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10)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4期(总第836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4期(总第836期)

      化工行业
        今年以来,国内丙二醇市场整体呈现震荡向上走势,以华东市场为例,年初丙二醇市场价格12300元(吨价,下同),经过多轮上涨,于4月下旬涨至18500元,创下历史高位。由于原料环丙价格高位,丙二醇厂家利润堪忧,多家企业集中停工检修,市场供应大幅减少,为价格上涨奠定基础。进入5月,随着环丙市场价格宽幅走低,丙二醇跟随下调,目前市场行情僵持。   现阶段,我国丙二醇生产以丙二醇/碳酸二甲酯联产工艺和环氧丙烷水合法为主,其中碳酸二甲酯/丙二醇联产工艺较环氧丙烷水合法具有一定的生产成本优势,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0年底,国内丙二醇产能约为52万吨,产能过剩凸显,近年来新建项目较少。   从下游需求来看,丙二醇主要用途是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其次是用于溶剂、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中,丙二醇可以作为涂料和增强塑料的中间体。由于丙二醇毒性小,有润湿性并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因此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中应用广泛,用作生产烟草润湿剂、小动物食品、聚合物增塑剂和专用增塑剂。同时,丙二醇还广泛用于印刷油墨、醇酸树脂。在化学工业中丙二醇它也作为一个萃取剂使用,之后又开发出用于液体洗涤剂新用途。不饱和树脂是丙二醇的最大下游,约占总消费量的60%。受环保严查影响,不饱和树脂行业开工率仅维持在五成左右,且不少小型树脂厂被关停取缔,行业整顿加剧,开工率难以提升。从今年以来运营情况来看,不饱和树脂企业开工率偏低,且中小企业更是处于随开随停状态,规模企业开工率也较往年低1~2成。低负荷运转下,产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不高。软泡聚醚是丙二醇第二大下游,其终端下游海绵厂需求本就有限,在巨大环保压力下,海绵工厂利润逐渐缩水,对聚醚需求延续偏低状态。   在国内丙二醇产能产量过剩的情况下,多年来丙二醇出口量超过进口量,并且这一趋势继续保持。根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5月,中国丙二醇出口总量为5.5万吨左右,同比减少3.7%;进口总量为2.9万吨,同比减少2.5%。出口数量相对减少,主要是由于国内丙二醇处于相对高价时期,同时海运方面也受仓位紧张影响,且海运费暴涨,影响出口利润。虽然我国丙二醇进口量略有下降,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特别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医药级产品。   综合来看,低端过剩、高端欠缺是国内丙二醇行业现状的真实反应,下游需求难以提振,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愈加明显。对于丙二醇行业的长期发展而言,产能过剩的化解、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下游需求新增长点的开拓才是根本。
      化工在线
      0页
      2021-06-28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3期(总第835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3期(总第835期)

      化学制品
        【环氧丙烷跌势已成定局】   近期国内环氧丙烷市场迎来少见的大跳水行情,截止到目前市场价格已跌至13000元/吨的低位,较5月初的高位跌幅接近30%。随着市场的回落,此波延续了10个月的上涨行情几近尾声。   受疫情影响,从去年8月起,环氧丙烷下游聚醚出口需求暴增,带动原料行情暴涨,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尽管市场偶有波动,但是高位行情仍旧延续到二季度。进入夏季后,随着产能的释放以及终端需求减弱,环氧丙烷市场理性回调。   从供应面来看,目前国内环氧丙烷产能在330万吨左右,继2020年吉林神华30万吨装置重启后,2021年上半年已经有三套新装置投产,包括中海壳牌、中化泉州以及江苏金岭富强,总产能为64万吨,约占2020年总产能的19.4%。虽然今年1-4月环氧丙烷库存维持低水平,但高开工率叠加新产能释放,5-6月份整体产量已经有明显提升。   下半年天津渤化、古雷石化、怡达股份、中信国安以及烟台万华都有投产的计划,届时国内总产能将达到500万吨。此外,2021-2025年还有至少300万吨的项目正处于在建或者拟建状态,未来五年环氧丙烷总产能有望达到800万吨,市场过剩凸显。   供应增加的同时需求面却不容乐观。短期来看,二季度终端冰箱和家电等需求就表现收缩,欧美装置恢复生产,同时聚醚主要出口地东南亚疫情升级,出口受限。环氧丙烷需求锐减,难以对市场形成支撑。长期来看,未来两年聚醚产能增长不足300万吨,对环氧丙烷的需求也在200万吨左右,同时聚醚产能增长存在滞后,难抵供应面的增量。   除了聚醚之外,环氧丙烷还可以用于生产碳酸二甲酯等。碳酸二甲酯作为一种绿色溶剂,可以作为电池电解液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广阔,碳酸二甲酯未来有望成为环氧丙烷下游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环氧丙烷仍存在约15%的进口依赖。2020年进口量为47万吨,同比微降。2021年1-4月进口量为16.4万吨,同比微增,其中4月进口2.9万吨,环比下降25.6%,同比下降12.1%。从进出口来源来看,主要进口国家为沙特、韩国、美国和泰国。目前我国高品质产品供应仍存缺口,但随着新装置的投产,我国环氧丙烷进口量将大幅下降,同时出口方面也有望取得建树。   目前国内约48%的产能采用氯醇法工艺,总产能接近150万吨。氯醇法工艺存在污染,一些小装置已经逐步退出市场,部分主力大厂也在建新工艺装置,以实现转换。氯醇法装置早在2015年的就被禁止新建,同时产品也一直禁止出口。当前新建项目多采用HPPO和共氧化法(PO/SM和PO/TBA)以及少量的及CHP法工艺。   后市来看,经过连续暴跌之后,下游或有抄底的可能,短期内环氧丙烷观望气氛增加,后市或有震荡,但是淡季来临,环氧丙烷行业跌势已成定局。下半年随着新增产能的继续释放,行业供应面压力逐步增强,预计未来市场难寻高位。
      化工在线
      0页
      2021-06-21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2期(总第834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2期(总第834期)

      化工行业
        【丁二烯迎来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国内丁二烯市场大幅波动,截止到收稿为止年内共计收涨3.7%,振幅达到42.9%。春节假期间,由于意外事件等影响,日本及美国部分丁二烯装置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及停车,导致丁二烯整体供应量出现一定缩减,加之国内厂家多数无出货压力,2-3月丁二烯价格大幅冲高。后期随着装置逐步恢复正常,价格开始回落。长期来看,丁二烯走势仍存不确定性。   近几年国内丁二烯产能持续稳定增长。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0年年底,国内丁二烯产能为486.7万吨/年。2021年上半年暂未有新的丁二烯产能上马,但下半年古雷石化13万吨/年、浙石化二期20万吨/年、盛虹炼化20万吨/年等C4抽提装置计划投产,国内丁二烯产能预期增长至570万吨/年以上。   进出口方面,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内共进口丁二烯11.61万吨,同比减少10.3%。值得关注的是,1-4月国内丁二烯出口量达到3.46万吨,而2020年同期出口量仅为0.19万吨,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是由于去年年底以来,国内丁二烯产能逐步增加,同时韩国部分装置停车,导致外盘价格提升,部分货源出口套利。后期随着丁二烯新装置的投产,市场供应增加,出口增长将成为必然趋势。   丁二烯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其中丁苯橡胶及顺丁橡胶的用量占比超过50%,而合成橡胶的下游以汽车行业为主。2020年受疫情的广泛影响,全国各地进入“宅模式”,汽车销量明显下滑,据统计,2020年国内乘用车销售1907.9万辆,与2019年2048.4万相比,同比下滑9.4%。2021年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将加快恢复,加之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来看潜力依然巨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对丁二烯需求形成支撑。   但与此同时,丁二烯下游需求将会受到天然橡胶的挤压。今年以来,天然橡胶市场呈现冲高回落态势,年内收跌3.6%。近几年天然橡胶产量逐步增长,导致市场走势承压严重。由于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在生产轮胎时存在可替换性,天然橡胶价格低位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丁二烯下游合成橡胶的需求。   综合而言,随着近几年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集中上马,与之配套的丁二烯装置相继投产,丁二烯国内产能有望大幅增长,厂家出口意愿明显提升。与此同时,终端汽车行业整体向好,市场需求存在支撑,丁二烯行业将迎来较快发展。
      化工在线
      0页
      2021-06-15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1期(总第833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1期(总第833期)

      化工行业
        【三聚氰胺行情坐上过山车】   今年以来三聚氰胺行情大起大落,春节后直到5月上旬市场延续涨势,价格创了历史新高。随着行业开工增加和新增装置投产,再加上下游终端抵触心态浓厚,部分小厂迫于成本压力而停产,5月中旬开始三聚氰胺进入下行通道,月底价格更是跌破万元大关,6月初开始探底回升。据化工在线的监测,今年以来国内三聚氰胺从初期的6700元(吨价,下同)左右到目前的9050元左右,上涨幅度达到了35%,期间振幅更是达到了134%,用坐过山车来形容不为过。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从成本面来看,三聚氰胺行业属于尿素的下游,国内绝大部分尿素以煤炭为原料,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造成国内尿素成本上升,加上化肥行业去产能和耕地增加等原因,今年以来尿素主流价格从1860元左右上涨到目前的2570元左右,上涨幅度达到了38%,三聚氰胺的成本支撑比较强劲。   从供应面来看,目前三聚氰胺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较为严重,三聚氰胺市场一旦向好,伴随而来的便是新一轮投资热。据化工在线的统计,去年有27万吨左右的新增产能投产,环比增长了12%以上。去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三聚氰胺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导致今年以来原本计划投产和复产的装置时间一再推迟,直到5月份仅有广西川化天禾钾肥5万吨及奎屯锦疆三期5万吨新装置投产。行业整体开工率高企加上新增产能投放导致5月开始供应明显增加,行情自然一落千丈。   从出口方面来看,今年春节后国外部分装置运行不稳定或停车检修,导致国际货源供应紧缺,从中国进口需求猛增。据海关统计,今年4月,三聚氰胺出口量达到了4.1万吨,同比增长了71%;1~4月三聚氰胺出口量达到了14.4万吨,同比增长了24%。虽然国际市场形势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9月欧亚经济联盟对原产自中国的三聚氰胺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这将直接影响我国三聚氰胺对俄罗斯等国的出口,也给今后的国际市场带来很大不确定性。   从下游需求方面来看,春节后国内下游快速恢复,工厂订单较多,对原材料采购量较大,前期国内三聚氰胺下游开工负荷高达八九成。五一假期后,国内板材企业开工率下降,加之局部环保检查,部分地区开工率不足五成。需求缩减下,三聚氰胺企业新单跟进不畅,降价吸单,由于前期三聚氰胺价格泡沫较大,市场只能大幅下行,而买家除非刚需采购不敢轻易入市,导致三聚氰胺市场低价频出。   综合来看,随着新投产装置产量逐步提升,三聚氰胺市场供应量暂无大幅减少预期。近期原料尿素表现向好,价格高企,导致三聚氰胺成本近8000元左右,随着三聚氰胺价格的持续大幅下滑,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市场下滑空间已相对较小。
      化工在线
      0页
      2021-06-07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0期(总第832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0期(总第832期)

      化工行业
        【丙酮价格回归正常】   目前异丙苯法已经成为了苯酚工业生产占压倒性的主流工艺,生产1吨苯酚同时联产0.62吨丙酮。通常情况下,两者的行情走势趋于同步,苯酚价格要高于丙酮,一般价差在2000元(吨价,下同)以上。然而,从去年4月起,两者的位置发生了逆转。尽管走势上看依旧是涨落趋一致,但丙酮的价格始终要高于苯酚,差距最大时丙酮比苯酚高4000余元。一年后的今年4月初,这一非正常的“倒挂”现象终于回归了正常。从4月1日至今,苯酚的价格稳中有升,累计涨幅8.7%;而丙酮的价格则加速下滑,累计跌幅34.7%。截止5月末,苯酚-丙酮的价差超过了2700元。   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的一年间,丙酮的行情非常惊艳,不仅稳稳地压过苯酚,在众多的化工产品中也是涨势排名前列。其亮眼的走势与原料成本强力支撑和市场供需紧张密不可分。   原料方面,从去年4月起,国际油价显著回升,WTI价格更是从史无前例的负值反弹,至2021年底一直在40美元/桶附近震荡,带动了整个化工市场的集体走高。今年以来,油价再上新台阶,上涨了超过50%,稳稳地站上了60美元/桶。在此期间,原料纯苯和丙烯的价格都涨势显著,在成本面给予丙酮有力支撑。   供应方面,2020年中国酚酮装置检修的大年,叠加部分新投产装置开工不稳及一季度的拖累下,全年开工负荷率约在71%附近,产量因此有小幅下降。进口量则是缩减明显,更是加剧了紧张的形势,推高丙酮市场。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丙酮进口量达到70.7万吨,同比减少9.2%。需求方面,双酚A在丙酮消费中约占18%,与MMA不相上下,同为最大的消费领域,其余还有MIBK、异丙醇等应用,去年“倒挂”期间具体到各终端行业则是分化明显,其中异丙醇表现尤其突出。异丙醇工厂受防疫需求推动,开工率维持高位,不仅自身价格创新高,也拉动了丙酮行情的蹿升,使其价格超越了苯酚。双酚A企业开工稳定,整体保持较高水平;MMA涨势明显,且整体交投良好对高价丙酮市场刚需购进;但MIBK市场受冲击较大,工厂面对高价丙酮无法消受,一度全面停工停产,对丙酮需求相当有限。事实上,在“倒挂”行情的后期,需求面的跟进已经明显不足,市场多处于有价无市的局面。   从今年4月起,持续了一年的“倒挂”行情得以扭转,苯酚-丙酮间的价差逐渐回归正常,依然是需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与“孪生”的苯酚相比,苯酚的终端应用领域相对较少较窄。考虑到考虑未来的新增需求,唯有双酚A一枝独秀,今后规划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譬如最新的就有实友化工在江苏扬州以及建滔集团在河北唐山的苯酚/丙酮-双酚A一体化项目,将使其独占丙酮消费的鳌头。然而丙酮的生产和消费决定了其结构性过剩是难以避免的。这是因为每生产1吨苯酚,联产约0.62吨丙酮;但是在合成双酚A的过程中,消耗1吨苯酚的同时,丙酮的消耗只有0.31吨。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生产苯酚和丙酮多为了向下延伸产业链制取双酚A,而双酚A的产量越多,丙酮就愈发显得“富余”。MMA方面,现状国内以丙酮氰醇法为主,但未来不少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装置大多采用异丁烯法,对丙酮的需求极为拉动有限。异丙醇已经享受了“抗疫”的红利,其和MIBK行业本身体量不大,对丙酮的消费增加即便能有贡献也有限,加之更为收紧的环保政策对于其它领域(主要是溶剂用途)更是严峻的考验。因此,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除非大力开拓新的下游应用,否则丙酮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
      化工在线
      0页
      2021-05-31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9期(总第831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9期(总第831期)

      化工行业
        【苯酐市场压力重重】   今年以来,国内苯酐市场整体呈现先涨后跌、区间震荡走势。以邻法苯酐为例,春节前由于供应偏紧,叠加下游集中备货,苯酐市场启动涨势,春节后受下游增塑剂行业大幅度上涨支撑,一度涨至7500元(吨价,下同)高点。但苯酐冲至高位,下游抵触情绪不断增加,苯酐工厂库存压力较大,高位出货受阻明显,清库背景下,让利动作不断,市场价格跌至6000-6700元左右区间震荡。   产能方面,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0年,国内苯酐总产能约331万吨,其中邻法苯酐约186万吨/年,占比56.3%,萘法苯酐约145万吨/年,占比43.7%。2021年及以后苯酐计划新增产能数量众多,包括古蕾化学26万吨邻法苯酐、联成化工7万吨邻法苯酐、山西三维豪信化工4万吨萘法苯酐等装置,总计约77万吨左右,占到国内现有产能的23%左右,其中邻法占比64%,萘法占比36%。但实际投产仍需视市场行情和企业本身情况而定。部分计划2020年投产的苯酐厂家,虽装置已建好,但因市场或资金等因素,投产计划推至2022年或者更远,观望下游需求是否满足投产条件,若时机未到,新装置仍有搁置或低负荷运行的可能。如果此些新增产能够如期投放市场,2021年国内苯酐产能扩能潮或将迎来高潮。总体来看,目前国内苯酐行业产能已经过剩,行业竞争将更加惨烈。   需求方面,苯酐主要应用于增塑剂和不饱和树脂,合占消费总量的73%。其中增塑剂占比47%,不饱和树脂占比26%。增塑剂是苯酐的最大下游,而DOP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苯酐的影响很大。近年来,因环保制约,加上其他环保类增塑剂的冲击,DOP装置闲置问题凸现,对苯酐的需求也是逐年下降。另一主要下游不饱和树脂行业,因国内环保高压而严重减产,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不饱和树脂企业,由于生产及排放不达标,或减产或停产,对苯酐需求也相应减少。近几年,国内不饱和树脂行业也在加速洗牌与整合,未来几年内产能增长有限。
      化工在线
      0页
      2021-05-24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8期(总第830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8期(总第830期)

      化工行业
        【纯苯牛年迎牛市】   自今年2月以来,纯苯价格持续上涨,截止到目前,华东地区市场报价达到8300元/吨的位置,创下2017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此价格和1月底的起涨点相比上涨77%,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140%。   纯苯下游多数产品同步上涨,如苯乙烯、苯胺、苯酚和己内酰胺等。苯乙烯行情屡次刷新高位,给予纯苯市场较大的上涨动力,但是上涨炒作气氛较浓,面对产能的急速增长,市场预计回调风险极大,而关联性极强的纯苯届时又何去何从呢。   就纯苯方面而言,苯乙烯的涨势作用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助推,但其基本面存在优势,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成本和供需面的利好对市场的上涨起到强劲的支撑。所以,如果苯乙烯市场回调,纯苯或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本身也存在着抗跌性。   首先,从成本面来看,尽管国际上风起云涌,但是原油市场表现坚挺走势。目前WTI在66美元/桶附近,和1月初相比,上涨38.8%,较去年同期涨幅161.3%。尽管OPEC+决定增产,同时印度疫情加重,加剧了业内对原油需求的担忧,但是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乐观判断,导致油市表现坚挺走势。油市的强势运行进一步对国内纯苯市场形成托底支撑。   其次,从供应面来看,2020年国内总产能增至1706万吨/年,但年内产能增长仅有100万吨/年,增长率不足6.5%。除了东营威联和中化泉州两套芳烃装置之外,其他多来自大乙烯和重整装置,单套产能有限。2021年浙石化二期和盛虹炼化两大项目投产,加上古雷石化等,预计新增产能近300万吨,但是和纯苯下游的增量相比,仍相差甚远。   近几年纯苯下游迎来扩能高峰。据化工在线统计,2020年苯乙烯新增257万吨,己内酰胺新增20万吨,苯酚新增72万吨,能消化纯苯280万吨左右。2021年尚未过半已经投产了三套苯乙烯,总产能123万吨,后续还有350万吨计划今年投产。除了苯乙烯之外,今年苯酚和己内酰胺各有近百万吨的投产计划,苯胺方面也有近60万吨的扩能,相对应需要近620万吨的纯苯。目前来看,国内纯苯市场供需失衡将维持一段时间。   进出口方面来看,据海关数据统计,2020年全年共计进口209.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8.5%。除了下游需求旺盛之外,受疫情影响,海外需求减弱,纯苯美金盘暴跌,中国市场成为价格高地,经销商套利导致进口量增加。此外,恒逸文莱50万吨装置投产,产品运回国内,也使得纯苯进口量增长。2021年1季度纯苯进口量延续去年高歌猛进的势头,1-3月进口47.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3.8%。尽管国内价格持续拉涨,但是仍低于外盘行情,进口量居高不下。   综上所述,纯苯牛年迎来牛市,是众多原因共同造成的。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原料上涨导致终端产品纷纷调价,而终端产品的价格涨跌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目前部分下游产业已经有降负的计划,这必将反过来对上游产生影响。纯苯价格已经创历年新高,后市继续大涨的可能性已不大,但国际原油有望继续偏强运行,同时纯苯供矛盾难有改善,基本面表现乐观,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或将维持坚挺格局。
      化工在线
      0页
      2021-05-17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7期(总第829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7期(总第829期)

      化工行业
        今年以来,国内苯乙烯走势大幅波动,整体呈现上扬态势。截止5月7日,华东地区苯乙烯价格收于10200元/吨,年内涨幅为64.5%。近期国内宁波大榭36万吨/年、海南石化8万吨/年及九江石化8万吨/年等装置集中检修,推动市场价格短期内强劲上涨。但长期来看,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上马,苯乙烯行业将承受较大压力。   近几年国内苯乙烯行业发展较快,截止2020年底,苯乙烯产能达到1222万吨/年。进入2021年,安徽嘉玺35万吨/年、中海壳牌70万吨/年和中化泉州45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已相继投产,使得国内苯乙烯产能跃升至1372万吨/年。年内还将有洛阳石化12万吨/年、宁波华泰盛富30万吨/年、古雷石化60万吨/年等装置计划上马。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不完全统计,今年计划投产的苯乙烯装置产能高达500万吨/年以上,市场供应将出现显著提升。   工艺路线方面,乙苯脱氢仍是生产苯乙烯最主要的工艺,PO/SM(环氧丙烷/苯乙烯)共氧化法工艺受益于联产的成本优势,愈发受到生产商的青睐,是苯乙烯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今年计划投产的装置来看,采用PO/SM共氧化法的装置产能约为328万吨/年,占总数的60%以上。   往年由于国内苯乙烯产能不足,约40%-50%的苯乙烯产品依赖进口,其主要进口来源为沙特、中国台湾、日本及科威特等地,进口货源对国内苯乙烯市场走势影响较大。但近几年,受国内产能增加影响,进口份额受到挤压,至2020年进口依存度已降至23%左右。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3月苯乙烯进口量为50.52万吨,同比减少34.3%,进口依存度继续呈现下滑态势。   在产能增长的同时,下游需求增速却远不如苯乙烯。苯乙烯主要用于生产EPS、ABS和PS等树脂产品,占总消费量的70%以上。近几年,ABS在家电和电子等行业的支撑下产能稳步上升,而PS及EPS行业产受制于利润低下及需求不佳,产能鲜有增长。据统计2021年ABS、EPS及PS计划投产的装置不足300万吨/年,相较于苯乙烯高达500万吨/年以上的数据,下游需求扩张明显不足。   综合而言,近几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下游大多配套苯乙烯装置,这使得2020-2022年苯乙烯行业进入投产高峰期,国内产能跨越式增长,势必会挤压进口份额。与此同时,主力下游ABS、EPS及PS产能增速不及原料,需求面跟进不足,苯乙烯行业将呈现供应宽松的格局。
      化工在线
      0页
      2021-05-10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6期(总第82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6期(总第828期)

      化工行业
        【乙烯当量需求依然强劲】   乙烯是石油化工行业最基本的有机原料,在纺织、汽车、化工、电子、建材和餐饮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者举足轻重的作用,乙烯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乙烯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正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迈进,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据化工在线的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国内乙烯总产能达3570万吨左右,2020年恒力石化、宝来石化、中化泉州等大乙烯项目先后投产,合计新增产能达600多万吨,相比2019年增长了21%。   前几年,受宏观经济和成品油需求增长缓慢的影响,加上轻质化乙烯原料的短缺,国内乙烯产量增长缓慢。2019年开始,随着一批民营大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投产,乙烯产量也开始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国内乙烯产量达到2053万吨,同比增加了9.4%;2020年产量达到2160万吨,同比增加了5.2%。即便如此,国内乙烯的产量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下游强劲的需求,每年有2000多万吨的供应缺口通过乙烯衍生物的方式来进口。根据化工在线的测算,2020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达到了4960万吨,同比增加了6.4%,当量消费的增长率高于产量的增长,表明国内乙烯供应不足的局面依然没能得到有效的扭转。   从国内乙烯的消费结构来看,2020年聚乙烯(PE)方面的用途约占62%的消费比例,环氧乙烷/乙二醇方面约占20%,苯乙烯方面约占9%。聚乙烯中高密度聚乙烯(HDPE)占乙烯总消费量的28%左右,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约占25%,低密度聚乙烯(LDPE)约占9%。我国HDPE主要用于热塑性成型加工,如注塑、挤塑、吹塑成型等,其中注塑制品是最大的消费市场,LLDPE则主要用于薄膜制品,如包装和农用等领域。   从进口方面来看,2020年国内乙烯净进口量为188万吨,同比减少了15%;各种PE的净进口量相当于1809万吨乙烯当量,同比增加了12%。2020年乙二醇方面的进口量相当于654万吨乙烯当量,同比增长了6%。   今年随着中沙天津石化、中韩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和塔里木乙烷制乙烯等一批扩建和新建项目的投产,乙烯产能还将迎来比较大的增长。据粗略估计,到年底合计有700多万吨的乙烯产能计划投产,总产能有望突破4000万吨大关。   目前,国内虽有大量乙烷制乙烯项目计划上马,然而乙烷的来源却存在变数。从全球来看,目前有能力出口乙烷的就只有美国,由于中美之间的冲突,导致国内大批乙烷制乙烯项目延期或取消。鉴于国内传统石脑油裂解和煤化工乙烯项目发展依然强劲,加上部分有条件的轻烃裂解项目投产,乙烯产能增长趋势仍然强劲,届时将大大缓解国内乙烯供应短缺的局面。
      化工在线
      0页
      2021-04-26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5期(总第827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15期(总第827期)

      化工行业
        2021年春节后国内多数化工行业进入暴涨状态,醋酸市场价格也在2月中旬涨破十年最高点。进入3月后行情略有回调,但4月起价格再次上扬,截止4月16日,华东地区的价格已涨至7000元/吨上方,相较于年初时的4300元/吨,涨幅超过了60%。   今年以来,醋酸行业装置运行一直不稳定。年初,南京BP、江苏索普等装置纷纷出现故障,河南顺达醋酸装置甚至在1月15日停车后重启时间未定,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持续加剧。临近春节前,供应紧张局面依旧延续,各醋酸厂家春节期间库存低位,并且大多数下游工厂在春节期间正常运行,顺畅消化厂家货源,给予年后醋酸市场暴涨稳定的基础。春节回归后,供应面仍未来有改善。安徽华谊醋酸装置假期故障停车,随后华鲁恒升醋酸装置进入检修,加之河南顺达装置也延续停车状态。对于醋酸市场后期继续看涨心态下,贸易商积极补货,推动现货厂家竞拍价格大幅上涨,华东市场顺势出现价格高点6300元/吨后行情逐步坚挺观望,下游工厂抵触情绪明显,3月中下旬市场被动开启跌势。然而,随着南京BP和天津碱厂装置停车,加之部分醋酸厂家库存低位,价格再次回归了上行通道,并不断创下新高。   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可以看到,自去年第四季度起的这一波涨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供需面的不平衡。化工在线统计,2020年醋酸下游新增主要集中在PTA行业,累计新增产能870万吨/年,其余的有20万吨/年醋酸酯和6万吨/年氯乙酸,相当于理论上每年增加了约50万吨的醋酸需求。而供应方面来看,2020年国内醋酸产能只有陕西延长扩产10万吨/年,并且装置位于西北地区,在国内醋酸市场占比相对有限,更是远离PTA产能集中投放的华东地区,因此其供应支撑作用微乎其微。   资料显示,醋酸行业经过二十几年发展,各厂家装置遭受不同程度腐蚀,装置故障率越来越高。截止至2021年3月底,行业累计损失产量已有近30万吨,若按照此预测,2021年醋酸市场损失总量同比将有大幅增加,市场现货供应将更为紧张。需求方面,2021年醋酸下游新增行业中PTA仍是主要推动力,年初已投产500万吨,预计有超过1000万吨的PTA产能投产,其余还有一些醋酐和醋酸乙烯装置。   目前来看,需求面整体支撑较为稳定,醋酸行业装置运行稳定情况维持供需平衡偏紧状态,不过近年来醋酸装置故障损失量呈现增加趋势,行业新增产能有限,频繁的装置故障导致醋酸市场供应紧张局面难以缓解,价格被动持续高位震荡,部分现货厂家存在炒涨意向,带动市场价格阶段性涨势。未来醋酸价格有望继续冲高,但下游行业对于创纪录的高价醋酸能否接受值得关注。
      化工在线
      0页
      2021-04-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