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原油库存降至低点,关注顺周期品种。受OPEC+减产影响,全球油价三周连涨。19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达到97.14美元/桶,刷新年内高点。20日美联储FOMC议息会议宣布本月暂停加息,但整体发言偏鹰派,美元指数逼近年内高点,油价下跌。21日俄罗斯发布成品油出口禁令,油价跌幅收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9月石油市场月报显示,8月全球石油库存降至13个月最低点,下半年供需缺口约124万桶/天。美国能源情报暑(EIA)预测Q4全球石油库存将下降20万桶/天。因此我们预计Q4油价仍有望延续强势,支撑大宗价格上行,下半年整体化工的业绩有望提升。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
(1)国产替代主线: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低的特气。特气拥有技术+资金+认证+资质等多重壁垒,在半导体材料市场中占比15.2%,而国产化率不足20%。半导体行业东进趋势明确,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支出连续3年全球第一。为确保供应链安全,特气等配套材料本土化将成为长期趋势。我们预计随着半导体行业年内触底,或将提升特气需求,加速国产化。
(2)行业边际改善线:消费电子进入旺季+新兴领域需求催化,关注电子树脂+显示材料。下半年进入消费电子传统旺季+新品发布,需求有望回暖,目前生益、鹏鼎等PCB厂商均处于满产状态。22年高频高速覆铜板市场受库存偏高+供给过剩影响规模下滑。我们认为23年随5G建设加速、AI服务器算力提升和汽车智能化将继续推动PCB板“高频高速化”,需求有望突破一亿平方米。由于高频高速板对核心树脂基材性能要求更严格,将催生对PTFE、PPO、LCP等特种电子树脂需求。显示材料方面,MLED产品23H1线上/线下销量YoY+192.7%/150.3%,实现“淡季不淡”。我们认为叠加旺季预期有望实现全年高增。
(3)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线: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提升,复合集流体将成为关键材料。工信部对动力电池安全水平要求提高,复合铝箔/铜箔能够替代传统集流体降低三元电芯短路、热失控等问题,且能减轻电芯重量,兼具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综合优势,被认为是提升新一代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材料。目前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宁德麒麟电池均已采用该技术。目前业内已有多家厂商布局复合集流体,双星新材和万顺新材陆续发布公司公告宣布拿下订单,产业实现从0-1突破。我们预计23年将成为产业量产元年,未来两年或将迎来大规模投产。
行情回顾
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下跌-0.74%,排名24/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0.25%,排名23/31。石油化工指数本周涨跌幅为-1.31%,近一年涨跌幅为-10.87%。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本周涨跌幅为-0.94%,近一年涨跌幅为-15.89%,但近三月累计涨跌幅为-3.89%,相较万得全A获得超额收益1.40%。
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PE-TTM处于5年历史中位数附近,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首次覆盖基础化工行业,给予“增持”评级。我们认为原油供需缺口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伴随去库存和供需格局优化的情况下,有望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回升:下游半导体行业产能东移趋势明确,有望推动供应链国产替代;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有望拉动上游材料需求;下游以锂电为代表的产业不断技术创新,或将催生新材料的迭代升级。因此给予行业“增持”评级。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基础化工: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国产替代: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特气,雅克科技、华特气体。(3)行业边际改善:关注MLcd和电子树脂,斯瑞新材、瑞华秦、长阳科技、圣泉集团。(4)动力电池升级迭代:关注复合集流体,宝明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