,买入评级)、中国中药、红日药业等。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原材料供应波动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程度的不确定性;疫情进展的不确定性。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6页
      2022-03-11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2022两会医药政策解读:整体趋势没有重大变化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2022两会医药政策解读:整体趋势没有重大变化

    • 生命科学服务产业链:景气上行,国产替代正当时

      生命科学服务产业链:景气上行,国产替代正当时

      生物制品
        生命科学服务市场扩容迅速,景气度持续高涨   生命科学服务主要包括科研试剂、模式生物、实验室设备与耗材、测序与建库服务等细分赛道。在不考虑实验室设备(国产化率极低)的情况下,我们估计2020年总体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2020-2024年CAGR约为20%,行业增长驱动力主要为:   生物药产业蓬勃发展: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带来生命科学服务需求持续增长,mRNA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有望带来额外增量;   生命科学研发支出高速增长:全球生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支出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0年同比增长28.7%),新冠疫情进一步拉动行业景气度;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新冠疫情提供难得窗口期   科研服务行业多学科交叉,具备较高壁垒,国际巨头长期垄断市场,中国市场每年约占其总营收的10%,疫情之后迎来国产替代加速期:   国内产品质量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十余年技术积累,主流产品性能逐渐媲美进口品牌,为国产替代奠定基础;且国内产品价格约为进口50%-80%,响应速度快,服务优质,存在本土优势;相较之下科研试剂、实验室设备与耗材具备更大的国产替代空间(70%-90%);   上游企业降本需求提升:生命科学服务在部分生物企业成本中占比可达60%以上,医保谈判、集采等逐渐成为常态化,价格降幅大,企业利润端承压,存在强烈的降成本需求;   新冠疫情催化剂:新冠疫情下的物流货运、疫情防控等问题为国内企业带来难得窗口期,大大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同时疫情催生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新需求,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优良契机,短期带来营收增量,长期利好品牌建设;   政策引导支持:疫情前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强调上游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国产替代保驾护航。   关注维度:   ①底层技术平台与产品性能:国产替代的基础是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具备扎实的底层技术,可媲美进口的产品性能以及批间稳定性;②业务横向拓展能力:生命科学服务细分赛道天花板低,复盘赛默飞等国际巨头的发展,我们认为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深耕于自身领域的同时不断拓宽业务布局;③疫情窗口期加速抢占进口份额:新冠疫情下凸显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我们认为未来3-5年为国产替代关键期,需要关注相关企业开拓国内客户并增强黏性的进程;④海外市场开拓进展:新冠疫情同样为生命科学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出海机会,利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强海外品牌建设,海外市场更为广阔,我们认为国内外协同发展能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   生物试剂推荐金斯瑞,建议关注百普赛斯、诺唯赞、义翘神州、菲鹏生物、康为世纪、优宁维等;化学试剂建议关注阿拉丁、泰坦科技等;模式生物建议关注百奥赛图、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等;基因测序建议关注华大基因、华大智造、诺禾致源等;实验室设备与耗材推荐海尔生物、纳微科技,建议关注奥浦迈、洁特生物、拱东医疗等;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反复影响海外业务拓展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6页
      2022-03-10
    • 生物医药行业全面费用管理数字化白皮书

      生物医药行业全面费用管理数字化白皮书

      医疗服务
        内部:企业费用率提升,需通过技术手段管理财务和费用   A股主板企业整体费用率自2016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由20.6%攀升至2020年的26.5%,企业面临费用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亟需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财税管理能力来达到降低费用率的效果。当前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中,财务云仍高居支持率榜首,电子发票次之,同时电子档案较上年支持率提升最多,当前排名第四,这三项技术值得重点关注。   外部:企业需建立财税管理数字化能力应对监管要求   当前企业税收环境已经被数字化监管全面笼罩,随着金税四期的到来,监管层对业务监控延展到了“非税”业务,并且实现了与各部委、人民银行等机构的数据打通。企业的财务治理数字化若无法跟进逐渐严格的监管要求,未来可能无法满足基本经营的合规性。   从关键技术角度来看,电子发票和电子档案政策推动力度加大,电子发票已经处于全国全面铺开的落地阶段,电子档案的建设也受到政策大力支持,规划要求市地级以上国家档案馆全部具备电子档案接收能力,企业需要加快推进发票与档案电子化进程满足政策要求与监管趋势。
      亿欧智库
      37页
      2022-03-10
    • 2022医疗大健康产业十大趋势预测

      2022医疗大健康产业十大趋势预测

      医疗服务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的医疗健康却被阴影笼罩,特别是二级市场上,股价腰斩、上市破发,IPO被否、推迟的消息频频传来,让人不禁对医疗健康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丝隐忧。   其实,行业的刚需性质没有发生改变,过去几年,在资本的催生下,行业创新轰轰烈烈,但也导致产生以IPO导向的速成模式。接下来,行业发展将会进入理性阶段,回归一个基本的价值立场:其专业壁垒极高,受政策监管影响大,是个慢生意,是人命关天的,是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不过,“朝阳行业”还是那个“朝阳行业”,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疫情刺激下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加上新技术助力和政策支持的保障,行业发展或许会经历些许转型阵痛,但是船头的大方向并没有发生改变,产业发展的机会仍然在不断涌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亿欧智库通过总结展望,梳理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十大趋势,以供行业人士以及致力于为国民健康升级的跨界者提供一些参考。   从需求端来看,国民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已经从治疗为中心,向前、后拓展至预防到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未来医疗将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导向发展,未来会诞生越来越多新的早筛、诊断、疫苗等预防手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融合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比如药企与器械、诊断企业将会深度绑定创新服务模式,全方位为患者服务;此外,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将会促使他们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治疗到主动进行健康管理,这也会促使消费医疗的蓬勃发展。过去的治疗端,将会随着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技术的发展逐步升级,数字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新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促使医疗走向精细化、数字化、个性化。传统的产业模式也将发生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领域,智慧化软硬件对传统医院的升级改造,碳中和导向下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新科技与传统产业的碰撞典型。从政策端来看,国家通过对支付端的大力改革也正在重塑产业格局,“腾笼换鸟”计划还未完成,这将会给行业发展带来阵痛,但长期来看,将是利好;此外,国家支付体系也会趋于完善和多样化,缓解医保压力,降低国民医疗负担。从市场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出海寻找机会,一方面原因是国内控费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政策鼓励创新的结果,国内企业的创新成果将被世界广泛接纳。   在需求、技术、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发展的机会仍然大量存在,在转型时期,也更需要我们真正做时间的朋友,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浮躁,从价值出发,以患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终将在未来获得回报。
      亿欧智库
      54页
      2022-03-10
    • 2021年赴港递表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机遇与趋势

      2021年赴港递表医疗服务企业的发展机遇与趋势

      医疗服务
        本报告选取2021年赴港递表医疗服务中数字医疗和口腔服务两个字赛道作为分析对象;数字医疗赛道的竞争相对激烈,口腔服务覆盖科室全面   2021年赴港递表数字医疗子赛道公司的发展路径及业务侧重不同。叮当健康、圆心科技和微医控股业务集中在数字医药零售、在线诊疗、慢病/健康管理业务;泉源堂大药房是线下医药销售转型布局线上医药零售的典型代表;思派健康从保险经纪业务出发,布局慢病管理及肿瘤/特殊疾病专业药房业务   口腔服务几乎涵盖所有口腔疾病相关科室。瑞尔口腔致力于提供一站式口腔医疗服务,覆盖消费者及患者全生   随着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经过数字化转型,形成了当前以数字零售药房、在线医生诊疗、线上消费者医疗及健康信息技术基础配套四大板块为主的行业形态   院外线上医药销售渠道在院外医药销售的占比提升;技术的发展叠加疫情的影响,在线诊疗的发展改变了居民的就医方式;线上消费者医疗健康将成为数字医疗领域持续高速增长的细分行业;健康信息技术基础配套市场是仅次于线上医药零售赛道外的数字医疗细分赛道   口腔医疗服务主要包含口腔综合治疗、口腔修复科、正畸科以及种植科四大科室;口腔综合治疗主要针对口腔健康曰常维护,正畸科和种植科费用相对较高、周期较长   受中国居民口腔疾病的病例增加、消费升级及口腔健康意识增强、利好的监管政策以及医疗服务可及性及可负担性提高多方驱动,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持续扩张   数字医疗赛道的医药零售和在线诊疗业务竞争相对激烈,口腔服务覆盖科室全面   未来,数字医疗将在其各个领域得到长足发展,数字药房成为医药零售重要渠道、医疗机构通过医疗信息化赋能等;口腔医疗服务供应商将通过复制扩张版图、更加数字化且民营机构占比扩大
      头豹研究院
      43页
      2022-03-09
    • 医药行业:多省市明确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渗透率有望提升

      医药行业:多省市明确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渗透率有望提升

      医疗服务
        核心观点   多省市相继明确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近期,北京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适用范围包括公立与非公立医保定点机构,并将于3月26日正式执行。近日,湖南省与四川省卫健委相继在官方平台明确,将逐步探索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常见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中国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较低,提升空间广阔。2018年我国约有56.8万患者接受辅助生育服务,仅占同年4780万不孕夫妇的1.2%。目前,我国已有与发达国家相当的不孕不育率,但其中接受辅助生殖服务的人群比例仍有很大差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的辅助生殖渗透率仅7.0%,远低于美国同期的30.2%。未来随着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知加深、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鼓励生育的政策放开等,中国辅助生殖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三胎政策及其他生育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叠加不孕率上行,以及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未来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有望提升。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壁垒和牌照壁垒的优质民营辅助生殖机构锦欣生殖,关注其收购进展以及美国业务逐步恢复的业绩弹性,此外可关注国内领先的PGT临床解决方案提供商贝康医疗。   风险提示控费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药品、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价格降幅及推进速度超出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03-09
    • 2021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点评:医保基金收支高增长,城镇职工医保单年结存创新高

      2021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点评:医保基金收支高增长,城镇职工医保单年结存创新高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