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265)

    • 维生素行业:维生素市场继续上涨,养殖业上下游企业复产

      维生素行业:维生素市场继续上涨,养殖业上下游企业复产

      化学制品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受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影响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养殖业及饲料产业受到严重打击。然而,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养殖业复工复产,加上维生素库存水平低,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为维生素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报告重点关注生物素、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VK3、VD3等几种维生素,并推荐重点关注新和成等维生素行业龙头企业。 维生素市场价格上涨及行业复苏态势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推动养殖业复工复产,全国饲料企业开工率已达50%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 这为维生素行业的下游需求提供了支撑。同时,由于春节前维生素库存水平低,加上物流成本提升,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一些供应集中度高、部分厂家停产的维生素品种,如维生素B1和生物素,价格涨幅更为显著。 维生素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提示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维生素价格上涨的行业龙头企业,例如新和成(维生素整体)、圣达生物(生物素)、浙江医药(VA、VE)、兄弟科技(VB1、VB3、VK3)、花园生物(VD3)。 然而,报告也提示了潜在的风险,包括产品价格下滑、下游需求减弱、供应大量增加以及工艺安全事故等。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从维生素市场行情分析入手,对几种主要维生素的价格走势、供需格局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维生素市场价格走势及供需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生物素、维生素B1、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等多种维生素的市场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 数据显示,由于多种因素(如原材料短缺、部分厂家停产、物流成本上升、海外市场需求增加等),这些维生素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报告还提供了相应的图表数据,直观地展现了价格变化趋势。 生物素市场分析 生物素最大中间体供应商湖北工厂停产,导致生物素纯品出口报价坚挺,国内市场价格也随之上涨。 报告分析了生物素的供给格局,并指出国内贸易商惜售心理浓厚,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维生素B1市场分析 兄弟科技等主要维生素B1生产厂家停产,导致市场货源紧张,价格上涨至300元/kg左右。 报告分析了维生素B1的供给格局,并指出物流运输紧张也加剧了市场货源短缺。 维生素E市场分析 帝斯曼等主要维生素E生产厂家减产或推迟复产,加上欧洲市场采货量增加,导致维生素E价格上涨。 报告分析了维生素E的供给格局,并指出国内物流紧张也影响了工厂发货。 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市场分析 报告同样对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K3的市场价格走势和供需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些维生素的价格也因各种因素而上涨。 分析中包含了价格区间、供需关系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的情况。 维生素B3(烟酸)市场分析 报告分析了维生素B3(烟酸)的市场情况,指出由于原材料吡啶中三甲基吡啶短缺,成本推动价格走强。 行业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推荐重点关注受益于维生素价格上涨的行业龙头企业,并详细列举了这些企业及其对应的维生素产品。 同时,报告也明确指出了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的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总结 本报告基于对维生素市场供需关系、价格走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得出结论:维生素行业在当前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 维生素价格上涨为行业龙头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盈利机会,但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谨慎决策。 报告中提供的市场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0-02-28
    • 化工行业:特斯拉与宁德商讨无钴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成降成本首选

      化工行业:特斯拉与宁德商讨无钴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成降成本首选

      化工行业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2-19
    • 资源&材料:疫情催生消毒剂需求,行业步入景气

      资源&材料:疫情催生消毒剂需求,行业步入景气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消毒剂需求激增,短期内供不应求,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消退和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消毒剂行业有望步入景气周期,稀缺产品和品牌厂商将从中受益。然而,由于消毒剂主营业务占上市公司营收比例较低,大部分上市公司受益弹性有限。 疫情催生消毒剂需求井喷,供需失衡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导致消毒剂需求大幅增加,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主要源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大范围、长时间、高频次的消毒灭菌成为刚需,带动了次氯酸钠、双氧水、过氧乙酸、乙醇等消毒剂的消费量井喷式增长。虽然部分地区出现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但国家已采取措施协调解决供应问题,并紧急批准部分消毒剂上市。 消毒剂行业长期发展潜力巨大,品牌厂商将受益 疫情的长期影响将提升公众卫生意识,推动消毒剂在家庭、公共场所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虽然消毒剂生产企业门槛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但稀缺产品和品牌厂商将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追求。日化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和医药企业等将成为消毒剂品牌厂商的主导力量。 主要内容 疫情对消毒剂需求的影响 报告详细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消毒剂需求的影响。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确诊和疑似病例数量持续增长,导致对消毒剂的需求激增。报告将消毒剂的商业模式划分为商业机构和个人健康两类,并分析了各自的需求特点。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也积极协调,保障消毒剂的有效供给,发布了关于部分消毒剂紧急上市的通知,以解决供应紧张的问题。 消毒剂的分类、性能及市场规模 报告对消毒剂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不同类型消毒剂的性能特点。根据作用水平,消毒剂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报告还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性,并推荐了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消毒剂。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消毒剂市场规模达到100.1亿元,年增长率为11.5%。报告还分析了消毒剂市场竞争格局,指出缺乏知名品牌,高端领域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低端领域小品牌众多,导致行业竞争激烈,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消毒原料产能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虽然疫情初期部分消毒原料供应紧张,但我国双氧水和氯碱产能充足,供应紧张属于暂时现象。报告预测,疫情消退后,公众对消毒剂的使用习惯将得到加强,消毒剂行业有望步入景气周期,稀缺产品和品牌厂商将从中受益。然而,报告也指出,化工企业作为原材料提供商,较难成为品牌商,品牌厂商主要由日化企业、医疗器械甚至医药企业主导。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建议关注安道麦A、利尔化学、安诺其、兴发集团、万华化学和江苏索普等公司。但同时,报告也提示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总结 本报告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分析,对消毒剂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报告指出,疫情短期内导致消毒剂需求井喷,供不应求,但长期来看,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品牌厂商将受益于公众卫生意识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然而,由于消毒剂主营业务占上市公司营收比例较低,大部分上市公司受益弹性有限。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 报告中提供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0-02-11
    • 医疗美容行业主题投资报告

      医疗美容行业主题投资报告

      医疗行业
      医疗美容行业主题投资报告 中心思想 本报告核心观点在于,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上游医美材料和设备生产商利润高,中游民营医美机构格局混乱,下游医美互联网+成消费新趋势。 报告分析了全球及中国医美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对朗姿股份和华韩整形两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投资建议。 主要内容 1. 行业概览 1.1 医疗美容定义与分类 医疗美容是指通过药物、手术、医疗器械等医疗性手段来对容貌和形态进行修复和重塑的方式,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非手术类包括注射和激光疗法,手术类项目根据风险等级进行分级管理。 2. 行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医美行业发展稳定,微整形占比高 全球医美行业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全球医疗美容疗程总数达2362.7万次,同比增长8.9%。微整形占比高,达到56%,且在多个国家占比超过手术类项目。整形年龄集中在19-50岁,男女差异明显。 2.2 中国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大 中国医美市场发展迅速,2016年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消费升级,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中国医美渗透率仍低于发达国家,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3. 海外医美市场发展经验 3.1 美国:全球最成熟的医美市场 美国医美行业发展成熟,技术、规模、专业性均领先。其发展得益于居民收入提高、科技创新和政府监管。 3.2 韩国: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竞争力 韩国医美行业以优质服务吸引中国消费者,但赴韩整容失败维权事件频发。 3.3 台湾:政策与明星推广 台湾医美市场曾高速发展,后因机构饱和、市场竞争和消费放缓进入低迷期。 4. 医疗美容行业投资机会 4.1 产业链上游:医美材料和设备生产利润高 上游医美材料和设备生产商利润高,毛利率可达70%以上。国产替代进口是长期趋势。玻尿酸市场竞争激烈,但仍有增长空间。 4.2 产业链中游:民营医美机构格局混乱 中游民营医美机构数量远超公立医院,但良莠不齐。连锁化机构具有品牌和规模优势。 4.3 产业链下游:医美互联网+成消费新趋势 医美O2O模式兴起,信息透明,促进消费。 5. 投资建议 5.1 朗姿股份(002612.SZ) 朗姿股份通过收购韩国梦想医疗整形集团股份和国内医美机构,切入医美板块,业绩增长迅速。收购高一生医疗美容医院,进一步拓展医美业务。 5.2 华韩整形(430335.OC) 华韩整形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整形美容品牌,JCI认证确保规范化经营。公司利润持续稳固增长。 总结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 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均存在投资机会。 朗姿股份和华韩整形作为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投资者应关注行业风险,包括医美O2O信任危机、政策执行力度和上游中游机构发展不达预期等。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18-02-23
    • 医药生物行业:医药工业增速趋稳,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医药生物行业:医药工业增速趋稳,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增速趋稳,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行业分化延续,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上市公司增长加速,主要受益于行业变革(并购整合、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以及细分领域(原料药、医药商业)的良好表现。未来几年,医保控费、两票制、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将持续影响行业发展,行业洗牌加速,建议关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及估值合理的公司。 医药行业增速趋稳,盈利能力提升 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2%,增速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7%,增速较上年提高3.35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为10.85%,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较2015年有所提升。虽然部分子行业(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制药设备)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整体来看,医药工业营收增速趋稳,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行业变革加速,龙头企业受益 2016年,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且增速加快。这主要得益于行业变革期间的并购整合加速,以及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上市公司凭借其在行业地位、管理、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在行业变革中持续受益。原料药和医药商业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分别受益于环保趋严和两票制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主要内容 医药制造业行业简析 全行业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2016年医药工业全行业数据,包括营收、利润、利润率、期间费用率等指标,并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进行比较,指出医药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报告还通过图表展示了2011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变化趋势。 子行业分析 报告对医药制造业的各个子行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制药设备、中药饮片加工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了各子行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并分析了增速差异背后的原因,例如政策扶持、环保趋严、价格上涨等因素。图表数据直观地展现了2016年各子行业利润总额和主营收入情况。 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报告分析了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ROE等指标。报告指出,上市公司整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但ROE有所下降。报告还对各个细分板块(原料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医疗服务、生物制品、中药、医疗器械)的盈利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别列举了表现优异的企业及其原因。图表数据详细展现了各板块的营收、净利润增长率以及ROE的变化趋势。 细分板块盈利能力分析 (原料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医疗服务、生物制品、中药、医疗器械) 报告对七大细分板块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营收、净利润、ROE等关键指标,并分析了各板块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和潜在风险。例如: 原料药: 受益于环保趋严和部分原料药价格上涨。 医药商业: 受益于两票制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 化学制剂: 受医保控费和销售费用增加的影响,利润增速有所下降,但专科用药领域领先企业表现较好。 医疗服务: 外延扩张和内生增长共同驱动业绩增长,但CRO企业受临床试验自查核查活动影响较大。 生物制品: 血制品供不应求,价量齐升,但疫苗行业受事件影响较大。 中药: 整体增速平稳,部分企业受益于特定产品的高速增长。 医疗器械: 进口替代和家用医疗器械普及率提升带来增长空间。 每个板块的分析都配有图表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各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主要企业的表现。 医药上市公司三费情况 报告分析了医药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各细分板块的费用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不同板块费用率变化的原因。 医药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报告分析了医药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出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下行,反映出企业赊销行为增强,下游议价能力减弱。 估值水平和涨跌幅 报告分析了SW医药行业的历史估值水平,指出医药行业估值在经历波动后,部分优质个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报告还分析了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的涨跌幅,并对涨跌幅较大的企业进行了分析。 行业推荐 报告根据一季度数据和行业发展趋势,建议关注医药商业、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板块,并推荐了一些具体的公司。 总结 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对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及上市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报告指出,医药行业增速趋稳,盈利能力提升,行业分化加剧,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变革和政策红利。未来,医保控费、两票制、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将持续影响行业发展,行业洗牌加速,建议投资者关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及估值合理的公司,谨慎投资。 报告中大量图表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各项关键指标,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然而,报告也提示了政策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投资者需谨慎决策。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17-05-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