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714)

    • 2021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研究

      2021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研究

      医疗器械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综述   医学影像设备是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经历了从放射诊断到影像诊断.再到影像信息综合分析诊断的过程。   涵盖DSA、GXR、MRI、超声及T细分市场,2016-2020年,中国主要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338.3亿元增长至5143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1.0%。2021E-2025E未来五年,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发展、医学影像技术进步及叠加国产化进程加速将成为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主要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以9.7%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815.0亿元。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核心电子器件与国际巨头相比,偏向中低端化生产,导致毛利率较低原材料和部分零部件产品同质化严重.供应量充足行业较为分散,价格上对设备生产商影响较小   产业链中游,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体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地区,高端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临床高端医疗设备绝大部分依兼进口。以德国西门子、美国GE及荷兰飞利浦为首的三家国际厂商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茎断了中国的中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三家累计份额占比超过80%。但基层市场空间广阔叠加疫情剌激背景下.国产品牌迅速起,中低端医学影像设备凭借高性价比优势进口替代明显。   产业链下游,行业下游涉及各级医疗机构与衍生服务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远程影像平台及独立影像中心。其中公立医院是医学影像设备企业的主要客户,线上影像平台及独立影像中心则是未来市场主要增长力量。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细分赛道技术与产品   平板探测器是DR的核心装置.本土厂商多采用全球采购模式生产DR。中国具备D5A生产能力的厂商有万东医疗、乐普装备、TCL医疗,其中,仅有万东可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在CT领域,高端设备具备很高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技术优势领先,产品线齐全,国产产品与国际领先产品技术存在差距。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超导MR是现阶段市场主要的MR设备类型,客户群体广泛,但技术壁垒较高,其中超导型MR为市场主流设备。超声探头是超声设备成像质量的核心,是超声诊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PET-CT的临床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PET-MR仍处于临床应用初级阶段。相较于技术相对成熟的PET-CT.PET-MR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因成像原理差异,在不同科室临床诊疗应用各有优势.是辅助临床诊疗的重要手段。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迅速扩张将增加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采购与更新需求,进而加速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规模增长。技术进步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可以满足重大疾病进行超早期诊断的需求。   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应用前景广阔.在临床工作流程中,可为医生提供辅助,有助于形成更准确的评估。中国利好国产医学影像设备政策频出,医用医疗设备国产化率继续提升,民营医院大型设备配置将加速。“安徽模式招采对全国大型医疗设备有示范作用,集采降费.器械国产化浪潮不可逆。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CT、MR、超声和PET等影像设备高端产品三大巨头GP市占率超70%,技术壁垒较高,本土厂商差距较大。但在部分中低端产品.迈瑞、联影、东软及万东等中国国内领先的生产厂商占比高,且国产化率加速提升
      头豹研究院
      41页
      2022-01-20
    • 2021年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如何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是整体骨科行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并且许多本土的医疗器械公司都深耕于此。中国创伤骨科市场也是骨科市场中国产化最高的一片沃土,孕育着一批在未来能与国外医疗器械巨头竞争的本土企业。在进入国际高端创伤骨科器械市场以前,中国创伤骨科行业中的中国企业同样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些基础需要再巩固打牢,紧紧把握创伤骨科植入类器械有关的医用材料的自主研发权、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医疗器械的制作及工艺水准,这同样将提升整个中国骨科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整体趋势呈向上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自1937年西方骨科手术引进中国医疗体系,创伤骨科也共同经历了长达84年的发展及变革。2020年底,中国创伤骨科市场规模达到94亿元人民币,占整体骨科市场的27.5%;预计在2025年底,中国创伤骨科市场规模将达到166亿元人民币,占整体骨科市场的23.6%。创伤骨科行业的发展依托老龄化人口、运动损伤人群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中国创伤骨科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中国企业表现强势,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崮企业的市场份额   中国创伤骨科行业是骨科市场中国产化最高的细分市场,但整体呈现散,小、杂的特点。2020年底,占中国创伤骨科市场份额top5的中国企业的整体营收为17.7亿元人民币,仅占市场份额的18.8%。与全球创伤骨科市场相比较,强生骨科及史塞克两家企业就达到总市场份额的62%,整体呈现一超三强的市场格局。这或许是中国创伤骨科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医疗器械国产化的相关政策也将进一步扩大本土创伤骨科类医疗器械公司的市场规模   专注高品质医用材料的研发生产、医疗器械的制造及工艺水准、新科技的研发,将是中国创伤骨科类医疗器械公司进入国际高端器械市场的门票   与国际创伤骨科行业龙头相比,中国企业应专注于高品质医用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如生物陶瓷、医用钛合金等原材料。这关系到高值医疗器械的成本费用及定价权,也是中国创伤骨科类器械公司甚至是中国骨科企业未来与国际龙头竞争的核心;其次是进一步提升创伤植入器械的工艺制造水准,和质量的把控;尽早研发生产新型的科技手段,如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相关技术,也是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头豹研究院
      44页
      2022-01-13
    • 2021年中国硬性角膜接触镜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硬性角膜接触镜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硬性角膜接触镜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近年来中国硬性角膜接触镜市场规模不断的扩大,从2016年的43.3亿增长至2020年的88.8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9.6%,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3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3%。中国近视人口基数大,青少年学习负担加重,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过早,近视率不断提高,近视患者年龄越来越小,但是硬性角膜接触镜渗透率较低,因此行业的潜在市场空间较大,未来随着市场教育进一步推广,渗透率加深,硬性角膜接触镜市场规模将快速增加。   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又叫RGP镜)是隐形眼镜的一种,用于矫正屈光不正   RGP为硬性隐形眼镜,调整光线聚焦的位置以矫正视力,RGP又分为日戴型和夜戴型。RGP镜片以虹吸原理佩戴在眼表,在眼睛和RGP镜片之间有一层液体悬浮,透氧效果更好,且镜片不直接接触角膜,对角膜的损伤更小,更适合长时间的佩戴。   世卫组织2018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居世界第1位   由于中国青少年学习负担加重,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基数大,但是角膜塑形镜的渗透率较低,未能满足的市场需求,渗透率将持续增长。高度近视人群适合通过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日戴型RGP可以完美弥补角膜塑形镜的矫正限制。高度近视人群数量的持续增加,随着市场推广的深入,日戴型RGP市场潜力巨大。   视光师资源稀缺影响硬性角膜接触镜市场规模增长   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过程繁琐,需要使用显微镜、眼压计、眼底镜、角膜地形图仪等多种精密仪器对近视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在镜片的品牌与参数的选择上也比较依赖视光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配镜经验。但是中国专业的视光师培训水平受限,数量也严重不足,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视光师的数量从2006年的1,487人增长到了2018年6,218人,但是依旧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头豹研究院
      36页
      2022-01-07
    • 2021年以岭药业企业研究报告

      2021年以岭药业企业研究报告

      个股研报
        以岭药业(002603)   1.以岭药业凭借创新的络病理论成为行业龙头   公司最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创新了络病理论,自建“络病证治理论体系。络病理论为公司在心脑血管、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指导了公司在心脑血管疾病与感冒呼吸疾病的药物研发,再通过循证医学证实疗效从而赢得高市场占有率,助力公司成为行业龙头。   2.作为中医药科技创新代表型的以岭药业,近年来随大势通过收并购与成立新公司实现全产业链化   公司主做专利中药,近些年通过收并购与成立新公司丰富各业务条线,以实现全产业链化。已初步形成从原材料种养殖、医药研发生产、药品物流、电商运营与出口新格局。   近些年,各药企纷纷搭建、扩宽自身业务平台以期实现全产业链化的举动成为了行业趋势。实现全产业链化有助于实现业务整合、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减少各环节时间与金钱成本,助力企业基业长青。
      头豹研究院
      35页
      2022-01-07
    • 2021年中国TMV(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TMV(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行业概览

      医疗服务
        二尖瓣反流占比所有二尖瓣疾病65%,包括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和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根据射流面积、反流容积等指标进行评估   二尖瓣疾病:患病率位列首位的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疾病主要包括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脱垂,其中二尖瓣反流占比65%,主要是由于二尖瓣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导致的二尖瓣病变,使得在心脏收缩时心脏二尖瓣关闭不严,血液从左心室流入左心房   二尖瓣反流通过症状、临床证据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来鉴别,通常分为两种:原发性二尖瓣反流(DMR)和继发性二尖瓣反流(FMR),根据射流面积、反流容积等指标来确认二尖瓣反流程度,后经传统药物治疗、手术或经导管介入进行治疗   TMV治疗方法无需开胸、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创伤、出血量及恢复期患者痛苦程度也是三种方式中最低的,适用于手术高危、单膜瓣病变患者   TMV治疗不涉及开胸、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创伤、出血量及患者痛苦也是最轻的。但手术效果在某些方面不及外科手术,不适用于多膜瓣、联合病变的患者   中国及美国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渗透率分别为1%和2%,对比全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4.7%渗透率,仍有很大空间   随着手术量增加、医生手术技水提升、患者接受度提高以及医保覆盖政策完善,手术例数增长以扩大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同时,对比全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国内TMV技术髙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提交审批产品增多,资本持续加码在该赛道占据一席之地,髙瓴资本、红杉资本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纷纷入局   德普医疗、捍宇医疗、纽脉医疗等得到国内外资本青睐;2021年5月,沛嘉医疗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募得资金约3亿美金,两大机构股东经纬中国和高瓴资本各持有10.07%和9.33%,近曰市值超124亿
      头豹研究院
      47页
      2021-12-29
    • 2021年中国医疗科技行业白皮书:从市场热度、科技创新、产业周期及政策红利的角度探寻中国医疗科技行业生态产业发展的机遇

      2021年中国医疗科技行业白皮书:从市场热度、科技创新、产业周期及政策红利的角度探寻中国医疗科技行业生态产业发展的机遇

      医疗服务
        中国医疗科技行业综述一发展环境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慢性病人口增加推动医疗健康需求增加,同时国民收入及政府在卫生方面支 出增长、科技进步和政策利好推动医疗行业发展   中国医疗科技行业综述一重点赛道简介   医疗科技在数字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制药信息化、AI药物研发、AI医学影像、类器官技术及生物芯 片等医疗健康领域中都极为关键,是未来医疗健康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头豹研究院
      2页
      2021-12-24
    • 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白皮书

      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白皮书

      医疗服务
        大健康是广义的健康概念,为人类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   大健康是健康概念的延伸,它围绕着人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系列活动而展开,贯穿于疾病预防、诊治护理以及保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可分为个护保健、制药、医疗、健康管理产业。   大健康产业逐步向数字化演化   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演变过程从横向看,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预防性和参与性为中心转变;从纵向看,因创新技术的成熟正逐步朝着数字化发展,未来将为所有人群提供具有预测性、预防性、个性化以及参与性的服务和产品。   在政策、经济、社会与技术共振下,未来行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国家颁布系列政策扶持、规范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打造良性商业环境。良好的经济态势下,居民不断增加的医疗保健消费能力,日益增长的慢性病患病率等,均扩大了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成熟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技术基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头豹研究院
      38页
      2021-12-24
    • 2021年中国儿科医疗行业概览

      2021年中国儿科医疗行业概览

      医疗服务
        中国儿科医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历史因素、经济发展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影响,导致现在儿科医师紧缺,儿科医疗资源不足的状况   儿科医疗产业链上哟对儿科用药、儿科医疗器械构成,儿至专用药占比仅有4%;中游由公立及民营儿科医疗机构组成,下游为可儿至患者及消费者   中国儿童就诊率在近五年来上升明显,叠加中国0-14岁人口数量增长,致使中国儿童医疗刚需扩大;中国儿童常见疾病集中于发烧感冒以及肠胃健康方面   中国儿科医院总体数里不足.2016年以后.民营及个人办医院占比逐渐补充市场缺口;同时.中国存在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东部地区承压较大   随着儿科医疗在医疗资源方面短缺的情况逐渐暴露,中国政府频繁出台儿科用药和儿科医师政策,指引儿科医药行业发展,鼓励儿科医师扩大队伍,加强再教育   民营儿科医院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儿科用药将在政策引导下种类更加丰宫、同时扩大市场规模;儿科医师群体也将在市场教育及政策的指导下持续扩大   随着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中国迎来第四次婴儿潮,生育率明显提高,0-14岁人口数量进入上升阶段   中国在建国后、1962-1974、1982-1998分别经历了三次婴儿潮,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后迎来第四次婴儿潮,虽不及前三次人口增长幅度大,但针对国家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担忧,将持续出台政策鼓励生育   2016年后,0-14岁人口出现上升的趋势,同比増长率略高于计划生育时期;近十五年中国新婚登记夫妇近1.7亿对;同时在2016年以后生育率明显提升,二孩生育率一度超过一孩生育率,三还生育率也上升明显,致使整体生育率明显提高
      头豹研究院
      48页
      2021-12-14
    • 2021年中国乐普医疗与微创医疗、吉威医疗比较企业报告

      2021年中国乐普医疗与微创医疗、吉威医疗比较企业报告

      医疗服务
        冠脉支架产品技术   乐普医疗2019年推出完全可降解支架,是中国第一款在用的可吸收支架产品。通过近40年技术逐渐迭代演变为可降解支架植入和药物球嚢导管扩张,标志着心血管介入治疗进入介入无植入时代   冠脉支架竞争格局-集采前   冠脉支架集采前,CR3市占率为60.8%,其中,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占中国冠脉支架市场份额为22.0%、23.0%和15.8%   冠脉支架竞争格局-集采后   按照集采数量和单价计价,乐普医疗整体集采金额达7,776.1万元,占整体集采金额规模的17.0%,仅次于微创医疗;吉威医疗占整体集采金额规模10.3%,排名第四   乐普、微创及吉威首次集采价格降幅分别为92.3%、92.1%和96.5%(三家中降幅最多)。此外,2021年,各种长度、直径规格支架的使用和出厂供应结构与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   冠脉支架集采应对策略   集采压力下,乐普执行器械领雁策略,充实介入无植入产品线、创新结构型心脏病产品和发展心率管理产品线,提升产品协同度和市场占有率   吉威医疗借助集采赋予的直接入院的优势,利用拥有超过2,300家医院的销售网络,借助凭借传统支架产品触达的销售网络,为公司冠脉、瓣膜等多个新产品的销售导入赋能,提升销售能力
      头豹研究院
      47页
      2021-12-08
    • 2021年艾克膜行业短报告

      2021年艾克膜行业短报告

      医疗服务
        艾克膜学名体外肺膜氧合(ECMO),核心构成包括动力泵和氧合器;V-V模式针对仅肺功能受损患者,V-A模式用于心脏功能受损及心肺衰竭的患者   1.将体内血液引流至贮血器;   2.由机械泵将血泵入氧合器;   3.经人工肺将血液氧合,排除二氧化碳,并加温;   4.再通过另一路管道回输病人体内。   全球体外肺膜氧合ECMO相关有效专利数量近两千件,在审数量超过一千件;目前数量上仍以美国为首,日本随后,中国仍有发展空间   全球体外肺膜氧合ECM0专利申请在2016-2018年达到巅峰,2019年断崖式下降截至2020年7月,全球已失效的ECMO专利已接近6,000件,有效专利不及2,000件   2015年后,中国ECMO中心建设逐步推进,同时应用例数逐年增长;总体来看成人患者占绝大多数,心脏患者相对较多,体外心肺复苏应用最少   2015年起,中国全面进入ECMO中心建设阶段,2020年中国已拥有500家ECMO中心;同时,叠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应用近7,000例   总体来看,成人患者占绝大多数,体外心肺复苏ECPR仍然比较低;ECMO应用例数最多在心脏功能受损的情况下
      头豹研究院
      29页
      2021-11-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