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10)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8期(总第877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8期(总第877期)

      化学制品
        【补天的召唤——己二腈国产化调查与思考(上)】   己二腈背后有一个“中国梦”。   从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己二腈工业化生产至今已有92个年头。然而,在这92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人没有自己生产的己二腈。多位业内人士近日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国产己二腈已成为保障国计民生、守护产业长城、实现民族梦想的“补天彩石”。   炼出这块“石头”,是家国的召唤。   国计民生的基石   许多人对己二腈或感陌生,但对尼龙一定十分熟悉。尼龙的学名是聚酰胺(PA),既是重要的化纤产品,又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在庞大的尼龙材料家族中,尼龙6和尼龙66是两大主要品种。而尼龙66凭借比尼龙6更加优秀的综合性能,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尼龙66在国防军工、城建交通、家居生活等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泛且重要的应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杭州帝凯工业布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丽琴向记者表示,“野战军服、步枪配件、高铁枕木和扎带等都用到尼龙66。一辆汽车平均要用十几千克的尼龙66。尼龙66与木质纤维混纺后,比常用的涤纶和维纶更舒适、更轻便,可用于生产高性能作战防护服。而由于尼龙66材料的大量使用,美军单兵运输能力和携装重量大幅提升。”   “己二腈就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董丽琴介绍说,己二腈加氢合成己二胺,再由己二胺合成尼龙66盐,最终制备出尼龙66材料。因此,业界也有人称其为“尼龙产业的咽喉”。   “己二腈是我国少有的几个被‘卡脖子’的关键中间体,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从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己二腈国产化,意义重大。”   满足发展需要,保障国计民生,重逾山海。   产业安全的保障   假如有一天,中国人的生活没有了尼龙66会怎样?这是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然而换一个视角看,答案便变得现实而残酷:中国人在己二腈问世后近百年的多数时间里,无法生产己二腈。   据了解,长期以来,国外对己二腈技术和产品实行深度垄断和全面控制,并采用配给制供给。“至少在2020年以前,确切地说,在华峰集团5万吨/年装置实现达产并稳定运行之前,我国己二腈全部依赖进口。”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但对于每年40万吨且备受抑制的己二腈需求而言,5万吨的年产能仍然远远不够,且其技术路径受原料限制较大,我国己二腈当下仍极大程度依赖进口。   石化联合会研究员李文军向记者坦言:“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来讲,关键原料受制于人,产业发展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院长顾宗勤曾指出,“十四五”主要发展思路是保安全、稳民生、谋长远。“我国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总体上是安全的,可以抵御国外封锁。但在主要化工产品工艺技术方面仍存短板,如己二腈。”他说。   “自给受限,人民生活和产业发展就操控在别人手里,那怎么行!”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军湘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指明利害。   打破进口垄断,守护产业安全,迫在眉睫。   民族工业的梦想   近现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让中国人对国产化有着近乎执念的情结,中国民族工业也往往将实现国产化视为一种情怀、责任和荣耀。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安享太平已久的中国人再次体会到技术“卡脖子”带来的不安和焦虑。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华为公司成为举国瞩目的斗士。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当时中美贸易清单里,己二腈是唯一100%依赖进口的化工原料。   事实上,己二腈国产化一直备受重视。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2011年、2013年、2019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均将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列为重点鼓励项目。石化联合会对己二腈国产化进程也十分关注。近年来,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多次带队调研,并在若干演讲和署名文章中强调己二腈国产化的重要性。   傅向升在2019年11月作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之思考》报告中提到,虽然外企重视在华业务,但先进技术转让几无可能。他同时表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己二腈产业化装置令人期待。   “己二腈的国产化,已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国梦’。”中国天辰董事长袁学民表示,自主研发、国产替代之路,纵然难比登天,也必须要走。   开发自主技术,提振民族士气,贵乎担当。
      化工在线
      0页
      2022-05-16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7期(总第87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7期(总第878期)

      化学原料
        【中国石化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24.5%】   4月27日,中国石化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226.05亿元,同比增长24.5%。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季度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233.38亿元,同比增长24.3%。   勘探及开发方面,一季度,油气当量1710万吨,同比增长3.7%,其中天然气产量8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7%。   炼油方面,一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6419万吨,同比增长2.7%,生产成品油3736万吨,同比增长4.7%。营销和分销方面,一季度,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4106万吨,同比增长2.6%。   化工方面,一季度,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和精细化工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分别提高1.6、6.5和1.6个百分点,乙烯产量360.6万吨,同比增长6.7%,化工产品经营总量2064万吨,同比增长4%。   资本支出方面,一季度资本支出人民币253.8亿元,其中勘探及开发板块支出人民币152.5亿元,炼油板块支出人民币60.3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支出人民币8.4亿元,化工板块支出人民币23亿元,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9.6亿元。
      化工在线
      0页
      2022-05-06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6期(总第877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6期(总第877期)

      化学原料
        【农业农村部:今年春耕期间化肥需求总量约为3980万吨】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春耕化肥供应总量是有保障的。综合有关行业协会预测情况看,今年春耕期间化肥需求总量大约是3980万吨(实物量),化肥供应总量4830万吨,包括生产、库存和进口量。   随着春耕的陆续展开,各地加大了农资保供力度,化肥到位率稳步提升,能够满足基层春耕用肥需求。目前受国际化肥价格大涨拉动和国内无烟煤、硫磺等原材料成本上涨推动,化肥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部分品种供应偏紧,价格涨幅也比较大。3月份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复合肥平均出厂价同比分别上涨了36.6%、13.7%、83.9%、43%。此外,当前农药、柴油价格也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为做好今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从化肥的产供储销等多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保障化肥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前期,中央财政下达了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影响,稳定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陈萍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还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关注春耕农资市场形势,积极推动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畅通化肥运输配送通道,加大在重点产粮区、化肥需求旺盛地区的运销备货力度,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切实服务好春耕农业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化工在线
      0页
      2022-04-25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5期(总第876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5期(总第876期)

      化学原料
        本周焦点   【中海油启动绿鞋机制,正式启动A股申购】   中国海油12日(周二)启动网上申购,“三桶油”将在A股齐聚首。据公告显示,中海油拟发行29.9亿股,拟募资350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拟用于国内外多个油气田开发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海油储量产量持续突破,油气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全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截至4月8日收盘,中国海油港股报11.66港元/股,收涨2.64%,总市值为5206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4月11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于4月6日和4月7日完成向询价对象进行的初步询价后,公司将按发行价格每股人民币10.80元发行26亿股人民币股份(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前)至29.9亿股人民币股份(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将启用绿鞋机制长期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公告显示,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260000.00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5.50%(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不设老股转让。   发行人授予保荐机构(联席主承销商)不超过初始发行规模15.00%的超额配售选择权,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2990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约为6.28%(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超额配售的股票全部面向网上投资者配售。   中海油本次发行将启用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这一机制有利于稳定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即如果新股上市表现不佳跌破发行价时,可以启动绿鞋机制在二级市场买入。   光大证券表示,在全球原油资本开支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坚持增加资本开支,在“增储上产”战略导向下油气储备取得突破,长期有望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   增储上产成效显著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   自2001年港股上市以来,中海油累计获得超300个商业发现,现有油气田超240个。同时,中海油不断推动储量持续增长,2021年净证实储量达到57.3亿桶油当量,为港股上市时的3.2倍,近三年储量寿命持续维持在10年以上,处于行业前列。近两年,中海油原油增产量约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80%,持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其中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产量超过3000万吨,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根据招股书,中海油预计募集资金350亿元人民币,将用于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拟用于包括圭亚那Payara油田、流花11-1/4-1油田、陵水17-2气田在内的国内外多个油气田开发项目。   去年净利润增长近2倍积极向绿色低碳转型   2021年,中海油全年实现油气销售收入人民币2221亿元,同比增长59.1%,净利润人民币703亿元,同比增长181.7%,每股基本盈利1.57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中海油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690亿元至830亿元,同比增长32%至5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40亿元至280亿元,同比增长62%至89%。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海油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秦皇岛/曹妃甸岸电项目顺利投产,成为绿色油田建设的样板。该公司成立新能源部和新能源分公司,加快布局绿色产业链,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化工在线
      0页
      2022-04-18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4期(总第875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4期(总第875期)

      化学制品
        【中石化拟再投建百万吨乙烯项目】   3月28日,洛阳市孟津区人民政府对中石化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公示。   以下是公示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13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委托,正在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工作。现就项目前期风险调查和征求公众意见等有关工作进行公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   2.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3.项目选址: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石化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80.92公顷,用地性质为石油化工工业用地,南至洛阳石化铁路编组站、东至涧西沟及现洛阳石化厂区、北至拟调整的北环支线、西至世纪大道。   4.百万吨乙烯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00万吨/年蒸汽裂解装置等13套工艺装置,配套公用工程系统和辅助设施。   二、风险调查对象和范围   风险调查的范围覆盖受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影响的公民、法人、当地政府及其基层组织、其他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对受项目影响较大、有特殊困难的利益相关者,作为重点走访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诉求、基层组织的态度和媒体舆情等。   关于项目具体内容未见具体报道,但是,3月11日,洛阳市发改委公布《2022年洛阳市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其中,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入选。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乙烯项目包括100万吨/年蒸汽裂解装置及后续的高性能茂金属聚乙烯m-LLDPE、全密度聚乙烯、高性能多峰高密度聚乙烯、高性能共聚聚丙烯、高抗冲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EVA、环氧乙烷、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等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   另外,2021年12月27日,洛阳市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项目用地报批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中提到,项目已报批803.6亩的建设用地,同时还计划拟报批2022年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822.6亩。   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后,将加速洛阳石化转型发展,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带动全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洛阳市将加快建设洛济焦高端石化产业带,积极开展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前期工作,力争到2025年,推动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化工在线
      0页
      2022-04-11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3期(总第874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3期(总第874期)

      化学制品
        【前两月化学原料和制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7.3%】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75.6亿元,同比增长5.0%。   受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煤炭价格同比涨幅较高等因素推动,前两月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等行业利润总额为584.8亿元,14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倍、1.55倍,拉动作用均较去年12月份进一步增强;受化工产品价格上涨拉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为1176.6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1~2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335.7亿元,同比增长1.32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8759.2亿元,下降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80.7亿元,下降45.3%。   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减亏。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7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55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3%,纺织业增长1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3%,汽车制造业下降9.9%,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5.7%,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29.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39.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6.5%。   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0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发生营业成本16.28万亿元,增长15.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7%,同比下降0.50个百分点。
      化工在线
      0页
      2022-04-02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1期(总第872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1期(总第872期)

      化学制品
        【三友化工抛出570亿元发展计划,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   三友化工3月15日晚间发布“三链一群”产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壮大循环经济规模,构建“三链一群”产业布局,即“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双新”战略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成河北省沿海经济带盐化工、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计划总投资规模约570亿元。   三友化工计划投资100亿元,完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四五”期间,结合园区耗氯、耗碱产品项目,发展30万吨烧碱及下游产品项目,谋划30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纤维项目,推进建设一期单线6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纤维生产线。推进纯碱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项目,开发碱渣基新型环保工程材料等绿色建筑材料技术,实现碱渣资源化利用。推进功能性树脂及氯下游产品技术开发项目,发展功能性特种树脂及氯下游高端产品。   “十五五”期间根据一期6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纤维项目产品市场拓展情况,推进二、三期合计24万吨/年新溶剂法绿色纤维素纤维项目发展。   三友化工计划投资约90亿元,重点谋划上游硅石基地、单体产能扩建、发展下游硅橡胶等新材料产业。   “十四五”期间,投资约80亿元,重点发展年产20万吨有机硅扩建工程等项目及部分下游项目。   “十五五”期间,投资约15亿元,在南堡开发区新征500亩土地重点发展四期年产20万吨单体扩建项目及下游项目。   三友化工计划投资160亿元,依托在盐化工领域发展经验及产业优势,高标准建设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与曹妃甸化学园区石油化工、煤化工相结合,在曹妃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十四五”期间,以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为核心带动,配套氯下游高端新材料、功能性树脂等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基本达到氯平衡。   “十五五”期间,视市场及周边配套项目实施情况,择机扩建25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谋划氯下游、氢下游高端新材料、功能性树脂等精细化工产品,保障氯平衡,远期发展氢能产业链。择机配套发展或参与园区热电联产项目。   三友化工计划投资约220亿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双新”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以光伏、海水淡化等项目为重点,谋划发展500MW光伏发电、5万吨/日海水淡化、溴素、镁等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等项目。   “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适时逐步发展3.5GW光伏发电、10万吨/日海水淡化、绿电制氢、氢能利用等项目。   此外,三友化工将成立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研究院,组建有机硅新材料、海水综合利用等实验室,为“三链一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日三友化工还公告,为做大做强有机硅新材料产业,拟分拆硅业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硅业公司有机硅单体产能20万吨/年,在建单体产能20万吨,达产后年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下游产品逐渐形成六大类近100个品种,涵盖DMC、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物、107胶、110胶、高含氢硅油、高沸硅油、电气零部件封装胶等。   三友化工当日公布了2021年的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82亿元,增长30.38%,2021年公司净利润16.71亿元,同比增长133.04%。
      化工在线
      0页
      2022-03-21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6期(总第867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6期(总第867期)

      化学制品
        【沙特阿美再上门合作:重启在华636亿炼油厂谈判】   2022年2月9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Aramco)向标准普尔全球平台(S&PGlobalPlatts)透露,该石油巨头希望利用原油价格飙升的机会,重新开始讨论在中国东北地区建设一个日产30万桶炼油和石化联合企业的联合项目。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谈判重启后双方讨论了合资炼厂的持股占比,生产技术细节和产品销售等问题,不过距离签订协议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合资事宜并非首次讨论   早在2019年初,为了争夺中国市场,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曾签订协议设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总投资额超100亿美元,其中沙特阿美持股比例为35%。这一项目也是在沙特王储本萨勒曼2019年初访华时敲定的。   根据最初的设计,这个位于辽宁省的炼化一体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达到每天30万桶原油,附带每年生产150吨的乙烯和130万吨的对二甲苯。沙特阿美也将为这个项目供应所需70%的原油。   这个项目原本定于2024年落成,但由于新冠疫情造成全球油价动荡,经济上遭受重创的沙特阿美在2020年8月宣布调整公司战略,这一项目也受到影响。据普氏能源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中国合资项目在2020年8月之后并没有什么进展。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沙特阿美亚洲有限公司目前仍然是合资公司的股东。   普氏能源分析师GraceLee表示,高油价已经逆转了沙特阿美的命运。对于这家公司来说,现在是探索新投资机会和开拓原油销售渠道的好时机。   加强下游投资   与2019年相比,眼下中国乃至全球的石油化工投资环境,在碳达峰的目标指引下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本土巨头中石油都已经喊出“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此时重新展开石油化工投资谈判,需要考虑的问题显然要比当年更多。   对于沙特阿美来说,炼化项目除了本身的收益外,也有绑定产业链下游的战略意义。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沙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平均每日交付176万桶,排名第二的俄罗斯交付数量为160万桶/日。   除了上述提到的项目外,沙特阿美目前还持有福建联合石化25%的股份,以及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22.5%的股份。   据了解,2019年沙特阿美就和中国北方工业等合作伙伴签订协议,打算投资100亿美元(约合636亿元人民币),在辽宁省设立一家合资炼油厂,这个厂每天可以炼油30万桶石油(1500万吨/年炼油厂),每年生产150吨乙烯、130万吨对二甲苯,沙特阿美也将为这个项目供应70%的原油,持股比例则为35%。   不过,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全球油价动荡下跌,直接重击沙特阿美,根本没有钱可以继续投资,只能被迫暂停这个项目。好在峰回路转,油价反弹,如日中天,把握住高油价机会的沙特阿美,去年前9个月净利润同比大增122%。   而沙特阿美财务好转之后,有了多余的钱,立马重新找上门来,想要和中国合作,继续投资其最大的出口市场。
      化工在线
      0页
      2022-02-14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3期(总第864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3期(总第864期)

      化学制品
        【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全面开车成功】   1月7日,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一期项目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至此,镇海基地一期项目完成整体开车,标志着镇海炼化27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装置全面投入运行。   镇海基地一期项目包含国内首套完全国产化的百万吨级乙烯项目,从现场土建开工到中交仅用15个月,到产出合格乙烯产品仅用22个月,创造国内百万吨规模乙烯工程建设工期最短、国产化程度最高、数字化应用最广等新纪录。   该项目包括乙烯装置等11套装置,以及配套建设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2021年12月26日,乙烯装置完成引物料试车目标。开工试车期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充分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按照既定方案,推进公用工程及配套工艺装置开工、裂解炉点火等关键节点,打通全系统、全流程。2022年1月7日裂解炉投料,经过6个小时的精细平稳操作,乙烯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创造乙烯装置开车新纪录。
      化工在线
      0页
      2022-01-17
    •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48期(总第858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1年第48期(总第858期)

      化学制品
        【国务院:2022年商品关税调整!含乙烯、丙烯等!税率可低至1%】   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通知,2022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   2022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954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针对液化丙烷、液化丁烷、乙烯、丙烯、丙烯腈、己二腈等,可以看到2022年暂定进口税率均大幅低于最惠国税率,除丙烯腈进口税率调至3%以外,其他5大类产品税率均调至1%。   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其中,对部分氨基酸、铅酸蓄电池零件、明胶、猪肉、间甲酚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为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高磷、粗铜的出口关税。   2022年7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七步降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继续维持7.4%。   为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自贸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2022年将对原产于29个国家或地区的部分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其中,中国与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冰岛、韩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格鲁吉亚、毛里求斯等双边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将进一步降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并实施降税。   2022年继续对与我建交并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根据世界海关组织修订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内容及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2022年将对税则税目税率进行技术性转换。同时,还将调整部分税则税目,调整后税则税目总数为8930个。
      化工在线
      0页
      2021-12-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