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

    • 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研究报告:技术篇

      2021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研究报告:技术篇

      医疗行业
        自1953年DNA双分子螺旋结构被发现之后,检测这种双螺旋所承载信息的基因检测技术便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如今,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同时FISH、PCR与基因芯片等其他检测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各医疗健康领域。   在基因技术、政策、监管制度、社会及资本的多重驱动下,基因检测技术于中国的应用也朝着技术与场景应用多样化与应用模式趋于成熟的行业状态迈步。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进入了“爆发期”,多家基因检测相关企业发展迅速。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测序成本的下降,2014-2016年,基因检测成本的的下降速度甚至超过了Intel提出的“摩尔定律”,直接推动了基因技术于各个层面的应用。 人体基因组检测花费首次低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后,基因检测费用进一步下降,且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测序价格的下降与我国人民收入的提升也使基因测序技术相关应用于我国进一步发展。
      亿欧智库
      56页
      2021-05-08
    • 2020年中国基层医疗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基层医疗研究报告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0年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医疗信息化水平落后、服务能力不足、诊断手段有限以及药品供应链断层四个方面。这些问题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患者就诊率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报告同时分析了政府和企业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未来基层医疗发展的机会点,为企业切入基层医疗市场提供参考。 农村基层医疗现状与挑战 中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整体服务能力与城市相比存在显著差距,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健康需求提升、医疗资源匮乏等多重挑战。 基层医疗市场空间与发展机遇 尽管目前基层医疗市场规模有限,但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未来市场空间将得到显著扩大。 技术创新,特别是信息化、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基层医疗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主要内容 1. 基层医疗发展背景 1.1 研究范围界定 本报告主要关注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报告指出,虽然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其规模、功能定位与医院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诊疗能力、检查能力、手术能力和药品供应方面,农村居民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较低。 1.2 基层医疗发展背景分析 报告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居民死亡率高于城市、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加等因素,这些都对基层医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基层医疗发展现状 2.1 基层医疗政策发展 报告梳理了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完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并逐步将资源配置重点转移到基层医疗机构。 2.2 基层医疗支付现状 报告分析了城乡医保整合、提高基层报销比例等措施,旨在引导患者下沉基层就诊,但同时也指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仍需进一步加大。 2.3 基层医疗建设现状 报告指出,基层医疗机构数量众多,村卫生室是基层医疗的主力军,但其设备和环境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存在设备闲置和弃用现象。 2.4 基层医疗人力现状 报告显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短缺,人员总量仍在下降,每机构拥有医生和卫生员数量较少,乡村医生学历普遍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2.5 基层医疗诊疗现状 报告分析了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与医疗资源不匹配的问题,乡村医生的诊疗工作负担较轻,这与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高、承担诊疗人次比例高形成反差。 2.6 基层医疗市场空间 报告对基层医疗市场空间进行了估算和预测,指出目前市场规模有限,但未来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和基层机构能力提升,市场空间将得到显著扩大。 3. 基层医疗痛点及对策分析 3.1 基层医疗痛点 报告总结了基层医疗面临的四大痛点:医疗信息化水平落后、服务能力不足、诊断手段有限以及药品供应链断层。 3.2 痛点措施梳理 报告分析了政府和企业为解决上述痛点所采取的措施,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等方式进行赋能;企业则通过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医疗设备、药品供应链服务、人才培训等方式进行赋能。 3.3 政策赋能基层医疗 报告详细介绍了政府在资金补助、人才培养、药品保障、医联体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不足之处。 3.4 企业赋能基层医疗 报告分析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设备供应、药品供应链、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赋能模式,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分类和比较。 3.5 企业案例 报告以明医众禾和快易检为例,详细介绍了两家企业在基层医疗领域的业务模式、发展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 4. 基层医疗发展机会点 4.1 切入时机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后,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发展将加速。 4.2 切入机会 报告分析了技术创新为基层医疗发展带来的机遇,包括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4.3 切入对象 报告建议企业优先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合作对象。 4.4 切入方式 报告指出,企业应避免单一服务模式,而应采取多元化发展策略,为基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5. 附录 报告附录对相关术语进行了定义,并对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进行了说明。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0年中国农村基层医疗的现状、挑战、机遇以及相应的对策。报告指出,虽然基层医疗面临诸多问题,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企业技术的赋能,未来基层医疗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为基层医疗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亿欧智库
      61页
      2020-10-13
    • 2020年中国非公医疗连锁机构经营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非公医疗连锁机构经营研究报告

      医疗行业
      亿欧智库
      44页
      2020-10-13
    • 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

      2020年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研究报告

      医疗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虽然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成长期,但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巨大。产业链上游的国产化能力较弱,中游的主机设备和核心部件是国产替代的重点,下游医院的分布和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基本面。人口老龄化、低渗透率以及分级诊疗政策长期利好中国医疗影像市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下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中国医疗影像市场现状及发展潜力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医疗影像设备更是其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16%。虽然国产医疗影像技术多数仍在成长期,但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且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不同类型的医疗影像设备(CT、DR、DSA、PET、MRI、超声)的技术成熟度和国产化率差异较大,其中DR、超声、CT的国产化程度较高,但高端设备和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 国产医疗影像技术突破的重点领域 报告指出,国产医疗影像突破的重点领域在于中游的主机设备和核心部件,以及上游的原材料和电路。CT、MRI等高端设备的核心部件(如探测器、滑环、超导磁体等)国产化率较低,是未来国产替代的重点方向。而DR、超声等设备的部分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化,并逐步向高端市场突破。 主要内容 中国医疗影像行业整体概况 本节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医疗影像市场的发展阶段,指出中国医疗影像市场规模巨大,但国产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成长期,部分前沿技术甚至仍处于婴儿期末期。报告还分析了医疗影像产业链的构成,将其细分为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核心组件制造、主机制造、系统集成和医院六个环节,并指出中游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 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下游市场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疗影像下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游市场主要由医疗机构构成,高级医院需求大但基数小,基层医院需求小但基数大且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医疗影像设备渗透率低以及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都将长期利好中国医疗影像市场。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下游影像辅助诊疗环节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中国医疗影像下游市场现状 本小节详细阐述了中国医疗机构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级别医院对医疗影像设备的需求差异。数据显示,基层医院的影像设备配置逐年提升,PACS系统在三级医院普及率较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医疗影像下游市场发展趋势 本小节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低渗透率和分级诊疗政策对医疗影像市场的影响,并预测了分级诊疗政策实施后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影像设备的需求增长。此外,本小节还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辅助诊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中游市场 本节深入分析了中国医疗影像中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游市场以影像设备为主体,涵盖CT、DR、DSA、PET、MRI和超声等多种设备。报告对每种设备的市场规模、国产化率、核心部件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 中国医疗影像中游市场现状 本小节详细介绍了六大类医疗影像设备的市场分布和竞争格局,并分析了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的差距。数据显示,CT、MRI等高端设备的核心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而DR、超声等设备的国产化率相对较高。 中国医疗影像中游市场发展趋势 本小节分析了医疗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更清晰、更快速、更安全、更便携、更智能五大方向。同时,报告还分析了政府政策对国产医疗影像设备发展的影响,特别审批通道的设立鼓励了本土企业的创新,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 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上游市场 本节分析了中国医疗影像上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上游市场主要包括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等环节,电子元器件、传感元件及材料、结构件是核心组件。医疗影像主机五大发展趋势对上游产业链产生倒逼作用,推动上游信号链及传感元件等升级。 中国医疗影像上游市场现状 本小节分析了医疗影像上游市场的构成,以及不同类型影像设备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差异。数据显示,传感元件和材料、电子元器件、结构件是医疗影像上游市场的主要原材料。 中国医疗影像上游市场发展趋势 本小节分析了医疗影像主机五大发展趋势对上游产业链的影响,特别是信号链的升级对降低功耗、提高速率、提高成像质量和提高集成度的推动作用。报告还分析了ADI等国际领先企业在上游信号链领域的竞争优势。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医疗影像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产业链构成以及国产替代的重点领域。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影像市场潜力巨大,但国产技术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高端设备和核心部件方面。政府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共同推动中国医疗影像产业的快速发展。 报告也深入分析了上游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如ADI公司,及其技术和产品对医疗影像产业链的影响。 未来,持续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变化,将对中国医疗影像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亿欧智库
      60页
      2020-04-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