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5223)

    • 国信化工周观点:国际油价持续反弹,LNG、制冷剂价格上涨

      国信化工周观点:国际油价持续反弹,LNG、制冷剂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近期在OPEC+深化减产协议达成,以及前期国际油价大幅超跌的背景下,近期国际油价开始反弹,同时红海区域海运突发事件也助推了原油价格的上涨,WIT原油价格盘中突破75美元/吨,布伦特原油价格盘中突破80美元/吨,扭转了11月份以来连续下跌的趋势,美国能源部也在12月和1月加大了战略原油储备的补库。我们看到IEA、EIA、OPEC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对于明年原油价格预测区间仍任在75-95美元的高价格区间,我们认为在OPEC+长期深度减产的背景下,国际原油价格存在底部支撑,同时2024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保持1.5%-2%的增长,且美联储如果明年进入降息周期将推升原油价格的顶部区间。由于全球进入需求旺季,以及海外供应受限的事件频发,海外天然气价格近期持续上行,对于国内而言,未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中长期仍然将保持较高的表观消费量增速整体而言,整体而言未来海外油气价格有望保持较高价格水平。因此我们一方面推荐油气、钾肥、煤炭化学品等为代表的上游资源品方向,另一方面近期重点推荐以含氟新材料化学品、电子大宗气体、新型食品添加剂及甜味剂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成长方向。   OPEC+深度减产达成及红海航运突发事件支撑了国际油价反弹,同时2024年美联储的降息有望推升原油价格,我们认为国际油价近期有望进入反弹通道,进入需求旺季,海外天然气价格近期持续上行,未来全球能源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重点推荐【中国海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广汇能源】。海外钾肥补库周期启动叠加国际钾肥寡头的价格诉求,全球钾肥价格触底反弹,中期价格拐点显现,重点推荐未来产能大幅扩张的【亚钾国际】。需求拉动功能健康甜味剂产能大幅提升,阿洛酮糖全球需求有望快速增长,重点推荐膳食纤维及阿洛酮糖龙头【百龙创园】。三代制冷剂HFCs即将进入配额制元年,行业供给长期收缩且行业集中度愈发提高,未来四代制冷剂进入商业化进程讲打开国内新的市场,含氟精细化学品及高分子材料也将进入需求快速增长期,重点推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和【永和股份】等。半导体需求提升叠加国产化替代进程,为国内电子气体企业带来发展契机,重点推荐同时深度布局电子大宗及电子特气的【金宏气体】等。我们也长期继续推荐国内综合化工行业龙头及全球异氰酸酯行业龙头【万华化学】,国内精细煤化工行业领先者【华鲁恒升】,煤制烯烃龙头【宝丰能源】,国内轻质化烯烃代表企业【卫星化学】等。   推荐标的:【中国海油】、【亚钾国际】、【百龙创园】、【广汇能源】、【中国石油】、【巨化股份】等   重点数据跟踪: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液氯(11.64%)、维生素VC(10.26%)、维生素K3(8.80%)、MIBK(8.20%)、布伦特(8.18%);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氯化苄(-8.58%)、单晶硅片(-8.33%)、四氯乙烯(-8.28%)、工业级氢氧化锂(-7.89%)、镍矿(-7.83%)。   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12-22
    • 助消化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助消化药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药商业
        助消化药物从药物治疗机制角度可分为胃动力促进药物、消化酶制剂、胃酸抑制药物和消食剂4个种类。中国助消化药物经历了约50年的发展历史,进入20世纪前,消化不良临床治疗以胃动力促进药物为主,且药品多来源于海外品牌。2000年开始,中国用药市场开始引进促胃动力和抑酸领域的全球性新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治疗体验。近年中国助消化药物市场已有多种原研新药上市,初步打破海外品牌垄断,本土药品优势逐渐显现。中国助消化药物市场规模呈现稳步提升趋势,由124.04亿元增至2022年的140.88亿元,预计至2027年将持续增至156.72亿元,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速为2.11%。本报告将从中国助消化药物行业的特点、历史发展进程、产业链、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   助消化药物行业定义   从生活方式角度,过量摄取油脂、辛辣食物、咖啡因等对胃肠道有较大刺激性的食物可导致消化不良,病理角度来看,消化不良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另外,胃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酸分泌异常等胃肠疾病均可引发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   助消化药物主要分为促胃动力药物、消化酶抑制剂、胃酸抑制药物和消食剂4种类型。促胃动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胃肠道平滑肌动力促进胃酸分泌,从而达到助消化的目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比利等。消化酶制剂可以通过提高胃肠道内消化酶水平增强机体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常见消化酶制剂包括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胃酸抑制药物通常是通过将胃酸分泌量控制在正常水平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破坏,使消化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常见胃酸抑制药物有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消食剂属于中成药范畴,利用山楂、太子参、陈皮等中药材达到增强胃动力和促进胃酸分泌的药效,常用于食物过量摄入导致的消化不良,包括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
      头豹研究院
      20页
      2023-12-22
    • 稀土功能材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稀土功能材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稀土功能材料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有资源特色的关键战略材料之一,已经是全球竞争焦点之一,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与现代武器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领域的核心材料。受益于丰富的稀土资源与政策引导,中国已建立较为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国和出口国,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该词条由头豹数字行研共创作者谢俊于2023年9月撰写完成)   稀土功能材料行业定义   稀土功能材料是指依托稀土元素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在功能材料中加入相应稀土元素从而提升其原有材料性质所形成的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是消费量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是当今稀土材料“点石成金”的主要路径。目前,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产值占稀土功能材料产业产值的60%以上,随着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稀土功能材料行业会持续升温。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3-12-22
    • 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萤石资源为王,磷矿提氟潜在补充

      氟化工行业深度报告:萤石资源为王,磷矿提氟潜在补充

      化学原料
        氟化工传统新兴并重,前景广阔。氟化工从上游资源到中间品氢氟酸再到下游无机氟化物、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产品众多应用领域广阔,传统和新兴并重,中国氟化工发展正朝着深加工高附加值演进。   萤石资源为王,价值中枢上移。萤石作为氟化工源头和不可或缺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的战略性稀缺资源,国内储量尚可但开采过度,以占世界19%储量贡献了69%产量,9年不到储采比存资源安全风险。政策管控趋严,安全环保管制常态化,推动行业有序发展和格局改善。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氟化工发展带动需求增长,长期价值中枢提升。   氢氟酸基础原料中间体,向电子级升级。氢氟酸作为连接上游资源和下游氟化工产品基础原料中间体,国内企业多而不大,集中度分散,盈利一般。电子级氢氟酸门槛较高,需求增长快,政策引导支持,企业纷纷布局升级。   磷矿提氟潜在补充,多方布局。磷矿伴生氟资源总量可观,氟硅酸制氢氟酸作为潜在补充,缓解萤石资源隐忧同时给磷化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工艺技术日渐成熟,具有较好竞争力,磷化工企业积极规划布局。   投资建议:氟资源作为氟化工产业源头受下游发展带动,资源具有稀缺性,萤石作为主要氟来源管控趋严长期受益中枢上行,氢氟酸作为原料中间体正逐步向电子级升级,磷矿提氟作为氟资源补充亦是磷化工企业潜在发展方向。建议关注国内萤石资源龙头金石资源,同时建议关注氟化工企业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中化蓝天重组中)、三美股份以及磷矿氟硅酸提氟企业中毅达(瓮福集团重组中)、川恒股份、云天化、新洋丰、多氟多等。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需求不及预期,竞争超预期,项目进度不确定性,工艺技术不确定性,安全环保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页
      2023-12-22
    •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骨科器械系列报告一:国采落地常态化,国产关节龙头前景广阔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骨科植入器械是医疗器械重要细分赛道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骨科适应症对应的骨科手术中。骨科植入器械指通过手术植入人体,可以起到替代、支撑人体骨骼,或可定位修复骨骼、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器材材料。因其对人体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且价值通常较高,属于高值医用耗材类医疗器械。根据使用部位不同,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主要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运动医学类等,广泛应用于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多项适应症种类。   国内骨科器械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庞大。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9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97亿元,CAGR达19.0%。《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显示,我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接近7000万,各种关节炎重症患者超过8000万人。2021年我国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手术量约为296万、98万、78万,渗透率分别为7.9%、1.8%、1.2%,总体市场渗透率不足10%,而有手术需求的存量患者基数高企。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骨科手术市场渗透率已达到40%-70%之间。另外,骨科疾病发病率与年龄相关性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发生骨折、脊柱侧弯、脊椎病、关节炎、关节肿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剧,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2022年65岁以上人口数已达2.2亿人左右。终端需求量的提升将从根本上促进骨科器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关节国采后的催化效果显著,极大程度加速助力了关节赛道的国产替代进程。国产企业中标份额相较于集采前的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以采购量份额估算,经过本轮集采,国产企业膝关节的份额由2018年的16.44%跃升至47.75%;而髋关节分组下的陶瓷-陶瓷类髋关节、陶瓷-聚乙烯类髋关节和合金-聚乙烯类髋关节产品国产化率也分别提升至53.57%、59.22%和78.73%,远超2018年的30.71%的总体国产占有率水平。本轮关节集采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加速演化,尤其利好国产龙头加速实现进口替代进程。爱康、春立等关节龙头力压一众进口厂商,一跃成为国内供货量最大的髋关节供应商。另一方面,终端价格的大幅下降势必利于关节行业手术量和渗透率的提升。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测算,短期内中国关节手术置换量增速将维持CAGR20%+的水平,预计在2025年达到330万例,叠加集采后国产品牌份额提升带来的产品入院量大幅提升,长期看关节国产头部企业业务增量空间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配置建议】   骨科高值耗材赛道里看好后集采时代国产龙头厂商的二次成长空间。在生产、渠道具备先发优势,技术端具备深厚积淀,研发端具备持续创新迭代能力的企业将在国采的洗礼后脱颖而出,建议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落实国产替代,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爱康医疗(01789.HK)和春立医疗(688236)。   【风险提示】   集采政策变化风险   手术量需求和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品价格下调高于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的风险
      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12-22
    •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钨粉行业规模测算逻辑模型》报告,对中国钨粉行业的市场规模、价格、产量、进出口等关键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波动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波动式增长,2021年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但总体趋势仍向上。未来几年,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趋于平缓。 价格相对稳定,产量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 钨粉平均价格在波动后趋于稳定,而产量增长则受到国内外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环保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稳定的增长态势。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基于头豹研究院提供的中国钨粉行业数据,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报告通过“市场规模 = 平均价格 × 内销产量”的公式,对2017年至2027年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2021年达到峰值191.49亿元,随后有所回落。预测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7%。 市场规模波动原因分析 市场规模的波动可能与下游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具体影响因素的权重和相互作用机制。 中国钨粉行业平均价格分析 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中国钨粉行业平均价格的数据。数据显示,平均价格在2017年至2020年呈下降趋势,2021年开始回升,并在2022年达到0.27万元/吨后保持稳定。这可能与供需关系、市场竞争以及原材料成本等因素有关。 价格稳定性分析及影响因素 价格的稳定性表明市场已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但仍需关注潜在的供需变化和成本波动对未来价格的影响。 中国钨粉行业产量、进出口及内销分析 报告分别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中国钨粉年产量、年进口量、年出口量以及内销产量的预测数据。 产量分析 钨粉年产量在2017年至2022年间波动较大,2021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预测未来五年,产量将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 进出口分析 钨粉年进口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内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对进口依赖度降低。年出口量则呈现增长趋势,显示中国钨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 内销产量分析 内销产量与总产量、进出口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增长趋势与总产量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产量、进出口及内销数据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产量、进出口和内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钨粉行业的供需状况和市场竞争格局。 总结 本报告利用头豹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对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价格、产量、进出口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报告指出,中国钨粉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波动;平均价格在波动后趋于稳定;产量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波动式增长;进口量持续下降,出口量持续增长。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市场规模和产量波动的具体因素,例如下游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国际贸易环境等,并建立更精细化的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关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钨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变化。 本报告的数据和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头豹研究院
      15页
      2023-12-22
    • 基础化工:赛轮轮胎公告投建墨西哥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基础化工:赛轮轮胎公告投建墨西哥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

      化学制品
        本周板块行情:本周申万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下跌0.55%,跑赢沪深300指数1.15pct;炼化及贸易指数下跌1.54%。细分概念指数中锂电池概念板块下跌2.40%、石墨烯概念板块下跌0.76%、碳纤维概念板块上涨0.66%、半导体材料指数下跌2.09%、化肥农药指数下跌1.15%、化纤指数下跌0.35%。涨幅前五的个股为:福莱新材(37.81%)、恒大高新(17.85%)、中毅达(15.57%)、中研股份(15.53%)、中农联合(15.26%)。   本周行业内产品价格变动:本周化工产品价格变动看,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涨幅前五分别为维生素VC(+10.3%)、维生素B1(+6.4%)、乙腈(+5.8%)、MMA(+4.4%)、布伦特原油(+3.5%);跌幅前五分别为液氯(-26.0%)、醋酸(-11.3%)、酸酐(-8.8%)、石油焦(-6.8%)、二氯丙烷-白料(-6.5%)。   本周行业主要动态:12月15日,赛轮轮胎公告,赛轮新加坡与墨西哥TD成立合资公司(其中赛轮出资占比51%),拟投资2.4亿美元建设“墨西哥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12月8日,华峰化学发布两则新项目投建公告。1)天然气一体化项目: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涪峰化工投资50.2亿元建设年产110万吨天然气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建设周期为36个月,主要产品为BDO,目前BDO主要用于四氢呋喃、γ-丁内酯、涂料和增塑剂等的生产,以及作为溶剂和电镀行业的增亮剂等。2)氨纶产业链深化项目: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重庆材料投资20.4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PTMEG氨纶产业链深化项目,预计建设期36个月。PTMEG主要用于生产氨纶、聚氨酯弹性体和酯醚共聚弹性体。PTMEG的下游行业主要为氨纶,其次是聚氨酯弹性体及酯醚共聚弹性体。   投资策略:关注明年景气度较好、业绩稳健的子行业及相关公司;持续关注半导体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龙头公司回调机会、氟化工、轮胎、现代煤化工等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逢低布局鼎龙股份、安集科技、雅克科技、金石资源、巨化股份、森麒麟、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龙佰集团。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下游需求疲弱、油价及化工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南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12-21
    • 电子废弃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电子废弃物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电子废弃物,也称“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翻新、再利用、转售、通过材料回收或处置的废旧电子产品也被视为电子废物。根据行业特性可以将电子废弃物进行按电器用途分类和按环境影响程度分类。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是电子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总体上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技术上推动企业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废弃物回收。由于再生回收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中小企业扎堆现象明显,中国正加速行业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假设中国手机和电脑回收率到2030年能够达到85%,碳排放将减少约2,200万吨。未来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体系将更加完善甚至成为主流。随着手工作坊式拆解工厂的大量减少及拆解技术工艺落后、资金实力弱小的拆解企业退出市场,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市场集中度将得到提升。预测行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在2027年达到373亿元,2023-2027年CAGR为9%。   电子废弃物行业定义   电子废弃物,也称“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翻新、再利用、转售、通过材料回收或处置的废旧电子产品也被视为电子废物。狭义上的电子废弃物主要包括“四机一脑”,即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的淘汰品,这五类电子废弃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保有量大、废弃量大,随意丢弃污染环境严重,处理难度大。广义上的电子废弃物除了“四机一脑”,还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照明设备、电气和电子工具、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医疗设备、监测和控制仪器等消费和工业用电气电子设备。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3-12-21
    • 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医药商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发布的《胃黏膜保护药物行业规模 中国市场测算逻辑模型》报告,对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规模进行了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报告预测,2017年至2027年,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传统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增长缓慢,而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增长较快,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市场规模测算基于多重因素分析,并存在一定假设 报告对市场规模的测算,综合考虑了中国消化性溃疡患病人数、就诊率、传统胃黏膜保护剂使用年成本以及新型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瑞巴派特、伊索拉定)的销售额等多个因素。但部分数据依赖于假设和推测,例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就诊率的推测以及部分药物销售额的推算,这可能会对最终的市场规模测算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内容基于头豹研究院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报告提供了2017年至2027年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并将其细分为传统胃黏膜保护剂市场和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数据显示,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年放缓。传统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增长缓慢,年均增长率在2%左右,而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在4%-6%之间波动。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新型药物的市场渗透率提升和传统药物市场竞争加剧。 消化性溃疡患病人数及就诊率分析 报告分析了中国消化性溃疡患病人数和就诊率的趋势。患病人数在报告预测期内基本保持稳定,略有波动,而就诊率则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这反映了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改善。就诊率的增长是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与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对比分析 报告分别对传统胃黏膜保护剂和新型胃黏膜保护剂的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传统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测算基于消化性溃疡就诊人数和每位患者的年用药成本。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则通过对替普瑞酮、瑞巴派特和伊索拉定的销售额进行汇总得出。数据显示,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规模占比逐年提升,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主要新型胃黏膜保护剂销售额分析 报告分别对替普瑞酮、瑞巴派特和伊索拉定三种新型胃黏膜保护剂的年销售额进行了预测。数据显示,替普瑞酮的销售额增长最快,而伊索拉定的销售额增长相对缓慢,这可能与市场竞争格局、产品价格和市场推广策略等因素有关。 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报告详细说明了数据来源,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行业报告以及医药信息网站等。同时,报告也阐述了市场规模测算的逻辑模型,包括关键假设和计算公式,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报告结论的可靠性和局限性。 总结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和分析,对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胃黏膜保护药物市场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逐渐放缓。新型胃黏膜保护剂市场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报告中部分数据依赖于假设和推测,这可能会对最终的市场规模测算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读者在参考本报告结论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报告的数据和分析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和参考依据,有助于企业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模型,减少假设依赖,提高预测精度。 此外,深入分析市场竞争格局、政策环境以及消费者行为等因素,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市场发展趋势。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3-12-21
    • 2023年中国制冷剂行业概览:配额期将至,景气度有望上行(摘要版)

      2023年中国制冷剂行业概览:配额期将至,景气度有望上行(摘要版)

      化学原料
        报告要点速览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工作介质,是氟化工产业链中最大的下游产品,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房间空调、冰箱冷柜、工商制冷、汽车空调、消防器材生产等。制冷剂由于含有氢氟氯碳化物类成分,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造成臭氧层空洞,且这些碳化物属于温室气体,因此制冷剂的使用也会加剧温室效应,此为行业的主要痛点。如今随着各国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加深,以及在“双碳”目标的影响下,各国积极响应,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将第一、二、三代制冷剂陆续列为管控品,设定禁用和淘汰日程。目前中国处于二代和三代制冷剂的过渡阶段。中国三代制冷剂基期于2022年结束,配额市场将于2024年开启,加之发达国家维修所需的制冷剂主要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口,以及近几年夏季高温天气增多对空调的需求,预计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将进一步上升。本篇报告主要回答制冷剂领域近期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   1)制冷剂行业的痛点?   3)三代配额期将开启,对中国制冷剂行业的影响?   3)制冷剂行业的市场空间?
      头豹研究院
      10页
      2023-12-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