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48)

    • 麻醉产品带动业绩稳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麻醉产品带动业绩稳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2023年中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19.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21.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21.26%;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同比增长22.73%。   主业保持稳健增长,麻醉产品快速增长   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工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同比增长19.72%;商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27.25%;其他业务及劳务实现营业收入0.26亿元,同比下降29.50%;其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57.57%。具体到主要产品来看,报告期内公司麻醉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同比增长29.68%,毛利率88.06%,较上年同期降低1.91pct;精神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同比增长1.98%,毛利率79.74%,较上年同期降低3.08pct;神经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0.74亿元,同比下降12.35%,毛利率64.58%,较上年同期降低10.88pct。公司凭借业务下沉,深度挖掘县域基层与民营医院市场,实现麻醉类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为公司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发管线丰富,投入持续加大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35.09%。目前公司拥有在研项目80余个,包括创新药项目25个,仿制药项目43个,致性评价项目16个。创新药研发项目中,静脉麻醉领域的NH600001乳状注射液进入临床Ⅱ期阶段,精神领域的6个研究项目(NH112、NH102、NH130、Protollin鼻喷剂、NHL35700、YH1910-Z02)进入临床I期阶段,另有3个项目预计2023年下半年递交临床申请。仿制药项目中,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TRV130)及依托咪酯中/长链脂防乳注射液(10ml:20mg)获批上市,仿制药申报生产在审评项目6个。其中,报告期内获批上市的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是与美国Trevena公司合作的新产品,在中国获化合物专利独占许可,这一具有全新机制的管制类麻醉药物,曾获得美国突破性疗法认证。公司开展的一致性评价项目中,包括已通过一致性评价2个,一致性评价在审评项目4个。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随着研发项目的持续推进,公司产品管线有望进一步丰富,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10元、1.34元和1.73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1.71倍、17.76倍和13.79倍。公司是国内专注于中极神经系统药物研发和生产的龙头企业,随着公司新产品未来放量,看好公司业绩长期持续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3-08-04
    • 苏灵大幅放量,业绩超预期

      苏灵大幅放量,业绩超预期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2023年中报   2023中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83.55万元,同比增长21.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88.90万元,同比增长13.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83.34万元,同比增长146.93%;基本每股收益0.59元,同比增长13.46%。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72.97万元,同比增长3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2.03万元,同比增长8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12.40万元,同比增长126.15%。   苏灵大幅放量   2023上半年,公司注射用尖吻腹蛇血凝酶(苏灵)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0,855.99万元,同比增长48.94%;密盖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403.42万元,同比减少1.70%。2023年1月18日发布的《2022年药品目录》中,公司苏灵产品通过谈判续约,继续被纳入医保目录2022年乙类范围,同时解除了苏灵的医保支付限制,疫情复苏驱动公司苏灵产品销量进一步打开,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首次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传递发展信心   7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将开展股权激励计划,此次激励计划拟向公司总裁、董秘和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等29名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437.50万股,占公司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2.73%,此次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17.03元/股。限制性股票各年度业绩考核方面,此次激励计划2023-2025年需达两个条件之一:1)以2022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3-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5%、30%和45%;2)以2022年净利润为基数,2023-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5%、30%和45%。公司首次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计划的实施彰显公司快速发展信心,也为公司锁住优质人才,有望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在研管线进展顺利   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研发费用4,028.67万元,同比增长13.01%。公司目前重磅的在研项目包括:1)KC1036是公司大力主导的肿瘤领域研发产品,属于全新结构的驼向抗肿瘤药物,符合公司“全球新”的研发标准,其治疗范围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胆囊癌、胆管癌、胃癌及白血病等,该药品属于世界首例多点受体酪氨酸激酶AXL/VEGFR2/FLT3新型小分子抗肿瘤药。目前已进入临床Ⅱ期,同时,KC1036在此前开展的临床Ⅰ期试验中,KC1036在抗肿瘤效果、临床特异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结果中,均取得了优异的表现。2)金草片属于我国在研中药1.2类新药(原中药第5类新药),其主要成分是总环烯酰菇营,由筋骨草全草提取获得,主要的应用场景为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目前金草片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在414例计划入组的试验中,已经完成一半入组。从此前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来看,金草片临床安全性与安慰剂临床数据相当,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安全性。预计金草片或将于2024年获批上市,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97元、1.09元和1.20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4.85倍、30.87倍和28.01倍。康辰药业作为我国血凝酶制剂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受益于医疗机构手术人次恢复增长,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和产品引入丰富产品管线,目前各项研发项目顺利推进,KC1036进入临庆Ⅱ期阶段,创新中药金草片Ⅲ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未来公司有望迎来创新成果的多样化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3-08-0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热度持续提升,关注创新主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热度持续提升,关注创新主线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7.22-7.29)上证综指收于3,275.93,上涨3.42%;沪深300指数收于3,992.74,上涨4.47%;中小100收于7,145.41,上涨2.22%;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627.69,上涨2.7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5位。其中,生物制品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国家药监局发文,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升级   7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并明确六大重点任务及三项保障措施其中,六大重点任务分别为:优化分类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分类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分类管理效率、提升分类管理能力、提高分类管理服务水平及强化分类实施监督。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医疗器械分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包括分类界定数量激增及难度不断提升。作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重点内容,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升级将对监督管理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江西省干扰素品种集采公示   7月20日,江西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关于干扰素省际联盟采购拟集采品种目录的公示》,拟对14个干扰素品种进行集采。   在今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江西牵头开展干扰素省际联盟采购和湖北牵头扩大中成药省际联盟采购品种和区域范围,广东牵头开展易短缺和急抢救药省际联盟采购并列,均在国家医保局的重点指导之列。   国家6部门《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发布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明确了2023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2023年下半年医改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20条具体任务:一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二是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三是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四是推进医药领域改革和创新发展;五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六是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   核心观点:   202302,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总市值为3230.40亿元,环比202301的3276.97亿元略有降低,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为11.40%,环比2023Q1的11.20%略有提升,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3。基金重仓持股总市值和基金重仓持股比例排名前2的分别为电力设备和食品饮料行业,202302基金重仓持股总市值分别为4067.20亿元和3856.43亿元,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为14.35%和13.61%。   202302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行业标准配置比例和超配比例分别为11.40%、7.48%和3.92%,医药行业标准配置比例环比略有下降重仓持股比例和超配比例环比略有上升。纵向来看,医药行业重仓持股比例和超配比例连续4个季度实现增长;从201201以来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来看,行业重仓持股比例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12.01%和11.28%;从201201以来医药行业超配比例来看,行业超配比例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5.23%和4.57%。整体来看,202302医药基金重仓持股情况环比表现较为稳定,从基金重仓持股比例来看处于过去十年间较为中部的位置但从超配比例来看,医药行业目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明行业目前仍然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细化到子板块来看,202302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和中药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为1.07%、2.65%、2.99%、2.57%、0.41%和1.70%。环比来看,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和中药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实现环比上涨,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环比有所下降。   从医药行业板块内部轮动趋势来看,202302生物制品、化学制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和中药分别占医药生物基金持仓比重的9.42%、23.28%、26.22%、22.52%、3.61%和14.95%,其中,化学制药和中药环比涨幅最大,占比分别提升了6.24%和3.28%,医疗服务环比跌幅最大,占比下降了10.25%。从202302医药生物二级板块内部轮动的趋势来看,在《谈判药品续约规则》等政策的引领下,创新药产业链利好或将持续兑现,基金正在逐步向以创新药企为首的化学制药板块轮动,化学制药板块已经连续4个季度实现占比提升;中药在我国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占比由202004的1.34%提升到202302的14.95%。   从医药基金持仓市值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来看,202301基金持仓市值前5的公司分别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恒瑞医药和泰格医药;202302基金持仓市值前5的公司分别为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和同仁堂。从医药基金持仓市值排名前20上市公司所属的三级板块来看,2023Q1医疗研发外包、医疗设备和医院基金持仓市值排名前三,202302为化学制剂、医疗研发外包和医疗设备。表明医药行业虽然重仓持股总市值环比基本稳定,但行业内部板块轮动,风格逐渐由医疗服务向创新药企切换。   总体来看,目前医药基金重仓持股整体表现较为稳定,行业整体处于十年来基金持仓中部位置,当下时点是医药行业的配置良机,未来行业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从行业内部板块基金持仓轮动层面来看,基金重仓的版块正在逐步由医疗服务板块向化学制药,尤其是创新属性药企板块轮动,具备更强研发能力的药企更容易获得市场关注。建议重点关注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华东医药、恩华药业、信立泰和药明康德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白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6页
      2023-08-0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服务板块反弹能够持续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疗服务板块反弹能够持续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本期(7.8-7.15)上证综指收于3,237.70,上涨1.29%;沪深300指数收于3,899.10,上涨1.92%中小100收于7,221.29,上涨1.69%;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464.32,上涨0.90%,在中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2位。其中,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子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情况   7月10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改革继续深化,群众待遇巩固完善,基金运行安全平稳。   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22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国家医保局在2022年积极推进医保改革,巩固和完善了群众的待遇,使基金运行安全平稳。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了1.34592亿人,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该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包括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0922.17亿元,同比增长7.6%;基金总支出为24597.24亿元,同比增长2.3%;当期结余为6324.93亿元,累计结余为42639.89亿元。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是近年来国家医保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家医保局已经在成立的5年中连续开展谈判工作,新增进入目录的341种药品谈判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2022年,275种通过谈判的药品在协议期内报销了超过1.8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全年共为患者减负超过2100亿元。   国家医保局新消息,抓紧启动第九批国采   7月14晚,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表示,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率队考察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等,重点关注第九把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在此过程中,施子海强调要完善集采规则,规范投标企业行为,防范不公平竞争风险,确保营造良好的采购环境。同时,还要加强集采报量、采购和使用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着力促使高价非中选产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施子海还提到,要加强落实第二批中成药联盟采购工作,增强监测和中选产品供应的保障,规范管理非中选产品和流标品种,确保广大患者真正受益于集采成果。这是自第八批国采工作开展以来,官方首次明确提及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礼来19亿美元收购潜在“firstin-class”减重疗法   礼来(EliLillyandCompany)和VersanisBio今天宜布达成最终协议,礼来将以高达约19亿美元的款项收购Versanis,Versani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治疗心血管代谢疾病新药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Versanis的先导项目是bimagrumab。Bimagrumab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单克隆抗体,向激活素2型受体(ActRII)。ActRII是在脂肪和肌肉细胞中都表达的激活素受体。ActRII受体传导信号的活化会导致肌肉菱缩和脂肪组织中脂肪的累积,因此肥向此通路有望在驱动脂防流失的同时、增加患者身体的肌肉组成。在一项为期48周的临床2期试验当中,在带有2型糖尿病的过重或肥胖患者身上,与安慰剂相比,bimagrumab能够造成患者约22%脂肪质量的损失,并增加4.5%的无脂体重。此外,与许多基于肠促糖岛素(incretin)疗法不同的是,患者在停止治疗12周内并未观察到体重的增加。目前为止,bimagrumab的安全性数据显示其副作用包括肌肉控李和腹泻,它们发生在治疗早期,且大多为轻度。   Bimagrumab目前正在BELIEVE临床2b试验中进行评估,用于单独和与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联合治疗超重或肥胖的成人。将肠激素与bimagrumab结合使用有可能进一步减少脂肪质量,同时保持肌肉质量,并可能为肥胖及肥胖相关并发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核心观点:   我们认为近期驱动医疗服务板块触底反弹的因素主要有三:   1)利好政策持续发布。7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所做的调整预示着未来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降幅或将更为温和,进一步利好创新药及为创新药服务的医疗研发外包产业链的发展。此次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调整:首先,针对连续纳入“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品种,支付标准在基础规则上减半;其次,续约需降价的企业可以申请重新谈判确定降幅,重新谈判的降幅不一定高于简易续约规则确定的梯度降幅;第三,协议期内(2024年12月到期)调整支付范围的品种可以通过补充协议在原协议期内确定新的支付标准和范围;第四,对于2022年重新谈判或补充协议新增适应症的品种,今年计算续约降幅时,将把上次已发生的降幅扣减;第五,医保基金支出预算从2025年续约起不再按照销售额65%计算,而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费用计算,医保支付节点金额也相应调增,之前方案中“二、规则”下2亿元、10亿元、20亿元、40亿元从2025年开始相应调增为3亿元、15亿元、30亿元、60亿元。我们认为,《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所做的调整预示着未来医保目录调整药品降幅或将更为温和,利好创新药产业链的发展。   2)医疗服务板块估值处于底部。医药行业近期整体呈现震荡调整态势,行业处于长期估值低位。我们统计2000年以来的数据,截至2023年7月15日,采用申万医药指数,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估值较低分位,板块PE、PB分别为26.67和2.86,处于2000年以来10.68%和13.54%分位;PE、PB历史中位数分别为38.53和4.13,距离历史中位数仍具备较为明显的空间。目前医疗服务板块PE、PB均处于历史低位,同时PE已处于接近历史0分位的位置,估值水平较历史中位数具备较大幅度反弹空间;   3)板块优质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在低估值和利好政策加持下性价比凸显。受我国国民医疗健康意识觉醒、政策扶持、医疗服务机构持续扩张和人均医保支出不断提升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影响,为医疗服务板块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从医疗服务中的医院板块(合计15家上市公司)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中已公布中报业绩预告的5家公司中,预告净利润增长均为正值,且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均为50%以上。其中,国际医学、三博脑科、光正眼科和创新医疗均在此前公开信息中透露了较高的全年业绩增长目标。从医疗服务中的医疗研发外包板块(合计16家上市公司)来看,医疗研发外包行业依靠订单驱动业绩,同时和创新药的发展相互依存。201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迅速起,创新药行业发展利好政策趋势确定,将为创新药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引导和支撑。2021年,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日标纲要》中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调医药生物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2015年以来,在顶层设计框架的指引下,我国研发指引、审评审批、医保准入、支付支持等方面,进行创新药政策改革,利好创新药行业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国内创新药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将在国内发挥更多的价值。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医疗研发外包行业产业链优势明显,龙头公司多已完成纵向一体化布局,在劳动力成本上与美国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业绩表现方面,从药明康德等龙头型上市公司公布的全年营业收入预期来看,业绩仍旧有望呈现增长趋势。随着中报季逐步临近,医疗服务板块或将持续迎来估值修复行情,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爱尔眼科、国际医学和通策医疗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白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0页
      2023-07-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符合预期,看好中药创新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符合预期,看好中药创新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期(6.24–7.1)上证综指收于3,202.06,上涨0.13%;沪深300指数收于3,842.45,下跌0.56%;中小100收于7,205.45,下跌0.97%;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565.25,上涨1.0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6位。其中,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可恢复80%头发生长,Litfulo获FDA批准,国内已申报   美国当地时间6月23日,辉瑞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双激酶抑制剂Litfulo(ritlecitinib/利特昔替尼)上市,推荐剂量为50毫克。   这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可用于患有严重斑秃的青少年(12+)的治疗方法。此前一年,2022年6月,FDA批准了礼来JAK抑制剂baricitinib(Olumiant/巴瑞替尼)口服片剂用于治疗严重斑秃,不过适用人群为成年患者。   美国批准首个Ι型糖尿病细胞疗法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9日报道,当地时间2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治疗Ⅰ型糖尿病的细胞疗法Lantidra,即无法使用标准的胰岛素注射或输注来调节血糖水平的患者,接受已故捐赠者的胰腺细胞以产生胰岛素。   FDA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的彼得·马克斯在新闻稿中指出,严重低血糖是一种危险的病情,可能会导致意识丧失或癫痫发作。批准的第一种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疗法,为Ⅰ型糖尿病和复发性严重低血糖患者提供了额外的治疗选择。   Lantidra是一种将供体胰腺细胞输送到肝脏主静脉的单次输注。接受治疗的人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其免疫系统损伤分泌胰岛素的供体细胞。目前,它被批准用于患有Ⅰ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尽管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糖尿病管理和教育,但仍会反复出现严重低血糖。   FDA是根据两项临床试验作出决定的,在这两项试验中,30名参与者接受了1到3次药物注射。其中约70%的人在输注后一年或更长时间内不再需要服用胰岛素,30%的人在5年以上不需要服用胰岛素。   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   财联社6月29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其中提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资源调控作用,进一步推动形成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装备结构更加科学、配置数量与健康需求更加匹配、配置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更加适应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   核心观点:   6月21日,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信息公开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此后,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表。   整体来看,此次集采共包括16个采购组、42个产品、以及296个规格剂型,产生了68条中选结果。从企业中选率上看,共有96家企业申报,63家企业中选,中选率达65.63%;从降价幅度上看,中选品种的平均降幅为49.36%。   我们将此次集采的降价幅度与此前的省级中成药集采进行对比,2021年,湖北联盟中成药集采的平均降价幅度为42.33%。与此前相比,此次集采的降价幅度略高于上一轮,对于临床需求量大的品种,参加集采的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我们认为,中成药集采的背景下,具备品种和成本优势的中成药企业有望受益于以价换量和行业集中度的优化。   从今年上半年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CDE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创下新高。2023年上半年,CDE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号54件,较2022年同期增长64%;从注册分类看,上半年38件申报1类中药创新药,6件申报3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10件申报2类中药改良型新药,以1类创新药为主。从政策上看,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加大中药传承创新的鼓励力度,比如:2021年国家医保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医保政策的支持。从中药创新的发展方向上看,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古代经典名方进行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向新药转化是产业发展趋势。从化学药集采的经验来看,化学药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企业对创新药的研发热情,我们认为,中药企业在集采下或也将把创新作为集采下业绩增长的新来源。建议关注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和天士力等创新能力突出的中药上市公司。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开立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一品红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3页
      2023-07-0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医保目录调整启动,围绕临床需求布局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3医保目录调整启动,围绕临床需求布局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6.10–6.17)上证综指收于3,273.33,上涨1.30%;沪深300指数收于3,963.35,上涨3.30%;中小100收于7,421.96,上涨4.95%;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753.04,上涨0.60%,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3位。   重要资讯:   胆管癌一线免疫治疗Keytruda+化疗方案在美国进入审查,显著延长生存期   默沙东(Merck&Co)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的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将Keytruda联合标准护理化疗(吉西他滨和顺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胆管癌(BTC)患者。根据《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法案》(PDUFA),FDA做出决议的目标日期为2024年2月7日。   如果获得批准,Keytruda联合标准护理化疗,将为晚期或不可切除性胆管癌患者群体带来一种有望延长生命的新治疗选择。此次sBLA基于3期KEYNOTE-966试验(NCT04003636)的结果。数据显示,与单用化疗相比,Keytruda联合化疗使总生存期(OS)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相关数据已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度会议上公布。   OK镜首次集采降价幅度有限   日前,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公布OK镜集采拟中选结果,欧普康视、爱博医疗、昊海生科子公司厦门南鹏亨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远程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家企业中标。   最低价由欧普康视报出,标准片及环曲片拟中选价格分别为1760元/片、2260元/片;最高价来自韩国露晰得代理商上海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标准片及环曲片拟中选价格分别为4050元/片、4450元/片。   不同于以往集采带来的“地板价”印象,这轮OK镜集采力度较小,影响有限。   北京:16项辅助生殖项目7月起纳入基本医保   6月15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自7月1日起,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本市新生儿出生即可享受医保待遇。   近年来,不孕不育人群数量有所增加。辅助生殖价格较高。多地出台措施,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家庭发放补贴。其中,辽宁省很可能成为首个落实辅助生殖进医保(生育保险)的省份。   核心观点:   2023年6月9日晚间,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及相关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于6月15日前公开征求意见。   从工作程序来看,当前处在准备阶段,2023年国家药品目录调整预计于2023年11月公布结果。从申报规则上来看,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历年差别不大,新冠药、罕见病药及儿童药依然是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的侧重点。我们分别对新冠药、罕见病药及儿童药的获批情况进行了梳理。其中,新冠药方面,截至目前国内共6款新冠小分子口服药获批上市,包括2款进口药物及4款国产药物,其中仅1款药物进入医保目录。   儿童药方面,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儿童用药批准数量分别为21个、26个和47个,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我国儿童用药优先审批情况来看,2016至2021年间,在我国纳入优先审批的药品中,儿童用药占比分别为8.81%、13.04%、11.18%、9.49%、9.33%和29.57%,占比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在2021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随着我国对儿童用药研发创新的支持逐步提升,儿童药品安全性和可及性也将得到有效提高;我国医保近年来对儿童用药的逐步倾斜,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政策对儿童医疗保障的重视,以及对儿童用药研发和生产的鼓励。   罕见病用药方面,近5年,我国罕见疾病药物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2021年有13款罕见病药物获批。从纳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数量和比例上看,截至2023年2月,基于《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已有199种药物在全球上市,涉及87种罕见病;其中103种药物在我国上市,涉及47种罕见病;73种药物已纳入医保,涉及31种罕见病。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的比例超过70%。越来越多罕见病药物上市并纳入医保,表明医保目录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对特殊人群医疗需求的重视逐步提升。   综合来看,面向临床需求是医保在基金总量有限的背景下确定的趋势,对医药企业来说,创新能力强、竞争格局相对缓和、能够精准解决临床需求的创新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一品红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7页
      2023-06-20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智能在医疗产业中的应用及趋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智能在医疗产业中的应用及趋势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5.27-6.3)上证综指收于3,230.07,上涨0.55%;沪深300指数收于3,861.83,上涨0.28%;中小100收于7,187.84,上涨0.95%;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935.36,下跌2.07%,在申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30位。其中,医药商业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治疗广泛心衰患者,FDA今日批准新药上市   5月27日,Lexicon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已批准了其一日一次口服片剂Inpefa(sotagliflozin)的上市申请,用于降低成人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或接受急救的风险。这些患者患有心力衰竭,或患有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并携带其它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根据新闻稿,Inpefa获批用于治疗具各种范围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患者,包括射血分数保留型(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HFrEF)在内,且可用于有或无糖尿病的患者。   国务院发布医保文件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扎实推进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督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最新的医保基金监管意见:1、医保基金监管将更强调卫生健康、中医药、市场监管、药品监管、审计等部门的多方参与;2、医保基金监管将更加常态化,包含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日常监管、社会监督5个方面;3、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比如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对失信医药企业,可按规定在医保目录准入、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医药集中采购、挂网资格等方面采取处置措施。   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国内申报上市   6月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适应症提交上市申请,推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减重适应症,即作为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用于初始体重指数BMI)≥30kg/m2(胆胖),或≥27kg/m2且<30kg/m2(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   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从医疗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有望深化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助推医疗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医疗行业水平。2022年1月,我国卫健委印发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原则中明确强调,将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从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疗健康行业结合的发展阶段来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行业资源、信息数据在云端共享,医疗健康相关数据利用率获得极大程度地提高,人工智能将在医疗场景中主要发挥辅助功能;第二阶段中,逐渐由“人工智能辅助医务人员”转变为“医务人员辅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自我诊疗领域中的使用逐渐广泛;第三阶段中,人工智能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高效率地自我创造,尤其是制药领域等方面。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和医疗的应用融合日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以铺助功能为主,主要使用领域仍集中在:1)医疗服务领域,如医疗影像分析、电子记录等;2)医疗器械领域,如医疗机器人、智能诊断等;3)新药研发领域,如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等。   从产业链来看,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与结合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当前,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中主要作为辅助医疗诊断工具,多以诊断治疗和患者监测等方式出现,其中在诊断和治疗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是目前发展方向中最为普及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指医院的影像诊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其一是对图像的识别,用来感知和对影像的挖掘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其二,构建算法模型,用于学习和分析,通过对大量诊断数据对模型训练,获取诊断能力。随后,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和诊断,辅助医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重新调整了各级医院限制使用的医疗技术名单,规范中取消了五项限制级技术即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诊断的联合应用的进一步铺开提供了了有效的先决条件。从标的上看,目前国内涉足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的行业(以申万行业统计)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具体到公司层面,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等。   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药物研发流程的多种场景中,包括:肥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临床试验设计优化、患者精准招募等。目前,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点及生物标记物的选择与确定、先导化合物的确定、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候选药物的选定等;其次是临床治疗阶段,包括药物依从性、预测治疗结果、数据分析、精准医疗、开发新疗法、病理研究、疾病诊断等。   目前,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市场有三大类公司,包括:IT巨头、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和大型药企。其中,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在化合物筛选、点发现领域展开最多布局:而海外头部药企及国内医药行业龙头通过和人工智能创新型公司开展合作的方式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药企与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合作事件超过133起。从布局方式上看,医药公司与初创型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的合作以共同开发新药模式为主,同时也会参与到创新企业的投资中,其中,药明康德参与了4家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投资。日前国内涉足人工智能制药的龙头公司主要有药明康德、豪森药业和正大丰海等。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创新能力强、竞争格局相对缓和领域的创新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U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8页
      2023-06-0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供需两旺,减重药物谁家强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供需两旺,减重药物谁家强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期(5.13-5.20)上证综指收于3,283.54,上涨0.34%;沪深300指数收于3,944.54,上涨0.17%;中小100收于7,258.25,上涨0.87%;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122.27,上涨2.2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5位。其中,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周涨跌幅分别为0.23%,2.56%,2.02%,1.12%,0.13%,2.84%,1.62%。   重要资讯:   国家医保局: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坚持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国家层面,今年已经开展了第八批药品集采,还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适时还将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集采产品的质量监控和供应保障,促进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确保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   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快策部署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滘介绍到,将健全医保支付方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AI在医学影像领域应用提速   日前,联影集团、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公司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简称“CMEF”)上发布多款智能化医学影像创新产品。   在CMEF现场,创新产品密集发布,联影集团推出了uHOR魔方复合手术室、智慧仿生微创介入系统uAngio960、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uMRJupiter等产品,并公布了集团九大AI医疗创新解决方案。联影智融发布了自主研发的uNavigator双导航手术视觉系统,基于荧光导航技术、AR及术前影像AI算法。东软医疗推出了多款创新产品,包括全域AI赋能CT新品、高端全自研NeuMR系列、一站式急诊急救解决方案,以及全新的NeuAI平台等。另外,万东医疗发布了无液氨超导磁共振最新临床成果以及Pilot领航全维一体化诊断系统等新品   医学影像占所有临床数据的80%以上,是临床诊断、疾病治疗及健康管理的基石。当前,传统医学图像领域面临医生供不应求、医疗资源失衡等痛点,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上述痛点。   核心观点:   本周我们对减重药物的市场销售情况以及在研药品进展进行了跟踪。从代表性减重药物司美格鲁肽(商品名:Wegovy)和利拉鲁肽(商品名:Saxenda)的销售额来看,2021年,上述两种减重药的净销售额为84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9.79%。2022年,减重药净销售额达到168.64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00.76%,其中,司美格鲁肽2022年的净销售额为61.88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346.46%;利拉鲁肽2022年的净销售额为106.76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52.21%。我们认为,随着减重药物效果、依存性的不断提升,减重药物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我们梳理了目前减重药物的技术发展超势,并对几种代表性减重药物的剂型、给药方式、减重效果、安全性等进行了比较。总体而言,目前主流在研的新型减重药物均是以GLP-1为主要点,在此基础上增加GIP、GCGR等点,以提升减重药物的效果。   从目前研发进展较为靠前的几个产品来看,包括目前已经上市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从疗效上来看,司美格鲁肽存在明显的优势;从给药的间隔时间上来看,司美格鲁肽在利拉鲁肽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日剂型到周剂型的变化,有望提升减重药物惠者用药的依从度。礼来的Tirzepatide(替尔泊肽)是GLP-1R和GIPR的双点激动剂,目前处于美国上市前审评阶段,从Ⅱ期临床结果上看,高剂量的Tirzepatide在肥胖人群中取得了较好的减重效果。此外,礼来原研、信达生物引进的Mazdutide(玛仕度肽)近期公布了临床I期的结果,结果显示高剂量(9mg)的Mazdutide能够在24周内比安慰剂多减重15.4%,和其它药物相比,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潜力。   我们对国内公司减重药物的研发管线布局情况进行了更新。减重药物市场潜力吸引了国内药企积极布局,超过15家公司的管线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从点和给药方式来看,国内减重药物研发布局以GLP-1R单点为主,也有部分公司对GLP-1R/GIP、GLP-1R/GCGR双粑点,甚至三点展开布局,寻求差异化竞争。在减重药物效果基本确证、国内市场尚未开放的背景下,建议综合考虑在减重领域的研发布局和研发进展,布局更加完整、疗效突出、有先发优势的企业或率先受益,建议关注华东医药、信达生物等。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U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竞争格局加剧风险:产品降价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16页
      2023-05-2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营收规模整体平稳增长,基金持仓明显回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行业营收规模整体平稳增长,基金持仓明显回升

      化学制药
        本期(4.22–5.6)上证综指收于3,334.50,上涨1.01%;沪深300指数收于4,016.88,下跌0.39%;中小100收于7,330.14,下跌2.21%;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127.08,下跌0.24%,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6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十一部门联合发文,规范医美行业发展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加强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规范“导购”活动等方面,强调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为当下火热的颜值经济指出了一条规范发展的道路。   《意见》首先从加强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管理入手,明确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市场监管总局有关经营范围规范目录,指导确有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经营意愿的申请人勾选“医疗美容服务”等规范表述登记经营范围,依法履行“双告知”职责,并当场告知申请人开展医疗美容服务须申请审批及相应的审批机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医疗美容诊疗特点,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加强医疗美容诊所备案信息管理,强化诊疗质量控制,严把行业准入关。   三部门联合发文,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指出,要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切实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通知》指出,截至目前,尚有约12.86%的县级行政区域(不含市辖区)未设置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其中约一半为脱贫县和原深度贫困县,极大限制了中医药服务供给。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特别是填补脱贫县和原深度贫困地区空白,将有效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NMPA:组建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   2023年05月05日,为促进中药材规范化发展,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序实施,强化中药材质量控制,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组建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的通知》,对专家组遴选原则、工作职责进行了说明,同时公布了第1批25名专家名单。   核心观点: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4846.92亿元,同比增长9.59%,较2021年的增速水平(13.28%)有所回落,行业整体稳定发展。从行业营业收入结构来看,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制品板块近年来在医药生物行业中的占比逐渐提升,成为近年来驱动行业增长的主要板块。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归母净利润1943.52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为-6.30%,较2021年增速水平(55.99%)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行业归母净利润结构来看,近年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在整个行业中占比显著提升,化学制剂、原料药和中药板块在整个行业净利润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2023Q1,医药生物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353.22亿元,同比增长1.96%,虽然较2022Q1增速(14.15%)有所放缓,但仍旧维持了增长势头;2023Q1,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558.38亿元,同比减少27.74%,2021Q1和2022Q1基数较高,2023Q1增速虽大幅下降但归母净利润仍维持在近几年较高水平。   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34.99%,与2021年相比降低了0.82个百分点;2023Q1,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33.27%,较2022Q1降低了4.07个百分点,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2年,行业净利率8.34%,较2021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2023Q1,行业净利率9.35%,较2022Q1下降了3.23个百分点,均有所下降,主要由毛利率下降所致。   从子板块来看,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分别为32.88%、21.65%和8.60%;2023Q1,营业收入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医药商业、中药以及化学制剂,分别为14.85%、14.28%和6.00%。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原料药,分别是:41.26%、16.94%和9.20%;2023Q1,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的三个子板块分别是中药、医药商业和化学制剂,增速分别为:55.93%、13.73%和12.77%。   我们对2022Q4医药生物行业及各个子板块基金持仓情况进行了梳理。横向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医药生物行业基金持仓比例为11.01%,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前三。纵向来看,2022Q4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和行业超配比例均呈现出明显的回升趋势。分季度来看,2022四个季度医药行业基金重仓持股比例分别为11.67%、10.22%、9.92%和11.01%;行业全年超配比例为分别为2.98%、2.26%、2.08%和2.52%。   海外资金方面,相较于2021年,外资在2022年前期持股占比经历震荡回调,但自11月底以来,海外资金信心明显回升。整体来看,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比重相对较低,截至2023年2月10日,占比约为3.04%,自2022年12月22日起一直维持在3%以上,较为稳定。从流动市值方面来看,截至2022年2月10日,外资持股占医药生物行业流通市值比重为6.65%。短期来看,随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外资持股流通市值的占比近期整体呈现上行的态势。随着经济复苏趋势确立,海外资金呈现了较为明显的流入趋势。分行业来看,外资持股在医药生物行业投资公司的数量上以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中药公司为主;外资持股在医药生物行业投资公司的金额上以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化学制药为主。截至2月10日,外资在医药生物行业中持股市值排名前20的公司中,合计持有1549.35亿元,占外资持医药生物行业股票的70.16%。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随着年报和一季报逐渐披露,部分业绩超出预期的个股值得关注。资金流动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短期内行业的热门板块。资金配置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是短期配置的热门板块。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在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下,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U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6页
      2023-05-08
    • 多因素驱动业绩快速增长,新基建提供增长动力

      多因素驱动业绩快速增长,新基建提供增长动力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2022年报和2023一李报:   2022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6,564.38万元,同比增长2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0,717.41万元,同比增长20.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52,511.75万元,同比增长21.33%;基本每股收益7.94元,同比增长20.55%。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6,428.18万元,同比增长20.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111.73万元,同比增长2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2,912.84万元,同比增长22.05%;基本每股收益2.13元,同比增长22.36%。   延续快速增长,三项核心业务驱动业绩   2022全年,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40,138.31万元,同比增长20.15%;毛利率66.33%,同比降低了0.06个百分点。体外诊断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5,556.74万元,同比增长21.39%;毛利率60.35%,同比降低了2.16个百分点。医学影像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6,375.91万元,同比增长19.14%;毛利率66.40%,同比上涨了0.06个百分点。受益于我国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叠加公司海外客户不断突破,驱动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实现快速增长;体外诊断业务方面,公司国内装机量不断加大,海外试剂需求陆续恢复,体外诊断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整体来看,公司三项核心业务均延续了多年来同比增长的超势,驱动了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海外市场客户群持续突破,提升市场渗透率   2022全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69,832.89万元,同比增长16.86%。公司海外业务快速增长,主要系在三项主业中海外高端客户群体持续开拓。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上获得了哥伦比亚、欧洲、阿联芭、马来西亚等超过300家全新高端客户;在已有高端客户中,超过450个客户实现产品横向突破。在体外诊断领业务上获得了接近300家全新高端客户;在已有高端客户中,意大利、罗马尼亚、西非等超过120家高端客户实现产品横向突破;装机量方面,公司海外第三方实验室持续突破,在海外多个客户实现快速装机。在医学影像业务上获得了土耳其、澳大利亚、芬兰等超过80家全新高端客户。   医疗新基建持续提供市场空间   在我国医疗新基建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加速扩容,公司医疗新基建贡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估算,截至2022年,我国医疗新基建仍有超过245亿市场空间有待释放,短期来看仍将对公司两年内业绩增长提供支撑。整体来看,我国医疗新基建政策频发,市场相关需求有望持续市场,同时在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持续加速的背景下,国产器械有望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持续受益,公司作为国产器械领先厂商,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9.81元、11.85元和13.86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1.49倍、26.08倍和22.29倍。医疗器械市场长期稳定增长,我国医疗新基建脚步持续推进,迈瑞医疗作为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持续受益于市场高景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海外市场波动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3-05-0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