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10)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4期(总第826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4期(总第826期)

      化工行业
        【BDO行业发展迎契机】   国内BDO市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整体呈现持续上扬之势,尤其是2021年春节过后,在货源紧张、下游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下,BDO市场价格一跃至31000元/吨的历史高位,放眼整个化工行业,BDO的上涨速度及幅度带来的关注度可谓是风光无二。   国内BDO总产能在近些年持续增长,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0年国内总产能约为323万吨,其中电石法产能达25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77%,较为环保的顺酐法占8%左右。而未来几年内,国内拟建产能超200万吨,包括万华化学、内蒙古东源、华海氨纶、恒力能源等新建项目,且装置规模趋于大型化,企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产能不断扩增,BDO产业布局也将会更加合理。在天然气富裕的地区,选择天然气制乙炔的原料路线;在正丁烷价廉的地区,选择丁烷/顺酐法原料路线;在生物基原料来源丰富的地区,采用糖等生物基原料生产BDO。另外,未来BDO生产将研发并采用高效、经济的污水治理技术和装置,降低企业污染。   下游需求方面,PTEMG-氨纶是BDO主力下游产业链。现阶段,国内外多家知名氨纶企业都正在加紧实行扩产计划。氨纶长丝是生产口罩耳带的重要原料,受疫情影响,氨纶需求大幅增长。另外,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运动服、瑜伽服这类服装需求也增加了,而这些服装的氨纶含量一般都较高,带动氨纶的需求量增加,从而间接带动了BDO需求的增长。   PBT是BDO另一主要下游应用领域。PBT是一种热塑性饱和聚酯,主要用于PBT改性、PBT抽丝、拉膜、光纤护套等领域,在增强改性后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仪表仪器、照明用具、家电、纺织、机械工业和通讯等领域。由于我国电子电器行业和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国内PBT需求大幅增长,因此,未来随着汽车行业中塑料使用比例的不断增大,电器行业中节能灯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及PBT多样改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今后几年将会成为拉动BDO消费的最大亮点。   此外,自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限塑令”。受此影响,可降解塑料在2020年“火爆”起来,众多企业把关注点集中在PBAT行业,PBAT行业成最大黑马。受国家限塑令政策利好支撑,PBAT快速发展,需求量激增,因此对原料的消耗相应增加。据悉,未来两年PBAT新建及拟建产能呈暴增态势,大幅拉动BDO的需求量。同时,其他下游行业良性发展,需求量稳步增加,这也将为PBAT的主要原料BDO带来发展契机。   综上所述,国内BDO市场前景总体乐观,聚氨酯上下游产业链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态势。未来几年BDO将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出口力度,使我国生产的BDO产品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可,并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化工在线
      0页
      2021-04-12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3期(总第825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3期(总第825期)

      化工行业
        【苯胺的高光时刻】   尽管2021年新冠疫情的阴霾依旧存在,但是随着春天的到来,消费逐步回暖,在原油反弹的带动下,国内化工市场迎来牛市,与此同时,苯胺市场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截止到3月底,苯胺市场价格达到13500元/吨,创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除了成本面的利好之外,此次苯胺市场上涨也受到供需面的支撑。新装置放量不及预期,同时主力装置检修,加上下游MDI扩能,需求面表现旺盛,苯胺市场节节攀升。季末炒涨情绪降温,大宗商品多触顶回调,苯胺检修装置即将重启,市场掉头回落,有望理性回归。   截止到2020年年末,我国苯胺总产能约338万吨,占全球产能比重的44%。苯胺产业供应过剩,再加上环保方面的限制,近两年供应相对收窄。2020年也无新增,但受下游MDI产能增长的带动,2021年苯胺将迎来又一次扩能。江苏富强10万吨新装置今年1月投产,烟台万华54万吨新装置也计划今年投入运营,同时福建万华36万吨装置业已经开工,计划2022年投产。届时中国苯胺总产能将达到430万吨,同时万华化学也将凭借200万吨的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苯胺生产商。   苯胺下游应用面比较狭窄,80%的苯胺用于生产MDI,15%用于橡胶助剂产业,其他则应用于染料、医药及农药领域。据化工在线统计,2021-2023年,MDI有近200万吨的产能增长,将消化苯胺产能150万吨。橡胶助剂主要用于生产轮胎,进一步和汽车市场关联起来,后疫情时代,汽车及轮胎都有一定的反弹,预计在橡胶助剂方面的需求将会相对提升。但是2020年9月,欧盟宣称苯胺为2类致癌物质和2类致畸物质,建议限制在部分玩具中使用。同时近年不少服装品牌也将苯胺列入限制物质清单。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健康要求的提升,苯胺部分下游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进出口方面来看,我国是苯胺的净出口国,近几年出口量占年产量的8%左右。但这两年出口量却呈现累年走低的趋势。除了国内需求增长之外,新冠疫情、美国加征关税、印度反倾销,都是苯胺出口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出口量为15.8万吨,同比减少21%,主要出口国家包括匈牙利、印度和西班牙。万华博苏在匈牙利有一套MDI装置,对国内苯胺存在一定的需求,但今年博苏工厂计划苯胺扩能,届时国内苯胺出口量将进一步下降。   总体而言,此次苯胺市场大幅上涨,是成本及供需面多重利好共同推动的,短期内来看,市场涨势过猛,随时有回落风险;远期看来,下游受MDI高需求的支撑,未来1-2年内市场行情表现乐观。但是随着国内环保力度的增强,以及苯胺-MDI一体化的完成,部分工厂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增强。
      化工在线
      0页
      2021-04-06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2期(总第824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2期(总第824期)

      化工行业
        【顺丁橡胶:火爆一时】   进入2021年,顺丁橡胶突然“火”了起来。1月12日,扬子石化顺丁橡胶装置发生火情,无独有偶,3月15日,茂名石化顺丁橡胶装置前工段碱洗塔发生着火事故,事故涉及装置均已停车,供应端收紧带动顺丁橡胶价格连续上涨。截止到写稿前,华东地区BR9000价格收于13500元/吨,年内涨幅达到29.8%。近期顺丁橡胶涨势火热与突发事故息息相关,长期来看,市场发展仍然伴随压力。   国内顺丁橡胶产能增长相对停滞。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0年底,国内顺丁橡胶产能共计150万吨/年左右,年内没有新增产能出现。近几年,部分顺丁橡胶装置遭遇淘汰,宁波金海晨光2万吨/年低顺装置、华宇橡胶高顺装置一线4万吨/年装置改造为SBS装置,使得国内产能不增反减。未来顺丁橡胶计划投产的装置同样较少,仅有茂名石化10万吨/年镍系兼顾6万吨/年稀土装置、海南炼化9万吨/年装置及内蒙古久泰8万吨/年装置。   近几年国内顺丁橡胶进口量一直较为稳定。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顺丁橡胶进口7.0万吨,同比增加25.9%。部分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这些产品约占总进口量的5%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顺丁橡胶装置基本生产镍系橡胶,产品同质化严重。而生产钕系等稀土顺丁橡胶的装置较少,主要为燕山石化、浙江传化及四川石化。稀土顺丁橡胶在耐磨性、抗湿滑性等方面优于传统橡胶,可以生产高性能绿色轮胎,随着全球对于轮胎性能、环保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稀土橡胶有望成为顺丁橡胶行业的发展重心。   下游方面,顺丁橡胶主要用于生产汽车用轮胎。2020年上半年疫情使得汽车行业受到重挫,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海外订单的增加,汽车行业全面复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年内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对顺丁橡胶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由于天然橡胶与顺丁橡胶在生产轮胎时存在一定可替换性,其走势对顺丁橡胶也有影响。2020年天然橡胶市场呈现跌后回暖态势,1号标准胶涨幅为7.3%。2021年随着国内环境的稳定,下游行业的恢复,预计天然橡胶需求量增加,价格或将呈现上涨趋势。目前天然橡胶与顺丁橡胶的逐步收窄,促使轮胎生产商更倾向于选择使用天然橡胶,将挤压顺丁橡胶的市场份额。   综合而言,近期受到多套装置突发事件及后期部分装置停车检修带动,顺丁橡胶价格迎来涨势。未来顺丁橡胶需求有望提升,但行业同质化严重,加之来自相关产品天然橡胶的竞争,整体压力仍然较大,后续需将发展重心转移至更为优质的稀土顺丁橡胶上。
      化工在线
      0页
      2021-03-29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1期(总第823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1期(总第823期)

      化工行业
        【国内苯酚市场继续平稳发展】   受疫情影响,2020年苯酚市场备受打压,价格跌跌不休,一度触及了4550元(吨价,下同)的历史低位。今年以来,国内苯酚行情走势明显反弹,以华东地区为例,年初的价格在6150元左右,截止3月19日,价格上涨至8500元左右,涨幅达到了近40%。长远来看,苯酚行业将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苯酚市场新年开局大好,主要原因是成本面主力推涨和下游需求良好。成本方面,原油价格持续回暖,拉动原料纯苯和丙烯大涨,支撑苯酚行情走高。需求方面,下游产品中首当其冲的应是双酚A。双酚A节后延续年前涨势再创新高,场内货源紧张局面难以缓解,下游环氧树脂市场同步走高,工厂按需采购跟进,业者心态积极,继续看涨。短期来看,苯酚市场呈涨后理性回调整理姿态,场内买气低迷阻碍交投步伐,市场或陷入僵持。   在2020年,有70余万吨/年苯酚产能投产试车。其中浙江石化的40万吨/年装置虽已投料生产,但迟迟未有产品供应到市场,利华益维远二期22万吨/年装置如期投产,加上台化宁波酚酮装置完成扩能,当年国内苯酚产能突破300万吨/年,达到340万吨/年。进出口方面,近几年进口量维持在不到50万吨,进口依存度维持在10%-15%。但受年中国内生产企业集中检修的影响,2020年的产量同比小幅减少至240万吨,进口商借机增加进口货物操作,2020年苯酚进口同比大增51.8%到71.0万吨。   目前双酚A已成为了国内苯酚第一大消费领域并不断巩固其优势地位,约占一半的需求;酚醛树脂对苯酚的需求持续萎缩,但仍占4成上下;而环己酮方面的消费前几年已崭露头角,随着江苏威名石化的15万吨/年苯酚制环己酮装置于2019年量产,其对于国内苯酚消费的影响力继续增加。而其它的包括壬基酚、水杨酸在内的下游工厂或因自身环保问题降负停产,或因终端需求清淡而出货受限,进一步减少了苯酚的一部分消费量。未来仍有不少苯酚装置处于在建或规划当中,有望在今年投产的就有盛虹炼化的40万吨和江苏瑞恒的40万吨。考虑到与其配套的双酚A装置也将一并开始投产,其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   未来世界苯酚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市场方面。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新增产能带来了很大的供应过剩担忧;低成本、大的联合装置生产商正驱动市场的定价,迫使老的、低效率的工厂关闭或处于危险中。在此背景下,一体化的异丙苯/苯酚/双酚A联合装置将成为了今后苯酚行业发展的优选方案。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苯酚—双酚A—PC产业链的不断壮大,以及苯酚制环己酮行业稳健发展,苯酚市场有需求利好的支撑;但传统需求领域表现欠佳使需求难以大幅放量,将限制行情上涨幅度。总的来说,国内苯酚市场将继续平稳发展,未来前途可期。
      化工在线
      0页
      2021-03-22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0期(总第822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0期(总第822期)

      化工行业
        【双氧水行业增速不减 未来可期】   受疫情影响,2020年双氧水市场艰难前行,价格、利润水平较往年存在差距。今年以来,国内双氧水行情总体呈现下滑的走势,以华东地区27.5%浓度的双氧水为例,年初的价格在1420元(吨价,下同)左右,目前回落到1010元左右,跌幅达到了29%。但从今年以来的均价看,相比去年同期有18%左右的涨幅,在目前疫情影响的背景下,行业仍处于盈利的状态。   从技术方面来看,双氧水生产中蒽醌法占绝大多数,2020年国内常有新技术应用的报导。3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周明东教授科研团队与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成功开发“戊基蒽醌法双氧水清洁制备”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戊基蒽醌技术空白;8月,采用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新工艺建成的固定床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装置,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该装置也是目前投用的国内单套规模最大的生产装置。9月,由长岭炼化等五家单位共同研发的30万吨/年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工艺包顺利通过集团公司审查。新技术的投用必将带来新的变革,规模更大、效益更佳的装置会不断更新投产。   从产能方面来看,双氧水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部分产能因环保不达标、原料缺乏等问题也逐步被淘汰。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的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国内共有双氧水企业80多家,总产能达到400多万吨(折纯100%,下同),产量300万吨左右,行业开工率在78%上下。2020年新增产能26万吨左右,增幅达到了7%。2020年计划内新增产能可观,但投放进度不及预期,未来还有170万吨新增产能计划投产。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由于双氧水远途运输和储存相对困难,再加上近年国内双氧水产能快速增加,国内生产完全满足需求,对进口依赖度不高,进出口量同产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双氧水的下游应用主要分布在己内酰胺、造纸行业、印染纺织等领域,它们占双氧水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0%、27%和23%。己内酰胺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据化工在线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国内己内酰胺的产能达到了430多万吨,未来还有400多万吨的新增产能计划投产。此外,高纯度双氧水法的环氧丙烷新项目不断涌现,除了现有40万吨装置已经投产外,未来有400多万吨的新项目计划投产。   综合来看,在全球疫情仍严峻的形势下,双氧水行业仍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长期来看,随着国内己内酰胺、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等绿色生产工艺的快速发展,双氧水行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增产能不断涌现,虽然面临优胜劣汰的整合阶段,前景依然可期。
      化工在线
      0页
      2021-03-15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9期(总第821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9期(总第821期)

      化工行业
        【正丁醇行业竞争加剧】   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化工有机原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作用。国内正丁醇产业已处产能过剩边缘,行业饱和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生产工艺方面,正丁醇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发酵法、丙烯羰基合成法和醇醛缩合法三种。其中丙烯羰基合成法由于原料易得、羰基化工艺压力已相对降低、产物正丁醇与异丁醇之比提高以及可同时联产或专门生产辛醇等优点,已成为正丁醇主要的生产方法。目前国内正丁醇生产企业工艺方面多采用合成法,采用生物发酵法的装置产能都比较小。   产能方面,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到2020年国内正丁醇产能为277万吨左右,正丁醇生产企业多为中大型企业,其中央企、合资、地方性国企等占据总产能80%左右,主要包括鲁西化工、大庆石化、扬子巴斯夫、山东兖矿、延安能化、江苏华昌、中海壳牌、齐鲁石化、吉林石化等。随着国内正丁醇行业竞争的加剧,行业逐渐向寡头竞争格局发展。目前国内正丁醇行业过剩度处于较高的水准,2020年正丁醇产能环比持平,2021年仍然没有新增产能投放,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及丁辛醇切换生产依然是2021年正丁醇供应面的关注重点。   从下游需求来看,国内正丁醇主要消费领域在于化学工业以及医药工业,化学工业所占比例较高,主要用于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酯类的生产,其中丙烯酸丁酯消费占比44%,醋酸丁酯消费占比3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消费占比14%,其他消费占比9%。在医药工业方面,正丁醇主要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生产。   从进出口方面来看,随着正丁醇下游产物的快速发展,国内正丁醇的生产量无法满足下游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口量呈现出递增趋势,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国内正丁醇累计进口27.2万吨,同比增加34.7%;累计进口金额为18,348万美元,同比增加12.1%;当年进口均价为674美元/吨,同比减少16.7%。2020年正丁醇累计出口0.07万吨,累计出口金额为813万美元,出口均价为1071美元/吨。   国内正丁醇需求量较大,在下游消费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口。由于国内生产水平和技术有限,导致在生产正丁醇过程中仍然存在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虽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新增多个相关生产装置,但是仍然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未来随着国有化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对设备、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从而有效改善国内正丁醇的供需关系,使其逐渐达到饱和状态。此外,国内正丁醇生产技术较国外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其下游衍生物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未来国内对正丁醇相关附属品和下游产物势必进行新的突破和发展。
      化工在线
      0页
      2021-03-08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8期(总第820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8期(总第820期)

      化工行业
        近期随着国内化工市场的火热上行,PTA行情也水涨船高,市场迅速突破4500元(吨价,下同)的大关,接近去年年初的水平。春季检修在即,短期内市场仍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是长远来看,受行业产能爆发性扩增的影响,PTA未来不容乐观。   PTA行业上一次产能增长高峰发生在2011-2015年,因下游聚酯需求旺盛,PTA产能从2000万吨迅速扩增至4500万吨。2014年国家下放PX项目的审批权,推动民营炼化向上游发展,2017年之后,国际油价上涨,聚酯行业迎来复苏,聚酯龙头加大对PTA项目的投资,以加深整个产业链的完善性,至2019年起,国内PTA行业迎来了又一次扩能潮。
      化工在线
      0页
      2021-03-01
    • 化工:周刊2021年第7期(总第819期)

      化工:周刊2021年第7期(总第819期)

      化工行业
      化工在线
      0页
      2021-02-23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7期(总第819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7期(总第819期)

      化工行业
      化工在线
      0页
      2021-02-22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6期(总第81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6期(总第818期)

      化工行业
        2019年国内粗丙烯酸较2018年新增38万吨产能,包括山东恒正一期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江苏三木泰兴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漕泾地区的二期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相继投产,截止2019年底国内粗丙烯酸总产能352万吨左右,较2018年增幅为12%。拟建产能包括浙江卫星丙烯酸扩能项目、广西华谊钦州项目、山东恒正二期装置以及河北冀春集团的丙烯酸及酯项目亦存投产计划,未来丙烯酸的产能过剩局面仍将继续加重。今年以来国内丙烯酸开工率在六成附近,整体维持较低水平,随着新增产能投产,2019年市场整体供应呈缓增的趋势。   丙烯酸下游主要用于丙烯酸酯和SAP领域。今年以来,在环保高压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终端涂料企业纷纷进行优化整合,涂料行业对丙烯酸及酯等原料的消耗大幅减少。此外,减水剂等行业采购节奏维持刚需补仓,对丙烯酸货源消耗维持平稳带动。从另一主要下游高吸水性树脂(SAP)领域来看,国内有约87%的SAP用于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妇女用品、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然而,这个最重要的领域往往被国际知名企业所占据,国内新兴品牌想进入其中,可谓举步维艰、充满挑战。随着国内SAP生产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不断提升下,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开始选择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也呈现出积极提高态势。   综上所述,国内丙烯酸行业依然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想从困境中寻找突破口,加速行业洗牌整合、调整产能结构仍将是丙烯酸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努力拓展下游如 SAP 等应用领域,加大丙烯酸及下游产品的出口,以此化解丙烯酸行业产能过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化工在线
      0页
      2021-02-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