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中国人工脊柱行业概览》进行数据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中国人工脊柱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潜力巨大
2014-2018年,中国人工脊柱行业市场规模(出厂额)从40亿元增长至7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预计2018-2023年,将保持14.5%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达到148.7亿元。 增长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加剧、骨科疾病发病率上升以及医保政策对高值耗材报销的放开。
国产替代加速,但上游材料依赖进口,产业链有待完善
尽管国产人工脊柱产品在技术和工艺上不断进步,国产替代率持续上升,但上游医用材料仍高度依赖进口,尤其PEEK等高分子材料被跨国企业垄断,制约了国产人工脊柱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主要内容
本报告对中国人工脊柱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行业定义与分类
人工脊柱,又称脊柱植入物,用于治疗各种脊椎疾患。按产品形态可分为椎弓根螺钉、连接棒、连接钢板和融合器等。人工脊柱属于III类医疗器械,价格高昂,属于高值耗材。
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人工脊柱行业经历了探索发展、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三个阶段。21世纪后,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行业发展进入高速期,涌现出一批本土企业。
市场规模及预测
报告详细分析了2014-2018年中国人工脊柱行业市场规模,并预测了未来五年的市场增长趋势,指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产业链分析
报告对人工脊柱产业链的上游(材料、设备供应商)、中游(产品厂商)和下游(医院、患者)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上游材料依赖进口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两票制”等政策影响着中下游的销售模式和竞争格局。 下游医院的采购模式也因政策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厂商开始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加强直销和配送模式。
行业驱动因素
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等骨科疾病高发以及医保政策的调整是推动人工脊柱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行业风险分析
报告分析了渠道风险(“两票制”带来的销售模式变化和成本增加)和市场风险(跨国企业竞争激烈,新产品研发和注册的难度大)。
行业相关政策
报告总结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高值医用耗材、医疗器械注册和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并分析了这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行业发展趋势
报告预测了人工脊柱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链下游延伸和3D打印技术的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人工脊柱产品定制化、微创化和规模化生产。
行业竞争格局
报告分析了中国人工脊柱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企业分为三个梯队:跨国巨头、本土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跨国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本土企业也在积极追赶,国产替代率不断提高。 报告还分析了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来提升竞争力的趋势。
典型企业分析
报告对科惠医疗、富乐科技和三友医疗三家典型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分别从企业概况、产品介绍、竞争优势和发展机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方法论
头豹研究院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大数据和行业专家访谈,对中国人工脊柱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总结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人工脊柱行业的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国产企业仍面临上游材料依赖进口和与跨国巨头竞争的挑战。 未来,国产替代将持续推进,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本土企业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