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10)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5期(总第847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5期(总第847期)

      化工行业
        【8月份化学原料和制品价格同比上涨24%】   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消息,8月份,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   数据显示,2021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5%,环比上涨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6%,环比上涨0.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1.9%。   从环比看,P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从主要行业看,受需求旺盛叠加供应整体偏紧影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6.5%;前期原油、煤炭等价格上涨较多,推动国内中下游行业价格继续上涨,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受近期进口天然气价格快速上涨带动,国内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上涨1.7%,涨幅扩大1.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2.2%和1.4%。   从同比看,PPI上涨9.5%,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7%,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涨幅在21.8%—57.1%之间,合计影响PPI上涨约7.9个百分点,超过总涨幅的八成。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涨幅分别扩大11.4、2.7和1.1个百分点,是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据测算,在8月份9.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7.7个百分点,扩大0.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上涨26.2%,环比上涨2.4%;化工原料类价格同比上涨20.3%,环比上涨1.3%。   1—8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6%。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14.9%。
      化工在线
      0页
      2021-09-13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4期(总第846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4期(总第846期)

      化工行业
        【前7月化学制造业利润增1.62倍】中化新网讯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239.5亿元,同比增长57.3%,比2019年1~7月份增长44.6%,两年平均增长20.2%。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544.9亿元,同比增长1.62倍。1~7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个行业扭亏为盈,1个行业持平,2个行业下降。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7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82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2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28倍,汽车制造业增长19.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发生营业成本58.11万亿元,增长24.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09%,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在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高位运行、企业销售较快增长以及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7月份油气开采、石油加工、煤炭、化工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4倍、2.16倍、2.11倍、1.07倍,增速均比6月份有所加快。   【重磅!中国中化正式启动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所属上市公司的收购程序】8月30日晚间贵广网络发布公告:2021年8月30日,公司收到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出具的《关于启动联合重组相关程序的说明》,中国中化决定自说明出具之日起,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所属上市公司的收购程序。随后,中化国际、风神股份、安迪苏、荃银高科等其他相关上市公司也纷纷发布公告,宣布收到中国中化启动联合重组相关程序的消息。中化国际:中国中化将间接收购公司54.59%股份中化国际公告称:本次收购完成后,导致中国中化间接收购中化集团下属控股公司合计持有的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54.59%的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中化股份,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风神股份:中国中化启动收购风神股份57.37%股份8月30日晚,风神股份公告,中国中化启动收购风神股份。由于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中化,导致中国中化间接收购中国化工集团下属控股公司持有的风神股份57.37%的股份。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安迪苏:中国中化将间接收购公司85.95%股份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中化通过中国化工集团下属控股公司蓝星集团间接控制公司23.0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5.81%),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间接控制公司373.7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4%)。公司的控股股东仍为蓝星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荃银高科:中国中化将间接收购公司20.37%股份和7.8%股份表决权荃银高科发布公告称,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中化间接控制中国化工集团下属控股公司持有的公司20.37%股份和通过表决权委托及一致行动关系控制的7.8%股份表决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新《安全生产法》9月1日起施行,最高罚款1亿元】  9月1日,最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将正式施行。这部法律自2002年实施以来,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2021年迎来了第三次修改。“这部法律对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宋元明早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提到,《安全生产法》颁布以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等数据均有较大下降。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修改决定一共42条,涉及原条款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对于加大对生产主体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严防生产监管盲区、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重点内容都作出了相应修改。加大惩处力度,最高罚款1亿最为直观的是,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首先,罚款金额设置更高。这次修改普遍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罚款数额,就事故罚款方面,由现行法规定的20万元至2000万元,提高至30万元至1亿元;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事故罚款数额由年收入的30%至80%,提高至40%至100%。此外,处罚方式更严。比如,对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由现行规定的“先责令整改,拒不整改再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修改为: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即责令整改并处罚款,拒不整改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可以按日连续计罚,拒不停产整顿的,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惩戒力度也变得更大。法律加大了对违法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和公开力度,增加了加大执法频次、暂停项目审批、上调有关保险费率、行业或者职业禁入等联合惩戒措施,通过“利剑高悬”,有效打击震慑违法企业,保障守法企业合法权益。严防监管盲区,落实“三个必须”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明确了“三个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此次,这“三个必须”原则写入了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各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起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责任体系。这明确了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明确了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还明确了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原则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防止部门之间因为相互推责而形成的安全监管盲区。此外,法律明确了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求企业里除了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以外,其他的副职都要根据所分管业务,对安全生产工作负一定的职责和责任。抓生产必须兼顾安全,抓好安全,否则发生事故管生产的人也要负责。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也对职能部门之间也要相互配合协作作出了要求。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规定,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依法加强安全监管工作,让部门之间形成监管合力。宋元明曾经特别提到,此次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一大亮点,就是进一步压实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了几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第一是建立了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责任制。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不同程度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澎湃新闻了解到,这次修改新增了全员安全责任制的规定,就是要把生产经营单位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人人能参与,从而整体上提升安全生产的水平。另外,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建立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风险辨识评估,严格落实分级管控措施,防止风险演变而引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生产法》已经确立的重要制度,这次修改又补充增加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规定,目的是使生产经营单位在监管部门和本单位职工的双重监督之下,来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到位。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也对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进行了规定。修改前的《安全生产法》规定,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这次修改又增加了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投保的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高危行业领域主要包括八大类行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不仅仅包括本企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第三方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相关救援救护、事故鉴定、法律诉讼等费用。最重要的是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具有事故预防的功能,保险机构必须为投保单位提供事故预防的服务,帮助企业查找风险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化工在线
      0页
      2021-09-06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3期(总第845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3期(总第845期)

      化工行业
        本周焦点   【东方盛虹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172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8月24日晚间,东方盛虹发布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56.91亿元,同比增长65.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亿元,同比增长1720.30%。   公告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本期公司化纤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1.49%,主要系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销售受阻,本期涤纶长丝市场行情较好所致;石化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35.03%,主要系本期虹港石化新增产能投产所致;热电业务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5.66%,主要系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蒸汽销售收入减少所致;其他业务主要是贸易业务,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18.39%,主要系本期贸易业务规模扩大、贸易品种均价上升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盛虹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并积极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均衡发展,大力拓展上下游一体化先进产能,构建并完善“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优势,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推动公司向世界级的石化企业迈进。   根据此前公告,东方盛虹拟收购斯尔邦100%股权,作价为143.6亿元,目前该重组正在推进中。民生证券研报认为,伴随着公司1600万炼化项目在今年投产及斯尔邦的收购并表,公司业务将迎来结构性变化,业绩有望迈入新台阶。   【中国石油上半年经营业绩创七年同期最好水平】   8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创七年同期最好水平。国内油气当量产量7.35亿桶,同比增长3.5%;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16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6.7%。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5.8亿元(人民币,下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30.4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在实现油价下降5.4%的情况下,净利润增加246.2亿元。公司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资产负债率比上年末下降0.1%;现金流状况良好,自由现金流同比增加309.8亿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股东回报,董事会决定派发2021年中期股息每股0.13元,派息额238.66亿元、为2015年以来中期派息最高水平。   油气勘探开发成果丰硕。上半年,公司勘探与生产业务坚定不移实施资源战略,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国内油气勘探在重点盆地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和重要发现。公司持续优化油气生产运行,实施老油田稳产,推进新区效益建产,国内油气当量产量7.35亿桶,同比增长3.5%;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16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6.7%。勘探与生产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08.7亿元。   炼化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上半年,公司炼油与化工业务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原油资源配置,调整炼油产品结构,持续推进减油增化,实现经营利润221.9亿元,其中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7.3亿元、同比增加56.3亿元。化工产品商品量1,472.4万吨、同比增长6.3%。目前,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开车一次成功,塔里木乙烷制乙烯项目进入试车阶段。   成品油销售质量持续提升。上半年,公司销售业务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坚持做精零售,全力做强批发和直销,努力提高销量、提升效益。统筹网络建设,积极布局加气业务,服务北京冬奥会首座加氢站-太子城服务区加氢站正式投用。非油业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经营毛利创历史最好水平。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66.4亿元。   天然气销售量效齐增。上半年,公司天然气销售业务抓住“双碳”大背景下我国天然气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全力扩市场、优结构、强服务、重合作,积极开发直供直销客户,加强与大中型城燃集团、发电集团客户的战略合作,国内销售天然气9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6%。优化销售结构,加大线上竞价交易力度,销售效益大幅增长,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68.9亿元。   【上海与中国海油签约】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8月25日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会见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一行。   欢迎中国海油加大在沪投资力度,依托上海平台功能优势拓展国际合作   李强对中国海油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和支持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全面强化“四大功能”,全力推动各项国家战略落地落实。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运行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海油在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和能源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双方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希望进一步深化战略对接,在能源供应、清洁能源、科技创新、金融贸易等领域加强全方位合作。欢迎中国海油加大在沪投资力度,依托上海平台功能优势拓展国际合作。我们将持续营造良好生态、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力保障上海能源供应和能源结构调整,共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   汪东进感谢上海长期以来给予企业发展的支持帮助。他表示,上海是中国海油最重要的战略发展基地之一,在营商环境、科技人才、金融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在沪投资布局,推动在沪业务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上海能源供应和能源结构调整,共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深度参与上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展现更大作为。   推动能源多元化供应,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化的能源交易平台   龚正、汪东进出席签约仪式。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与中国海油副总经理周立伟代表双方签约。市领导诸葛宇杰参加会见。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油气田开发、清洁能源供应、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能源多元化供应,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国际化的能源交易平台,加强金融合作,助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化工在线
      0页
      2021-08-31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2期(总第844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2期(总第844期)

      化工行业
        【7月份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   中化新网讯据国家统计局8月16日消息,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   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2%。   分经济类型看,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私营企业增长6.1%。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9%,纺织业下降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3%,汽车制造业下降8.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   分产品看,7月份,612种产品中有33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1100万吨,同比下降6.6%;水泥20582万吨,下降6.5%;十种有色金属537万吨,增长7.1%;乙烯238万吨,增长23.5%;汽车185.3万辆,下降15.8%,其中,新能源汽车28.9万辆,增长162.7%;发电量7586亿千瓦时,增长9.6%;原油加工量5906万吨,下降0.9%。   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60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0%。   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
      化工在线
      0页
      2021-08-23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1期(总第843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1期(总第843期)

      化工行业
        本周焦点   【鲁西化工仲裁事件进展:被判赔7.49亿】   8月9日晚,鲁西化工发布公告,公司日前收到聊城市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承认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机构2017年11月7日就公司违反与庄信万丰戴维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戴维”)、陶氏全球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陶氏”)签署的《低压羰基合成技术不使用和保密协议》作出的仲裁裁决。公司副总经理张雷8月9日晚间代表公司就这一判决做出回应。他表示,公司尊重市中院作出的民事裁定,将按照程序履行赔付义务,但公司并未侵犯对方知识产权,仅因早年国际合作经验不足,违反了保密协议,付出巨大代价,今后将吸取教训。   赔偿金额占上半年净利近三成   聊城市中院的民事裁定,意味着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具有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一样的法律效力,此后将进入执行阶段。根据仲裁裁决,公司应当赔偿各项费用合计人民币约7.49亿元。公司表示,实际赔付金额以申请人与公司最终计算并认可的金额为准。后续赔付行为将对公司本期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公司已披露的2021年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6.32亿元,7.49亿元的赔偿金额占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近三成。   公司表示,仲裁事项仅对未建设的多元醇第四工厂(即后续未建装置)下达禁令,不阻止已建三座工厂的运行。因此聊城市中院关于承认案涉仲裁裁决的裁定不会对公司目前正常运行的多元醇三座工厂(即公司当前正常运行的三套生产装置)的生产销售产生影响。此外,由于涉案装置仅为多元醇,公司其他主营产品生产及项目建设不受影响。   公司认为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   据了解,此次裁决所涉事项可追溯到2010年。张雷介绍,公司当时拟建设丁辛醇项目,为此展开调研,并在调研过程中与多家丁辛醇生产技术的供应方进行接触,包括戴维/陶氏及四川大学等。最终,戴维/陶氏方面向鲁西化工提出8000万元/套年产25万吨丁辛醇装置的技术许可费报价,同时还需购买指定厂家的专有设备,造价约2亿元。鲁西化工认为该价格过高,未能与戴维/陶氏达成合作,而是选择了报价远远低于戴维/陶氏的四川大学的水性催化剂技术。
      化工在线
      0页
      2021-08-16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0期(总第842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30期(总第842期)

      化工行业
        本周焦点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143家中国公司上榜】   中化新网讯 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今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约为31.7万亿美元,比去年下降5%,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为1.6万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0%,是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   沃尔玛连续第八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上升至第二位,亚马逊首次进入前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分列四、五位。   榜单显示,今年中国共有143家公司上榜。上一年度,中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与此同时,今年美国共计122家公司上榜,比上一年增加1家。   上榜的中国能源化工企业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在《财富》化学品行业榜中11家公司上榜,巴斯夫领衔化工行业榜,位居134位,比上年上升9位;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61)、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55)、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309)、陶氏公司(310)、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11)、3M公司(382)、三菱化学控股(401)、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438)、林德集团(447)、LG化学公司(461)。   此外,原油生产领域有5家,炼油行业有24家企业进入500强。
      化工在线
      0页
      2021-08-09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9期(总第841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9期(总第841期)

      化工行业
        【上半年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1.77倍】   中化新网讯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生产需求稳定恢复,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企业利润平稳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183.3亿元,同比增长66.9%,比2019年同期增长45.5%;两年平均增长20.6%,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增长1.77倍。   各行业利润普遍较快增长,七成行业盈利超过疫情前水平。上半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1个行业同比持平。其中,有36个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占87.8%;有7个行业增速超过100%。与2019年同期相比,有29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占70.7%。   上半年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3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49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4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77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14倍,汽车制造业增长4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5.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6.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4%,纺织业增长2.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   数据显示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29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发生营业成本49.54万亿元,增长26.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1%,同比提高1.66个百分点。
      化工在线
      0页
      2021-08-03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8期(总第840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8期(总第840期)

      化工行业
        【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揭晓!26家石化化工企业入榜!】   近日,21数据新闻实验室发布了《2021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统计时间截止2021年6月30日。   截止6月末,在上海、深圳、香港、纽约等全球15个主要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已达到7974家(剔除已退市公司),相比年初增加232家,总市值达到148.6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   万亿市值公司已达到13家,分别为:腾讯、阿里、台积电、茅台、工商银行、美团、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宁德时代、中国平安、五粮液、农业银行、拼多多。   至6月末,超过千亿市值的公司总数已达到254家,石油和化工行业共有14家。   石油石化行业有5家进入500强,中国石油总市值为9229亿元,位居行业第一;中国石化为5001亿元;中海油为3280亿元;台塑台化2336亿元;中海油服530亿元。   化工行业有21家进入500强,市值破千亿元的有:万华化学总市值为3417亿元;恩捷股份为2079亿元;恒力股份为1847亿元;荣盛石化为1749亿元;南亚塑料为1520亿元;台塑为1510亿元;台化为1143亿元;天赐材料为1016亿元;东方盛虹为1010亿元;宝丰能源为1003亿元。   从城市分布来看,这254家千亿级上市公司中,据不完全统计:北京59家,上海25家,深圳24家,广州8家,杭州7家,佛山4家,南京4家,宁波4家,天津3家,长沙3家,无锡3家,西安3家。
      化工在线
      0页
      2021-07-26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7期(总第839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7期(总第839期)

      化工行业
        【国内丙烯腈供应趋于饱和】   今年以来,丙烯腈市场震荡上扬,截止7月16日,华东地区丙烯腈价格收于14700元/吨,年内涨幅为21.0%。2月起丙烯腈装置集中检修,加之外盘价格高居不下,贸易商惜售为主,价格大幅上调,但随着检修装置逐步重启,市场价格开始回归正轨。近期丙烯腈行业装置负荷变动不大,下游腈纶开工低位,ABS开工整体向好,市场价格高位盘整为主。   近几年国内丙烯腈产能稳步提升,据化工在线(www.chemsino.com)统计,截止2021年7月,国内丙烯腈产能共计258.9万吨/年,原计划上半年投产的浙石化26万吨/年延迟投产,除此之外,今年计划投产的还有山东科鲁尔二期13万吨/年、连云港石化26万吨/年、斯尔邦三期26万吨/年等装置,预计国内产能将超过350万吨/年,丙烯腈整体供应将趋于饱和。   随着国内产能的逐步提升,丙烯腈进口呈现下滑趋势。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国内丙烯腈累计进口量为8.99万吨,同比减少13.6%。主要进口来源地区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由于丙烯腈进口商多为镇江奇美、台化塑胶等企业,在当地配有相应原料,因此进口量整体较为稳定,可替代性不强。值得关注的是,在产能增加及出口套利的前提下,近期国内丙烯腈出口提升十分明显,1-5月国内丙烯腈出口量为7.88万吨,同比涨幅高达151.8%。   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ABS、腈纶和丙烯酰胺等产品。ABS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丙烯腈最大下游产品。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白电市场零售额为1767亿元,同比增长13.3%;零售量为6575万台,同比增长4.4%,对ABS需求仍然向好。产能来看,2021年将有广西长科15万吨/年、台化兴业(宁波)25万吨/年、漳州奇美45万吨/年等共计140万吨/年ABS装置计划投产,强劲支撑丙烯腈需求。腈纶方面,在相关产品涤纶和粘胶等产品的影响下,近几年腈纶行业呈现负增长,发展严重受限,对丙烯腈的需求支撑十分有限。其他下游产品如丙烯酰胺及丁腈胶乳等年内也有新增产能,但鉴于消费占比不高,整体影响不大。   综合而言,近期丙烯腈市场高位调整为主。长期而言,国内丙烯腈产能有望大幅提升,而下游ABS、丙烯酰胺等行业发展较好,但腈纶行业需求受限,未来丙烯腈供应将趋于饱和,出口增加成为新风向
      化工在线
      0页
      2021-07-19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6期(总第83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26期(总第838期)

      化工行业
        【尿素行情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国内尿素市场表现抢眼,据化工在线的监测,其主流价格从年初的1860元(吨价,下同)上涨到目前的2760多元,上涨幅度达到了48%。疫情、出口增加和美元贬值等多方作用让尿素市场摆脱了传统供需面的束缚,行情达到了历史新高。   年初伊始,由于运输影响刺激市场备肥采购,尿素市场呈现出淡季逆势上涨的走势。春节之后刚需带动市场继续走高,三月底印标需求和价格双双高企,刺激货源集港增多,而此时适逢内蒙古“能耗双控”,供应再次紧张,促使价格再次拉涨。后期,在美元贬值的推动下,大宗商品整体大幅拉涨,尿素原料价格也大幅走高。以郑商所动力煤和外盘天然气期货为例,年初以来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3%和45%,尿素的成本支撑比较强劲。而此时国内装置依旧故障不断,给尿素大幅拉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企业订单充足,库存量也直线下降。   从供应方面来看,上半年国内新投产三套尿素装置:九江心连心52万吨、云南祥丰50万吨、湖北三宁80万吨,相比目前7000多万吨的总产能和1000多万吨长期停车的产能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影响有限。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除了内蒙古地区受“能耗双控”影响和装置故障影响,开工率处于比较低的程度外,其它装置基本运行正常,产量也处于近三年同期的最高水平。据有关方面的统计,1-6月份国内尿素总产量达270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微幅上涨1%左右。因上半年供应紧张且价格持续拉涨,市场库存及企业库存量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从出口方面来看,上半年国内尿素出口量处于近三年高位,并大幅高于前两年水平。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国内尿素出口量为194万吨,去年同期为150万吨,出口上涨了30%。今年国际疫情依旧严重,国际方面原计划有超过1000万吨新建装置将于今年投产,但受全球疫情影响,实际投产量却非常低。在国际整体供应能力下降,对于中国尿素依赖度提升的状态下,国内出口出现大幅增长应当在情理之中。   从需求方面来看,上半年农业需求为春季用肥,春节过后主产区从南向北依次进行。今年尿素价格较高,替代品小氮肥以及复合肥用量会相对较多。工业需求方面,尿素下游产品三聚氰胺价格于春节之后大幅拉涨,对尿素用量增加。但复合肥行情相对欠佳,且原料价格全部上涨,逼停部分复合肥工厂,使得其开工率处于去年同期低位。   针对目前尿素价格高企,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派出联合调研组,赴河南、河北两省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化肥期现货市场运行情况。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密切关注尿素等农资市场动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行为,维护化肥等农资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目前来看,因原料、出口、限产形成的利好已经逐渐消耗,且尿素价格已经涨至高位,市场继续拉涨明显动力不足,但受限于成本、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预计尿素行情将维持高位小幅下探的走势。
      化工在线
      0页
      2021-07-1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