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332)

    • 健康养生行业:90后健康养生大揭秘

      健康养生行业:90后健康养生大揭秘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易观千帆数据及300份有效问卷,对90后健康养生行为和消费观念进行分析,揭示其“朋克养生”的独特特征。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90后健康养生现状:矛盾与现实 90后群体呈现出“常态熬夜、剁手养生、突然健身、保险防猝”的矛盾特征。一方面,他们生活习惯不良,熬夜、饮食不规律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积极寻求健康养生方式,购买保健品、进行运动、购买保险等。这种矛盾体现了90后对健康的重视与现实生活压力之间的冲突。 90后健康养生市场趋势:线上化与精细化 90后健康养生市场呈现线上化和精细化趋势。线上养生APP,如KEEP、美柚等,受到广泛欢迎;在消费方面,他们更倾向于线上购买保健品、食品等,并愿意为专业运动指导和保险服务付费。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从90后健康养生关键词、健康养生观、健康养生趋势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90后健康养生关键词:朋克养生盛行 报告首先阐述了“朋克养生”这一90后群体独特的健康养生方式,即在不良生活习惯下,通过购买保健品、进行短期健身等方式弥补健康缺失。数据显示,仅有8%的受访者没有出现任何健康状况下降的信号,而熬夜已成为90后群体的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玩手机、加班和失眠。 90后线上养生应用偏好 报告分析了90后群体在互联网健康养生领域的应用偏好。数据显示,运动、周期记录、健康险是重要的三大场景,KEEP、美柚、平安金管家等应用位列榜单前茅。这反映了90后对运动健身、女性健康管理和风险保障的关注。 90后健康养生消费行为 报告深入分析了90后健康养生的消费行为。数据显示,90后每年在健康养生产品上的平均消费为811.85元,主要集中在保健品、健康食品和中药饮片;在服务方面,平均消费为1472.68元,主要集中在休闲按摩、运动指导和保险购买。这表明90后愿意为健康投入,且服务类消费支出高于产品类。 90后健康养生观:佛系养生与务实保障并存 报告分析了90后对健康养生的态度。数据显示,95后群体在行动养生方面更积极,而整体上90后群体更倾向于“佛系养生”,但在保险保障方面则表现出务实态度,愿意为健康险投入更多资金。 90后健康养生趋势:线上化与家庭责任驱动 报告最后展望了90后健康养生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90后逐渐成为家庭支柱,他们对健康养生的投入将会增加;同时,线上养生将持续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利用将成为趋势。此外,90后更高的金融素养将提升其对健康险的接受度。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易观千帆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全面展现了90后群体的健康养生现状、消费行为和未来趋势。90后“朋克养生”的矛盾特征反映了他们对健康重视与现实生活压力之间的冲突;线上化和精细化是90后健康养生市场的主要趋势;未来,随着90后家庭责任的增加和金融素养的提高,他们对健康养生的投入将持续增长,线上养生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报告数据显示,90后群体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其消费行为和态度也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这为健康养生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洞察,也为企业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未来,针对90后群体的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加注重线上化、个性化和便捷性,同时也要关注其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易观国际
      22页
      2019-10-21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19年上半年企业并购回顾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19年上半年企业并购回顾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总结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活动,并分析了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以及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情况。核心观点如下: 并购交易大幅下降: 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交易金额大幅下降89%,为近5年最低,仅为7.7亿美元。 投资者类型表现分化: 各类型投资者并购交易金额均大幅下降,创历史新低。但从交易数量上看,除海外并购外均有所增长,表明中小型并购仍有合理的活跃度。 战略投资者关注领域集中: 体外诊断、影像设备和耗材仍然是战略投资者的重点关注领域。 财务投资者趋于谨慎: 私募股权基金并购交易活动大幅下降,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均显著下滑,风险基金依然保持活跃度。 海外并购降至冰点: 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大幅减少,仅有财务投资人进行海外并购活动,且交易目的地仍以发达国家经济体为主。 主要内容 概览 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活动交易金额下降89%至7.7亿美元,为近5年最低。 相较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各类投资者的并购交易金额均大幅下降,创历史新低,国内战略投资者和私募股权基金均未进行大型交易,海外并购降至冰点。 各类型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除海外并购外均有所增长,表明中小型并购仍有合理的活跃度。 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交易金额大幅下降: 国内投资者并购数量上升了 33%,但交易金额环比下降约 43%至6亿美金,为近5年最低,超过1亿美金的交易仅有3笔。 投资领域集中: 体外诊断、影像设备和耗材仍然是 2019年上半年的投资重点,实验仪器的批发等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并购数量有所上升。除体外诊断和影像类别外,各类别的交易金额均有明显下降。 战略投资者并购案例: 列举了2019年上半年战略投资者并购案例,包括新华医疗收购威士达医疗、萍乡市汇丰投资增资江西星星科技、理邦仪器收购深圳理邦梅塞尔诊断等。 财务投资者 私募股权基金交易大幅下降: 2019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并购交易活动与前期相比大幅下降,交易量下滑29%,交易金额下降至7,700万美金,降幅达 81%,考虑到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风格趋于谨慎,而卖方观望情绪浓厚;风险基金依然保持活跃度。 财务投资者并购案例: 列举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财务投资者并购案例,包括VisionMax Health Fund投资联医医疗科技、深创投/启迪创投投资北京力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大陆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活动低迷: 2019年上半年仅有财务投资人进行海外并购活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本期没有进行跨境交易。 并购目的地集中: 发达国家经济体依旧是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 海外并购案例: 列举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包括汇桥资本领投Pulmonx Corporation。 总结 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市场经历了显著的下滑,交易金额创下近五年来的新低。战略投资者在体外诊断、影像和耗材领域保持关注,但整体投资金额下降。财务投资者,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在并购方面表现谨慎,而风险投资基金则相对活跃。中国大陆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也大幅减少,且主要由财务投资者主导,并购目的地仍集中在发达国家。整体而言,2019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并购市场呈现出交易量下降、投资者趋于谨慎的态势。
      普华永道
      20页
      2019-10-12
    • 【深度探讨系列】——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趋势明显,头部公司大有可为

      【深度探讨系列】——口腔医疗服务:连锁化趋势明显,头部公司大有可为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正经历着显著的连锁化趋势,市场规模巨大,增长潜力巨大,头部公司将从中受益匪浅。报告通过对行业特征、市场空间、国外模式借鉴、国内龙头企业分析以及盈利预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终推荐通策医疗为“买入”评级。 行业连锁化趋势明显,头部公司具备显著优势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但集中度低,大量小型诊所面临边缘化风险。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凭借其强大的获医和获客能力,成为连锁化的最佳模式。连锁扩张需要资金、品牌和人才三要素,而近年来政策扶持和产业资本的涌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头部公司凭借资金、品牌、人才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持续高速增长潜力 2018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规模达1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正畸、种植和儿科市场增长迅速,潜力巨大。高患病率、低就诊率以及人均医疗支出不断提升,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主要内容 行业特征分析:集中度低、连锁化加速、地域性强等 报告首先分析了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的六大特征: 集中度低,连锁化加速: 行业集中度低,但连锁化速度加快,小型诊所逐渐边缘化,民营口腔专科医院成为连锁化主力。 民营口腔专科医院获医及获客能力最强: 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在医生资源获取和患者吸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地域性强: 行业地域性强,区域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异地扩张难度较大,参股当地品牌成为有效策略。 牙科医生是核心战略资源: 牙科医生短缺,头部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留住机制。 产业链完善,对上游进口耗材依赖度高: 行业产业链完善,但对进口设备和耗材依赖程度高。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产业资本聚焦: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口腔医疗行业发展,吸引大量产业资本进入。 口腔医疗行业空间分析:正畸、种植、儿科市场潜力巨大 报告对正畸、种植、儿科和综合四个细分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正畸和种植是重要收入来源,儿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报告提供了各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预测和增长率,并分析了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 国外口腔医疗模式借鉴:DSO、医生集团和Bupa模式 报告借鉴了美国DSO(Dental Service Organizations)、医生集团和Bupa(保险+牙科)三种模式,分析了其优势和可行性,并以美维口腔为例,说明DSO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国内口腔连锁机构分析:通策医疗、拜博口腔和瑞尔齿科 报告对通策医疗、拜博口腔和瑞尔齿科三家龙头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分别从其发展模式、财务状况、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策医疗个股分析及盈利预测 报告重点推荐通策医疗,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盈利预测,包括“现有总院+分院”模式和“蒲公英计划”的盈利预测。报告预测通策医疗未来增长强劲,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提示。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评级说明,对行业评级和公司评级标准进行了详细解释。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行业连锁化趋势明显,市场空间巨大,增长潜力巨大。报告重点推荐通策医疗,认为其在省内市场已建立成熟的“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并在省外市场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品牌和基金体外培育模式进行扩张,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报告同时分析了拜博口腔和瑞尔齿科等其他龙头企业的特点,并对行业发展趋势和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而言之,本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对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全面评估。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页
      2019-10-09
    • 法医DNA检测行业全景图

      法医DNA检测行业全景图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司法鉴定市场化改革驱动法医DNA检测行业高速增长,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其中DNA建库和亲缘鉴定是主要的增长点。法医DNA检测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上游主要由海外巨头掌控仪器和试剂,而国内公司则更侧重于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尤其在下游检测服务方面具有优势。 法医DNA检测行业高速增长,百亿市场可期 2005年以来,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我国司法鉴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司法鉴定业务量快速增长。2005年至2017年,全国司法鉴定机构数量从3789家增长到4872家,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8%;司法鉴定业务量从26.6万件增长到227.3万件,增长了8.5倍。其中,法医物证鉴定和亲缘鉴定增长最快,法医物证鉴定业务量从2005年的1.1万件增长到2017年的近22.5万件,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9%。 DNA建库和亲缘鉴定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报告预测,DNA建库和亲缘鉴定将成为法医DNA检测未来的爆发点,总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设: 我国公安机关DNA数据库建库率仅为3.17%,远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英国9.25%,美国4.71%),存在巨大的样本缺口(约2000-8000万)。预计未来每年新增800万条DNA数据,按每条100-150元计算,每年新增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总市场空间将达到百亿级别。 新生儿基因库建设: 目前广西和重庆等地已试点新生儿基因库建设,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每年有1500-1800万新生儿,按每份1200元计算,市场空间将达到约200亿元/年。 亲缘鉴定: 受益于二胎政策,约有650万人口因户口登记需要进行亲缘鉴定,按每次1200-1800元计算,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百亿级别。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法医DNA检测行业的市场现状、技术发展、产业链构成、以及国内外代表公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法医DNA检测技术:核心竞争力 法医DNA检测主要技术手段是STR-PCR检测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是SNP检测技术和mtDNA检测技术。目前,常染色体STR检测技术、性染色体STR检测技术、常染色体SNP检测技术、Y染色体SNP检测技术和mtDNA检测技术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各有优缺点,应用场景也各有侧重。NGS测序技术因其高通量和高深度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法医DNA检测产业链:蕴育巨大投资机会 法医DNA检测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 上游: 主要包括仪器(毛细管电泳仪、微流控快速DNA分析仪、NGS测序仪)和试剂盒(STR、SNP、mtDNA、NGS等)。目前,毛细管电泳技术已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国产试剂盒也已与进口产品竞争,市场总规模约为10亿元。NGS测序仪是未来发展方向,但目前国产化程度较低。 中游: 主要包括经销商和销售服务一体化模式。 下游: 主要为提供法医DNA检测服务的平台,例如司法鉴定机构。打造“第三方实验室”商业模式,有望实现快速复制,华东和华南地区市场空间更大。 国内外公司对比:国内公司侧重上下游一体化布局 海外法医DNA检测巨头如ABI、Promega和Illumina等公司主要专注于上游仪器和试剂的研发和生产。而国内公司,如中德美联、迪安诊断和华大基因等,则更侧重于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尤其在下游检测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中德美联是国内法医DNA检测龙头,已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并积极拓展下游市场;迪安诊断依托其医学实验室网络,启动司法鉴定连锁布局;华大基因则凭借其强大的基因测序背景和国家基因库项目,全方位发展法医DNA检测业务。 总结 本报告对法医DNA检测行业进行了全景式分析,指出司法鉴定市场化改革是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DNA建库和亲缘鉴定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增长点,市场规模将超过百亿。法医DNA检测技术是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上游主要由海外巨头掌控,而国内公司则更侧重于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尤其在下游检测服务方面具有优势。报告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司法鉴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速度、法医DNA检测技术研发进展以及市场推广进度等因素都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19-10-08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落地,行业规范程度提升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落地,行业规范程度提升

      医疗行业
      # 中心思想 ## 政策规范与行业升级 本报告核心观点在于,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落地,标志着行业规范程度的提升。通过统一编码、医保准入动态调整、集中采购等措施,旨在降低虚高价格,优化市场环境。 ## 自主创新是关键 面对耗材降价的大趋势,企业需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品升级迭代,维持盈利能力。政策支持新技术产品加快注册审批和进入医保目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主要内容 ## 政策解读: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是本次报告的核心依据。该方案旨在未来1-2年内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全流程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 ##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降低虚高价格 方案重点提及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高值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包括统一编码体系和信息平台、实行医保准入和目录动态调整、完善分类集中采购办法、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制定医保支付政策。 ## 政策配套与平稳运行 完善配套政策,包括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等,促进政策平稳高效运行,减少出现衍生问题。 ## 政策落地时间表 根据政策方案,2019年底前将完成第一批重点治理清单、启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等,2020年将制定并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建立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和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建立高值医用耗材基本医保准入制度、强化流通管理等。 ## 耗材降价是大趋势,自主创新才能保持公司产品竞争力 对于高值医用耗材而言,降价是大势所趋,符合政策大方向。集中采购是医院方、产品提供商、经销商、流通商等多方博弈,核心点还是在于产品本身,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差异小、创新性不足则会面临较大的降价压力,但是对于以经销为主的企业而言,一方面经销商是企业的降价防火墙,在降价上首当其冲,承担主要的降价空间,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研发创新,实现产品升级迭代,新老交替,创新性产品寻求新定价,维持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这也是政策支持的方向。对于新技术的产品,加快注册审批,同时及时增补进医保目录当中。 ## IVD及医疗影像设备不受政策直接影响 IVD及医疗影像设备属于医院成本项,市场化程度高,不属于该政策范围。IVD及医疗影像设备属于医院成本项,与高值耗材收费模式不同,以医疗服务收费,同时医保支付的是医疗服务价格,并非直接支付耗材价格。IVD及医疗影像设备的采购根据医院科室的需求,考虑财政拨款情况及医院收入情况,最终决定是否采购,与医保并非直接关联。 # 总结 ## 政策影响与企业应对 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通过规范市场、降低价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短期影响相对温和,但长期来看,自主创新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关注创新型企业 建议关注具备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如乐普医疗、微创医疗等。同时,IVD及医疗影像设备受政策扰动较小,相关企业如安图生物、迈瑞医疗等也值得关注。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19-08-02
    • 医疗保健:健康中国“路线图”发布,健康体检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医疗保健:健康中国“路线图”发布,健康体检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这份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16日发布的医疗保健行业点评报告,核心观点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健康体检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利好健康体检行业及其他医疗服务板块。报告看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前景,尤其看好非公体检机构的增长潜力,并推荐美年健康作为投资标的。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体检行业发展 报告指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政策文件强调“治未病”,推动健康体检行业发展。政策的重点在于早期干预和完善服务,这将促进健康体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行业整体的升级。 非公体检机构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报告分析了公立医院体检和非公体检机构的竞争态势,指出非公体检机构在设备配置、避免交叉感染和复制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并预计2019年非公健康体检行业增速将高于整体行业增速。 主要内容 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报告预测2019年我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增速约为15%;非公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60亿元,预计未来增速将达到25%。 这表明健康体检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且非公营机构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行业发展趋势及驱动因素 报告指出,健康消费升级和大众健康观念的转变是推动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们对“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早健康”的意识增强,直接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建议关注美年健康和瑞慈医疗两家公司。 对于美年健康,报告给予“买入”评级,并预测其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增长率。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投资的潜在风险,例如销售费用增加、扩张速度不及预期以及管理风险等。 美年健康公司分析 报告对美年健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其业绩逐步改善,并列举了公司为提升检验质量和服务品质所采取的措施,例如上线鉴权合规及医技护人脸识别管理系统等。 这些措施旨在提升重大阳性检出率,从而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及估值 报告提供了美年健康2019年至2021年的盈利预测,并给出了相应的市盈率(PE)估值。 这些数据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结 这份报告基于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对中国健康体检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预测健康体检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并特别看好非公体检机构的增长潜力。报告推荐美年健康作为投资标的,并提供了详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然而,报告也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进行独立的判断和分析。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19-07-16
    • 政策变革下的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

      政策变革下的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政策驱动下的产业链重塑、创新药械的崛起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兴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报告通过对行业多维数据、政策变革方向、创新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表现的分析,指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长期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创新能力不足、估值偏高等。未来,自主研发创新药的成功以及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行业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现状及挑战 本节通过医药制造业增速、医疗服务增速、医保支付能力以及医院终端药品增速四个方面的数据,展现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高于GDP增速;医疗机构及医院业务量增速则逐步回落;人均医疗费用稳步提升;医保基金运行维持高位,但医院终端药品增速在2018年触底后回升。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既有快速增长的部分,也有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部分。 政策变革对产业链的影响及未来趋势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药行业及政策发展历程,重点关注药品采购政策的演变方向,以及政策变革对全产业链景气度的影响。4+7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全产业链议价能力和景气度发生显著变化,仿制药械行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创新药械公司则受益于政策扶持。未来,政策将继续引导行业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 主要内容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与运营现状 本节通过大量数据,从医药制造业、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和医院终端药品四个维度,全面展现了2019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现状。数据包括医药制造业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医疗机构业务量(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变化、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变化、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变化以及医院终端药品销售增速等。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行业发展趋势,并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 政策变革下全产业链景气度变化 本节深入分析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变动方向,以及这些政策对全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景气度的影响。报告详细阐述了药品采购模式的演变,从医疗机构主导到政府主导,最终走向国家层面的集中招标采购。4+7带量采购试点结果显示,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对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创新药企受益于政策鼓励,而仿制药企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药械领域的创新水平与发展空间 本节评估了中国药械领域的创新水平,并分析了其发展空间。报告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创新药研发在靶点、数量和进展方面仍存在差距。同时,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份额远低于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技术参数也存在差距。然而,报告也指出,中国创新药研发已陆续进入收获期,并在ASCO 2019等国际会议上展现了中国医药创新的进步。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药械创新发展。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未来发展机遇展望 本节探讨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未来发展机遇。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仍有增长潜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长期驱动因素。医保基金的稳定增长和商业健康险的快速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持续的支付保障。未来,自主研发创新药的赚钱效应将更加明显,大健康产业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热点。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发展情况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数据显示,医药行业在中国股市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值占比超过6%,是公募基金最重仓的行业之一。然而,医药行业相对整个A股市场长期存在估值溢价,当前估值溢价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报告还分析了近期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指出18Q4和19Q1整体业绩下滑,但不同子行业表现分化。最后,报告比较了中国股市医药板块与国际市场的差异,指出中国龙头公司成长性、稳定性更高。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行业现状、政策变革、创新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表现等多个方面。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政策驱动下的产业链重塑、创新药械的崛起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兴起,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研发投入、完善医保体系以及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将是推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报告中大量的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19-07-10
    • 医疗信息化行业点评报告: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出台,医疗信息化注入强心剂

      医疗信息化行业点评报告: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出台,医疗信息化注入强心剂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的出台,特别是关于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医院IT建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s试点)以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政策,为医疗信息化行业注入了强心剂,促进了行业持续高增长。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卫宁健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和仁科技、东软集团等公司。 政策利好驱动医疗信息化行业高增长 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的发布,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动医院IT建设深化,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s试点),并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极大促进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为相关企业带来持续高增长的机遇。 重点关注七家医疗信息化厂商 报告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七家医疗信息化厂商:创业慧康、久远银海、卫宁健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和仁科技、东软集团。这些公司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望从政策红利中受益,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主要内容 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解读 本报告详细解读了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并将其与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联系起来。报告指出,该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 国家医保局将在9月底前完成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的制定,这将解决互联网医疗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支付机制问题,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医院IT建设深化: 政策要求至少50%的二级以上医院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等线上服务,这将推动医院IT建设的持续深化,为相关厂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s试点): 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这将推动医疗信息化系统在医院管理和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促进DRGs相关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发展。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结果与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挂钩,有利于提升医院参与医疗改革、加大医疗信息化投入的动力,进一步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建议 报告基于对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报告认为,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医疗信息化厂商有望持续高增长的态势,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七家公司。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2019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影响,指出该政策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报告详细解读了各项政策要点,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重点推荐了七家有望受益于政策红利的医疗信息化厂商。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情况,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提供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国都证券
      3页
      2019-06-27
    • 医疗器械行业2018年报及2019一季报盘点

      医疗器械行业2018年报及2019一季报盘点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大型企业表现尤其出色。行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创业活跃,科创板的推出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医疗器械行业的离散制造属性和碎片化特点也决定了其发展模式与药品行业存在差异,并购整合仍是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内市场环境对其发展存在一定限制。 行业整体增长态势良好,大型企业表现突出 2018年,中国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整体业绩持续增长,总市值超过5500亿元人民币。剔除极少数市值较小且亏损的企业后,2018年行业上市企业收入约938亿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约25%。2019年第一季度,行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增速与往年接近。大型企业在收入和利润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优异的增长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突出的行业地位、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全面的业务布局以及丰富多样的产品线。 国产替代早期,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整体国产化率较低,仍处于国产替代的早期阶段。大型企业在市场份额、研发投入和资源整合方面占据显著优势,在未来的成长空间和确定性方面也更具优势。不同子领域国产化程度差异较大,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等采用医疗项目收费定价的子领域,在当前医保政策环境下,具有较强的避险价值和增长潜力。 主要内容 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增速稳定,大企业表现良好 本节主要分析了2018年中国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的整体业绩,数据显示行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报告还对部分上市企业的收入、利润及市值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指出大型企业在增长速度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研发重要性不断提升,投入增长提速 本节重点关注医疗器械行业研发投入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行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超过63亿元,同比增长29%,研发投入占收入和净利润的比例均有所提高,表明行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正从销售驱动向研发和销售双轮驱动转变。报告还对部分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头部企业在研发投入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 行业创新创业活跃,科创板器械申报热潮来临 本节分析了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创业的活跃程度以及科创板对行业的影响。截至2019年5月20日,已有超过15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申报科创板,占比超过所有申报医药企业的一半。科创板的推出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望提升A股市场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并对行业和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报告也指出,在科创板时代,避免同质化竞争,选择具有特色和市场空间的企业仍然是投资的关键。 离散制造属性强,产业规律与药品存在区别 本节阐述了医疗器械行业与药品行业的差异,指出医疗器械行业,特别是医疗设备和仪器,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多、批量小,与药品行业的流程制造存在显著区别。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壁垒在于技术细节和长期研发制造的积累,而非重磅品种专利,其投资亮点在于大量品种构建起来的成长确定性和复合成长空间。报告还对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的管理和控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购是重要成长动力,产业环境和市场认知尚待建立 本节分析了并购整合在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由于行业离散制造属性和碎片化特点,并购整合是实现规模化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报告也指出,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整合相对平淡,这与国内市场环境、商业习惯以及资本市场认知等因素有关。报告列举了部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并购案例,并与国际大型医疗器械企业的并购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与国际发展接轨仍是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 本节总结了报告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投资建议:继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建议关注头部企业,尤其是在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报告还列出了部分重点公司,例如迈瑞医疗、乐普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健帆生物等。 风险提示 本节列出了投资医疗器械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政策和监管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研发投入过快风险、医保控费风险以及国产替代节奏不达预期风险。 总结 本报告对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行业整体增长态势良好,大型企业表现突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创新创业活跃,科创板的推出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报告也指出了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例如行业碎片化、并购整合难度大以及市场认知不足等。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头部企业,并谨慎评估行业风险。 报告强调了医疗器械行业与药品行业的差异,以及并购整合在行业长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行业分析。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19-05-28
    • 科创板系列报告之医疗器械篇:拟登录科创板五家代表性器械公司对比

      科创板系列报告之医疗器械篇:拟登录科创板五家代表性器械公司对比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但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科创板的推出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促进了研发创新,并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报告重点分析了五家拟登陆科创板的医疗器械公司,这些公司在产品创新、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方面表现突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政策变动、科创板落地进度、研发失败等风险。 科创板助力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科创板的推出,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金支持,推动了行业向高端化、创新化发展。 五家代表性科创板企业竞争力分析 报告选取的五家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产品创新性强,盈利能力突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展现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强大的发展潜力。 主要内容 科创板助力器械研发创新,行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虽然行业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被进口厂商主导。国家“十三五”规划等政策为国内企业指明了研发方向,推动科技创新向高端产品转移。 表1列出了“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方向,并指出拟科创板企业的产品多数属于规划中的重点研发方向,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科创板的推出将进一步改善国内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持续研发能力的企业发展。 拟科创板公司具备一定稀缺性,部分产品创新性突出 本节分析了拟登陆科创板的16家医疗器械企业的特点。这些企业的产品领域较为分散,部分企业的产品具有较大的稀缺性及创新性。表2列出了拟科创板公司产品与A股和H股可对比公司,并对安翰科技、南微医学、心脉医疗、佰仁医疗、浩欧博五家公司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其产品在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市场竞争力。表3对比分析了这五家公司的创新性和竞争力。 公司盈利和研发投入对比分析 本节对五家代表性科创板企业(安翰科技、南微医学、心脉医疗、佰仁医疗、浩欧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进行了对比分析。图1、图2、图3、图4分别展示了这五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以及归母净利润的对比情况。数据显示,这五家公司近三年均已实现盈利,但收入和利润增速存在差异。安翰科技和南微医学增长迅速,心脉医疗和浩欧博增长较快,佰仁医疗增长较为稳健。图5展示了五家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对比,显示出这五家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比例,体现了较高的研发创新意识。 募集资金规模和用途对比分析 本节分析了五家代表性科创板企业募集资金的规模和用途。表4列出了这五家公司的发行股数、募集资金以及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用于产业化建设和项目研发,体现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投入。 风险提示 本节列出了投资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科创板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的风险以及企业内控风险及经营风险。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重点分析了五家拟登陆科创板的医疗器械公司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情况。这些公司在产品创新、市场竞争力方面表现突出,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科创板的推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但投资者仍需谨慎评估风险。 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19-05-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