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37)

    • 2020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短报告

      2020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短报告

      医疗行业
        概览摘要   脱敏治疗,又称特异性脱敏疗法,是一种针对过敏性疾病,进行多次变应原刺激,促使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的治疗方法。按治疗方式划分,脱敏治疗包括皮下注射脱敏与舌下含服脱敏两种方式,其中舌下含服脱敏凭借着更佳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的脱敏治疗方式。自2015年以来,受益于过敏性疾病高发、脱敏治疗社会认可度提升及国产变应原制品上市,中国脱敏治疗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按销售额统计,2015-2019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市场规模由3.6亿元增长到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4%。未来,伴随着新的变应原制品上市,如我武生物的黄花蒿粉滴剂及黄花蒿点刺试剂等,加之学术推广及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2019-2024年中国脱敏治疗行业市场将以21.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   过敏性疾病诊疗需求持续增加   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结膜炎等,中国过敏群体总量庞大。加之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中国的过敏疾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过敏性疾病的诊疗需求随之增长。   脱敏治疗逐步获得广泛认可   针对过敏性疾病诊疗,脱敏治疗逐步获得社会各界认可。1998年《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明确指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2011年《美国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建议“将脱敏治疗作为避免过敏原的一种补充措施,最好用于疾病早期,以减少发生副作用的危险和预防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疾病”。2016年《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天津)》明确提出,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   国产脱敏治疗产品加速上市   目前,已经在中国上市的变应原治疗产品有3个,分别是ALK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lergopharma的螨变应原注射液及我武生物的粉尘螨滴剂,其中仅我武生物的粉尘螨滴剂为舌下含服制剂,其他2款均为皮下注射剂。未来,以我武生物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将积极开展变应原产品研发,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等国产脱敏治疗产品将加快上市步伐。   企业推荐:   我武生物、新华联协和药业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0-12-09
    • 2020年中国头盔行业概览

      2020年中国头盔行业概览

      化工行业
        由于头盔能够为佩戴者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其外壳和缓冲层材料能够分散和承受1,850公斤的冲击力,未佩戴头盔的骑乘人员头部受到损伤的比例是佩戴头盔的2.5倍,未佩戴头盔的骑乘人员死亡比例是佩戴头盔的1.5倍,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行驶、军事、运动、工作方面。伴随中国居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摩旅文化的流行,中国头盔行业市场规模近5年一直平稳增长,从2015年的114,226.7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237,586.7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1%。   头盔安全防护能力强   涉及摩托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中,颅脑损伤致死占比高达80%,而佩戴头盔可防止骑乘人员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头盔的外壳和缓冲层可帮助吸收大部分冲击力,从而起到减弱撞击的效果,使得骑乘人员的受伤比例下降70%,死亡率下降40%。对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骑乘人员来说,头盔的重要性类似于汽车驾乘人员的安全带,可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减轻交通事故损伤。此外,部分特制头盔也可防止飞石、棍棒、子弹损伤头部,如防弹头盔、防暴头盔、建筑用头盔,部分特制头盔可防止紫外线、热辐射、火焰伤害佩戴者,如防热辐射头盔,防紫外线头盔,消防头盔。   摩旅文化兴起带动头盔需求增长   摩旅为以摩托车作为主要游览工具的旅游方式,是除自驾汽车旅游之外新型旅游种类,受到中国众多摩托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欢迎。由于摩旅者需骑行摩托车在盘山公路、村庄、集镇、隧道中穿行,路况不一,因此为提高安全程度,摩旅者需佩戴质量上乘的头盔,价格也相应昂贵,单价在500-2,000元不等,头盔外壳材料多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或玻纤增强材料,抗冲击能力强,头盔的透明面罩则多采用树脂强化镜片,起到防雾、防爆、防剐的作用。此外,为保证佩戴者长时间骑行中的舒适性,头盔的内衬多使用鹿皮绒面料。   智能头盔成为头盔行业发展新热点   伴随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头盔成为头盔行业发展新热点。智能头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和GPS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5G技术等前沿技术作为支撑为佩戴者提供实时导航、高清摄像等多个功能,使得头盔这一传统产品不再仅限于单一的安全防护功能。   企业推荐:   鹏程头盔、南海新源、野马头盔
      头豹研究院
      30页
      2020-12-03
    • 医疗行业:月子中心研究——政策利好,居民收入增加,月子中心前景良好

      医疗行业:月子中心研究——政策利好,居民收入增加,月子中心前景良好

      医疗行业
        月子中心是为需要产后照护的妈妈们提供专业护理的地方。月子中心为新妈妈们提供居住的场所,并且提供专人服务照顾其饮食起居,为其提供日常检查、催乳按摩服务和婴儿照护等一系列的服务。近年来,月子中心服务体系朝着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发展,伴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月子中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生育家庭认可,在全国多个区域加速扩张。头豹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仍将保持约16.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1.8亿元人民币。   热点一:支付能力增强,母婴消费意识先进   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增强,市场成长空间大。2014年至2018年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6.14%上涨至6.16%,反映居民注重改善生活质量,消费升级换代,生活方式转变。伴随居民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产妇对月子中心的消费意愿增强,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热点二:服务项目丰富,商业模式成熟   月子中心商业模式初步发展成熟,具备扩张能力。部分品牌月子中心服务项目体系成熟,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目前具有直营和连锁加盟的商业模式,月子中心可通过分支机构扩张提高市场渗透率,月子中心市场范围有望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扩大。   热点三:线上与线下加速结合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为月子中心行业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带来了契机,近年来月子中心线上营运模式逐步兴起。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商业模式丰富了月子中心的推广渠道,未来月子会所APP的功能将伴随月子中心产业链覆盖程度实现多元化发展。
      头豹研究院
      32页
      2020-11-24
    • 化工行业:油气研究——“一带一路”助力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国门

      化工行业:油气研究——“一带一路”助力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国门

      化工行业
        油气,即石油与天然气,在地壳或地表上自然生成的化石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能量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对象。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 2014 年的 1,871.8 亿方增长至 2018 年的 2,825.6 亿方,年复合增长率达10.8%。得益于上游资本开支的加大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预计中国天然气产量以及净进口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其综合体量将以 16.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并于 2023 年达到 5,820.6 亿方的市场规模。   热点一:油气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是刺激原油消费的最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原油的消费需求。中国自 21 世纪以来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水平显著提高,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原油需求量持续提高。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以化工产品为主的原油消耗量将随着钢铁、医药、纺织、污水处理、日用品等行业的发展快速增长,成为促进原油消费的主要增长来源。    热点二:上游资本开支显著增长   中国油气行业企业积极推动上游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促进了行业内的油气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为中国未来油气开发的增量上产奠定了基础。2018 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应国家号召,纷纷加大上游勘探开发资本开支,以扩大油气资源储量,改善国家能源供给格局。   热点三:海外扩张趋势明显   中国油气需求旺盛,仅靠其境内的开发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旨在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油气企业获得了众多宝贵的合作机会,极大地扩张了中国在海外市场上的油气资源的版图。目前,“三桶油”旗下的海外油气资产占比也在逐步提升,“走出去”将会是中国油气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头豹研究院
      44页
      2020-11-23
    • 医疗行业:除颤仪研究——应用丰富,功能升级,除颤仪市场快速扩容

      医疗行业:除颤仪研究——应用丰富,功能升级,除颤仪市场快速扩容

      医疗行业
        报告摘要   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及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手术室必备的急救设备,具有用时急、闲时多、风险大等特性。2014-2018年,中国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由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0.2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2%。未来五年,院外AED除颤仪的销量增长仍将成为驱动行业快速扩容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整体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5.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20.8亿元人民币。   热点一:除颤仪已不完全依赖于进口   2006年,除颤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的设备生产商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如卓尔医疗、飞利浦等。2013年,迈瑞发布了中国第一款双相波除颤仪产品,填补了中国除颤仪技术研究领域的空白,改写了中国除颤仪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   热点二:智能显示器供应商议价权将提升   显示器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普遍不高。未来,伴随着除颤仪功能的不断丰富,对显示器的分辨率以及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有能力供应高品质智能显示器的厂商将在产业链上游脱颖而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热点三:壁垒高,除颤仪行业梯队明显   除颤仪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参与者数量有限。根据企业性质及规模的不同,除颤仪生产企业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国际巨头企业,代表企业包括美国的卓尔、荷兰的飞利浦医疗和德国的普美康;第二类是国际跟随者企业,如:日本光电;第三类是中国本土领导者企业,如:迈瑞医疗;第四类为中国本土的跟随者企业,代表企业包括久心医疗等。
      头豹研究院
      37页
      2020-11-20
    • 化工行业:再生橡胶研究——应用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广阔

      化工行业:再生橡胶研究——应用领域拓展,发展空间广阔

      化工行业
        报告摘要   再生橡胶是指在橡胶制品生产中的废料和废旧橡胶制品经过粉碎后,通过化学和物理加工,去掉硫化橡胶的弹性而使其恢复塑性和粘性,从而重新获得与生胶混合和硫化的能力,以便重新应用到橡胶工业中的一种橡胶原材料。未来,生产工艺的进步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展将进一步释放再生橡胶产品的需求,中国再生橡胶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60.5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热点一:红利政策频出,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大力发展废旧橡胶综合利用产业是中国保护环境、促进橡胶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鼓励、政策支持的重点,其中再生橡胶是当前中国实现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热点二:应用领域的扩展为再生橡胶行业提供发展空间   再生橡胶不仅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还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因而可以根据其橡胶烃和特有的合成胶成分的还原性,在一些橡胶产品中或与天然胶和合成胶一起按比例掺用,或用于深加工,直接用于生产部分橡胶制品。   热点三:橡胶自身优势成为其行业增长动力   天然橡胶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橡胶种类,也是最早的橡胶品种。再生橡胶则是随着橡胶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人工制成的橡胶,与天然橡胶在来源、结构、成分和颜色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0-11-17
    • 化工行业:中国塑料包装研究——绿色、环保需求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化工行业:中国塑料包装研究——绿色、环保需求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化工行业
        塑料包装是指以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材料,在增塑剂、发泡剂、稳定剂等添加剂的帮助下,通过吸塑、注塑、吹塑、挤出等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包装、收纳、保护、缓冲、隔离等用途的塑料制品。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扶持、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随着科技水平的革新,新型包装材料层出不穷,塑料包装产品将会以绿色环保、功能性强的方向持续发展以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到 2022 年将达到 3,967.1 亿元。   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近年来在国家发展经济政策的指引下,各生产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国家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中,对不可降解和污染严重的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进行了限制,同时鼓励和支持生产可降解、高功能性、高附加值的塑料包装产品,这有助于推动塑料包装行业向环保、良好、有序的方向发展。   社会消费品需求的持续攀升是驱动塑料包装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以塑料包装行业的需求端而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决定了消费总量。消费者对于食品饮料、医药、日用品等社会消费品具有刚性需求,日常消费量巨大,且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食品工业是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形式多样的塑料包装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分装、保鲜、提升产品外观等作用。   随着塑料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生产工艺及包装材料已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中国塑料包装生产企业正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调整结构优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行先进技术设备以及环保材料的应用,这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环保型塑料包装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能减轻环境污染,而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则有助于塑料包装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下游行业日益提升的需求,进而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0-11-17
    • 化工行业:水泥研究——“互联网+”,助力水泥智能化发展

      化工行业:水泥研究——“互联网+”,助力水泥智能化发展

      化工行业
        水泥是一种粉末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通过加水搅拌成浆体后,能在空气中或水中硬化并将砂石等材料胶结在一起。水泥经水化反应后由稀变稠,可形成坚硬的水泥石。在水化过程中,水泥也可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整体从而形成各种水泥制品。 未来中国水泥行业销售收入将持续扩大,预计将在 2022 年突破 11,809.3 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热点一:利好红利政策频出,促进行业发展近年来,水泥行业相关利好政策频出,行业难题不断得到解决,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2015 年 5 月,中国工信部和信息化部出台的《中国制造 2025》明确将水泥建材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表明水泥作为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的重要性。   热点二:新农村建设为水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6 年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将转向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对水泥建材行业是一个利好驱动因素,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房子建造、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等建设活动都将拉动水泥市场需求。   热点三:行业技术水平提高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水泥制品行业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水泥生产技术不断成熟。目前中国已掌握余热发电技术,这种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提高了水泥行业的经济效益,有效降低了水泥生产的电力成本支出。从中国国产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的运作效益看,余热发电实际运作的单位发电成本约为 0.2 元,而外购电的价格约为 0.5元。可见,与外购电力的生产成本相比,余热发电的成本经济效益更高
      头豹研究院
      34页
      2020-11-16
    • 2019年化工行业:工业阀门——高性能阀门逐步国产化,助力工业阀门发展

      2019年化工行业:工业阀门——高性能阀门逐步国产化,助力工业阀门发展

      化工行业
        工业阀门广泛地应用于油气、电力、冶金、水务、化工等领域,是工业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阀门的种类众多,可根据其不同用途、工程压力、介质温度、阀门材料、驱动方式等进行分类。随着中国国内油气管道、水电等各类工程项目的逐步推进,工业阀门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预计2018至2022年期间,中国工业阀门市场规模将以6.9%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上升。   热点一:下游行业的持续增长   工业阀门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下游行业,包括油气、电力、冶金、水务、化工等,是多种工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部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至2017年相关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219,524.9亿元增长至314,7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4%。   热点二:中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   电力、油气均为工业阀门的重要下游应用行业。电力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础,受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夏季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电力消费量快速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电力消费量从2013年的53,225.0亿千瓦时迅速扩张到2017年的63,077.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为4.3%。   热点三:政府油气规划保证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成为“一带一路”的重点工作之一。油气管道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将充分受益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的政策红利以及沿线各国间能源合作的市场红利。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涵盖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国和消费国,这些国家具备能源合作的高度互补性,油气管道项目储备丰富,将为相关的工业阀门产品带来长期需求。
      头豹研究院
      34页
      2020-11-16
    • 化工行业:玻纤研究——降本趋势不改,玻纤新景气周期即将到来

      化工行业:玻纤研究——降本趋势不改,玻纤新景气周期即将到来

      化工行业
        玻璃纤维简称“玻纤”,是以叶腊石、硼钙石、石灰石等天然无机非金属矿石为原料,经过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等数道工艺制造而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隔热、吸音、电绝缘性能好等优点,通常作为复合型增强材料广泛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工业设备、汽车、交通运输、环保、风电等领域。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攀升,中国玻纤行业在新应用开发上将取得突破,预计到2023年有望将玻纤产量提升至632.4万吨。   热点一:下游领域应用广泛带动玻纤行业发展   玻纤作为一种优质的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拥有电绝缘性好、耐腐蚀性高、材料质量轻、机械强度高、耐火阻燃等优异的性能特点,因此在下游领域如电子电器、工业应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游行业对玻纤产品需求的快速提升及应用的广泛普及大力推动了玻纤行业的发展。   热点二:生产工艺的升级与改良   玻纤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坩埚拉丝法与池窑拉丝法。坩埚拉丝法工艺过程较为繁琐,即先将玻璃原料高温熔制成玻璃球,然后将玻璃球二次熔化,经过高速拉丝制成玻璃纤维原丝。这种工艺投资较少,技术装备简单,能够灵活调整生产规模,主要被中小型玻纤企业采用。但这种工艺也存在着能耗过高、成形工艺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热点三:智能制造推动产业效率的提升   中国玻纤行业有着资本、劳动力密集的特点,且近年来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大量玻纤企业出现了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的问题,玻纤企业规模的拓展以及产能增加受到一定限制。传统的玻纤生产模式及劳动力持续投入发展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玻纤产业智能化制造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0-11-0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