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工行业
【丙酮价格回归正常】
目前异丙苯法已经成为了苯酚工业生产占压倒性的主流工艺,生产1吨苯酚同时联产0.62吨丙酮。通常情况下,两者的行情走势趋于同步,苯酚价格要高于丙酮,一般价差在2000元(吨价,下同)以上。然而,从去年4月起,两者的位置发生了逆转。尽管走势上看依旧是涨落趋一致,但丙酮的价格始终要高于苯酚,差距最大时丙酮比苯酚高4000余元。一年后的今年4月初,这一非正常的“倒挂”现象终于回归了正常。从4月1日至今,苯酚的价格稳中有升,累计涨幅8.7%;而丙酮的价格则加速下滑,累计跌幅34.7%。截止5月末,苯酚-丙酮的价差超过了2700元。
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一年间,丙酮的行情非常惊艳,不仅稳稳地压过苯酚,在众多的化工产品中也是涨势排名前列。其亮眼的走势与原料成本强力支撑和市场供需紧张密不可分。
原料方面,从去年4月起,国际油价显著回升,WTI价格更是从史无前例的负值反弹,至2021年底一直在40美元/桶附近震荡,带动了整个化工市场的集体走高。今年以来,油价再上新台阶,上涨了超过50%,稳稳地站上了60美元/桶。在此期间,原料纯苯和丙烯的价格都涨势显著,在成本面给予丙酮有力支撑。
供应方面,2020年中国酚酮装置检修的大年,叠加部分新投产装置开工不稳及一季度的拖累下,全年开工负荷率约在71%附近,产量因此有小幅下降。进口量则是缩减明显,更是加剧了紧张的形势,推高丙酮市场。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丙酮进口量达到70.7万吨,同比减少9.2%。需求方面,双酚A在丙酮消费中约占18%,与MMA不相上下,同为最大的消费领域,其余还有MIBK、异丙醇等应用,去年“倒挂”期间具体到各终端行业则是分化明显,其中异丙醇表现尤其突出。异丙醇工厂受防疫需求推动,开工率维持高位,不仅自身价格创新高,也拉动了丙酮行情的蹿升,使其价格超越了苯酚。双酚A企业开工稳定,整体保持较高水平;MMA涨势明显,且整体交投良好对高价丙酮市场刚需购进;但MIBK市场受冲击较大,工厂面对高价丙酮无法消受,一度全面停工停产,对丙酮需求相当有限。事实上,在“倒挂”行情的后期,需求面的跟进已经明显不足,市场多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
从今年4月起,持续了一年的“倒挂”行情得以扭转,苯酚-丙酮间的价差逐渐回归正常,依然是需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与“孪生”的苯酚相比,苯酚的终端应用领域相对较少较窄。考虑到考虑未来的新增需求,唯有双酚A一枝独秀,今后规划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譬如最新的就有实友化工在江苏扬州以及建滔集团在河北唐山的苯酚/丙酮-双酚A一体化项目,将使其独占丙酮消费的鳌头。然而丙酮的生产和消费决定了其结构性过剩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因为每生产1吨苯酚,联产约0.62吨丙酮;但是在合成双酚A的过程中,消耗1吨苯酚的同时,丙酮的消耗只有0.31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生产苯酚和丙酮多为了向下延伸产业链制取双酚A,而双酚A的产量越多,丙酮就愈发显得“富余”。MMA方面,现状国内以丙酮氰醇法为主,但未来不少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装置大多采用异丁烯法,对丙酮的需求极为拉动有限。异丙醇已经享受了“抗疫”的红利,其和MIBK行业本身体量不大,对丙酮的消费增加即便能有贡献也有限,加之更为收紧的环保政策对于其它领域(主要是溶剂用途)更是严峻的考验。因此,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除非大力开拓新的下游应用,否则丙酮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