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

    • 口服胰岛素行业蓝皮书

      口服胰岛素行业蓝皮书

      化学制药
        根据若干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0.67%增长至11.2%   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   1994至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2.51%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城市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5%,农村人口为1.8%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全国14个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   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调查了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显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3年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 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   2015至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的甲状腺、碘营养状态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根据IDF数据, 2021年我国糖尿病未诊断率高达51.7%,远高于北美地区24.2%
      灼识投资咨询(上海)
      19页
      2024-10-23
    • 中国隐形正畸行业年度洞见报告:稳固“双寡头”格局下的韧性增长2024年3月

      中国隐形正畸行业年度洞见报告:稳固“双寡头”格局下的韧性增长2024年3月

      医疗器械
        2023年,中国隐形正畸市场在双寡头格局下,交出了一份韧性增长的答卷。在全球经济恢复的道路上,各种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隐形正畸市场依然展现出一定的增长潜力,成为口腔医疗行业增长的坚实力量。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隐形正畸案例数超过50万例,增速接近15%。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隐形正畸渗透率增长的趋势持续发展,中国隐形正畸渗透率仍有增长空间。这一趋势的延续不仅反映了隐形正畸技术的持续进步,也体现了消费者对更美观、更舒适的治疗方式的不变追求。   在这一过程中,隐形正畸市场逐渐回归医疗本质。重营销、轻医疗,或是低价而无法保证医疗质量的模式风险逐渐显露,众多类似商业模式的厂商破产清算,无法保证医疗质量的企业开始逐步出清。在一些地区,这类厂商出现了较多不良的正畸案例结果,较多病例无法“关闭”1,甚至出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一方面,这些案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这些案例也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令人惋惜的负面影响。   医生对于正畸品牌的选择更加谨慎、理性,更加关注医疗质量和口碑维护。在灼识咨询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过半医生在过去五年中尝试了新的正畸品牌,然而更换主要使用品牌的医生较少,大多数医生使用的头部品牌占比增加。   患者的正畸决策更加谨慎,对性价比的追求、对口碑的关注度增加。患者更倾向于选择可靠的大品牌、具有性价比的产品、更专业的医生进行正畸。社交媒体在患者正畸过程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医患信息不对称性有所下降,患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产品和医生信息。同时,患者的口碑关注也促使医生更加注重正畸产品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市场格局方面,隐形正畸市场的“双寡头”格局预计将中长期保持稳定。大型厂商在产品力、医疗服务能力方面   建立了深厚的护城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难以撼动。同时,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行为趋向谨慎,他们更愿意选择经过验证的、具有深厚医疗服务能力的品牌。在此背景下,那些在融资热时期进入市场的小厂商将逐渐面临出清的风险。   立足当下,我们通过宏观数据、关键厂商、医生及下游机构的深度访谈、对具有代表性的医生样本进行定量问卷调查以及既往客户服务经验等综合研究方法,深入洞察了2023年隐形正畸市场的关键特征。隐形正畸市场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只有那些真正关注医疗本质、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期待与各位读者一起见证这一市场的未来发展。
      灼识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30页
      2024-10-23
    • GLP-1行业蓝皮书

      GLP-1行业蓝皮书

      化学制药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科学家通过动物器官和细胞实验的研究发现,一种主要产生于肠道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能够显著刺激胰岛素的释放。   这一发现为糖尿病的潜在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2005年,一种源自蜥蜴毒液的人工合成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   然而,艾塞那肽每日需注射两次,使得患者的依从性不佳。   2010年,FDA批准了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利拉鲁肽,这是全球第二款GLP-1药物,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注射频次延长至每日一次。   诺和诺德在利拉鲁肽的基础上开发了每周注射一次的司美格鲁肽,2017年获FDA批准用于糖尿病治疗   2014年,利拉鲁肽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标志着GLP-1药物在治疗肥胖方面的开始。   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的减重适应症分别于2021年、2023年获得FDA批准   此外,GLP-1对心血管系统、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效果仍在临床试验中
      灼识投资咨询(上海)
      25页
      2024-10-2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