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

    • 医药制造行业热点洞察分析

      医药制造行业热点洞察分析

      化学制药
        医药制造行业本周总结   2025年10月13日-10月19日这一周,中国医药制造行业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结构性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已从过去的仿制与规模,全面转向“创新、国际化与高质量”的三重奏,在政策、市场与技术的复杂互动中砥砺前行。   首先,政策环境作为核心变量,持续重塑着行业格局与竞争逻辑。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与扩围,对传统化学仿制药板块形成了持续的利润压力,迫使大量企业进行战略转向。然而,这种“破”的背后是更有力的“立”。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深化改革、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以及对“孤儿药”、临床急需药品的加速通道,共同为创新药械构筑了友好的政策生态。这种“紧仿制”与“促创新”并行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地引导产业资源向研发端聚集,宣告了“me-too”红利时代的终结和原始创新黄金时代的开启。   其次,创新研发的活力迸发,成为行业最亮眼的标签。舆情中频繁出现的国产创新药临床试验获批、重大突破以及尤其引人注目的“出海潮”,均是明证。企业在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科学等前沿领域密集布局,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等前沿技术平台与国际差距迅速缩小。数笔高额的国际授权合作(License-out)不仅带来了巨额的资金回报,更标志着中国医药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性转变,开始在全球价值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   再者,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路径。在化药与生物药创新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医药板块在政策加持下焕发新生。国家层面的战略扶持推动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体系中扮演更关键角色,促使相关企业加速迈向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品牌中药与现代化中药创新药企获得了独特的市场发展空间。   然而,繁荣之下亦有隐忧。资本市场趋于理性,行业内部加速分化。投资者不再为空洞的故事买单,而是更聚焦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产品管线的临床价值和商业化兑现能力。这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而真正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则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5年10月13日-10月19日这一周,中国医药制造业在挑战与机遇中实现了深刻的产业升级。它不再是一个受单一政策影响的周期性行业,而是一个由科技创新驱动、面向全球竞争的成长性行业。未来,能够持续构建多元化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管线、并成功驾驭国内外双重市场规则的企业,将成为引领中国从“制药大国”迈向“制药强国”的中坚力量。
      硕远咨询
      8页
      2025-10-24
    • 2025年中国康复中心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2025年中国康复中心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服务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分析   康复医疗政策红利解读   社会办医政策支持方向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持续出台政策支持社会办医进入康复医疗领域,显著提升了社会资本参与的便利性与积极性。在准入政策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推动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于2023年10月印发《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2023年版)》,明确将康复人才培训纳入医疗机构岗位培训计划,为社会办康复中心的人才储备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多地简化审批流程,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设立独立康复中心,并允许其申办医保定点机构,增强了服务供给能力。在经济激励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社会办康复机构提供一次性建设补贴、设备购置补助及运营奖励,有效降低了初期投入成本。例如,部分地区对达到标准的康复中心给予每床数千元的建设补贴,进一步激发了社会资本投资热情。
      硕远咨询
      33页
      2025-10-17
    • 2025年中国中药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2025年中国中药市场行业研究报告

      中药
        一、政策红利与宏观环境分析   1.1中医药振兴政策解读   1.1.1医保支付改革对中药行业的影响   医保支付改革正成为推动中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政策引擎,尤其在住院与门诊两大场景中展现出差异化激励路径。在住院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体系下,多地已推行针对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激励政策。以绍兴市为例,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当地全面推行住院DRG支付中医激励机制,依据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治率”设置激励系数,鼓励医院提高中医药治疗比例。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了中药在住院治疗中的使用积极性,避免了因控费压力导致的中药应用萎缩。国家层面亦在2025年10月由国家医保局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启动试点,遴选如骨伤、肛肠、妇科等具有显著疗效的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模式。试点期间支付标准不得低于改革前水平,充分保障中医机构利益,预计通过2~3年实践积累经验后向全国推广,标志着中医药价值补偿机制进入系统化重构阶段。   在门诊端,总额预算管理下的费用调控对中药饮片使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绍兴市政策提出,依据中医类医疗机构门诊中药饮片费用下降幅度调整结余留用比例,形成“节约奖励”机制。该设计既控制总体支出增长,又避免“一刀切”压缩合理用药空间,引导医疗机构优化处方结构而非简单减少中药使用。与此同时,天津市于2024年3月出台政策,规范调整包括清创术在内的多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医保支付标准,并同步更新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强化对中医药服务项目的定价与报销支持。此类地方探索为全国性政策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从医保目录角度看,近年来中药产品纳入医保的比例持续提升,报销范围不断扩大,显著增强了患者可及性。结合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健康意识上升的趋势,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实际市场需求。据《中药OTC行业专题报告》分析,中医药政策落地叠加终端需求旺盛,推动行业实现稳健增长。企业凭借较高自主定价权,在集采背景下仍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硕远咨询
      42页
      2025-10-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