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

    • 碳纤维行业景气度有望见底回升

      碳纤维行业景气度有望见底回升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吉林化纤发布调价通知,宣布因低空经济拉动、无人机需求增长、出口爆发、湿法碳纤维良好的易加工性影响,公司旗下湿法3K碳纤维供不应求,即日起各牌号产品每千克上调10元。目前市场价格参考200-220元/千克,涨幅在5%左右,涨幅历次调价以来最大。除3K型号的碳纤维价格上涨外,目前民用量较大的T30012k碳纤维价格已反弹到95元/千克,相对于2023年底的低点上涨35.7%。T30025k型号和T3004k型号价格也较2023年底的最低价反弹,总体看越高端型号价格反弹力度越强,碳纤维的价格大概率已见底。   2023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1.5万吨,同比降低14.8%,是1995年以来全球需求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受风电需求下降和疫情结束需要消化库存的影响。2024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5.6万吨,同比增长35.7%,其中风电行业受益安装量的大幅回升,需求增长了120%,同时体育休闲市场需求同比增长了51.6%。2024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8.4万吨,同比增长21.7%,其中进口1.6万吨,同比仅增长2.1%,国产纤维供应占总需求的80.1%,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在国内碳纤维需求回暖的同时,中国碳纤维的出口也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碳纤维出口超过2553吨,同比增长2倍。   产能供给方面,根据赛奥碳纤维技术的统计,2024年中国碳纤维的在运行产能为15万吨,同比增长8.5%。虽然按该产能计算国内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仍只有45%,还处于过剩状态,但是相对于2020年至2024年年均超过40%的产能增长率,8.5%的产能增长大概率可表明国内碳纤维的扩产潮已基本告一段落。同时国内碳纤维产能也明显向头部企业集中,2024年产能前五企业的集中度已经达到73%,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5年由于国内风电招标量还在继续大幅增长,而且2024年招标的风电项目远大于风电安装容量,国内军工订单也开始复苏,因此2025年碳纤维需求的传统应用领域大概率将保持较快增长。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的迭代快速进步,碳纤维电机转子的应用在迅速推进。同时低空经济对碳纤维的需求具备刚性。中国中车的下一代动车CRH450车型已研发成功,大量使用碳纤维等新材料使单车重量减到10吨,较CRH400降低12%。同时中国商飞的C919的扩产进度也显著提速,配合中国碳纤维出口的高增长,我们认为碳纤维行业已经度过2023年以来的行业景气低点。   风险提示:   后续产能出清不理想、下游需求不如预期,仅供投资分析时参考。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5-05-16
    •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行业研究:流水线、POCT、特检、外包四大发展主线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行业研究:流水线、POCT、特检、外包四大发展主线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2019年12月发布的《产业研究 体外诊断( )行业研究 In Vitro Diagnosis 流水线、 、特检、外包四大发展主线》报告,运用统计数据和市场分析,对中国体外诊断(IVD)行业进行深入解读。报告的核心观点包括: 国产替代加速:在生化试剂、化学发光、血液体液等领域,国产IVD产品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血凝、微生物、分子诊断仪器等领域仍有较大差距。国产替代是行业主旋律,但技术升级是暗线,企业需持续提升技术水平。 市场需求旺盛:中国IVD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医保覆盖度提升、医疗消费理念成熟以及政策支持(分级诊疗、DRGs支付等)。细分领域需求差异显著,普检中心化、普检去中心化、特检外包化三大趋势并存。 行业竞争激烈:外资企业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和技术进步,正加速追赶。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需在技术平台、产品线、商业模式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 细分领域机遇:POCT、第三方诊断服务、分子诊断(尤其在生育、肿瘤早筛等领域)等细分领域发展迅速,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主要内容 中国IVD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 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IVD市场规模达713亿元,2014-2018年平均增速高达24.9%。与全球市场相比,中国IVD市场生化诊断占比更高,分子诊断占比相对较低。人均IVD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欧美日相比差距显著,长期增长潜力巨大。 报告还估算2017年体外诊断服务市场规模为2200亿元,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约770亿元。公立医院检查收入快速增长,是IVD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供需格局及国产替代进程 全球IVD市场由“罗、雅、西、丹”四大巨头垄断,但中国市场国产替代加速。2018年,外资企业在中国IVD市场的份额约为55%,国产企业占比约45%。在血液体液、生化诊断领域,国产替代率较高,但在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领域,外资企业仍占据优势地位。报告详细分析了血液体液、生化、免疫、分子诊断、微生物等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国产替代情况,指出国产企业在性价比方面具有优势,但在高端市场仍需努力。 需求端变化及驱动因素 报告指出,中国IVD市场需求呈现出普检中心化、普检去中心化、特检外包化三大趋势。 普检中心化:大型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对自动化、高通量检验设备的需求增加,级联流水线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普检去中心化:基层医疗机构和急诊科对小型化、快速化POCT设备的需求增长迅速。 特检外包化:第三方诊断实验室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为专业科室提供专科化、特殊化的诊断服务。 IVD行业发展主线分析 报告将IVD行业发展划分为四大主线:普检中心化、普检去中心化、特检外包化和特检需求升级。 普检中心化:重器生化免疫级联流水线 大型医院检验科面临样本量高峰拥堵的挑战,全自动流水线系统(TLA)和生化免疫级联流水线成为解决方案。报告分析了流水线市场的规模、竞争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指出生化免疫级联流水线性价比高,将成为提升行业集中度的核心力量。国内企业正积极追赶国际巨头,并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 普检去中心化:急诊+POCT “五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和分级诊疗政策推动了POCT市场快速发展。报告分析了急诊和基层医疗机构对POCT的需求,指出低通量、小型化、易学习的POCT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特检外包化:第三方诊断服务专科化 第三方诊断实验室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但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报告分析了第三方诊断实验室的竞争格局、服务内容及发展趋势,指出特检外包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特检需求升级:供给端差异化生存空间巨大 分子诊断技术在生育、肿瘤早筛、遗传病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巨大。报告分析了无创产检(NIPT)、胚胎植入前诊断(PGD/PGS)、肿瘤早筛、遗传病检测等细分市场的规模、竞争格局及技术发展趋势,指出国内企业需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 总结 中国IVD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产替代加速,市场需求旺盛,但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产品线布局、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POCT、第三方诊断服务、分子诊断等细分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值得关注。 报告中对各个细分领域的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 valuable insights,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然而,报告也指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仍存在差距,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未来,中国IVD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行业动态,进行动态调整。
      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19-12-1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